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袁紹渡河
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 作者:呆呆兩腳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曹操來了這樣的“兩不相幫”之後,袁紹的軍隊敗局就已經決定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袁紹的軍隊終於崩潰了,袁軍俱無鬥誌,四散奔走。
袁紹拔出劍大聲嗬斥的自己的部下,想要收攏軍隊,但是處於混亂的軍隊並沒有如此好收攏的。
袁紹的親兵砍死了好幾個亂兵,但是情況卻沒有任何的改善,袁紹軍隊的混亂更為的加劇了。
袁紹的幼子袁尚一把拉住袁紹說道:“現在的事情已經不可為了,父親您必須要及早渡河,來保留自己的有用之身。”
袁紹卻迴答說:“不久之前我在眾將麵前立下誓言,但現在我卻要打破這個誓言,恐怕將來眾人不願意服我。”
袁尚繼續勸道:“人死了就一切都沒有了。”
袁紹說道:“如果放棄自己的名聲,人活著和死了又有什麽區別。”
這時候袁紹看到蔣奇的軍隊被董仲穎的軍隊所圍困,情況已經非常危急了,於是他親自率領自己的軍隊,將蔣奇接應了出來。
雙方又混戰了許久,漸漸有不少袁紹軍隊成功渡過了黃河。
這時候對於袁紹來說情況已經變得岌岌可危了。
袁紹大唿道:“若不決死戰,必為所擒矣!”他帶領自己的親衛奮力衝突,得脫重圍,渡過黃河。
袁紹急渡黃河,盡棄書信、車仗、金帛,身邊也隻有隨行二百多騎而已。
董卓的軍隊追之不及,盡獲袁紹遺下之物。
所殺八萬多人,血流盈溝,溺水死者不計其數。
董仲穎大獲全勝,他對張白騎說道:“現在你知道了吧,過去你輸給袁紹隻是自己一時的疏忽罷了。”
張白騎迴應說:“這一次的勝利靠的不僅僅是我自己的才能還有秦王您的威望,如果沒有您,恐怕這次的戰鬥勝負也隻有五五之數。”
張白騎的話語並不是謙虛,而是她真的想明白了。沒有董仲穎的壓陣,或許第一次軍隊潰敗的時候不可能重整的這麽快,袁紹右翼的軍隊也不會選擇原地觀望。
雖然董仲穎自始至終沒有參與戰鬥,但是的確是董仲穎在戰場上的作用為董軍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董仲穎並非是一個貪財的人,他將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自己幾乎什麽都沒有留下,隻留下了袁紹軍中不知道為什麽會帶著的婦女的服飾。
袁紹軍中還有檢出書信一束,這些是洛陽或者長安的一些世家大族寫給袁紹的信件,看著這些信件,張濟說道:“這些人敢背叛我們,不如殺了他們。”
董仲穎卻連信件上的姓名都沒有看,直接讓人一把火將這些信件全部燒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件事情就隨他去吧。我這裏也收到了不少北方四州世家大族的信件,這樣的事情常見。”董仲穎說道。
如果賈詡在身邊,他肯定將這些信件給賈詡,讓賈詡發揮這些信件最大的作用。
但是賈詡不在身邊,董仲穎知道一個道理,當全班都在抄作業的時候,作為課代表絕對不能去抓抄作業的。所以對於世家大族這樣的做法,他也隻能選擇一個讓他去吧,幹脆就燒了收買人心。
袁紹幅巾單衣,非常狼狽,奔逃至黎陽北岸,大將淳於瓊出寨迎接。
他看到袁紹的樣子,驚訝道:“明公您何至於如此?”
袁紹的親衛都大哭說:“這都是因為我們的過失。”
原來袁紹和眾親衛渡黃河,卻因為接應的船小,不能盡渡,為多帶走幾個親衛,袁紹將自己的盔甲脫下,投於水中說:“我的盔甲很貴重,但是終究是有價的,但是我身邊的忠義之士則是無價的。現在我毀棄有價的財貨去拯救無價之人,是智者的行為。”
淳於瓊乃招諭離散之眾。
袁紹的軍隊聽說袁紹還活著,紛紛蟻聚,袁紹的軍勢複振,恢複了一些兵力。
袁紹並沒有在黎陽停留,隻留下淳於瓊防備董仲穎渡河,自己帶軍隊迴冀州。
袁尚對袁紹說道:“現在我們的兵力隻是略遜於董仲穎,父親您為什麽著急迴冀州,如果董仲穎率軍渡過黃河,我們該怎麽辦?”
