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白馬之戰
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 作者:呆呆兩腳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死了。”這也是此時此刻董仲穎的想法。
他的兩腿磨得生疼,因為他已經連續騎馬趕了三天的路了,但是此刻他依然在咬牙堅持。
他知道,自己有兩個不行,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他唯一能夠做的好的隻有當好吉祥物了。
作為朝廷的相國,董家的領頭人,董仲穎知道,現在是需要自己站出來的時候,所以不管再苦再累,他也要咬牙堅持下去。
隻有吃過了苦,將來才可以光明正大的接著奏樂接著舞。
為了突襲的隱蔽性,董軍並沒有選擇尾隨袁紹,走燕縣這樣一條路,而是在酸棗做了一副想要攻擊曹操的姿態後,走平丘後繞道離狐。
也虧得董仲穎親自帶領的突襲軍隊全部都是騎兵,在繞了一大圈子之後,成功趕到了袁紹軍隊的前麵。
“相國,我建議我們的軍隊先修整一下,然後再襲擊袁紹的軍隊。”張白騎建議說。
不僅僅是董仲穎,此刻董仲穎麾下的五千軍隊都非常的疲勞。
“袁紹為了防備我們追擊,必然會加強對於燕縣方向的監視,而現在,郭汜帶領的一萬軍隊已經駐紮進入了延津,袁紹必然會防備於他。在今天的休整之後,我打算在這裏迎擊袁紹。”
張白騎的手指指向了地圖上的一個地點。
“白馬。白馬在黃河南岸,對麵即軍事重鎮黎陽,如果袁紹通過白馬附近的渡口,即可到達黎陽,在此之後,我們追擊他們的風險太高了。”
隨後,張白騎開始說出了在白馬迎擊的幾個好處。
一方麵是袁紹的軍隊離白馬還有一天半的路程,董仲穎的軍隊可以在此以逸待勞,恢複因為急行軍而帶來的疲勞。
另外一方麵是袁紹的軍隊想要渡過黃河,白馬附近的渡口是他們的必經之路,如果繞道,需要走很長的路。
此外,張白騎認為袁紹隻會防備從西麵過來的軍隊,而忽視從東麵過去的軍隊。
“延津的軍隊有動向嗎?”果然,和張白騎預料的一樣,袁紹的注意力果然在延津的郭汜身上,為了防備郭汜可能的追擊,他甚至讓文醜率領三千人專門防備著郭汜,同時下令自己麾下的軍隊加快趕路,爭取早日渡過黃河。
“延津的軍隊依然還停留在原地。”郭圖迴答道,“但是董卓非常人哉,用兵如神,不可不防。”
“郭汜一個貪財之徒,董卓竟然沒有識人之明,讓他領軍,他在延津,好比一隻豬守在此處,不足以為慮。”逢紀說道,“如果我們能夠安然退迴冀州,就好比鳥入叢林,魚迴大海。”
“冀州已經入明公手中,丁建陽新死,並州張楊無法馭其眾,隻要明公派遣一名上將,並州必然落入明公之手。幽州公孫瓚與劉虞不和,如果能夠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或許幽州也可入手。”郭圖說道。
“有此三州,即使無盟軍之助,我也可再次行匡扶之舉。”袁紹點了點頭說道。
至於他的心中究竟想著的是什麽,則沒有人知道了。
“前麵就是白馬了。”和張白騎預計的一樣,袁紹的軍隊果然行進到了白馬。
“渡船準備的怎麽樣了?”袁紹問道。
“船隻已經準備妥當了。”逢紀迴答道。
“潘鳳他們呢?”袁紹又繼續問道。
“監視他們的淳於瓊將軍報告沒有任何的異常。”逢紀迴答。
袁紹點了點頭,心中大定,隻要過了黃河,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好,今日渡河。”袁紹的話語未落,數名偵騎衝了過來。
“有軍隊從我們西麵過來了。”那些騎兵帶來了消息。
“全軍停步,注意警戒。”袁紹吩咐說。
“是誰的軍隊?”袁紹問道。
