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大明的軍餉,那真是足以讓人一掬老淚的存在。


    明初的衛所製度和屯田製是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正如黃宗羲所說的:“衛所、 屯田蓋相表裏者也。”軍隊的糧餉主要依靠來自衛所軍人的屯田收獲,朱元璋建立軍屯製度的動機就是希望軍隊能夠養活自己,“太祖嚐謂五軍都督府曰:養 兵而不病於農者,莫若屯田。今海宇寧謐,邊境無虞。若使兵但坐食於農,農必受弊,非長久治安之術。其令天下衛所,督兵屯種。庶幾兵農合一。國用以舒。”


    在大明初年的衛所,不但不用國家養活,依靠屯田,甚至可以向國家繳納糧食。弘治時的兵部尚書馬文升一就說,明初的屯田能夠使各衛的糧食相當的充足,達到了“倉庫充實,紅腐相因,而軍士無乏糧之虞”的程度。


    再加上開中法的實施,使得邊境地區的軍糧問題基本得以解決。


    朝廷供給士兵的軍餉主要包括“月糧”和“行糧”兩項。“月糧”是朝廷每月發給軍士供全家人消費的食糧。洪武時規定軍士的月糧額:“令京外衛軍月支二石,步軍總旗一石五鬥,小旗一石二鬥,軍一石。城守者如數給,屯田者半之。”行糧是政府在軍士們執行軍事任務時發給他們的食糧,隻供士兵本人消費。又稱為口糧。


    這兩項被稱為本色糧餉,也是大明士卒的基本軍餉。


    但是到了如今,無論是軍屯也罷,還是開中法也罷,都成了擺設。由於軍屯是用軍隊的特殊形式組織起來的,用軍事律令分給份地,又用軍事律令強征屯田子粒。這就使得屯軍受壓迫與剝削的程度比一般農戶更為苛酷。一般農戶一般有地才有租,有丁才有役。但屯軍卻要輸無地之租,出雙重徭役。無地之租 即是“包賠屯田子粒”。當屯軍因種種原因拋荒或失去屯地時仍要“包賠屯田子粒”。


    故而大量衛所軍士逃亡,朝廷的軍屯根本不能推行下去。開中納糧更是變為開中納銀,原有的開中製向邊境補充物資的途徑也被切斷。朝廷向邊境轉運物資的難度加大,原有的本色軍餉已經無力承擔,朝廷將本色改為折色,就是將本該支付給士卒的糧食改為折支布匹或銀兩等物。


    由於衛所製度的破壞,朝廷為了應付對內對外軍事需要,隻有采取募兵的辦法。 隨著軍事形勢的發展和募兵規模的逐漸擴大,國家不得不拿出巨額的白銀來支付軍餉。自正統年間開始,朝廷每年就開始向各邊輸餉銀稱為“年例”,它既包括衛所軍的軍餉,也包括各地募兵的增餉。


    雖然自嘉靖以來,募兵已經成為常態,募兵就得給餉,朝廷也知道這個道理,可是由於朝廷財政不足,有限的錢財都得優先保障嘉靖興建宮室和舉行各種齋醮活動,朝廷既無法承擔本色糧餉的轉運和發放,全部折銀也拿不出這麽多銀子了。


    大明的官吏們就開始在折色上動腦筋了,最典型的就是折色布匹,用來給士卒發放的布匹都是陳年舊布或者質量極差的布匹,根本不堪使用,還有就是折支,由於大明的糧食價格區域差異極大,大抵北方貴而南方便宜,就那如今來說,蘇鬆地區一石米最高不過七錢銀子,而九邊要一兩道一兩二錢。


    朝廷折色時按照七錢的價格計算應當發給士卒的糧餉,但是實際上九邊的糧食價格遠遠不止七錢,朝廷其實變相的減少了士卒的軍餉,這就導致嘉靖時期兵變頻發,起因都是因為士卒的軍餉實在是太低。因為若是折銀還好,往往九邊折支布匹,這些布匹根本不值那麽多銀兩,士卒拿到後還要去兌換銀兩或糧食。


    故而當戚繼光講到發餉而且是發折色銀三兩的時候,一眾士卒都是對戚繼光俯首帖耳,雖然他們都是些刺頭,但是他們可不傻。能要來三兩銀子一月,那說明自己這位戚總戎在當地肯定是吃得開的,因為他們是客兵,所需糧餉早就不歸本鎮支付了,而是該由蘇鬆鎮支付。


    他們也都是老油條了,知道大明對客兵,一向是給最少的錢,幹最苦的活,最好都死光,朝廷就出點撫恤銀子才好,拖欠客兵軍餉,已經成為慣例了。而現在這位戚總戎,上來就先發餉,而且沒有漂沒,說明什麽?


    首先是這位戚總戎和當地官府夠鐵,能要來銀子,然後就是這位戚總戎不貪,大明的軍官們,吃空餉喝兵血那都是基操,朝廷規定的餉銀,拿到士卒手裏,能有七成,那就是青天大老爺,五成士卒們也能接受,三成的話,丘八爺的刀就要問問他識得不識得此物了。


    戚繼光上來就發了一月的餉,士卒們覺得這個主帥還是不錯,更別說他剛才已經斬殺了一個不守軍紀的試百戶,一眾士卒們都知道,這位爺可不是什麽善類,拿了這位爺的錢,就得賣命,這點覺悟還是有的。


    發完餉後已經日頭偏西,戚繼光這才起身說道:“明日天明,集合操練。”說罷直接迴到自己的中軍大帳。


    烏林,鄧文俊再次前來尋找蕭顯,鄧文俊說道:“蕭頭領,方廉這老狗太不是人了!”


    蕭顯問道:“鄧頭領怎麽了?”


    原來鄧文俊昨日就向鬆江府派遣人偵察了,沒想到方廉把抓到了倭寇處死後懸掛在各處交通要道,同時鬆江府的巡檢、捕快、衙役、民壯傾巢而出,在各處盤查,凡是沒有路引或者形跡可疑的,直接鎖拿。他們派出去的人根本不敢深入鬆江府就迴來了。


    蕭顯說道:“如此說來,這方廉還算是有些本事的,鬆江府看來現在已經加強防備了,沒那麽好得手了。”和鄧文俊一直都是海寇不同,蕭顯本來是商人,因為大明厲行海禁,才不得已成為海寇,內心還是希望安安穩穩的做生意,不想把大明得罪的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