袁紹迴答說:“董仲穎大勝於我,但黃河之險依然在我的手上,淳於瓊手上有兵數萬,必然能夠拖延一段時日。曹操在戰場上不令撤退,必然受到他人蠱惑,如果他先入冀州,那麽主客之勢就逆轉了。”
軍行之次,夜宿荒山。
袁紹於帳中聞遠遠有哭聲,於是私往聽之。卻是敗軍相聚,訴說喪兄失弟,棄伴亡親之苦,各個捶胸大哭,皆說道:“若聽了曹操的言語,我等怎遭此禍?”
袁紹聽了這些話語默然不語,他知道這必然是有人在他的軍中散布謠言,於是他下令眾軍加快行軍,必須要盡快趕迴冀州。
在路上他又得到兩個好消息,原來他的另外兩個兒子袁熙引兵二萬,自幽州來,袁譚引兵三萬,自青州來,準備前來助戰。聽聞袁紹兵敗,慌忙前來和袁紹匯合。
多了這五萬人,袁紹心中大定。
卻說董仲穎帶領大軍到達黃河邊,卻沒有渡河。
張濟等人想要勸說董仲穎乘勝追擊,卻被董仲穎拒絕。這時候忽然有當地人簞食壺漿前來。
對於這樣的人士,董仲穎自然要親自接見。
他看到一個老人帶著幾個隨從,那個老人須發盡白,於是將人請入帳中賜坐,於是好奇問道:“老丈多少年紀?”
那個老人迴答:“我已經超過一百歲了。”
董仲穎大為的驚訝說道:“您的年齡竟然如此大了。”
老人迴答說:“是啊,我過去見過很多的事情,過去桓帝的時候,有黃星見於西邊之分,有個遼東人殷馗善曉天文,夜宿在我這裏,對老漢等言:‘黃星見於乾象,正照此間,後必然當有真人起於隴西之間。’”
董仲穎更為的驚訝了。
那個老人又繼續說:“殷馗曾經說過,‘那人必然會遭火之劫。’”
董仲穎這時候笑了,他說道:“這必然不是我,我可沒有被人燒過。”於是,給了老人很多財物並請人送他離開。
當天夜裏,董仲穎無聊的時候,翻開了很久沒有處理過的文書,想要從中找出一些樂趣,突然他在其中看到一封書信,賈詡告訴他,在洛陽他的家被人燒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袁紹的軍隊終於崩潰了,袁軍俱無鬥誌,四散奔走。
袁紹拔出劍大聲嗬斥的自己的部下,想要收攏軍隊,但是處於混亂的軍隊並沒有如此好收攏的。
袁紹的親兵砍死了好幾個亂兵,但是情況卻沒有任何的改善,袁紹軍隊的混亂更為的加劇了。
袁紹的幼子袁尚一把拉住袁紹說道:“現在的事情已經不可為了,父親您必須要及早渡河,來保留自己的有用之身。”
袁紹卻迴答說:“不久之前我在眾將麵前立下誓言,但現在我卻要打破這個誓言,恐怕將來眾人不願意服我。”
袁尚繼續勸道:“人死了就一切都沒有了。”
袁紹說道:“如果放棄自己的名聲,人活著和死了又有什麽區別。”
這時候袁紹看到蔣奇的軍隊被董仲穎的軍隊所圍困,情況已經非常危急了,於是他親自率領自己的軍隊,將蔣奇接應了出來。
雙方又混戰了許久,漸漸有不少袁紹軍隊成功渡過了黃河。
這時候對於袁紹來說情況已經變得岌岌可危了。
袁紹大唿道:“若不決死戰,必為所擒矣!”他帶領自己的親衛奮力衝突,得脫重圍,渡過黃河。
袁紹急渡黃河,盡棄書信、車仗、金帛,身邊也隻有隨行二百多騎而已。
董卓的軍隊追之不及,盡獲袁紹遺下之物。
所殺八萬多人,血流盈溝,溺水死者不計其數。
董仲穎大獲全勝,他對張白騎說道:“現在你知道了吧,過去你輸給袁紹隻是自己一時的疏忽罷了。”
張白騎迴應說:“這一次的勝利靠的不僅僅是我自己的才能還有秦王您的威望,如果沒有您,恐怕這次的戰鬥勝負也隻有五五之數。”
張白騎的話語並不是謙虛,而是她真的想明白了。沒有董仲穎的壓陣,或許第一次軍隊潰敗的時候不可能重整的這麽快,袁紹右翼的軍隊也不會選擇原地觀望。
雖然董仲穎自始至終沒有參與戰鬥,但是的確是董仲穎在戰場上的作用為董軍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董仲穎並非是一個貪財的人,他將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自己幾乎什麽都沒有留下,隻留下了袁紹軍中不知道為什麽會帶著的婦女的服飾。
袁紹軍中還有檢出書信一束,這些是洛陽或者長安的一些世家大族寫給袁紹的信件,看著這些信件,張濟說道:“這些人敢背叛我們,不如殺了他們。”
董仲穎卻連信件上的姓名都沒有看,直接讓人一把火將這些信件全部燒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件事情就隨他去吧。我這裏也收到了不少北方四州世家大族的信件,這樣的事情常見。”董仲穎說道。
如果賈詡在身邊,他肯定將這些信件給賈詡,讓賈詡發揮這些信件最大的作用。
但是賈詡不在身邊,董仲穎知道一個道理,當全班都在抄作業的時候,作為課代表絕對不能去抓抄作業的。所以對於世家大族這樣的做法,他也隻能選擇一個讓他去吧,幹脆就燒了收買人心。
袁紹幅巾單衣,非常狼狽,奔逃至黎陽北岸,大將淳於瓊出寨迎接。
他看到袁紹的樣子,驚訝道:“明公您何至於如此?”
