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最後之策
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 作者:呆呆兩腳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莎車被攻擊!伊吾被攻擊!甚至連剛剛在車師前部的杜家和韋家共同建立的屯田區域也被攻擊。
至於王允立下的那些附庸國,也一樣在被攻擊之中。
一時之間,整個西域狼煙四起。
“這就是過去相國遇到過的境地嗎?”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曾經王允用過的招數現在還到了他的頭上。
他過去組織過所有董仲穎的反對者同時去對付董仲穎,而現在,大漢在西域的潛在威脅一下子都跳了出來。
這讓他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他計算了手上所有能夠用到的兵力,但是卻無法同時應付如此多的局麵。
“老王頭,你現在有什麽辦法?”李傕說道。
隨著王允在西域的時間,他和李傕之間的關係迅速緩和了下來,在李傕的眼中,王允並沒有以前他想象中的高高在上,一肚子的巧言令色和滿肚子的壞水。
反而他看到了王允前去看望生病的士兵,去地頭看農地的收成,和那些遠到而來的屯戶討論西域的風土人情,更是看到他為了大漢的子民,親手教訓了一個西域的貴族。
除了對於過去王允是相國的敵人,還有就是王允屯了這麽多美女沒有給相國送去這兩點外,他對於王允沒有太大的意見。
所以他即沒有公事公辦的叫王允王長史,畢竟王允當年也是當過司徒的人,這樣叫他長史有些羞辱他的意味,也沒有叫他的字子師,他心中對於王允還是有看法的。
他們兩個不存在!
他叫了一個即顯得不怎麽尊重,但是又有些親密的奇怪稱唿,“老王頭。”
對於李傕的叫法,王允一點也沒有名士的矜持,反而欣然接受,這代表著他被涼州集團至少是李傕接納了他。
如果李傕依然認定他是敵人,肯定會標標準準的稱唿他的官職,連一個錯字都沒有。
“我本以為那些西域人沒有這麽快反應過來我的計策,等他們想反抗的時候木已成舟,即使匈奴人甚至鮮卑人想要插手也無法撼動我們在西域的地位,沒有想到,這一次鮮卑人的行動這麽快。”王允苦笑著說道。
“唿衍王率領一萬人進攻伊吾屯城,精絕、且末等國攻擊車師,如果車師被攻滅,我們在莎車的處境不容樂觀。此外,我們在姑墨、龜茲的屯田人手也正遭受著敵人的攻擊,那些人雖然打著匈奴人的旗號,但是行事作風不像匈奴人。”王淩介紹著現在的形勢。
“如果我沒有猜錯,除了伊吾屯城外,其餘的都不是敵人的主要目標。”王允說道,“莎車和伊吾屯城在西域一東一西,牢牢掌控住了西域,隻要這兩個地方在大漢的手上,那麽我們在西域的影響力就依然存在。”
“從軍事上我不懂,但是我知道,如果是我,要消除大漢在西域的影響,隻要打下伊吾屯城和莎車中的一邊,就可以很好打擊大漢的威望。伊吾屯城離涼州太近了,隻要能夠守住一時,那麽必然就可以等到相國的援軍。”王允道。
“但是莎車卻很難等到援軍,車師如果被攻滅,那麽我們的援軍必然到達不了莎車。”王淩也看出了現在局勢的危急。
“守莎車、車師和伊吾屯城,我們的兵力如果分三處,必然不夠。”潘鳳說道,“這是一鍋好飯,但是我們的胃口不足。”
在場的人雖然稱不上這個時代最為頂尖的軍事人才,但是在這個西域,他們也稱得上頂流了,這樣簡單的事情他們自然而然的就可以看出。
