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初至鄂渚
魂穿三國,成為最強前夫哥? 作者:不明所以的白馬非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夏郡,鄂縣。
秦始皇二十六年置縣,屬南郡,漢高祖六年,改屬江夏郡,劉邦封大將樊噲於鄂縣,灌嬰築鄂縣城。
在原本的曆史中,孫權自公安遷鄂縣,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分江夏立武昌郡,轄武昌、陽新、沙羨、下雉、柴桑、潯陽等六縣。
不過即便如今孫權遷治柴桑,並將柴桑改為了武昌,但是他對於鄂縣依舊十分重視,因為此地湖泊很多,適合水軍戰鬥,是在柴桑之前最適合水戰的地方。
周瑜在夏口被劉瑁設伏擊潰後,帶著剩下的兩萬多人撤至鄂縣,畢竟相較於周瑜麾下的五萬水軍,孫權這裏的才是此時江東的核心力量。
孫權在將五萬水軍交給周瑜後便在鄂縣重新調集各郡兵力,由於這兩年征討山越,因此從山越之中,又挑出了不少士卒,調至鄂縣。
因此在周瑜敗逃鄂縣時,孫權已經又在鄂縣聚集了將近五萬的兵力,當周瑜前去找孫權領罪時,自然無可避免的被孫權一通臭罵……
“公瑾!我那麽信任你,才將五萬人的性命交托給你,你就是這麽迴報我的?”
“屬下有負主公之托!”
孫權憤怒的望著周瑜,而周瑜逃至鄂縣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孫權一定會借題發揮,因此他已經做好了自己要被貶的準備,但是他周瑜畢竟是吳郡大家,孫權也不會太讓他難看就是了。
“念你也是追隨我兄長的老人……這個護軍你已經當不了了,之前我兄曽封你為建威中郎將,如今你就以懷德中郎將的職位去做事吧,俸祿還按照護軍的俸祿,等你重新立了戰功再官複原職。”
“謝主公。”
周瑜輕輕地歎了口氣,果然,孫權鑒於他的身份,並不敢將他得罪的太死,但是周瑜的心裏不僅還是閃過了一絲不甘,尤其是有太史慈的前車之鑒,這些孫策的舊人的心思都活泛了起來……
“如今我軍已有八萬精銳,鄂縣的地勢又極其適合水戰,就讓我們在這裏將劉瑁徹底擊潰吧!”孫權望著眾人,微微笑道。
“公瑾,你與劉瑁一戰,可有什麽情報?”
“迴主公,卻是有一情報!”
“哦?速速道來!”
“劉瑁如今已經將床弩徹底輕量化,所有的艨艟都已經裝備上了床弩,我想如今應該叫船弩更合適了……”
“你說什麽!”
孫權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並不意外,但是淩統等人卻著實驚呆了。
“若所有艨艟皆有船弩,我們的艨艟怕是會損失慘重啊……”淩統皺著眉頭為難。
“可還有什麽情報?”
“他們的火藥太過厲害,我部與劉瑁交手,他們先以火油彈試圖引燃我等艨艟,又以火箭、船弩集中射殺我部艨艟,我已樓船與之纏鬥,劉瑁卻以大量的艨艟將我軍樓船團團圍住,以炸藥引爆……”
“都聽明白了?諸位可有良策?”
“既然我軍占據鄂渚,自當利用鄂渚的優勢,誘敵深入了!”
在周瑜被貶後,董襲戰死後,孫策一派的舊臣如今已經不敢多嘴,而原本孫堅時代的老將程普在周瑜被貶後似乎也有點兔死狐悲的感覺,閉嘴不言。
但孫權派係的武將們又大多年輕,他們也有些不敢在眾多老將麵前多嘴,因此此時發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江東豪族、周瑜好友、孫權最為信任的謀士,在江東因皖城建功而升為偏將軍的魯肅,魯子敬。
此時此刻,隻有他說話才可以穩定住眾人,周瑜對他不會不滿,孫權對魯肅的話更會聽從,而他的資曆也保證了他的話不會被武將們無視。
“子敬,可有預設的戰場?”
“迴主公,如果要打,我的建議是此處!”