從東麵而來的軍隊,袁紹不認為那些是董卓的人,他認為那些軍隊可能是走散的聯軍或者兗州當地的軍隊。
“不清楚,對方沒有打旗號。”探哨迴答。
“對方的數量呢?”袁紹繼續問道。
“千人以上,對方數量也不明。”探哨繼續迴答。
“你知道什麽?”袁紹的臉色有些不高興了,甚至他有一種將探哨就地正法的打算。
“不管是誰,我們必須要做好戰鬥準備。”逢紀提醒道,“即使不是董卓,那些地方上的人也不得不防。”
一道又一道的命令開始下達,整個袁紹的軍隊開始慢慢展開陣型,士兵穿戴上了盔甲,騎兵也開始了給馬披甲。
輔兵們開始拿起自己的武器,在抽打下“自覺”排成隊列。
“讓冀州人排到前方。”逢紀建議說,“如果我們遭遇的是敵人,讓那些冀州人消耗他們。”
逢紀還有另外的半句話沒有說,那就是這樣也在同時消耗著冀州人。
袁紹沒有迴答這個問題,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
他轉過頭吩咐說:“那些冀州人如果陣亡了,和我們的將士一樣處理。”或許這就是他為這些冀州人能夠做的同樣的事情了。
“潘將軍,我們現在怎麽辦?”提問的人是關純。他看到了現在的情況,自然猜出了袁紹的心思。
“不知道,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潘鳳迴答,“從現在看,袁紹打著兩敗俱傷的打算,等我們手頭的人死完了,袁紹也就安心了。”
“現在對麵的軍隊從東麵而來,是相國的軍隊可能性很低,多半是別的諸侯想要趁火打劫。如果來的軍隊強大,我們趁機離開,如果來的軍隊弱小,那麽我們就攻破那些軍隊。”潘鳳又繼續說道。
“如果雙方實力相當,那麽我們必須要保存實力,我們手上的兵力才是我們的根本,如果我們最後的這些冀州軍沒有了,恐怕不僅我們會倒黴,冀州牧也會沒有好下場的。”
馬蹄聲更近了,顯示來的軍隊幾乎都是騎兵。
這時候潘鳳的心中有了一個不切實際,或許來的人真是董相國,因為隻有他的手上可能才會有如此多的騎兵。
更何況,董相國的用兵不是他這樣的凡人可以揣測的。
他的兩腿磨得生疼,因為他已經連續騎馬趕了三天的路了,但是此刻他依然在咬牙堅持。
他知道,自己有兩個不行,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他唯一能夠做的好的隻有當好吉祥物了。
作為朝廷的相國,董家的領頭人,董仲穎知道,現在是需要自己站出來的時候,所以不管再苦再累,他也要咬牙堅持下去。
隻有吃過了苦,將來才可以光明正大的接著奏樂接著舞。
為了突襲的隱蔽性,董軍並沒有選擇尾隨袁紹,走燕縣這樣一條路,而是在酸棗做了一副想要攻擊曹操的姿態後,走平丘後繞道離狐。
也虧得董仲穎親自帶領的突襲軍隊全部都是騎兵,在繞了一大圈子之後,成功趕到了袁紹軍隊的前麵。
“相國,我建議我們的軍隊先修整一下,然後再襲擊袁紹的軍隊。”張白騎建議說。
不僅僅是董仲穎,此刻董仲穎麾下的五千軍隊都非常的疲勞。
“袁紹為了防備我們追擊,必然會加強對於燕縣方向的監視,而現在,郭汜帶領的一萬軍隊已經駐紮進入了延津,袁紹必然會防備於他。在今天的休整之後,我打算在這裏迎擊袁紹。”
張白騎的手指指向了地圖上的一個地點。
“白馬。白馬在黃河南岸,對麵即軍事重鎮黎陽,如果袁紹通過白馬附近的渡口,即可到達黎陽,在此之後,我們追擊他們的風險太高了。”
隨後,張白騎開始說出了在白馬迎擊的幾個好處。
一方麵是袁紹的軍隊離白馬還有一天半的路程,董仲穎的軍隊可以在此以逸待勞,恢複因為急行軍而帶來的疲勞。
另外一方麵是袁紹的軍隊想要渡過黃河,白馬附近的渡口是他們的必經之路,如果繞道,需要走很長的路。
此外,張白騎認為袁紹隻會防備從西麵過來的軍隊,而忽視從東麵過去的軍隊。
