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進京旅途
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 作者:呆呆兩腳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儒覺得自己的恩師董仲穎什麽地方都好,唯一有一個小小的缺點,就是太過於喜歡享受了。
比如現在,按照他的看法,朝廷諸位大佬相召,他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馬上前往洛陽,給那些大佬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而不是在路上慢吞吞的前進。
更何況之所以走的慢吞吞的原因是董仲穎安於享受,他找了一輛馬車,整個人躺倒在馬車之中,身邊有四個侍女服侍,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隊伍的速度自然快不起來。
“恩師,我們是否走的太慢了。”看著穩躺在車中的董仲穎,李儒不由的輕聲提醒道。
作為董仲穎的心腹,李儒覺得自己有必要“規勸”董仲穎的行為,享樂是應該享樂的,但是享樂是要分時間的,豈能因為一時的享樂,而讓自己在朝廷中的重臣麵前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如果是其他人,李儒一定會給他們打上一個此人不可用的標簽。
“不慢,不慢,再捏的重一點。”董仲穎的後麵一句話是對著正在和他捏腿的侍女說的,“我還覺得自己走的太快。”
董仲穎之所以這麽做,自然要等待何進和那些宦官兩敗俱傷,不然他到了太早,萬一被卷入了火拚該怎麽辦? 這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了。
等一切該發生的都發生了,再進入洛陽,這樣才更為的穩妥。
“你們繼續,不要停。”董仲穎沒有和李儒多說,隨著他的話語,李儒退下了。
“恩師究竟在想些什麽?”李儒的心中有些好奇,顯然他從董仲穎的行為之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你覺得恩師打算做什麽?”李儒思來想去,在他的身邊也隻剩下了李肅一個人可以商量了。
“不知道,董刺史的行為非常的高明,我猜不透。”李肅迴答。
聽到李肅的迴答,李儒笑了出來,的確,連他都看不出來恩師的所做所想,其他人又怎麽可能看出來呢?恩師這樣做必有其道理。
想通了這一點的李儒放鬆了下來,一切大事皆有恩師操心,即使將來何進等人怪罪於恩師,他的恩師必然有解決的方法。
不過李儒雖然心態放鬆,他手上的活卻一點也沒有少,他瘋狂的寫信給了認識的豪族和世家,不停打探著朝廷中各個人物的動向,聯絡著各種各樣的關係。
他獲得的情報不多,隻知道何進和那些宦官的關係緊張,而朝中的那些士族則傾向於何進。
“文和,你說刺史打算做什麽?”在李儒猜測董仲穎行為的時候,張濟也很好奇董仲穎究竟想要做什麽。
“董刺史非常人也!或許隻有我能夠看懂董刺史的所作所為。”賈詡說道,他的言語之中頗有得意之情。
張濟被賈詡的話語激起了好奇,“前幾日我聽聞李文優擔憂我們行程過慢,恐怕惡了朝中大臣,但是刺史卻認為我們走的太快了。”
“李儒懂得什麽權術。”賈詡說道,“他或許心黑手狠,但是權術這種東西不是心黑手狠就可以了,他要學會讀懂人心。”
“刺史的目的是等,等待著洛陽的朝廷發生變故。”賈詡很肯定的說。
“你怎麽知道洛陽一定會發生變故?”張濟更是好奇了,他清楚的知道賈詡最近一直在他的身邊,根本不可能有打探消息的時間和渠道。
“我不知道,但是董公肯定知道。”賈詡迴答說,“我記得剛開始的時候董公可是按部就班的做入京的準備,甚至有些急躁。”
“對,我記得,當時組建飛熊軍的時候,刺史可是非常急迫的。”張濟說道。
“然後等上路了,刺史一下子就不著急了對吧。”賈詡迴應道。
“是的。”張濟點了點頭。
“因為刺史收到了消息,一些來自洛陽的消息。”賈詡說道。