魯肅輕輕地將手指指向了鄂渚的一角,麵露微笑的說道……
鄂渚,是一個大湖,由於地處鄂縣之畔而得名,與夏口相連,之前劉瑁埋伏周瑜的伏兵便是隱藏在此。
此湖占地極廣,通過樊口與長江相通,可作為水軍停泊與訓練場所。前江後湖,進可攻,退可守,由於水道繁多,若戰事不利,便可縮於其中,還可從其中水道退迴武昌。
在夏口大勝後,劉瑁再次分兵,這次他將諸葛亮和太史慈單獨派了出去,由夏口先往北再往東,沿著江水往南直逼鄂縣,而另一路則由自己親自帶領,南下鄂渚,準備在這裏與孫權再鬥一場。
鄂渚北邊,與夏口相連之處。
“公達先生,這湖麵真寬啊……”
甫一進入鄂渚,湖麵便遽然開闊,此處江麵之廣,讓劉瑁震驚,除去雲夢澤外,這應該就是劉瑁見過最大的湖泊之一了。
“不錯,主公,這也是孫權為何聚集兵力於此的原因,此地湖泊占地極廣,河道非常繁雜,我問過興霸將軍,這裏由於臨近江東,即便是他也沒有將此處全部摸摸透。”
“如今孔明和子義已經領著一萬五千士卒從另一路水道向鄂縣進發,我們這路若非從江陵又送來了一萬士卒,恐怕在這裏挨打的就是我們了。”
“主公莫急,興霸將軍雖然對這裏所有的河道並不是都熟悉,但是這裏有些地方,他卻是熟悉的很!”荀攸笑著說道。
“哦?快讓興霸過來,我們好商量一下。”
“喏!”
……
“主公,您看,我將鄂渚分為北渚、西渚、南渚三部分,其中我對於西渚、北渚最為熟悉,因此我們最好將孫權的部隊引到這兩個地方,若是我們追著他們到了南渚,恐怕我們就得中他們的埋伏!”
“這裏適合樓船作戰嗎?孫權的拍杆樓船可有優勢?”劉瑁又問道。
“得看情況!鄂渚最窄處,一艘樓船就可以將其徹底堵住,但一旦進入湖內,那麽便可以容納上百艘樓船混戰!”
“那我們最好可以選擇一處預定好的戰場啊……”
“而且我們還有子義的那支奇兵,隻有我們吸引到足夠的江東士卒,他們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荀攸眯著眼睛輕聲道。
“無妨,我就是誘惑孫權的最大魚餌,況且如今我們還有一個幫手,你說是嗎,董元代?”
隨著劉瑁的話語,一個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現在眾人身後,隻見他恭敬地向劉瑁施禮道:“願為主公效命!”
時間迴到董襲被包圍的時候……
“董元代!你已經被我包圍!你是想死還是想如太史慈一般,再立新功!”
董襲轉頭一看,跟自己說話是一個差不多三十來歲的男子,但是卻身披銀白色盔甲,甲片看上去精致緊密,一看做工就非常精細。
盔甲的樣式古樸大氣,肩部還裝飾著龍紋圖案,腰間則係著寬帶,掛著長劍。他身姿挺拔,氣宇軒昂,周身散發出一股不凡的王者氣質,雙眼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人心。
董襲一看到他盔甲之上的龍紋,便已經知道了他的身份,他望著那人道:“劉瑁!要殺便殺!不要那麽多廢話!”
“元代兄,權之度量,比之孫伯符可差遠了!他用人而不信人,孫伯符亡故後,太史子義、周公瑾、蔣公奕,還有你董襲皆未得其位,反遭抑壓!
既然如此,你何不像子義一樣,別尋明主?如今尚香已嫁於我,而我同樣需要信任的人來管理江東,孫仲謀不放心你,可我放心!你若不信,太史慈便是明證!”
劉瑁望著董襲振振有詞地說著,而董襲,心動了!
正如之前所說,在劉瑁納了孫尚香之後,他便擁有了繼承江東大業的資格,而且孫倩也需要他們這些武將站在後麵以保證自己的地位,而劉瑁有了他們的支持,統禦江東也就更加得心應手,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董襲不比周瑜,他的家人如今皆已亡故,更是沒有牽掛,又有太史慈的珠玉在前,他又如何不心動呢?
