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李靖想寫書
大唐:爵位繼承無望,隻好當紈絝 作者:暴走的唐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一聽,這李靖一個武將竟然要學那文學大儒,要寫書,這是哪根筋抽錯了麽?
而且還抓住了自己內心當中的那根弦,這讓李世民有些糾結,
“李愛卿,你怎麽會突然間產生這個想法,”
“陛下,老夫為大唐征戰了數年,如今年紀也大了,即便有心替陛下再征戰四方,也有心無力了,”
“所以,臣才有此想法,老了,也沒什麽可以留下的,不如寫寫書,迴憶迴憶曾經的歲月罷了,”
李世民歎了一口氣,看著頭發已經發白的李靖,忍不住感慨道:“是啊,朕也每每想起曾經的時光,感覺時間過的真快啊,轉眼間我們都已經老了,”
“是啊,轉眼十幾載一過,天策府出來的老人都已經逐漸老去,臣也是越來越多愁善感,”
“所以這本書也想著將這些老人的畫像都添加進去,待老臣百年之後,也算為大唐留下了一些有用的東西,”
李世民睜大眼睛,“你連畫像都想弄出來?李愛卿你這是盤算巨大啊,”
李靖點了點頭,“老臣能做的也就這些了,如今侯君集、尉遲寶林、程處默、席君買、羅通、薛家兄弟,後備人才逐漸的展露的頭角,我們這些老人也該讓讓位置了,”
“說什麽呢,李愛卿,你可是大唐的定海神針,你可不能說老哦,”
李世民和李靖以玩笑的口吻說道,
“陛下,如今吐穀渾已經被征服,至少一二十年內,他們應該不敢興起風浪,我們重點的防禦要防範西北的幾個小國以及西南的吐蕃,”
“有這幾位嶄露頭角的小將們在,老夫可以退居幕後,”李靖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不過,如果哪一天,陛下真的希望老臣出來,老臣定當義不容辭。”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世民也是領會了李靖的想法,這種做法,讓李世民也不得不感慨,應該是最好的結局了,
但作為君主的他,還是想進行一下挽留,
“李愛卿,朝堂之上可不能沒有你啊,雖說幾位小將也日漸成熟,終究還是經驗尚淺啊,你可不能給朕撂挑子啊,”
“嗬嗬,陛下,如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老臣就在家著書,如有重要的事情,老臣定然會來替陛下分憂,”
李靖心意已決,嘴上說的委婉,實際上二人都明白,
“也罷,既然李愛卿如此堅持,朕也不好說什麽,正好趁著這段時間,李愛琴也學學那些鴻儒,修心養性,調養調養一下身體,”
“臣謝過陛下,”
李靖感激的給李世民施了一禮,
“你先別忙著謝朕,你提的畫像的事情,朕覺得你考慮有些欠佳,依照你著書的想法,定然是將重點放在這些武將身上,而天策府上出來的那些文臣也同樣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如果朕同意你得想法,難免會冷落了他們,所以這件事,需要討論一番,”
“這個畫像的問題,老臣也是偶有所感,如果陛下認為有瑕疵,不妨將天策府的人都聚集起來,共同商議一番,這樣也就不存在冷落了誰,”
李靖牢牢的記著秦懷柔囑咐他的事情,當他提到這個畫像或者著書的時候,李世民定然會有他的想法,
一旦出現這個問題,李靖一定要遵照李世民的想法來辦,
“嗯,你迴去寫一份奏折,”
“可是關於這個畫像和著書的事情?”
“不錯,”李世民點了點頭,“畢竟這個事情和他們也是息息相關的事情,總不能這樣的好事叫你李愛卿一個人享受了是吧,”
“嗬嗬,”李靖委婉的笑了笑,“沒想到,還是被您看穿了,”
李世民有所驚訝,“李愛卿,難得會開玩笑了啊,”
“心中所想的能放下了,就沒什麽不能開玩笑的了,”
“哈哈,我看是你家夫人這次給你有所刺激吧,”李世民開啟了玩笑,“話說迴來了,李夫人身體如何?要不要朕派個禦醫過去?”