袁紹的親衛都大哭說:“這都是因為我們的過失。”
原來袁紹和眾親衛渡黃河,卻因為接應的船小,不能盡渡,為多帶走幾個親衛,袁紹將自己的盔甲脫下,投於水中說:“我的盔甲很貴重,但是終究是有價的,但是我身邊的忠義之士則是無價的。現在我毀棄有價的財貨去拯救無價之人,是智者的行為。”
淳於瓊乃招諭離散之眾。
袁紹的軍隊聽說袁紹還活著,紛紛蟻聚,袁紹的軍勢複振,恢複了一些兵力。
袁紹並沒有在黎陽停留,隻留下淳於瓊防備董仲穎渡河,自己帶軍隊迴冀州。
袁尚對袁紹說道:“現在我們的兵力隻是略遜於董仲穎,父親您為什麽著急迴冀州,如果董仲穎率軍渡過黃河,我們該怎麽辦?”
袁紹迴答說:“董仲穎大勝於我,但黃河之險依然在我的手上,淳於瓊手上有兵數萬,必然能夠拖延一段時日。曹操在戰場上不令撤退,必然受到他人蠱惑,如果他先入冀州,那麽主客之勢就逆轉了。”
軍行之次,夜宿荒山。
袁紹於帳中聞遠遠有哭聲,於是私往聽之。卻是敗軍相聚,訴說喪兄失弟,棄伴亡親之苦,各個捶胸大哭,皆說道:“若聽了曹操的言語,我等怎遭此禍?”
袁紹聽了這些話語默然不語,他知道這必然是有人在他的軍中散布謠言,於是他下令眾軍加快行軍,必須要盡快趕迴冀州。
在路上他又得到兩個好消息,原來他的另外兩個兒子袁熙引兵二萬,自幽州來,袁譚引兵三萬,自青州來,準備前來助戰。聽聞袁紹兵敗,慌忙前來和袁紹匯合。
多了這五萬人,袁紹心中大定。
卻說董仲穎帶領大軍到達黃河邊,卻沒有渡河。
張濟等人想要勸說董仲穎乘勝追擊,卻被董仲穎拒絕。這時候忽然有當地人簞食壺漿前來。
對於這樣的人士,董仲穎自然要親自接見。
他看到一個老人帶著幾個隨從,那個老人須發盡白,於是將人請入帳中賜坐,於是好奇問道:“老丈多少年紀?”
那個老人迴答:“我已經超過一百歲了。”
董仲穎大為的驚訝說道:“您的年齡竟然如此大了。”
老人迴答說:“是啊,我過去見過很多的事情,過去桓帝的時候,有黃星見於西邊之分,有個遼東人殷馗善曉天文,夜宿在我這裏,對老漢等言:‘黃星見於乾象,正照此間,後必然當有真人起於隴西之間。’”
董仲穎更為的驚訝了。
那個老人又繼續說:“殷馗曾經說過,‘那人必然會遭火之劫。’”
董仲穎這時候笑了,他說道:“這必然不是我,我可沒有被人燒過。”於是,給了老人很多財物並請人送他離開。
當天夜裏,董仲穎無聊的時候,翻開了很久沒有處理過的文書,想要從中找出一些樂趣,突然他在其中看到一封書信,賈詡告訴他,在洛陽他的家被人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