李春芳起初不願意深談這個問題,後來在朱載坖的一再追問下。李春芳才說了自己的看法。
李春芳問道:“殿下,東南方麵之臣,殿下以為有幾人?”
朱載坖笑著說道:“東南方麵之臣,無非總督張經、巡撫胡宗憲、唐順之等而已。”
李春芳笑笑,就開始為朱載坖詳細解釋起來,嘉靖對張經不滿,主要是源自於兩點,一來就是張經不能貫徹嘉靖的急剿的方針,主張漸剿,但是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嘉靖關心的主要問題,急剿的最主要支持者是朝中以徐階、呂本為代表的江浙官僚們,嘉靖對於倭寇的態度也很明確,就是不管倭寇如何鬧騰,不能影響稅賦,不能影響大局。
至於是急剿還是漸剿,那是朝堂上的官吏們爭論的事情,現在江浙官員們一再要求急剿,嘉靖當然也順水推舟要求急剿。
真正讓嘉靖對張經不滿的是他在東南威福自專,固執己見,根本不把內閣和嘉靖的意思放在眼裏,而且隱匿東南軍情,使朝堂無法判斷,這才是嘉靖對他不滿的地方。
趙文華去東南,一來是視師督戰,加大對倭寇的剿除力度,顯示朝廷對此事的重視。二來就是了解東南的實際情況,為朝廷決策提供依據,至於趙文華能不能取代張經,尚未可知。
李春芳接著向朱載坖說明了他的判斷,趙文華應該不會替代張經,就算替代張經,也隻不過是權宜之計。
首先就是趙文華的能力總督東南尚顯不足,趙文華有多大的本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叫他總督東南,實在是有些勉為其難了,他從未接觸過軍務,一上來就將數省軍務托付給他,嘉靖還沒這麽大的心,況且就算嘉靖同意,滿朝文武,恐怕也不會同意的,趙文華是什麽貨色,大家都很清楚。
工部侍郎總督東南,傳出去不是讓人笑話大明無人了,張經縱有千般不是,畢竟是大明現在不多的知兵大臣,威望也足夠,趙文華可沒這個本事。
況且現在情況是,張經擔任總督,胡宗憲擔任浙江巡撫,唐順之擔任應天巡撫,胡宗憲是嚴黨,唐順之出身心學門人,但是受嚴嵩、趙文華舉薦,張經則是無黨無派,這三個人分屬朝廷不同不同的派係,正和大明大小相製,內外相維的祖製,更是嘉靖的帝王心術。
可若是趙文華當了總督,事情可就不一樣了,趙文華和胡宗憲都是鐵杆嚴黨,唐順之雖然出身於心學門人,但是和徐階、聶豹等人關係並不密切,反而是嚴嵩、趙文華、鄢懋卿都多次舉薦於他,他和嚴黨的關係反而比和徐階等人親近的多。
若是讓趙文華擔任總督,那東南豈不是成了嚴黨的天下了?這是嘉靖絕不能容忍的,就算嘉靖對嚴嵩再信任,也不會幹這種事情,嘉靖一貫的措施就是嚴黨、徐黨交叉使用,免得哪一方的勢力做大,讓趙文華總督東南,東南的督撫就都是嚴黨和與嚴黨密切相關的人物,這是嘉靖不能容忍的。
故而李春芳認為,趙文華在東南的目的更多的是監視張經,這和嘉靖調整南京內外守備和南京錦衣衛的做法確實是有些相近。
但是原本趙文華是真的構陷張經成功,真的坐上了總督的位置,然後才被胡宗憲取代。
於是朱載坖問道:“若是趙文華構陷張經,那他還是能坐上此位的吧?”