“張角雖然死了,但是他在洛陽布置的暗棋卻還在。當年張角為了起事,在洛陽做了諸多的布置,雖然因為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內應馬元義,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了千餘人。但是張角謀劃此事近二十年,洛陽的布置恐怕遠遠不止於此。”
“太平教徒以信仰聯結,反叛可能很低,也不容易被收買,能夠動用這些暗棋的人,恐怕隻有那些黃巾了。而刺史的手中剛好有合適的人選,刺史讓張白騎和管亥先行,恐怕就是為了此事。”
“當洛陽的情報傳來的時候,恐怕刺史從中察覺出了什麽,才讓隊伍緩行的。即使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但是我很肯定刺史一定知道洛陽會發生變故。”
李儒自然知道洛陽一定會發生變故,剛開始的時候那些朝中的大佬信件非常多,詢問董卓的行程,以及何時到達洛陽。
但是時間的推移,這些信件越來越少,信中的語氣也沒有這麽急迫了,甚至在信件之中認為董卓還應該多休息休息,未必需要這麽著急進京了。
盡管李儒被賈詡認為搞權謀的水準一般,但是對於一般的人來說,李儒的謀權水準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他馬上就猜測到了洛陽馬上會發生的事情。
“恩師,現在看起來何進和袁隗馬上就要對宦官他們動手了。”李儒說道,“那些宦官不會是何進的對手的,可惜我們離洛陽太遠了,不能助何進一臂之力了。”
在李儒的眼中,權力來自於皇權的宦官不可能是何進和袁隗的對手,因為那些宦官得不到宮中的全力支持,畢竟何太後可是何進的姐姐。
沒有宮中強力支持的他們在麵對外戚和士人的聯手完全不是對手,被清算也隻是時間問題。
宦官被清算後的權力真空一定很大,可惜這些都湊不上。對於這點李儒覺得有些遺憾。
盡管董仲穎的隊伍走的很慢,經過了一個多月,他也終於到了洛陽附近,而在這個時候,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傳了過來。
何進死了,而皇帝下落不明。
比如現在,按照他的看法,朝廷諸位大佬相召,他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馬上前往洛陽,給那些大佬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而不是在路上慢吞吞的前進。
更何況之所以走的慢吞吞的原因是董仲穎安於享受,他找了一輛馬車,整個人躺倒在馬車之中,身邊有四個侍女服侍,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隊伍的速度自然快不起來。
“恩師,我們是否走的太慢了。”看著穩躺在車中的董仲穎,李儒不由的輕聲提醒道。
作為董仲穎的心腹,李儒覺得自己有必要“規勸”董仲穎的行為,享樂是應該享樂的,但是享樂是要分時間的,豈能因為一時的享樂,而讓自己在朝廷中的重臣麵前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如果是其他人,李儒一定會給他們打上一個此人不可用的標簽。
“不慢,不慢,再捏的重一點。”董仲穎的後麵一句話是對著正在和他捏腿的侍女說的,“我還覺得自己走的太快。”
董仲穎之所以這麽做,自然要等待何進和那些宦官兩敗俱傷,不然他到了太早,萬一被卷入了火拚該怎麽辦? 這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了。
等一切該發生的都發生了,再進入洛陽,這樣才更為的穩妥。
“你們繼續,不要停。”董仲穎沒有和李儒多說,隨著他的話語,李儒退下了。
“恩師究竟在想些什麽?”李儒的心中有些好奇,顯然他從董仲穎的行為之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你覺得恩師打算做什麽?”李儒思來想去,在他的身邊也隻剩下了李肅一個人可以商量了。