“臣多謝陛下,臣家裏的暫時無恙,已經緩過來了,那日朝堂之上,讓陛下見笑了,”
“李愛卿伉儷情深,著實讓人羨慕,當日你得那個理由找的著實蹩腳,”
李靖聽到這句話,隻能報以苦笑,“陛下,臣的性格您還不了解麽,這是憋了很久才憋出來這麽一個想法,”
“哈哈,你啊你,朕該怎麽說你好呢,就是性格太死板了,”
李靖乖乖的聽著李世民的評判,“是,是,老臣死心眼了,”
“知道就好,以後有什麽想法可以直接來找朕說,朕也不是那麽不明事理的人,”
“臣知曉了,”
隨後,二人商量了一番,決定三日後,要開一個茶話會,召集那些天策府出來的那些文臣武將共同商議,
......
東宮,太子李承乾這裏和李世民那裏君臣和諧的場麵完全不同,
一個人規規矩矩的跪在李承乾的寢宮前麵,而李承乾就高高坐在上麵,用冷冷的眼神看著跪著的人,
“好你個杜正倫,吃著本太子的,喝著本太子的,竟然想要到父皇那裏揭發本太子,”
“究竟誰給你的膽子?真當本太子沒有防範你麽?”
杜正倫正是跪著的人,他乃是太子李承乾下屬的屬官,屬於東宮儲備的人才,弄好了,將來李承乾繼位,那麽這些人定然會受到重用,
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李承乾由於那次腿受傷之後,起初,李世民還時不時的讓李承乾上朝跟著學習治國之策,
慢慢的,腿疾的後遺症就出現了,一高一低走路的方式,讓李承乾有些神經了,覺得那些大臣們每每看他的眼神仿佛在恥笑他一般,
不但如此,李承乾感覺到李世民對李泰的重視程度逐漸的在超過自己,
這讓他性格大變,即便那日李世民帶著他到李淵那裏商量他的大婚之事,他也單純的感覺李世民是利用他在關心所謂的天下百姓。
於是乎,隨著他上朝的次數減少,他的那些屬官有了機會,完全就是阿諛奉承的模樣,要什麽給什麽,投其所好,
就這樣,李承乾過上了聲色犬馬的生活。
而且還抓住了自己內心當中的那根弦,這讓李世民有些糾結,
“李愛卿,你怎麽會突然間產生這個想法,”
“陛下,老夫為大唐征戰了數年,如今年紀也大了,即便有心替陛下再征戰四方,也有心無力了,”
“所以,臣才有此想法,老了,也沒什麽可以留下的,不如寫寫書,迴憶迴憶曾經的歲月罷了,”
李世民歎了一口氣,看著頭發已經發白的李靖,忍不住感慨道:“是啊,朕也每每想起曾經的時光,感覺時間過的真快啊,轉眼間我們都已經老了,”
“是啊,轉眼十幾載一過,天策府出來的老人都已經逐漸老去,臣也是越來越多愁善感,”
“所以這本書也想著將這些老人的畫像都添加進去,待老臣百年之後,也算為大唐留下了一些有用的東西,”
李世民睜大眼睛,“你連畫像都想弄出來?李愛卿你這是盤算巨大啊,”
李靖點了點頭,“老臣能做的也就這些了,如今侯君集、尉遲寶林、程處默、席君買、羅通、薛家兄弟,後備人才逐漸的展露的頭角,我們這些老人也該讓讓位置了,”
“說什麽呢,李愛卿,你可是大唐的定海神針,你可不能說老哦,”
李世民和李靖以玩笑的口吻說道,
“陛下,如今吐穀渾已經被征服,至少一二十年內,他們應該不敢興起風浪,我們重點的防禦要防範西北的幾個小國以及西南的吐蕃,”
“有這幾位嶄露頭角的小將們在,老夫可以退居幕後,”李靖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不過,如果哪一天,陛下真的希望老臣出來,老臣定當義不容辭。”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世民也是領會了李靖的想法,這種做法,讓李世民也不得不感慨,應該是最好的結局了,
但作為君主的他,還是想進行一下挽留,
“李愛卿,朝堂之上可不能沒有你啊,雖說幾位小將也日漸成熟,終究還是經驗尚淺啊,你可不能給朕撂挑子啊,”
