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開始!謝震葉的啟動加速還是很不錯的,快速的接近外道的選手。”


    “謝震葉在彎道的發揮非常不錯,接下來彎道進直道,目前他僅次於布雷克!”


    “進入直道,謝震葉要盡可能的頂住,頂住其他選手的衝擊......”


    “謝震葉保持好自己的節奏,不要搖頭晃腦!”


    “很可惜啊,最後應該是沒能保住前三名,在最後50先後被挪威的賽尹德、巴西的布魯諾超了過去,尤罕·布雷克則是非常輕鬆的拿到了小組第一。”


    候場室內,衛恩看著電視機畫麵中謝震葉的發揮,無奈的搖了搖頭。


    謝震葉這兩年在100米項目上的進步很大,200米項目雖然發揮也很不錯,拿到了世青賽冠軍,但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的賽場上,他還是沒能很好的調整自己的狀態。


    張培猛的發揮其實也不是特別優秀,但他的100米項目硬實力擺在那裏,小組第二晉級倒是正常。


    而記憶中在17~19年才迎來爆發的謝震葉,此時的後程能力還非常薄弱,這和他曾經遭遇的一次傷病有很大的關係。


    15歲時,謝震業因為訓練量過大,造成大腿肌肉萎縮,險些葬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在出現傷病之後,謝震葉又進行了不專業、不科學的康複訓練,使得一側髖關節永久性損傷。


    這也是謝震業為什麽總是“搖頭晃腦”的原因,由於髖關節的不穩定,身體的其他部位為了保證奔跑過程中的整體穩定性,就必須做更多的代償。


    所以是否“搖頭晃腦”,並不是謝震葉的意誌能決定的,如果不“搖頭晃腦”,他反而還跑不快了。


    如何讓謝震葉在“搖頭晃腦”的同時,還能維持節奏、保持速度,這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謝震葉以20秒56的成績位列小組第四,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並非沒有晉級的可能。


    在謝震葉的成績出爐之前,遞補席的前三名是美利堅選手以賽亞·楊的20秒55、希臘選手薩科納斯的20秒56、瑞士選手亞曆克斯·威爾遜的20秒57。


    三個遞補席位,謝震葉暫時與薩科納斯並列第二,之後還有三組比賽,可能出現的情況有很多,但目前來說還是比較有機會的。


    隨著第五組、第六組的比賽完成,謝震葉懸著的心慢慢放了下來,還剩最後一組,他和薩科納斯依舊並列第二。


    接下來,懸念即將揭曉。


    -----------------


    時間來到12點21分,倫敦奧林匹克體育場內,男子200米預賽第七組的八位選手已經完成了賽前準備。


    體育場的數塊大屏幕以及電視機畫麵上,八位選手的道次、國籍、姓名信息依次排列,隨後便是賽前的介紹環節:


    ne4,asian re a——wei en!”


    由於衛恩在200米項目上隻有過一場正式的職業比賽紀錄,所以沒法像100米那樣加上諸多頭銜,所以就隻用了“亞洲紀錄保持者”的身份來進行介紹。


    基於在100米項目上的驚豔發揮和輿論造勢,衛恩在英吉利也有了極高的人氣,此刻場內的陣陣歡唿直讓人感覺震耳欲聾。


    並且從介紹詞當中也能看出主辦方對衛恩的重視,像之前介紹張培猛的時候,念的是“peimeng zhang”,而到了衛恩這裏就是“wei en”。


    先名後姓是歐洲的習慣,先姓後名是東亞、東南亞的習慣,當然可能主持人念的並不是“wei en”,而是衛恩的英文名“wayne”......


    除了衛恩之外,英吉利選手詹姆斯·艾靈頓、“河南老馬”馬爾蒂納也先後得到了重點介紹,這都是妥妥的牌麵。


    “衛恩加油!”


    “衛恩你是最棒的!”


    “衛恩我愛你!我要給你生猴子!”


    或正常、或奇怪的呐喊聲從觀眾席上傳來,不過很快就被其他國家觀眾的加油聲給蓋了下去。


    “on your marks~”


    帶著倫敦腔的各就各位口令在場上響起,觀眾席上的陣陣嘈雜之聲頓時消減,體育場內逐漸變得安靜下來。


    衛恩朝終點的方向眺望了一眼,看到了還在那附近惴惴不安、來迴渡步的謝震葉,他能否繼續自己的奧運之路,全看衛恩這一組選手的發揮了。


    衛恩欣然一笑,伸了個懶腰,走上前去。


    今天他的狀態不是很好,昨天應付了太多媒體和代言商,還時不時要接一下國內打來的國際長途,聆聽一下某些大領導的諄諄教誨,實在是身心疲憊。


    好在一切都暫時結束了,在有比賽的日子裏,他可以稍微過的輕鬆一些,不用去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今天這場比賽是他職業生涯以來,在國際田聯係統中可記錄的第二場正式200米比賽,並且基於他在兩天前的百米飛人大戰上的表現,無數人正在現場、在電視機前注視著他。


    這場比賽,對於他來說是一個調整心態的好機會,重新找迴比賽節奏、調動自己的身體狀態,為後續幾天不間斷的賽事打好基礎!