“老夫有一策。”王允說道,“雖然我並不想用上這樣的策略,但是這個策略是能夠改變我們現在的困局的。”
“老王頭,你還有辦法?”李傕很是驚喜,他沒有想到,這樣的情況下王允竟然還有策略。
“老夫以二百人守莎車,虛立旗號。”王允說道。
他的話語說到這裏就夠了,這樣整個大漢的機動兵力有了,全盤活了。
“但是老王頭你有沒有想過,萬一那些人看穿了你的計策怎麽辦?”李傕說過。
“我在這裏存了很多的火油,從我到了這裏的第一天開始就準備了,這就是我的最後一策。”王允的話語充滿了決心。
“叔父!”王淩叫道,他已經明白了王允想要做些什麽。
等那些人攻破莎車的時候,王允會果斷的點起火油。
一旦破城,那些西域的軍隊肯定沒有足夠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約束自己的軍隊,一旦王允火燒了莎車,至少這一路的軍隊可以說失去戰鬥力了。
同時,他的行為也讓那些西域人見識到了大漢的血性,作為大漢最高長官的他如果用這樣慘烈的手段,大漢在西域的影響力非但不會減弱,還會上升。
因為這證明了大漢在西域是有血性的,對於大漢的背叛必然會迎來更為慘烈的報複。
“老王頭,你的西域長史是從我的手上搶來的,不如還給我。”李傕說道,“玩陰的事情我不行,玩命的事情你不行,反正我的巫女說我要在西域立功,這個預言還沒有兌現,我死不掉的。”
王允卻搖了搖頭說道:“天下最為難以破解的計策就是以身入局,西域的亂軍尚在我的計劃之中,局勢依然可以控製。我的計策是用我自己的生命完善的,而不是其他人的。”
“或許我在洛陽的時候就該死了,楊彪沒有殺我,因為他和我之間有著過去的情誼,也不想擔上殺死一個名士的名聲,所以他把我送到西域,想要借助相國的手來殺死我。”
“隻是,他和我都沒有想到相國是一個如此大度的人,不僅沒有殺我,還將西域的重任交到我的手上,他的氣度之大,我遠遠不如。”
“現在,作為大漢的西域長史,我這個死人打算用我自己最後的生命來完善我計策上的最後一塊拚圖。”
在王允慷慨陳詞的時候,徐榮從伊吾屯城派來的信使到了,跟隨信使而來的還有一千援軍。
至於王允立下的那些附庸國,也一樣在被攻擊之中。
一時之間,整個西域狼煙四起。
“這就是過去相國遇到過的境地嗎?”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曾經王允用過的招數現在還到了他的頭上。
他過去組織過所有董仲穎的反對者同時去對付董仲穎,而現在,大漢在西域的潛在威脅一下子都跳了出來。
這讓他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他計算了手上所有能夠用到的兵力,但是卻無法同時應付如此多的局麵。
“老王頭,你現在有什麽辦法?”李傕說道。
隨著王允在西域的時間,他和李傕之間的關係迅速緩和了下來,在李傕的眼中,王允並沒有以前他想象中的高高在上,一肚子的巧言令色和滿肚子的壞水。
反而他看到了王允前去看望生病的士兵,去地頭看農地的收成,和那些遠到而來的屯戶討論西域的風土人情,更是看到他為了大漢的子民,親手教訓了一個西域的貴族。
除了對於過去王允是相國的敵人,還有就是王允屯了這麽多美女沒有給相國送去這兩點外,他對於王允沒有太大的意見。
所以他即沒有公事公辦的叫王允王長史,畢竟王允當年也是當過司徒的人,這樣叫他長史有些羞辱他的意味,也沒有叫他的字子師,他心中對於王允還是有看法的。
他們兩個不存在!
