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走後,嘉靖一個人開始思考此事,聶豹徐階所言,當然有私心,但是狼土兵的軍紀確是是個問題,東南乃是大明的財賦重地,輕易放這幫虎狼進去絕非好事。
至於讓士紳助守城池,嘉靖倒沒有嚴嵩那麽謹慎,用士紳們的家丁民壯守衛城池,嘉靖覺得沒什麽不妥的,這些士紳們豢養的家丁打手,這個時候不為國家出力,還要等到什麽時候?至於他們掌握軍隊,嘉靖倒是覺得有辦法,不準他們有甲胄、長兵和火器就行了。
隻要朝廷不允許他們興辦團練,些許家丁是濟不得什麽事的,至於什麽訓練新軍,還不是變相增加地方留存,減少向朝廷轉運的錢財。
真正讓嘉靖擔心的事情,還是張經和胡宗憲、唐順之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張經和胡宗憲之間,現在的矛盾已經非常明顯了,朝廷不能不幹預了,但是張經畢竟是老臣,而且老於兵事,而胡宗憲從未領兵,盡管他是嚴嵩的門下,但是浙江一省,托付於他,嘉靖還是有些不放心了。
嘉靖想了想叫過黃錦,將張經等人都奏疏都交給黃錦,讓他問問朱載坖怎麽看此事。
黃錦趕到裕王府的時候,朱載坖正和汪道昆、李開先賞鑒李開先的寶劍記,黃錦來了之後,朱載坖連忙把黃錦請到自己的書房,黃錦將張經等人的奏疏交給朱載坖,並且傳達了嘉靖的旨意。
現在張經的權力不可謂不大,嘉靖給張經的授權是:相度賊勢緩急調發本地官民兵及今遣去山東民兵長槍手,隨賊向往,分布截殺。巡撫、操江都禦史、副總兵、三司軍衛、有司官完全聽從節製。一應錢糧,除部議給發外。聽鄰近府州縣,隨宜區處接濟供應。臨陣不用命者,武官都指揮以下,文官五品以下,許以軍法從事。一應戰守事宜,悉聽爾便宜處置。
嘉靖給了張經這麽大的權力,當然要求迴報的。嘉靖的態度的明確,對待倭寇的態度—急剿,即在短時間內迅速剿滅倭寇,一舉蕩平。
而閣老中最關心東南的是徐階和呂本,徐階本人就是鬆江人,以鄉郡被慘聞見其真。他對倭寇的侵擾必然十分關注。從他同王忬、張經、屠大山、周琉、俞大酞等人的書信來往中可以看出他憂心忡忡。每聞賊勢猖撅為國家及為公憂懼,況江南實朝廷財富所出,仆先世墳墓所托。他還為抗倭將帥們出謀劃策,在他的迴信中多有建議:如對征調之兵,他認為各處調募之兵四集,合置一處恐互相觀望及或爭功,竟能釀成他患。請使各詣一處,自為戰守,以消前所憂, 而因以分賊之勢。
徐階認為,俞大猷素稱將才,望公諸凡與謀,信而任之。他對迅速剿滅倭寇充滿信心,並認為寇不足平也,並盼望此賊旦夕殲平。
呂本乃是浙江餘姚人。他致書巡按趙炳然,聲稱敝省久無兵災之警,一旦海賊殘劫,近海,郡邑人人自危。他認為若不大加剿殺,絕其黨類,東南之民絕無安枕之日。 他希望撫按大膽任用將領,如此則一二年賊亦不足減矣。因此他對於軍事剿倭也持樂觀的急剿態度。
閣諸臣盡管思考的角度不同,但在急剿上還是達成了相對一致的默契。嚴嵩因善於揣摩嘉靖皇帝的意圖,所以主張急剿。徐階、呂本則因家鄉遭到倭寇的殘酷劫掠,迫切要求急速剿滅倭寇。從嘉靖到內閣諸臣,急剿成為朝廷這一時期剿倭的基本方針。
張經身為前線統帥,當然知道現在的倭寇哪裏是能夠急剿的,他希望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擊倭以收全功,倉促一戰隻會遭到敗績。
他上疏稱:倭寇持重養威使在我之勢己張,計出萬全乃圖大舉,一鼓成擒可坐算而見效”。倘若輕於一戰,實同兒戲。兒戲頑弄傷官損眾,屢壞屢甚,東南大事從此不可複望矣。