“雍王閣下!不知若董襲降你,官居何職!”董襲大聲問道。
劉瑁微微一笑道:“如今子義已經封為定波將軍,統禦定波軍,董將軍若降,可暫歸於定波軍中別部司馬,待立下戰功後,再行封賞!”
董襲聽後,眼中瞬間閃過一絲厲芒,他僅思索片刻後,便立刻下拜道:“董元代見過主公!”
“好!如今我大漢水軍將領極度匱乏,如今得董將軍,如魚躍龍門,必能大振軍威。”
劉瑁哈哈大笑道,對於董襲的歸順極度開心,畢竟如今孫策舊部自己已得其二,那周公瑾、蔣公奕還會遠嗎?就算他們依舊忠於孫權,可孫權還敢用嗎?
關於董襲等孫策舊部:
對於董襲在原本曆史中的死因,史書所言是因為樓船被大風傾覆,而董襲死守樓船的結果,但筆者認為是因為孫權的些許猜忌,周瑜、太史慈、董襲、蔣欽、陳武,除蔣欽、陳武外,都沒有太好的結局。
周瑜三十六歲就病死在巴丘(具體死因隻說是病死),太史慈鬱鬱而終,董襲活活淹死。
若諸位仔細查看史書不難發現,董襲、蔣欽、陳武都有一個特點,拿命在掙軍功,這真的是他們勇武嗎?筆者認為更多的是在向孫權表忠心,為的就是能夠得到孫權的信任。
譬如蔣欽在合肥之戰前基本就是討賊、平亂,直到合肥之戰孫權被張遼追擊,蔣欽與甘寧、淩統、呂蒙拚死保護孫權,此後才得重用。
陳武或許由於此前與孫權有過聯係,並未被貶,但卻在合肥一戰戰死。而董襲領死士衝鋒,陣斬黃祖是在表忠心,死守樓船同樣也是在表忠心,他們為的都是能夠得到孫權的信任與重用。
況且如今太史慈已降劉瑁,孫倩嫁於劉瑁,孫倩同樣屬於孫堅的後人,那麽投降劉瑁就具有了理論上的可行性,因此做了這樣的設定。
秦始皇二十六年置縣,屬南郡,漢高祖六年,改屬江夏郡,劉邦封大將樊噲於鄂縣,灌嬰築鄂縣城。
在原本的曆史中,孫權自公安遷鄂縣,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分江夏立武昌郡,轄武昌、陽新、沙羨、下雉、柴桑、潯陽等六縣。
不過即便如今孫權遷治柴桑,並將柴桑改為了武昌,但是他對於鄂縣依舊十分重視,因為此地湖泊很多,適合水軍戰鬥,是在柴桑之前最適合水戰的地方。
周瑜在夏口被劉瑁設伏擊潰後,帶著剩下的兩萬多人撤至鄂縣,畢竟相較於周瑜麾下的五萬水軍,孫權這裏的才是此時江東的核心力量。
孫權在將五萬水軍交給周瑜後便在鄂縣重新調集各郡兵力,由於這兩年征討山越,因此從山越之中,又挑出了不少士卒,調至鄂縣。
因此在周瑜敗逃鄂縣時,孫權已經又在鄂縣聚集了將近五萬的兵力,當周瑜前去找孫權領罪時,自然無可避免的被孫權一通臭罵……
“公瑾!我那麽信任你,才將五萬人的性命交托給你,你就是這麽迴報我的?”
“屬下有負主公之托!”
孫權憤怒的望著周瑜,而周瑜逃至鄂縣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孫權一定會借題發揮,因此他已經做好了自己要被貶的準備,但是他周瑜畢竟是吳郡大家,孫權也不會太讓他難看就是了。
“念你也是追隨我兄長的老人……這個護軍你已經當不了了,之前我兄曽封你為建威中郎將,如今你就以懷德中郎將的職位去做事吧,俸祿還按照護軍的俸祿,等你重新立了戰功再官複原職。”
“謝主公。”
周瑜輕輕地歎了口氣,果然,孫權鑒於他的身份,並不敢將他得罪的太死,但是周瑜的心裏不僅還是閃過了一絲不甘,尤其是有太史慈的前車之鑒,這些孫策的舊人的心思都活泛了起來……
“如今我軍已有八萬精銳,鄂縣的地勢又極其適合水戰,就讓我們在這裏將劉瑁徹底擊潰吧!”孫權望著眾人,微微笑道。
“公瑾,你與劉瑁一戰,可有什麽情報?”
