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張修的攻擊
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 作者:呆呆兩腳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漢中攻擊涼州的路線並不多,唯一可行的線路就是兵出祁山,攻天水,然後以天水為基地,攻擊涼州。
張白騎也是這樣認為的。
她將自己麾下的兩千兵馬全部派入了天水郡之中,加強在那邊的防守。
至於張修走其他的路線,她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很低。
從漢中進攻雍州的路線有三條,北端直達長安以南,南段稱為“子穀”,北段稱為“午穀”。子午穀崎嶇的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以伏擊的地點,設伏方可以輕易全殲穀內敵軍,所以這條最長的路線也是最危險的。
西路是褒斜道,在三條峽穀之中路況最好,北段稱為“斜穀”,南段稱為“褒穀”,最終止於戰略要地陳倉附近。在北宮伯玉之亂的時候,孫堅在這裏經營了許久,陳倉的城防被加固過,急切難以攻破。
中路則是儻駱道,它是最短的一條,以其兩端得名。其南段叫“儻穀”,北段叫“駱穀”。此路雖然最短,但路況最糟。更重要的是,在三條路中,儻駱道沒有水源的路段最長。
這三條路不僅危險,而且這三條路最終的終點可都是雍州地域,按照張白騎得知的情報,雍州可不在王允許諾給劉焉的報酬之中。
到達了天水的張白騎知道,張修很快就會前來,於是她開始了加緊備戰,一方麵她緊急在天水郡操練士卒,那些天水的郡兵稱不上什麽精銳,但是在張白騎的訓練下,至少戰鬥力比過去好上了一些。
另外一方麵,她開始加固冀縣,並在那邊囤積糧草,希望能夠以此來作為支點防禦。
和張白騎預計的一樣,張修果然帶著近一萬的兵馬,進攻了天水郡。
“人數確定了嗎?張修隻帶了一萬人嗎?”看著送來的情報,張白騎很難得的展現出了愁容。
她擔憂的並不是張修的人數太多了,而是張修的人數太少了。
張修手下足有三萬多人,即使他需要留一些人來防守漢中,但是進攻的人隻有一萬,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張修隻有一萬人這個情報核實了嗎?”張白騎又將這個情報看了好幾遍,她依然有些不相信。
“我在五鬥米的弟子中有些朋友。”卞喜迴答道,“這個情報沒有什麽問題,張修派來的人越少,不是對於我們來說越有利嗎?”
“如果張修隻是想做一個樣子,他肯定會出祁山,直撲天水而來,那時候隻要我們守住冀縣,張修必然會進行圍困,而不會深入,隻要對峙的時間夠長,張修自己就會退兵。”張白騎說道,“但是張修隻派了一萬人,那麽他的打算就是分進合擊了,我們兵少,張修兵多,隻要他能夠纏住我們,另外一隊偏軍就可以有足夠的戰果。”
“這樣的行為雖然說有點冒險,但是這些和收益比起來卻是巨大的,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張白騎的話語沒有說完就被管亥打斷了。
“這說明了張修不會顧及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情誼,真心想要和我們戰鬥一場了。”管亥的臉色有些難看了。
在他的心中,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關係很不錯,當時太平道起事,五鬥米道的信徒還相約起事,甚至在張角死後,管亥和張白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帶領手下的人去投奔張修。
幸好當時皇甫嵩追的夠緊,把他們逼入了涼州,才有了現在的他們。
“欲望。”張白騎說道,“張修現在依附於劉焉,如果他能夠在涼州取得幾個郡,說不定他就會自立了,這也是我失算的地方,我低估了張修的貪婪。”
“那麽現在我們該怎麽辦?”管亥問道。
“現在的局勢並沒有很糟糕,因為相國的深謀遠慮,局勢還有挽迴的餘地。過去我並不清楚,為什麽相國要選擇在隴西老家坐鎮指揮,而不是在長安,而現在,我卻發現了相國這樣做的好處了。”張白騎說道。
“如果沒有相國在隴西,隻要張修派遣一支軍隊從隴西向東進攻,我們必然會首尾不得相顧。”張白騎心有餘悸的說道,“而現在有了隴西的相國,這些的危險就可以避免了,我張白騎雖然用兵遠遠不及相國,但是對付張修是可以的。”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張修的分進合擊之策雖然精妙,但是其中的破綻還是有的,按照孫子的說法,分進合擊的軍隊最為困難的事情就是溝通,現在張修的軍隊擺在了明麵之上,而剩下的部隊則不知道蹤跡,那麽剩下的軍隊必然走的是人跡罕至的道路,必然難以聯絡,隻要我們逼迫著張修不能按照預定的計劃進軍,那麽他分進的軍隊必然不能給他提供幫助。”
“雖然我們兵少,張修兵多,但是我們的兵卒更為的精銳,地形我們也更為的熟悉,我們有心襲擊張修,但是張修卻不會防備我們,所以此戰必勝。”張白騎最後總結說。
“隻是,我們的問題在於贏了張修後怎麽辦?”張白騎有些憂慮的想道。
她知道自己策略最大的不足之處,那就是張修合擊的地點必然是冀縣,但是她擊敗張修後一方麵來不及迴軍,另外一方麵她手上的兵力也不足以支持她對付張修剩下的軍隊,冀縣的勝負隻能看天命了。
那就是究竟是她最先趕迴冀縣,還是冀縣先被攻擊。
在張白騎盤算著剩下的問題的時候,有信使送了一封信給她。
“對付從漢中而來的張魯需要我的幫助嗎?”信中隻有短短的一句話,但是看到這句話,張白騎的心定了下來。
相國不愧是相國,連她策略的破綻和解決的方法都已經有了。
她派人送了一封信,信中隻有她親筆寫的一個字,“諾!”