同時張經對於東南的官軍也是極端的不信任,俞大猷任南直隸總兵,曾經上疏稱:惟速修河港戰船器械,召募閩廣精兵二三千以當前鋒,用鄉兵數千以守沿海孤城,使蘇鬆內地賊不敢犯,而浙西地方則當付之無可奈何矣。
其實俞大猷的策略還是具備可行性的,但是張經顯然不同意,張經認為:目下狼兵未至,本官昔任兩廣,威信素孚,若欲大舉夾攻,舍之無可任重。
張經的明擺著不信任東南的官軍,這讓東南的一眾將領都極為憤怒。同時張經由於資格及老,對於各個巡撫總兵,動輒訓斥若兒孫,同時還上疏將東南文武百官噴了個遍:巡海無兼理軍務之責,操江無旗牌討虜之權,備倭無參將兵符之寄,而官軍無曾經戰鬥之卒,民兵無平日訓練之人,軍需芻粟無別項可挪之財。如此將無專權,兵不素練,糧餉又無著落,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所以與倭寇交戰往往一敗塗地。 從各地征調招募之兵,對地形人事俱不熟悉,倉促應戰難免致敗。
張經說了這麽多,其實主要目的就是兩個,第一,改變朝廷的急剿策略,第二,要求朝廷調狼土兵到東南支援抗倭。
朱載坖很清楚,張經這兩個目的恐怕都難以實現,嘉靖之所以給了張經這麽大的權力,不是聽你張經倒苦水的,而是要你張經擺平倭寇的,你要是擺不平倭寇,嘉靖就擺平你,至於調狼土兵來,恐怕現在徐階、呂本等人絕不會答應的。
朱載坖明白,現在張經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上已經來到懸崖邊上了,東南的文武百官被他得罪了個遍,閣臣也因為各種原因對他心懷疑慮。
現在對張經意見最大的不是嚴嵩,而是徐階。現在有傳聞謂張經家在閩,故近賊,不欲擊以市恩。朝廷上下傳聞紛紛,就連居於西內的嘉靖也有所耳聞,徐階也開始懷疑張經蒙蔽因循,故意不盡力驅剿倭寇。故而一再上疏要求嘉靖派遣欽差前往東南,探的真情。
至於讓士紳助守城池,嘉靖倒沒有嚴嵩那麽謹慎,用士紳們的家丁民壯守衛城池,嘉靖覺得沒什麽不妥的,這些士紳們豢養的家丁打手,這個時候不為國家出力,還要等到什麽時候?至於他們掌握軍隊,嘉靖倒是覺得有辦法,不準他們有甲胄、長兵和火器就行了。
隻要朝廷不允許他們興辦團練,些許家丁是濟不得什麽事的,至於什麽訓練新軍,還不是變相增加地方留存,減少向朝廷轉運的錢財。
真正讓嘉靖擔心的事情,還是張經和胡宗憲、唐順之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張經和胡宗憲之間,現在的矛盾已經非常明顯了,朝廷不能不幹預了,但是張經畢竟是老臣,而且老於兵事,而胡宗憲從未領兵,盡管他是嚴嵩的門下,但是浙江一省,托付於他,嘉靖還是有些不放心了。
嘉靖想了想叫過黃錦,將張經等人都奏疏都交給黃錦,讓他問問朱載坖怎麽看此事。
黃錦趕到裕王府的時候,朱載坖正和汪道昆、李開先賞鑒李開先的寶劍記,黃錦來了之後,朱載坖連忙把黃錦請到自己的書房,黃錦將張經等人的奏疏交給朱載坖,並且傳達了嘉靖的旨意。
現在張經的權力不可謂不大,嘉靖給張經的授權是:相度賊勢緩急調發本地官民兵及今遣去山東民兵長槍手,隨賊向往,分布截殺。巡撫、操江都禦史、副總兵、三司軍衛、有司官完全聽從節製。一應錢糧,除部議給發外。聽鄰近府州縣,隨宜區處接濟供應。臨陣不用命者,武官都指揮以下,文官五品以下,許以軍法從事。一應戰守事宜,悉聽爾便宜處置。
嘉靖給了張經這麽大的權力,當然要求迴報的。嘉靖的態度的明確,對待倭寇的態度—急剿,即在短時間內迅速剿滅倭寇,一舉蕩平。