李春芳想了一會,這才說道:“趙文華若構陷張經,確實可以取而代之,不過這並非是招好棋。現在張經雖然有各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並未有大的過失,若是趙文華構陷,恐怕就是從戰場勝敗著手了。但是據下官看,張經用兵持重,輕易不會出兵,而且南直隸、浙江諸將都算的一時之選,輕易恐怕不會敗的,趙文華要強令進兵,招致大敗,聖明在上,難以蒙蔽。”
李春芳說道:“陛下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欺騙,若是趙文華敢行此事,恐怕必遭清算。”
汪道昆也說道:“張經雖然有各種不好,但是這幾個月以來,官軍並未大敗,此時撤換張經,恐怕並不是好時機。”
正在朱載坖等人閑聊此事的時候,南京,朱希孝已經和張經對上了。
朱希孝和張經的衝突是由於錦衣衛向其衙署派遣坐探一事引發的。錦衣衛的緝事範圍非常寬泛,既包括危害政權安全的叛亂、勾結外敵,也包括窩藏奸盜等嚴重刑事案件,甚至涵蓋盜賣太倉糧米等腐敗問題。巡察緝訪主要是由錦衣衛中的北鎮撫司來專門負責,其偵緝的對象包括皇帝以外的所有人,上至王府下到平民百姓,全部在其監視的範圍之內。
對於文武百官的衙署,錦衣衛和東廠都會派遣坐探,就地監察官員是否有違法行為。之前由於南京承平。況且南京六部除了兵部外都沒有什麽實權,南京錦衣衛又是一幫勳貴子弟,哪有功夫天天去衙門裏坐探,況且南京有什麽可坐探的?
故而在南京,錦衣衛的坐探名存實亡,朱希孝來了之後重新將坐探製度撿起來了,向南京六部、都察院、五軍都督府和南京守備官廳都派出了坐探。
現任南京守備是李庭竹,他當然不會和朱希孝過不去,大家一看連南京城裏地位最高的南京守備臨淮侯都配合朱希孝了,再說南京衙門裏有什麽事情值得錦衣衛注意的?都發配南京了,還有什麽可搞的,也都紛紛配合朱希孝,何必和錦衣衛過不去呢。
但是朱希孝在兩個衙門吃了閉門羹,一個是南京兵部,一個就是張經的總督衙署。
他們拒絕的理由都是出奇的一致,事涉軍機要務,不當錦衣衛可聞。將朱希孝派出去的錦衣校尉就給打發了,這些校尉迴來後,朱希孝問道:“南京兵部現在是誰在署部事?”
之前張經是南京兵部尚書,後來他出任總督,解部事和參讚機務,由左侍郎李天寵署部事兼參讚機務。
李春芳問道:“殿下,東南方麵之臣,殿下以為有幾人?”
朱載坖笑著說道:“東南方麵之臣,無非總督張經、巡撫胡宗憲、唐順之等而已。”
李春芳笑笑,就開始為朱載坖詳細解釋起來,嘉靖對張經不滿,主要是源自於兩點,一來就是張經不能貫徹嘉靖的急剿的方針,主張漸剿,但是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嘉靖關心的主要問題,急剿的最主要支持者是朝中以徐階、呂本為代表的江浙官僚們,嘉靖對於倭寇的態度也很明確,就是不管倭寇如何鬧騰,不能影響稅賦,不能影響大局。
至於是急剿還是漸剿,那是朝堂上的官吏們爭論的事情,現在江浙官員們一再要求急剿,嘉靖當然也順水推舟要求急剿。
真正讓嘉靖對張經不滿的是他在東南威福自專,固執己見,根本不把內閣和嘉靖的意思放在眼裏,而且隱匿東南軍情,使朝堂無法判斷,這才是嘉靖對他不滿的地方。
趙文華去東南,一來是視師督戰,加大對倭寇的剿除力度,顯示朝廷對此事的重視。二來就是了解東南的實際情況,為朝廷決策提供依據,至於趙文華能不能取代張經,尚未可知。
李春芳接著向朱載坖說明了他的判斷,趙文華應該不會替代張經,就算替代張經,也隻不過是權宜之計。
首先就是趙文華的能力總督東南尚顯不足,趙文華有多大的本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叫他總督東南,實在是有些勉為其難了,他從未接觸過軍務,一上來就將數省軍務托付給他,嘉靖還沒這麽大的心,況且就算嘉靖同意,滿朝文武,恐怕也不會同意的,趙文華是什麽貨色,大家都很清楚。