“不知道,董刺史的行為非常的高明,我猜不透。”李肅迴答。
聽到李肅的迴答,李儒笑了出來,的確,連他都看不出來恩師的所做所想,其他人又怎麽可能看出來呢?恩師這樣做必有其道理。
想通了這一點的李儒放鬆了下來,一切大事皆有恩師操心,即使將來何進等人怪罪於恩師,他的恩師必然有解決的方法。
不過李儒雖然心態放鬆,他手上的活卻一點也沒有少,他瘋狂的寫信給了認識的豪族和世家,不停打探著朝廷中各個人物的動向,聯絡著各種各樣的關係。
他獲得的情報不多,隻知道何進和那些宦官的關係緊張,而朝中的那些士族則傾向於何進。
“文和,你說刺史打算做什麽?”在李儒猜測董仲穎行為的時候,張濟也很好奇董仲穎究竟想要做什麽。
“董刺史非常人也!或許隻有我能夠看懂董刺史的所作所為。”賈詡說道,他的言語之中頗有得意之情。
張濟被賈詡的話語激起了好奇,“前幾日我聽聞李文優擔憂我們行程過慢,恐怕惡了朝中大臣,但是刺史卻認為我們走的太快了。”
“李儒懂得什麽權術。”賈詡說道,“他或許心黑手狠,但是權術這種東西不是心黑手狠就可以了,他要學會讀懂人心。”
“刺史的目的是等,等待著洛陽的朝廷發生變故。”賈詡很肯定的說。
“你怎麽知道洛陽一定會發生變故?”張濟更是好奇了,他清楚的知道賈詡最近一直在他的身邊,根本不可能有打探消息的時間和渠道。
“我不知道,但是董公肯定知道。”賈詡迴答說,“我記得剛開始的時候董公可是按部就班的做入京的準備,甚至有些急躁。”
“對,我記得,當時組建飛熊軍的時候,刺史可是非常急迫的。”張濟說道。
“然後等上路了,刺史一下子就不著急了對吧。”賈詡迴應道。
“是的。”張濟點了點頭。
“因為刺史收到了消息,一些來自洛陽的消息。”賈詡說道。
“張角雖然死了,但是他在洛陽布置的暗棋卻還在。當年張角為了起事,在洛陽做了諸多的布置,雖然因為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內應馬元義,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了千餘人。但是張角謀劃此事近二十年,洛陽的布置恐怕遠遠不止於此。”
“太平教徒以信仰聯結,反叛可能很低,也不容易被收買,能夠動用這些暗棋的人,恐怕隻有那些黃巾了。而刺史的手中剛好有合適的人選,刺史讓張白騎和管亥先行,恐怕就是為了此事。”
“當洛陽的情報傳來的時候,恐怕刺史從中察覺出了什麽,才讓隊伍緩行的。即使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但是我很肯定刺史一定知道洛陽會發生變故。”
李儒自然知道洛陽一定會發生變故,剛開始的時候那些朝中的大佬信件非常多,詢問董卓的行程,以及何時到達洛陽。
但是時間的推移,這些信件越來越少,信中的語氣也沒有這麽急迫了,甚至在信件之中認為董卓還應該多休息休息,未必需要這麽著急進京了。
盡管李儒被賈詡認為搞權謀的水準一般,但是對於一般的人來說,李儒的謀權水準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他馬上就猜測到了洛陽馬上會發生的事情。
“恩師,現在看起來何進和袁隗馬上就要對宦官他們動手了。”李儒說道,“那些宦官不會是何進的對手的,可惜我們離洛陽太遠了,不能助何進一臂之力了。”
在李儒的眼中,權力來自於皇權的宦官不可能是何進和袁隗的對手,因為那些宦官得不到宮中的全力支持,畢竟何太後可是何進的姐姐。
沒有宮中強力支持的他們在麵對外戚和士人的聯手完全不是對手,被清算也隻是時間問題。
宦官被清算後的權力真空一定很大,可惜這些都湊不上。對於這點李儒覺得有些遺憾。
盡管董仲穎的隊伍走的很慢,經過了一個多月,他也終於到了洛陽附近,而在這個時候,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傳了過來。
何進死了,而皇帝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