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章 瀆職也是罪
大唐:爵位繼承無望,隻好當紈絝 作者:暴走的唐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師,您幫忙看看本王給父皇寫的奏折如何?”
據實寫,對於李治沒有任何難度,可現在發生的事讓他心裏出現了一些小忐忑,
秦懷柔忍著笑意,看著這個忐忑的小男孩,伸手接了過來,
看了一會兒,對著李治說道:“殿下,您寫的已經很好了,”
“唯一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瑕疵,”
李治寫的奏折,秦懷柔看完之後,就知道這孩子不會撒謊,兩個矛盾點都沒抓住,過多的論述了右武衛如何勇猛,百姓們如何淒慘,而關於他的事僅僅提了幾句,
就連那陳淼的罪名以及他的慘死也是寥寥幾筆,一看就知道李治底氣不足,
這怎麽能行呢,秦懷柔一句一句的說,李治代筆,在奏折上一句一句的寫,
雖然最終的意思還是那個意思,可連貫性卻好了很多,
李治小臉通紅,顯得有些小激動,改動了之後,要是細讀,這所有的功勞都是他的,而羅吉、陳淼則變成了罪大惡極之人,
人人得爾誅之,
“秦師,這裏麵好像沒有提到下麵將士們的功勞啊,是不是有些過啊,”
“嗬嗬,殿下多慮了,此次前來賑災才是大頭,而這陳淼的事情就屬於平叛了,所以這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的,”
“而且陛下也會酌情考慮給他們的獎賞的,如果你寫在奏折上麵,那就變成了同陛下邀功,而且是給將士們邀功,這是大忌。”
...
一封奏折,將河北道這邊的事詳細的講述了一遍,而且李治奏請李世民,盡快安排河北道節度使的人選,
畢竟現在那邊可是羅通在照應著,總這麽下去也不是一個辦法。
安排人將奏折送走,李治又將滄州下麵的幾個縣令召集到一起,
這其中還有一人不是滄州的縣令,衛縣縣令竇富也在秦懷柔的建議之下喊了過來,
要說這陳淼還是做了一些貢獻,搜刮到手的家底,竟然一分都沒帶走,全留下了,
有錢有糧,接下來就要將重心放在河堤加固,河道清淤上麵來了,
幾個縣令可不敢有任何反對意見,相反的他們知道自己的春天來了,陳淼這座大山再也不能在上麵壓著他們了,
自己管轄的縣再次迴到自己的手中,
見過李治之後,按照他的要求,迴到自己管轄的縣內,開始征召徭役,
當然,這些徭役是要用糧食當做工錢的,純粹的講,也算是以工代賑,
恰恰,這也是百姓們最希望看到的,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其他的都可以抗,
“竇富,你那衛縣水稻弄的怎麽樣了?”
“嘿嘿,沒想到殿下竟然還記著那為善稲,”被傳到滄州,竇富才知道當著百姓麵傳授種植水稻經驗的那個李為善是當今的九皇子,
如今的晉王殿下,
“當然記得,這是本王離開長安做的第一件利於百姓之事,”李治相當驕傲,
要說這個竇富平時的作為有些糊塗,但並沒有同其他人那般,將奉承上官當做首要任務,
寧願當一個油鹽不進的石頭,也不去搜刮百姓,相對陳淼這人來說,他也算的上是一個好官了。
不然他也不可能聽到孫思邈到了衛縣,鼓動百姓堵在門前了,
錢他是沒辦法拿出來,隻能打感情牌,利用的就是孫思邈那顆仁慈的心,
萬萬沒想到,孫思邈沒見到,卻讓百姓有了吃飽飯的希望,而且吃的還是精米,
李治他們離開之後,他躲在屋裏偷偷的樂了很久,
“殿下您放心,如今衛縣有水的地方都種植了這種為善稲,臣來的時候差不多有一紮高了,”
“老天爺賞飯吃啊,您離開之後,便沒有了那連日的陰雨天,五六天一場雨,恰恰好,”
“隻是臣有些不明白,這滄州的事情為何要將臣喊過來呢,”
“還能有什麽,殿下覺得你是一個能有作為的人,所以想試試你能不能挑起這滄州刺史的重擔啊,”秦懷柔在一旁解釋道,
“啥?讓臣當滄州刺史?”