“迴主公,卻是有一情報!”
“哦?速速道來!”
“劉瑁如今已經將床弩徹底輕量化,所有的艨艟都已經裝備上了床弩,我想如今應該叫船弩更合適了……”
“你說什麽!”
孫權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並不意外,但是淩統等人卻著實驚呆了。
“若所有艨艟皆有船弩,我們的艨艟怕是會損失慘重啊……”淩統皺著眉頭為難。
“可還有什麽情報?”
“他們的火藥太過厲害,我部與劉瑁交手,他們先以火油彈試圖引燃我等艨艟,又以火箭、船弩集中射殺我部艨艟,我已樓船與之纏鬥,劉瑁卻以大量的艨艟將我軍樓船團團圍住,以炸藥引爆……”
“都聽明白了?諸位可有良策?”
“既然我軍占據鄂渚,自當利用鄂渚的優勢,誘敵深入了!”
在周瑜被貶後,董襲戰死後,孫策一派的舊臣如今已經不敢多嘴,而原本孫堅時代的老將程普在周瑜被貶後似乎也有點兔死狐悲的感覺,閉嘴不言。
但孫權派係的武將們又大多年輕,他們也有些不敢在眾多老將麵前多嘴,因此此時發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江東豪族、周瑜好友、孫權最為信任的謀士,在江東因皖城建功而升為偏將軍的魯肅,魯子敬。
此時此刻,隻有他說話才可以穩定住眾人,周瑜對他不會不滿,孫權對魯肅的話更會聽從,而他的資曆也保證了他的話不會被武將們無視。
“子敬,可有預設的戰場?”
“迴主公,如果要打,我的建議是此處!”
魯肅輕輕地將手指指向了鄂渚的一角,麵露微笑的說道……
鄂渚,是一個大湖,由於地處鄂縣之畔而得名,與夏口相連,之前劉瑁埋伏周瑜的伏兵便是隱藏在此。
此湖占地極廣,通過樊口與長江相通,可作為水軍停泊與訓練場所。前江後湖,進可攻,退可守,由於水道繁多,若戰事不利,便可縮於其中,還可從其中水道退迴武昌。
在夏口大勝後,劉瑁再次分兵,這次他將諸葛亮和太史慈單獨派了出去,由夏口先往北再往東,沿著江水往南直逼鄂縣,而另一路則由自己親自帶領,南下鄂渚,準備在這裏與孫權再鬥一場。
鄂渚北邊,與夏口相連之處。
“公達先生,這湖麵真寬啊……”
甫一進入鄂渚,湖麵便遽然開闊,此處江麵之廣,讓劉瑁震驚,除去雲夢澤外,這應該就是劉瑁見過最大的湖泊之一了。
“不錯,主公,這也是孫權為何聚集兵力於此的原因,此地湖泊占地極廣,河道非常繁雜,我問過興霸將軍,這裏由於臨近江東,即便是他也沒有將此處全部摸摸透。”
“如今孔明和子義已經領著一萬五千士卒從另一路水道向鄂縣進發,我們這路若非從江陵又送來了一萬士卒,恐怕在這裏挨打的就是我們了。”
“主公莫急,興霸將軍雖然對這裏所有的河道並不是都熟悉,但是這裏有些地方,他卻是熟悉的很!”荀攸笑著說道。
“哦?快讓興霸過來,我們好商量一下。”
“喏!”
……
“主公,您看,我將鄂渚分為北渚、西渚、南渚三部分,其中我對於西渚、北渚最為熟悉,因此我們最好將孫權的部隊引到這兩個地方,若是我們追著他們到了南渚,恐怕我們就得中他們的埋伏!”
“這裏適合樓船作戰嗎?孫權的拍杆樓船可有優勢?”劉瑁又問道。
“得看情況!鄂渚最窄處,一艘樓船就可以將其徹底堵住,但一旦進入湖內,那麽便可以容納上百艘樓船混戰!”