而閣老中最關心東南的是徐階和呂本,徐階本人就是鬆江人,以鄉郡被慘聞見其真。他對倭寇的侵擾必然十分關注。從他同王忬、張經、屠大山、周琉、俞大酞等人的書信來往中可以看出他憂心忡忡。每聞賊勢猖撅為國家及為公憂懼,況江南實朝廷財富所出,仆先世墳墓所托。他還為抗倭將帥們出謀劃策,在他的迴信中多有建議:如對征調之兵,他認為各處調募之兵四集,合置一處恐互相觀望及或爭功,竟能釀成他患。請使各詣一處,自為戰守,以消前所憂, 而因以分賊之勢。
徐階認為,俞大猷素稱將才,望公諸凡與謀,信而任之。他對迅速剿滅倭寇充滿信心,並認為寇不足平也,並盼望此賊旦夕殲平。
呂本乃是浙江餘姚人。他致書巡按趙炳然,聲稱敝省久無兵災之警,一旦海賊殘劫,近海,郡邑人人自危。他認為若不大加剿殺,絕其黨類,東南之民絕無安枕之日。 他希望撫按大膽任用將領,如此則一二年賊亦不足減矣。因此他對於軍事剿倭也持樂觀的急剿態度。
閣諸臣盡管思考的角度不同,但在急剿上還是達成了相對一致的默契。嚴嵩因善於揣摩嘉靖皇帝的意圖,所以主張急剿。徐階、呂本則因家鄉遭到倭寇的殘酷劫掠,迫切要求急速剿滅倭寇。從嘉靖到內閣諸臣,急剿成為朝廷這一時期剿倭的基本方針。
張經身為前線統帥,當然知道現在的倭寇哪裏是能夠急剿的,他希望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擊倭以收全功,倉促一戰隻會遭到敗績。
他上疏稱:倭寇持重養威使在我之勢己張,計出萬全乃圖大舉,一鼓成擒可坐算而見效”。倘若輕於一戰,實同兒戲。兒戲頑弄傷官損眾,屢壞屢甚,東南大事從此不可複望矣。
同時張經對於東南的官軍也是極端的不信任,俞大猷任南直隸總兵,曾經上疏稱:惟速修河港戰船器械,召募閩廣精兵二三千以當前鋒,用鄉兵數千以守沿海孤城,使蘇鬆內地賊不敢犯,而浙西地方則當付之無可奈何矣。
其實俞大猷的策略還是具備可行性的,但是張經顯然不同意,張經認為:目下狼兵未至,本官昔任兩廣,威信素孚,若欲大舉夾攻,舍之無可任重。
張經的明擺著不信任東南的官軍,這讓東南的一眾將領都極為憤怒。同時張經由於資格及老,對於各個巡撫總兵,動輒訓斥若兒孫,同時還上疏將東南文武百官噴了個遍:巡海無兼理軍務之責,操江無旗牌討虜之權,備倭無參將兵符之寄,而官軍無曾經戰鬥之卒,民兵無平日訓練之人,軍需芻粟無別項可挪之財。如此將無專權,兵不素練,糧餉又無著落,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所以與倭寇交戰往往一敗塗地。 從各地征調招募之兵,對地形人事俱不熟悉,倉促應戰難免致敗。
張經說了這麽多,其實主要目的就是兩個,第一,改變朝廷的急剿策略,第二,要求朝廷調狼土兵到東南支援抗倭。
朱載坖很清楚,張經這兩個目的恐怕都難以實現,嘉靖之所以給了張經這麽大的權力,不是聽你張經倒苦水的,而是要你張經擺平倭寇的,你要是擺不平倭寇,嘉靖就擺平你,至於調狼土兵來,恐怕現在徐階、呂本等人絕不會答應的。
朱載坖明白,現在張經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上已經來到懸崖邊上了,東南的文武百官被他得罪了個遍,閣臣也因為各種原因對他心懷疑慮。
現在對張經意見最大的不是嚴嵩,而是徐階。現在有傳聞謂張經家在閩,故近賊,不欲擊以市恩。朝廷上下傳聞紛紛,就連居於西內的嘉靖也有所耳聞,徐階也開始懷疑張經蒙蔽因循,故意不盡力驅剿倭寇。故而一再上疏要求嘉靖派遣欽差前往東南,探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