“嗬嗬,陛下,如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老臣就在家著書,如有重要的事情,老臣定然會來替陛下分憂,”
李靖心意已決,嘴上說的委婉,實際上二人都明白,
“也罷,既然李愛卿如此堅持,朕也不好說什麽,正好趁著這段時間,李愛琴也學學那些鴻儒,修心養性,調養調養一下身體,”
“臣謝過陛下,”
李靖感激的給李世民施了一禮,
“你先別忙著謝朕,你提的畫像的事情,朕覺得你考慮有些欠佳,依照你著書的想法,定然是將重點放在這些武將身上,而天策府上出來的那些文臣也同樣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如果朕同意你得想法,難免會冷落了他們,所以這件事,需要討論一番,”
“這個畫像的問題,老臣也是偶有所感,如果陛下認為有瑕疵,不妨將天策府的人都聚集起來,共同商議一番,這樣也就不存在冷落了誰,”
李靖牢牢的記著秦懷柔囑咐他的事情,當他提到這個畫像或者著書的時候,李世民定然會有他的想法,
一旦出現這個問題,李靖一定要遵照李世民的想法來辦,
“嗯,你迴去寫一份奏折,”
“可是關於這個畫像和著書的事情?”
“不錯,”李世民點了點頭,“畢竟這個事情和他們也是息息相關的事情,總不能這樣的好事叫你李愛卿一個人享受了是吧,”
“嗬嗬,”李靖委婉的笑了笑,“沒想到,還是被您看穿了,”
李世民有所驚訝,“李愛卿,難得會開玩笑了啊,”
“心中所想的能放下了,就沒什麽不能開玩笑的了,”
“哈哈,我看是你家夫人這次給你有所刺激吧,”李世民開啟了玩笑,“話說迴來了,李夫人身體如何?要不要朕派個禦醫過去?”
“臣多謝陛下,臣家裏的暫時無恙,已經緩過來了,那日朝堂之上,讓陛下見笑了,”
“李愛卿伉儷情深,著實讓人羨慕,當日你得那個理由找的著實蹩腳,”
李靖聽到這句話,隻能報以苦笑,“陛下,臣的性格您還不了解麽,這是憋了很久才憋出來這麽一個想法,”
“哈哈,你啊你,朕該怎麽說你好呢,就是性格太死板了,”
李靖乖乖的聽著李世民的評判,“是,是,老臣死心眼了,”
“知道就好,以後有什麽想法可以直接來找朕說,朕也不是那麽不明事理的人,”
“臣知曉了,”
隨後,二人商量了一番,決定三日後,要開一個茶話會,召集那些天策府出來的那些文臣武將共同商議,
......
東宮,太子李承乾這裏和李世民那裏君臣和諧的場麵完全不同,
一個人規規矩矩的跪在李承乾的寢宮前麵,而李承乾就高高坐在上麵,用冷冷的眼神看著跪著的人,
“好你個杜正倫,吃著本太子的,喝著本太子的,竟然想要到父皇那裏揭發本太子,”
“究竟誰給你的膽子?真當本太子沒有防範你麽?”
杜正倫正是跪著的人,他乃是太子李承乾下屬的屬官,屬於東宮儲備的人才,弄好了,將來李承乾繼位,那麽這些人定然會受到重用,
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李承乾由於那次腿受傷之後,起初,李世民還時不時的讓李承乾上朝跟著學習治國之策,
慢慢的,腿疾的後遺症就出現了,一高一低走路的方式,讓李承乾有些神經了,覺得那些大臣們每每看他的眼神仿佛在恥笑他一般,
不但如此,李承乾感覺到李世民對李泰的重視程度逐漸的在超過自己,
這讓他性格大變,即便那日李世民帶著他到李淵那裏商量他的大婚之事,他也單純的感覺李世民是利用他在關心所謂的天下百姓。
於是乎,隨著他上朝的次數減少,他的那些屬官有了機會,完全就是阿諛奉承的模樣,要什麽給什麽,投其所好,
就這樣,李承乾過上了聲色犬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