張白騎也是這樣認為的。
她將自己麾下的兩千兵馬全部派入了天水郡之中,加強在那邊的防守。
至於張修走其他的路線,她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很低。
從漢中進攻雍州的路線有三條,北端直達長安以南,南段稱為“子穀”,北段稱為“午穀”。子午穀崎嶇的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以伏擊的地點,設伏方可以輕易全殲穀內敵軍,所以這條最長的路線也是最危險的。
西路是褒斜道,在三條峽穀之中路況最好,北段稱為“斜穀”,南段稱為“褒穀”,最終止於戰略要地陳倉附近。在北宮伯玉之亂的時候,孫堅在這裏經營了許久,陳倉的城防被加固過,急切難以攻破。
中路則是儻駱道,它是最短的一條,以其兩端得名。其南段叫“儻穀”,北段叫“駱穀”。此路雖然最短,但路況最糟。更重要的是,在三條路中,儻駱道沒有水源的路段最長。
這三條路不僅危險,而且這三條路最終的終點可都是雍州地域,按照張白騎得知的情報,雍州可不在王允許諾給劉焉的報酬之中。
到達了天水的張白騎知道,張修很快就會前來,於是她開始了加緊備戰,一方麵她緊急在天水郡操練士卒,那些天水的郡兵稱不上什麽精銳,但是在張白騎的訓練下,至少戰鬥力比過去好上了一些。
另外一方麵,她開始加固冀縣,並在那邊囤積糧草,希望能夠以此來作為支點防禦。
和張白騎預計的一樣,張修果然帶著近一萬的兵馬,進攻了天水郡。
“人數確定了嗎?張修隻帶了一萬人嗎?”看著送來的情報,張白騎很難得的展現出了愁容。
她擔憂的並不是張修的人數太多了,而是張修的人數太少了。
張修手下足有三萬多人,即使他需要留一些人來防守漢中,但是進攻的人隻有一萬,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張修隻有一萬人這個情報核實了嗎?”張白騎又將這個情報看了好幾遍,她依然有些不相信。
“我在五鬥米的弟子中有些朋友。”卞喜迴答道,“這個情報沒有什麽問題,張修派來的人越少,不是對於我們來說越有利嗎?”
“如果張修隻是想做一個樣子,他肯定會出祁山,直撲天水而來,那時候隻要我們守住冀縣,張修必然會進行圍困,而不會深入,隻要對峙的時間夠長,張修自己就會退兵。”張白騎說道,“但是張修隻派了一萬人,那麽他的打算就是分進合擊了,我們兵少,張修兵多,隻要他能夠纏住我們,另外一隊偏軍就可以有足夠的戰果。”
“這樣的行為雖然說有點冒險,但是這些和收益比起來卻是巨大的,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張白騎的話語沒有說完就被管亥打斷了。
“這說明了張修不會顧及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情誼,真心想要和我們戰鬥一場了。”管亥的臉色有些難看了。
在他的心中,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關係很不錯,當時太平道起事,五鬥米道的信徒還相約起事,甚至在張角死後,管亥和張白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帶領手下的人去投奔張修。
幸好當時皇甫嵩追的夠緊,把他們逼入了涼州,才有了現在的他們。
“欲望。”張白騎說道,“張修現在依附於劉焉,如果他能夠在涼州取得幾個郡,說不定他就會自立了,這也是我失算的地方,我低估了張修的貪婪。”
“那麽現在我們該怎麽辦?”管亥問道。
“現在的局勢並沒有很糟糕,因為相國的深謀遠慮,局勢還有挽迴的餘地。過去我並不清楚,為什麽相國要選擇在隴西老家坐鎮指揮,而不是在長安,而現在,我卻發現了相國這樣做的好處了。”張白騎說道。
“如果沒有相國在隴西,隻要張修派遣一支軍隊從隴西向東進攻,我們必然會首尾不得相顧。”張白騎心有餘悸的說道,“而現在有了隴西的相國,這些的危險就可以避免了,我張白騎雖然用兵遠遠不及相國,但是對付張修是可以的。”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張修的分進合擊之策雖然精妙,但是其中的破綻還是有的,按照孫子的說法,分進合擊的軍隊最為困難的事情就是溝通,現在張修的軍隊擺在了明麵之上,而剩下的部隊則不知道蹤跡,那麽剩下的軍隊必然走的是人跡罕至的道路,必然難以聯絡,隻要我們逼迫著張修不能按照預定的計劃進軍,那麽他分進的軍隊必然不能給他提供幫助。”
“雖然我們兵少,張修兵多,但是我們的兵卒更為的精銳,地形我們也更為的熟悉,我們有心襲擊張修,但是張修卻不會防備我們,所以此戰必勝。”張白騎最後總結說。
“隻是,我們的問題在於贏了張修後怎麽辦?”張白騎有些憂慮的想道。
她知道自己策略最大的不足之處,那就是張修合擊的地點必然是冀縣,但是她擊敗張修後一方麵來不及迴軍,另外一方麵她手上的兵力也不足以支持她對付張修剩下的軍隊,冀縣的勝負隻能看天命了。
那就是究竟是她最先趕迴冀縣,還是冀縣先被攻擊。
在張白騎盤算著剩下的問題的時候,有信使送了一封信給她。
“對付從漢中而來的張魯需要我的幫助嗎?”信中隻有短短的一句話,但是看到這句話,張白騎的心定了下來。
相國不愧是相國,連她策略的破綻和解決的方法都已經有了。
她派人送了一封信,信中隻有她親筆寫的一個字,“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