工部侍郎總督東南,傳出去不是讓人笑話大明無人了,張經縱有千般不是,畢竟是大明現在不多的知兵大臣,威望也足夠,趙文華可沒這個本事。
況且現在情況是,張經擔任總督,胡宗憲擔任浙江巡撫,唐順之擔任應天巡撫,胡宗憲是嚴黨,唐順之出身心學門人,但是受嚴嵩、趙文華舉薦,張經則是無黨無派,這三個人分屬朝廷不同不同的派係,正和大明大小相製,內外相維的祖製,更是嘉靖的帝王心術。
可若是趙文華當了總督,事情可就不一樣了,趙文華和胡宗憲都是鐵杆嚴黨,唐順之雖然出身於心學門人,但是和徐階、聶豹等人關係並不密切,反而是嚴嵩、趙文華、鄢懋卿都多次舉薦於他,他和嚴黨的關係反而比和徐階等人親近的多。
若是讓趙文華擔任總督,那東南豈不是成了嚴黨的天下了?這是嘉靖絕不能容忍的,就算嘉靖對嚴嵩再信任,也不會幹這種事情,嘉靖一貫的措施就是嚴黨、徐黨交叉使用,免得哪一方的勢力做大,讓趙文華總督東南,東南的督撫就都是嚴黨和與嚴黨密切相關的人物,這是嘉靖不能容忍的。
故而李春芳認為,趙文華在東南的目的更多的是監視張經,這和嘉靖調整南京內外守備和南京錦衣衛的做法確實是有些相近。
但是原本趙文華是真的構陷張經成功,真的坐上了總督的位置,然後才被胡宗憲取代。
於是朱載坖問道:“若是趙文華構陷張經,那他還是能坐上此位的吧?”
李春芳想了一會,這才說道:“趙文華若構陷張經,確實可以取而代之,不過這並非是招好棋。現在張經雖然有各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並未有大的過失,若是趙文華構陷,恐怕就是從戰場勝敗著手了。但是據下官看,張經用兵持重,輕易不會出兵,而且南直隸、浙江諸將都算的一時之選,輕易恐怕不會敗的,趙文華要強令進兵,招致大敗,聖明在上,難以蒙蔽。”
李春芳說道:“陛下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欺騙,若是趙文華敢行此事,恐怕必遭清算。”
汪道昆也說道:“張經雖然有各種不好,但是這幾個月以來,官軍並未大敗,此時撤換張經,恐怕並不是好時機。”
正在朱載坖等人閑聊此事的時候,南京,朱希孝已經和張經對上了。
朱希孝和張經的衝突是由於錦衣衛向其衙署派遣坐探一事引發的。錦衣衛的緝事範圍非常寬泛,既包括危害政權安全的叛亂、勾結外敵,也包括窩藏奸盜等嚴重刑事案件,甚至涵蓋盜賣太倉糧米等腐敗問題。巡察緝訪主要是由錦衣衛中的北鎮撫司來專門負責,其偵緝的對象包括皇帝以外的所有人,上至王府下到平民百姓,全部在其監視的範圍之內。
對於文武百官的衙署,錦衣衛和東廠都會派遣坐探,就地監察官員是否有違法行為。之前由於南京承平。況且南京六部除了兵部外都沒有什麽實權,南京錦衣衛又是一幫勳貴子弟,哪有功夫天天去衙門裏坐探,況且南京有什麽可坐探的?
故而在南京,錦衣衛的坐探名存實亡,朱希孝來了之後重新將坐探製度撿起來了,向南京六部、都察院、五軍都督府和南京守備官廳都派出了坐探。
現任南京守備是李庭竹,他當然不會和朱希孝過不去,大家一看連南京城裏地位最高的南京守備臨淮侯都配合朱希孝了,再說南京衙門裏有什麽事情值得錦衣衛注意的?都發配南京了,還有什麽可搞的,也都紛紛配合朱希孝,何必和錦衣衛過不去呢。
但是朱希孝在兩個衙門吃了閉門羹,一個是南京兵部,一個就是張經的總督衙署。
他們拒絕的理由都是出奇的一致,事涉軍機要務,不當錦衣衛可聞。將朱希孝派出去的錦衣校尉就給打發了,這些校尉迴來後,朱希孝問道:“南京兵部現在是誰在署部事?”
之前張經是南京兵部尚書,後來他出任總督,解部事和參讚機務,由左侍郎李天寵署部事兼參讚機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