竇富小心肝亂顫,說話都有些不利索了,哆哆嗦嗦的問道,
在他看來,這滄州刺史可是很大的官啊,以自己那個臭脾氣,也就是因為上官不願意搭理自己,讓自己自生自滅,
就連上官知道自己境內也有河流經過,而且也是一條主河,這加固河堤的款項都沒有他一分,
多虧了他動員百姓,開山挑石才堪堪堵住,但凡雨水在大一些,他們那裏估計也夠嗆能守得住。
“怎麽,你不願意?”秦懷柔微微一笑:“當日我們到了你那裏,看你也算是很機靈的一個人,”
“怎麽到了這會變得這麽慫了,”
“長安縣公,這並非下官慫了,隻是這...,”
“隻是幸福來的太突然了是麽?”調侃了一句,秦懷柔接著道:“殿下看中的人,就沒有看錯過,”
“而且,我們雖然不會馬上離開滄州,可終究要離開滄州的,所以總要安排一個信得過的人處理一下後續的事情吧,”
“臣真的可以麽?”
李治和秦懷柔同時點了點頭,
“好,那臣就豁出去了,殿下這麽器重臣,臣要是再拒絕,那就是給臉不要臉了,”
“這個差事,臣接了,”
“好,本王要的就是你這句話,”李治大讚,
從朝廷那邊調人過來,也來不及,索性,李治便自行安排,這個竇富恰恰入了他的眼,
光憑竇富給羅吉寫的信,上報那十幾條人命的事情,絲毫沒有提及李治的事情,
說明這人還是有自己的原則的,
要是在細心一點,就會發現在他的境內,好像那些百姓並不怎麽懼怕他,說明什麽,說明他平時也是深入到百姓當中的,
這在別的官員看來,顯得格格不入,但總好過那幾個滄州下麵幾個縣令,最起碼的反抗都不敢,
任憑那些地痞流氓在自己境內胡作非為,
要不是現在用人之際,再加上收拾掉了羅吉和陳淼,李治不介意將這幾個縣令也拉到長安城,交給大理寺,好好審問一番,
不一定有太大的過錯,但是瀆職也是罪。
據實寫,對於李治沒有任何難度,可現在發生的事讓他心裏出現了一些小忐忑,
秦懷柔忍著笑意,看著這個忐忑的小男孩,伸手接了過來,
看了一會兒,對著李治說道:“殿下,您寫的已經很好了,”
“唯一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瑕疵,”
李治寫的奏折,秦懷柔看完之後,就知道這孩子不會撒謊,兩個矛盾點都沒抓住,過多的論述了右武衛如何勇猛,百姓們如何淒慘,而關於他的事僅僅提了幾句,
就連那陳淼的罪名以及他的慘死也是寥寥幾筆,一看就知道李治底氣不足,
這怎麽能行呢,秦懷柔一句一句的說,李治代筆,在奏折上一句一句的寫,
雖然最終的意思還是那個意思,可連貫性卻好了很多,
李治小臉通紅,顯得有些小激動,改動了之後,要是細讀,這所有的功勞都是他的,而羅吉、陳淼則變成了罪大惡極之人,
人人得爾誅之,
“秦師,這裏麵好像沒有提到下麵將士們的功勞啊,是不是有些過啊,”
“嗬嗬,殿下多慮了,此次前來賑災才是大頭,而這陳淼的事情就屬於平叛了,所以這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的,”
“而且陛下也會酌情考慮給他們的獎賞的,如果你寫在奏折上麵,那就變成了同陛下邀功,而且是給將士們邀功,這是大忌。”
...