“那我們最好可以選擇一處預定好的戰場啊……”
“而且我們還有子義的那支奇兵,隻有我們吸引到足夠的江東士卒,他們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荀攸眯著眼睛輕聲道。
“無妨,我就是誘惑孫權的最大魚餌,況且如今我們還有一個幫手,你說是嗎,董元代?”
隨著劉瑁的話語,一個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現在眾人身後,隻見他恭敬地向劉瑁施禮道:“願為主公效命!”
時間迴到董襲被包圍的時候……
“董元代!你已經被我包圍!你是想死還是想如太史慈一般,再立新功!”
董襲轉頭一看,跟自己說話是一個差不多三十來歲的男子,但是卻身披銀白色盔甲,甲片看上去精致緊密,一看做工就非常精細。
盔甲的樣式古樸大氣,肩部還裝飾著龍紋圖案,腰間則係著寬帶,掛著長劍。他身姿挺拔,氣宇軒昂,周身散發出一股不凡的王者氣質,雙眼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人心。
董襲一看到他盔甲之上的龍紋,便已經知道了他的身份,他望著那人道:“劉瑁!要殺便殺!不要那麽多廢話!”
“元代兄,權之度量,比之孫伯符可差遠了!他用人而不信人,孫伯符亡故後,太史子義、周公瑾、蔣公奕,還有你董襲皆未得其位,反遭抑壓!
既然如此,你何不像子義一樣,別尋明主?如今尚香已嫁於我,而我同樣需要信任的人來管理江東,孫仲謀不放心你,可我放心!你若不信,太史慈便是明證!”
劉瑁望著董襲振振有詞地說著,而董襲,心動了!
正如之前所說,在劉瑁納了孫尚香之後,他便擁有了繼承江東大業的資格,而且孫倩也需要他們這些武將站在後麵以保證自己的地位,而劉瑁有了他們的支持,統禦江東也就更加得心應手,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董襲不比周瑜,他的家人如今皆已亡故,更是沒有牽掛,又有太史慈的珠玉在前,他又如何不心動呢?
“雍王閣下!不知若董襲降你,官居何職!”董襲大聲問道。
劉瑁微微一笑道:“如今子義已經封為定波將軍,統禦定波軍,董將軍若降,可暫歸於定波軍中別部司馬,待立下戰功後,再行封賞!”
董襲聽後,眼中瞬間閃過一絲厲芒,他僅思索片刻後,便立刻下拜道:“董元代見過主公!”
“好!如今我大漢水軍將領極度匱乏,如今得董將軍,如魚躍龍門,必能大振軍威。”
劉瑁哈哈大笑道,對於董襲的歸順極度開心,畢竟如今孫策舊部自己已得其二,那周公瑾、蔣公奕還會遠嗎?就算他們依舊忠於孫權,可孫權還敢用嗎?
關於董襲等孫策舊部:
對於董襲在原本曆史中的死因,史書所言是因為樓船被大風傾覆,而董襲死守樓船的結果,但筆者認為是因為孫權的些許猜忌,周瑜、太史慈、董襲、蔣欽、陳武,除蔣欽、陳武外,都沒有太好的結局。
周瑜三十六歲就病死在巴丘(具體死因隻說是病死),太史慈鬱鬱而終,董襲活活淹死。
若諸位仔細查看史書不難發現,董襲、蔣欽、陳武都有一個特點,拿命在掙軍功,這真的是他們勇武嗎?筆者認為更多的是在向孫權表忠心,為的就是能夠得到孫權的信任。
譬如蔣欽在合肥之戰前基本就是討賊、平亂,直到合肥之戰孫權被張遼追擊,蔣欽與甘寧、淩統、呂蒙拚死保護孫權,此後才得重用。
陳武或許由於此前與孫權有過聯係,並未被貶,但卻在合肥一戰戰死。而董襲領死士衝鋒,陣斬黃祖是在表忠心,死守樓船同樣也是在表忠心,他們為的都是能夠得到孫權的信任與重用。
況且如今太史慈已降劉瑁,孫倩嫁於劉瑁,孫倩同樣屬於孫堅的後人,那麽投降劉瑁就具有了理論上的可行性,因此做了這樣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