他叫了一個即顯得不怎麽尊重,但是又有些親密的奇怪稱唿,“老王頭。”
對於李傕的叫法,王允一點也沒有名士的矜持,反而欣然接受,這代表著他被涼州集團至少是李傕接納了他。
如果李傕依然認定他是敵人,肯定會標標準準的稱唿他的官職,連一個錯字都沒有。
“我本以為那些西域人沒有這麽快反應過來我的計策,等他們想反抗的時候木已成舟,即使匈奴人甚至鮮卑人想要插手也無法撼動我們在西域的地位,沒有想到,這一次鮮卑人的行動這麽快。”王允苦笑著說道。
“唿衍王率領一萬人進攻伊吾屯城,精絕、且末等國攻擊車師,如果車師被攻滅,我們在莎車的處境不容樂觀。此外,我們在姑墨、龜茲的屯田人手也正遭受著敵人的攻擊,那些人雖然打著匈奴人的旗號,但是行事作風不像匈奴人。”王淩介紹著現在的形勢。
“如果我沒有猜錯,除了伊吾屯城外,其餘的都不是敵人的主要目標。”王允說道,“莎車和伊吾屯城在西域一東一西,牢牢掌控住了西域,隻要這兩個地方在大漢的手上,那麽我們在西域的影響力就依然存在。”
“從軍事上我不懂,但是我知道,如果是我,要消除大漢在西域的影響,隻要打下伊吾屯城和莎車中的一邊,就可以很好打擊大漢的威望。伊吾屯城離涼州太近了,隻要能夠守住一時,那麽必然就可以等到相國的援軍。”王允道。
“但是莎車卻很難等到援軍,車師如果被攻滅,那麽我們的援軍必然到達不了莎車。”王淩也看出了現在局勢的危急。
“守莎車、車師和伊吾屯城,我們的兵力如果分三處,必然不夠。”潘鳳說道,“這是一鍋好飯,但是我們的胃口不足。”
在場的人雖然稱不上這個時代最為頂尖的軍事人才,但是在這個西域,他們也稱得上頂流了,這樣簡單的事情他們自然而然的就可以看出。
“老夫有一策。”王允說道,“雖然我並不想用上這樣的策略,但是這個策略是能夠改變我們現在的困局的。”
“老王頭,你還有辦法?”李傕很是驚喜,他沒有想到,這樣的情況下王允竟然還有策略。
“老夫以二百人守莎車,虛立旗號。”王允說道。
他的話語說到這裏就夠了,這樣整個大漢的機動兵力有了,全盤活了。
“但是老王頭你有沒有想過,萬一那些人看穿了你的計策怎麽辦?”李傕說過。
“我在這裏存了很多的火油,從我到了這裏的第一天開始就準備了,這就是我的最後一策。”王允的話語充滿了決心。
“叔父!”王淩叫道,他已經明白了王允想要做些什麽。
等那些人攻破莎車的時候,王允會果斷的點起火油。
一旦破城,那些西域的軍隊肯定沒有足夠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約束自己的軍隊,一旦王允火燒了莎車,至少這一路的軍隊可以說失去戰鬥力了。
同時,他的行為也讓那些西域人見識到了大漢的血性,作為大漢最高長官的他如果用這樣慘烈的手段,大漢在西域的影響力非但不會減弱,還會上升。
因為這證明了大漢在西域是有血性的,對於大漢的背叛必然會迎來更為慘烈的報複。
“老王頭,你的西域長史是從我的手上搶來的,不如還給我。”李傕說道,“玩陰的事情我不行,玩命的事情你不行,反正我的巫女說我要在西域立功,這個預言還沒有兌現,我死不掉的。”
王允卻搖了搖頭說道:“天下最為難以破解的計策就是以身入局,西域的亂軍尚在我的計劃之中,局勢依然可以控製。我的計策是用我自己的生命完善的,而不是其他人的。”
“或許我在洛陽的時候就該死了,楊彪沒有殺我,因為他和我之間有著過去的情誼,也不想擔上殺死一個名士的名聲,所以他把我送到西域,想要借助相國的手來殺死我。”
“隻是,他和我都沒有想到相國是一個如此大度的人,不僅沒有殺我,還將西域的重任交到我的手上,他的氣度之大,我遠遠不如。”
“現在,作為大漢的西域長史,我這個死人打算用我自己最後的生命來完善我計策上的最後一塊拚圖。”
在王允慷慨陳詞的時候,徐榮從伊吾屯城派來的信使到了,跟隨信使而來的還有一千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