一封奏折,將河北道這邊的事詳細的講述了一遍,而且李治奏請李世民,盡快安排河北道節度使的人選,
畢竟現在那邊可是羅通在照應著,總這麽下去也不是一個辦法。
安排人將奏折送走,李治又將滄州下麵的幾個縣令召集到一起,
這其中還有一人不是滄州的縣令,衛縣縣令竇富也在秦懷柔的建議之下喊了過來,
要說這陳淼還是做了一些貢獻,搜刮到手的家底,竟然一分都沒帶走,全留下了,
有錢有糧,接下來就要將重心放在河堤加固,河道清淤上麵來了,
幾個縣令可不敢有任何反對意見,相反的他們知道自己的春天來了,陳淼這座大山再也不能在上麵壓著他們了,
自己管轄的縣再次迴到自己的手中,
見過李治之後,按照他的要求,迴到自己管轄的縣內,開始征召徭役,
當然,這些徭役是要用糧食當做工錢的,純粹的講,也算是以工代賑,
恰恰,這也是百姓們最希望看到的,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其他的都可以抗,
“竇富,你那衛縣水稻弄的怎麽樣了?”
“嘿嘿,沒想到殿下竟然還記著那為善稲,”被傳到滄州,竇富才知道當著百姓麵傳授種植水稻經驗的那個李為善是當今的九皇子,
如今的晉王殿下,
“當然記得,這是本王離開長安做的第一件利於百姓之事,”李治相當驕傲,
要說這個竇富平時的作為有些糊塗,但並沒有同其他人那般,將奉承上官當做首要任務,
寧願當一個油鹽不進的石頭,也不去搜刮百姓,相對陳淼這人來說,他也算的上是一個好官了。
不然他也不可能聽到孫思邈到了衛縣,鼓動百姓堵在門前了,
錢他是沒辦法拿出來,隻能打感情牌,利用的就是孫思邈那顆仁慈的心,
萬萬沒想到,孫思邈沒見到,卻讓百姓有了吃飽飯的希望,而且吃的還是精米,
李治他們離開之後,他躲在屋裏偷偷的樂了很久,
“殿下您放心,如今衛縣有水的地方都種植了這種為善稲,臣來的時候差不多有一紮高了,”
“老天爺賞飯吃啊,您離開之後,便沒有了那連日的陰雨天,五六天一場雨,恰恰好,”
“隻是臣有些不明白,這滄州的事情為何要將臣喊過來呢,”
“還能有什麽,殿下覺得你是一個能有作為的人,所以想試試你能不能挑起這滄州刺史的重擔啊,”秦懷柔在一旁解釋道,
“啥?讓臣當滄州刺史?”
竇富小心肝亂顫,說話都有些不利索了,哆哆嗦嗦的問道,
在他看來,這滄州刺史可是很大的官啊,以自己那個臭脾氣,也就是因為上官不願意搭理自己,讓自己自生自滅,
就連上官知道自己境內也有河流經過,而且也是一條主河,這加固河堤的款項都沒有他一分,
多虧了他動員百姓,開山挑石才堪堪堵住,但凡雨水在大一些,他們那裏估計也夠嗆能守得住。
“怎麽,你不願意?”秦懷柔微微一笑:“當日我們到了你那裏,看你也算是很機靈的一個人,”
“怎麽到了這會變得這麽慫了,”
“長安縣公,這並非下官慫了,隻是這...,”
“隻是幸福來的太突然了是麽?”調侃了一句,秦懷柔接著道:“殿下看中的人,就沒有看錯過,”
“而且,我們雖然不會馬上離開滄州,可終究要離開滄州的,所以總要安排一個信得過的人處理一下後續的事情吧,”
“臣真的可以麽?”
李治和秦懷柔同時點了點頭,
“好,那臣就豁出去了,殿下這麽器重臣,臣要是再拒絕,那就是給臉不要臉了,”
“這個差事,臣接了,”
“好,本王要的就是你這句話,”李治大讚,
從朝廷那邊調人過來,也來不及,索性,李治便自行安排,這個竇富恰恰入了他的眼,
光憑竇富給羅吉寫的信,上報那十幾條人命的事情,絲毫沒有提及李治的事情,
說明這人還是有自己的原則的,
要是在細心一點,就會發現在他的境內,好像那些百姓並不怎麽懼怕他,說明什麽,說明他平時也是深入到百姓當中的,
這在別的官員看來,顯得格格不入,但總好過那幾個滄州下麵幾個縣令,最起碼的反抗都不敢,
任憑那些地痞流氓在自己境內胡作非為,
要不是現在用人之際,再加上收拾掉了羅吉和陳淼,李治不介意將這幾個縣令也拉到長安城,交給大理寺,好好審問一番,
不一定有太大的過錯,但是瀆職也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