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狄道的周圍,黃天的子民和朝廷的子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在董家的豪宅之中,兩波人也正在“交鋒”,想要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一邊是以董旻為首的保守派,還有就是以李儒為首的激進派。


    保守派認為梁鵠和黃巾戰於洮西,不一定很夠速勝,雙方甚至可能會僵持甚至是小敗,這時候如果董家組織義勇軍加入戰場,可以一舉扭轉整個戰局,這可是標標準準的雪中送炭。


    當然如果到時候梁鵠已經打敗了黃巾賊寇,他們也可以去刷一個臉熟,至少梁鵠還能分一口清湯給他們。


    而李儒為首的激進派就有些“過分”了,他們認為董家的義勇軍不應該直接去戰場,錦上添花的事情獲得的好處太少了。而且他們認為黃巾根本擋不住梁鵠,因為梁鵠雖然廢,但是李傕和郭汜可是戰場上的老麻雀,光憑借著這兩個人手上的義勇軍就不一定會輸給那些黃巾。


    不管是激進派還是保守派,他們都不認可梁鵠會有一場大敗。


    這就好比中國足球對上巴西,如果中國國足擺大巴,說不定久攻不下的巴西人會被逼平,甚至有可能在最後時間被偷上一個。雖然這樣發生的可能性很低,但是至少有可能發生的。


    但是如果中國國足和巴西去打對攻,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巴西的主教練是一條狗,中國隊沒有輸到十個以上,那就是巴西人民充分考慮到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了,而巴西的主教練至少比條狗強上一些。


    激進派認為保守派太保守了,明明有撈到大好處的機會,卻選擇了保守的做法。而保守派則認為激進派太激進了,如果梁鵠和黃巾打成了小敗或者相持,那麽他們就白跑了一趟。


    這兩派的觀點差異在於穩定賺二十塊還是冒險一點賺五百塊的區別,至於虧掉本金,沒有任何人認為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雙方的支持者數量都差不多,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能夠做出決定的,就隻剩下董仲穎自己了。


    但是董仲穎並不喜歡這兩者的任何一個觀點,因為不管是激進的還是保守的,他都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親自領兵出征。


    在穿越過來的時間之內,董仲穎也做過一些努力,想要學習如何帶兵。


    當然他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向董旻或者其他人取經,畢竟他沒有辦法解釋過去有善戰之名的他突然間不會帶兵了。


    所以董仲穎在這個期間隻能向孫武進行了學習,訓練董家的那些女仆。


    有些時候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還要大,在董仲穎的“學習”期間,他除了搞清楚自己完全沒有領兵這個才能之外,唯一的收獲估計就是教會了那些女仆跳極樂淨土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董仲穎暗暗下了一個決定,那就是絕對不會外行指揮內行。他覺得自己能做的隻有兩件事情。


    一件是充分的放權,將自己的職能委托給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歸納出曆史上那些“經驗”,畢竟能夠在史書上留下記載的計策,一定可以被除了他之外其他的聰明人所借鑒的。


    而這一次他打算借鑒的並不是那些曆史上的著名計策,而是在某款遊戲中的做法,那就是“蹭”。


    所謂的“蹭”並不是指不進去的那些不怎麽文明的蹭,而是“蹭”經驗的“蹭”。


    打某些遊戲上不去線怎麽辦,全程被人壓製怎麽辦,對於高手來說解決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對於董肥肥這樣菜雞中的菜雞來說,解決的方法就隻有一個,那就是在可以吃到經驗的地方遠遠的吃經驗就好。


    雖然這對於自己的隊友不太友好,總比太自信上去送好上太多了。


    這就是董肥肥的策略,他選擇了躲在最為安全的“兵線”後方狄道城,而不去洮西這個“兵線”上,更不會去臨洮去“越塔”。


    對於這樣的行為,董肥肥甚至用他的腦子想到了一個絕佳的“借口”。


    那就是狄道非常重要,狄道丟不得。


    “對於整個隴西來說,洮西的勝敗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黃巾賊寇即使贏得洮西之戰,他們依然缺乏糧食,而一旦他們攻破狄道城,隴西甚至涼州的局勢就會一發而不可收拾。”聽完董仲穎的理由,李儒補充說道。


    董仲穎覺得自己的“學生”非常不錯,看局勢看的非常準,把他的“心裏話”說了出來。


    “我們這一次沒有響應梁鵠的號召,已經惡於他了,即使在臨洮全滅黃巾,恐怕也在他那裏落不到什麽好,至於我們在洮西還是狄道去支援,沒有任何的區別。”李儒又補充道。


    “那我們為何要去?”董旻問道。


    “這才是恩師高明的地方。”李儒說道,“一旦梁鵠真的在洮西慘敗,那麽在狄道的我們一定會成為整個隴西局勢的救星,這時候不管梁鵠對於我們再怎麽不喜,他也必然會對我們心懷感激,甚至在扶風的皇甫義真也必須要承我們的情。”


    李儒說完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中甚至有一個希冀,那就是黃巾真的如同董卓所料那樣,在洮水邊大破梁鵠,這樣他們才能夠獲得最大的好處。


    至於大漢的朝廷和梁鵠的下場,這就不是李儒考慮的範圍之內了。李儒的忠誠有,但是不多。


    不過隨後李儒又想到一個問題。“恩師,我們真的來得及趕得到狄道嗎?”


    狄道和洮西之間有好幾天的路程,再加上混亂的局勢,從如果改道到狄道,至少需要多十天的時間,這個時間可以讓熱乎的屎都變涼了。


    “不需要集結所有的軍隊,有多少先去多少!”董仲穎下達了命令,兵貴神速,他可不想讓李儒和其他人反應過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董家的義勇軍出征了。紮營有頗有治軍才能的牛輔,指揮有對於自己兄長忠心耿耿的董旻,先鋒有接近萬夫不當之勇的華雄,衝陣更有西涼的群豪。


    而董仲穎則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那就是吉祥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呆呆兩腳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呆呆兩腳獸並收藏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