“延津的軍隊有動向嗎?”果然,和張白騎預料的一樣,袁紹的注意力果然在延津的郭汜身上,為了防備郭汜可能的追擊,他甚至讓文醜率領三千人專門防備著郭汜,同時下令自己麾下的軍隊加快趕路,爭取早日渡過黃河。
“延津的軍隊依然還停留在原地。”郭圖迴答道,“但是董卓非常人哉,用兵如神,不可不防。”
“郭汜一個貪財之徒,董卓竟然沒有識人之明,讓他領軍,他在延津,好比一隻豬守在此處,不足以為慮。”逢紀說道,“如果我們能夠安然退迴冀州,就好比鳥入叢林,魚迴大海。”
“冀州已經入明公手中,丁建陽新死,並州張楊無法馭其眾,隻要明公派遣一名上將,並州必然落入明公之手。幽州公孫瓚與劉虞不和,如果能夠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或許幽州也可入手。”郭圖說道。
“有此三州,即使無盟軍之助,我也可再次行匡扶之舉。”袁紹點了點頭說道。
至於他的心中究竟想著的是什麽,則沒有人知道了。
“前麵就是白馬了。”和張白騎預計的一樣,袁紹的軍隊果然行進到了白馬。
“渡船準備的怎麽樣了?”袁紹問道。
“船隻已經準備妥當了。”逢紀迴答道。
“潘鳳他們呢?”袁紹又繼續問道。
“監視他們的淳於瓊將軍報告沒有任何的異常。”逢紀迴答。
袁紹點了點頭,心中大定,隻要過了黃河,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好,今日渡河。”袁紹的話語未落,數名偵騎衝了過來。
“有軍隊從我們西麵過來了。”那些騎兵帶來了消息。
“全軍停步,注意警戒。”袁紹吩咐說。
“是誰的軍隊?”袁紹問道。
從東麵而來的軍隊,袁紹不認為那些是董卓的人,他認為那些軍隊可能是走散的聯軍或者兗州當地的軍隊。
“不清楚,對方沒有打旗號。”探哨迴答。
“對方的數量呢?”袁紹繼續問道。
“千人以上,對方數量也不明。”探哨繼續迴答。
“你知道什麽?”袁紹的臉色有些不高興了,甚至他有一種將探哨就地正法的打算。
“不管是誰,我們必須要做好戰鬥準備。”逢紀提醒道,“即使不是董卓,那些地方上的人也不得不防。”
一道又一道的命令開始下達,整個袁紹的軍隊開始慢慢展開陣型,士兵穿戴上了盔甲,騎兵也開始了給馬披甲。
輔兵們開始拿起自己的武器,在抽打下“自覺”排成隊列。
“讓冀州人排到前方。”逢紀建議說,“如果我們遭遇的是敵人,讓那些冀州人消耗他們。”
逢紀還有另外的半句話沒有說,那就是這樣也在同時消耗著冀州人。
袁紹沒有迴答這個問題,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
他轉過頭吩咐說:“那些冀州人如果陣亡了,和我們的將士一樣處理。”或許這就是他為這些冀州人能夠做的同樣的事情了。
“潘將軍,我們現在怎麽辦?”提問的人是關純。他看到了現在的情況,自然猜出了袁紹的心思。
“不知道,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潘鳳迴答,“從現在看,袁紹打著兩敗俱傷的打算,等我們手頭的人死完了,袁紹也就安心了。”
“現在對麵的軍隊從東麵而來,是相國的軍隊可能性很低,多半是別的諸侯想要趁火打劫。如果來的軍隊強大,我們趁機離開,如果來的軍隊弱小,那麽我們就攻破那些軍隊。”潘鳳又繼續說道。
“如果雙方實力相當,那麽我們必須要保存實力,我們手上的兵力才是我們的根本,如果我們最後的這些冀州軍沒有了,恐怕不僅我們會倒黴,冀州牧也會沒有好下場的。”
馬蹄聲更近了,顯示來的軍隊幾乎都是騎兵。
這時候潘鳳的心中有了一個不切實際,或許來的人真是董相國,因為隻有他的手上可能才會有如此多的騎兵。
更何況,董相國的用兵不是他這樣的凡人可以揣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