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人都想要知道究竟是一戰亂涼州的張白騎厲害,還是百騎破萬軍的董仲穎厲害,等待著這兩者決定勝負的時候,兩者的勝負就以一種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辦法結束了。


    董卓董仲穎,這個被解職迴家的前朝廷中郎將不知道通過一個什麽樣的手段,竟然成功招撫了那群黃巾。


    對於這樣的情況,李傕很是煩惱,因為他組織義勇軍去抵抗黃巾,是為了在梁鵠甚至是朝廷的眼中表現自己,畢竟家中的女巫都做出了這一次必勝的結論,結果臉沒有露,反而露出了屁股。黃巾的被招撫讓他更為的被動了,他煩惱的是如何進行補救。


    對於這樣的情況,郭汜很是煩惱,本來他想要來上一次雙贏的,從梁鵠和黃巾那邊各贏得一次好處,結果洮水邊的慘敗讓他變成了輸家,損失了不少。


    對於這樣的情況,梁鵠更是煩惱,流竄入雍涼的黃巾被平了,三輔之地的危機被解除了,對於現在內憂外患的朝廷來說,可以說立下了很大的功勳。隻是這一切並不是梁鵠做的,他在這件事情上唯一做的就是變成一個沙包,被張白騎一陣暴打。


    更令他煩惱的是,他還必須要考慮到黃巾被招撫後隴西力量的對比,製約和削減董家的力量,這非常考驗他的能力和策略,而這一切他還沒有任何的思路。


    而其中煩惱最大的人是李儒,因為他發現自己養不活這些人。


    本來按照他的想法,最為正確的做法就是區別對待黃巾,擇其壯者入軍,選其老弱以養之。


    就是將其中的青壯打散補充董家的私兵,至於那些沒有什麽戰鬥力的老弱,每天撥出一小部分的糧食,每天用清粥吊著他們的命,想辦法讓他們自己尋找出路,更為準確的說讓那些老弱自生自滅。


    如果采用這樣的方式,不僅董家的私兵可以擴大到五千人的規模,而且李儒覺得董家的財富完全可以支撐的起這樣的消耗。


    但是他卻不能這麽做,因為董仲穎已經決定將這些黃巾老弱完全收下來了,除掉一些不願意投靠董仲穎的,決定自己前往漢中的黃巾外,這些黃巾還剩下二萬多人,這可是二萬多張嘴。


    即使李儒使出渾身的解數,他也覺得董家養不活這麽多的人,看著董家的財富越來越少,李儒的煩惱也越來越大。


    甚至他還想要勸說董仲穎放棄那些老弱,在他的眼中這些老弱完完全全都是負資產。不過董仲穎的一句話語打消了他這個念頭:“在你的眼中或許那些人隻是一個數字,但是在我的眼中他們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盡管殺伐果斷,絕不聖母可能是每一個穿越者必須掌握的技能,但是生在紅旗下的董仲穎卻做不出嘴皮子一碰讓一萬多人去死這樣的事情,至少在沒有陷入絕境的情況下他完全做不出這樣的事情。


    好心有好報,董仲穎這樣的做法不僅贏得了張白騎和那些投靠過來的黃巾的好感,更是引得一人來投。


    李儒完全沒有想到,董仲穎的名聲會這麽大,讓遠在天水的楊阜都知道了他的名聲。


    對於天水的望族,李儒也多有寫信聯係,隻不過對於隴西的董仲穎來說,那些天水的望族更喜歡和扶風的馬家相交,對於李儒的信件,他們也隻保持著不鹹不淡禮節上的迴應。


    所以,當與同郡的尹奉、趙昂名聲在外的楊阜來信想要拜會董仲穎的時候,他才會這麽吃驚。


    當楊阜到達隴西的時候,李儒第一時間就將楊阜引薦給了董仲穎。


    “恩師,這位是楊阜,楊義山,天水楊家之人。”李儒介紹說。


    楊阜打量著坐在主座上的董仲穎,“我曾經和許子將學習觀人之術。”他說道。


    “你覺得我是一個怎麽樣的人?”董仲穎問道。


    他對於觀人之術很是好奇,相由心生,他不知道楊阜從他身上看到的是董卓遺留給他的外貌,還是他董肥肥那有趣的靈魂,甚至觀人之術可能隻是一個騙局。


    楊阜注視了董仲穎很久,他還是依然一言不發。


    過了許久,他才開口道:“董中郎您目光無神,精力渙散,坐不成型,無虎踞之態,似材庸器小之輩。”


    楊阜的話語剛落,李儒的臉色就變了。


    楊阜可以說對於董仲穎的評價非常低,甚至這樣的話語有些羞辱人的意味在了,即使相麵的結果再不好,楊阜不應該說的委婉一些嗎?


    李儒剛想說一些什麽話語來圓場的時候,董仲穎笑了起來,“哈哈哈!”


    這讓楊阜有些驚訝,他想過董卓很多的反應,有不悅的,有怒斥的,有驅離的,有詢問的,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想到董仲穎會是這樣的一個反應。


    作為一個經曆過祖安文化熏陶的菜雞,這樣的話語並不算什麽,充其量就說“董仲穎你才華一般”,況且他知道,自己屬於真的菜。


    可以這麽說,即使是大部分人都看不上的董旻,認為他是一個依靠著血緣和馬屁才得以成為董仲穎副手的。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人,董肥肥知道,自己比起他來甚至還有所不如。


    所以當楊阜說他中人之姿的時候,他甚至還想要說上一句,“您謬讚了!”


    “董中郎您為何發笑?”在疑惑之下楊阜問出了這樣的一句話。


    “我沒有想到我會是這樣的一個評價,所以發笑。”董仲穎迴答道。


    “可是對我相麵之術有所不滿。”楊阜又繼續問道。


    “不是,我聽聞‘聽其聞,觀其行’一個人的評價看的是所作所為而非長的怎麽樣?我又聽聞‘知人知麵不知心’,我想義山你這樣的名士也肯定會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董仲穎迴答說。


    聽到董仲穎的評價,楊阜站起身,鄭重行了一禮道:“董公的見識世所罕見,我聽聞董公為喂嗣那些黃巾而發愁,我有一策可解董公的煩惱。”


    隻是楊阜不知道的是,在四百年後,有一個叫做杜如晦的人做出了和董仲穎同樣的評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呆呆兩腳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呆呆兩腳獸並收藏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