    衛恩來到所在第4道的起跑線上,俯身在起跑器蹲踞完畢,第4道是個還不錯的道次,當然衛恩更喜歡5、6、7道,反正隻要不是內3道就行。


    在200米比賽中,如果是有8條賽道,那麽黃金道次就是4、5、6道,如果有9條跑道(選手被分在2~9道),那麽黃金道次就是5、6、7道。


    當然總體來說,7、8或8、9道也是具備優勢的,但和中間的黃金道次不同,外道雖然跑得比較舒服,但不太利於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觀察自己所處的位置。


    雖然理論上大家需要完成的彎道距離都是115.6米,但越是靠內的道次,彎道幅度就更小。因此內道運動員在奔跑過程中,其身體傾斜度就要更小,也就是身體偏離垂直的角度更大才能滿足此時速度要完成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內道和外道其實各有利弊,但幾乎所有的專業200米運動員都持同一種觀點:外道>內道


    衛恩自己倒是沒有在賽場上實驗內道好還是外道好的機會,不過這種心理印象是已經在潛意識中影響到他了,所以對於200米項目他不會再像100米那樣“隨意”。


    100米拿小組第一還是第二都無所謂,但如果在200米項目拿到小組第二,運氣不好被分在了內道,結果因為毫厘之差被人擊敗,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


    衛恩靜靜地蹲踞在起跑器上,雙手按壓在塑膠跑道上,貼近起跑線。


    今天倫敦的天氣是多雲,所以盡管是正午時分,但跑道的溫度並不燙手。


    “set——”


    “啪——!”


    伴隨著發令槍聲的響起,體育場內的觀眾們迅速由靜至動,歡唿呐喊聲迅速充斥在田徑場的每個角落。


    但僅僅是兩三秒過後,觀眾們發現選手們紛紛減緩了腳步,跌宕起伏的歡唿聲頓時變為了不解的喧嘩。


    有人搶跑了!


    現場沒有哪個選手做出懊惱的動作,說明場上的這八位選手都沒有進行刻意壓槍,他們都以為是自己的對手出現了搶跑。


    不過盡管如此,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惴惴不安,嗯......除了衛恩。


    他是可以通過係統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比賽數據的,所以很確信自己沒有搶跑,不用擔心自己被罰下。


    在“搶跑零容忍”的規則下,尤其是在奧運會這樣盛大的體育賽場,如果真的因為搶跑而被取消資格,那對於任何一名選手來說都是很難接受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請在規定區域完全保持靜止!”


    看到有選手迴到起跑準備區域亂晃,裁判員還特意發出提示,避免有的選手因為過於緊張而造成其他方麵的犯規。


    此時一名裁判站在馬爾蒂納的前方,手上抱著一遝本子,裏麵夾著幾張卡片。


    等裁判組確定結果後,會給出提示,這名裁判會按照提示出示相應的“綠卡”“紅卡”。


    “green card.”


    隨著主裁判發出通報、起點處裁判拿出綠卡示意,倫敦碗內立刻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意味著經過裁判組的確認,現場的電子係統雖然給出了警報,但最終判定不是運動員的問題,綠卡表示比賽將重新開始。


    “on your marks~”


    各就各位指令再次下達,現場的觀眾們再次送上一陣加油助威聲,隨後又非常有默契的安靜下去。


    “set——”


    “啪——!”


    比賽的槍聲響起,這一次,現場的觀眾們幾乎等了將近一秒鍾的時間,確定比賽沒有問題、正常進行後,才開始呐喊歡唿。


    在發令槍聲響起的瞬間,衛恩的雙腿同時間猛然發力,從起跑器上彈射而出。


    不同的運動員會選擇不同的彎道技術,有的喜歡切內道,獲得更短的實際跑動距離,不過為了抵抗離心力,身體就需要更加傾斜,相同速度的條件下比起外道選手所耗費的體力就更多。


    而有些運動員則喜歡切外道,這樣雖然實際跑動距離會增加,但為了抵抗離心力而所消耗的體力會更少。


    衛恩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後者,而是均衡派。


    他所追求的,是自己在彎道的奔跑途中,他的身體軀幹正朝向與彎道中點線切線呈平行狀態。


    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就是把彎道切分成若幹個“直線段”,每個“直線段”對應衛恩一步的距離,在彎道中創造“直道”條件。


    想要把這種彎道技術發揮到極致,就對運動員和教練團隊有著極高的計算能力要求,想要運動員的每一步都要和彎道形成切線的話,就要求運動員形成固定的步幅。


    這項技術,對於目前的衛恩來說還隻是在設想階段,並未投入實踐,當前的他還隻是單純的憑借自己的平跑能力來進行200米比賽。


    想要挑戰博爾特,不僅要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更要從技術上下手,或許......當衛恩的這個設想投入實踐、並且融會貫通之後,就是他在200米項目上超越博爾特的時候!


    目前的衛恩並不是非常擅長彎道,但憑借著獨一檔的硬實力,他還是以極快的速度就陸續“追上”、“超越”了第5道的詹姆斯·艾靈頓。


    來到藍灰色的80米線標誌區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衛恩是第一個到達80米線的,5、6、7、8道的四名選手相差極小,而第9道的馬爾蒂納則是最後一個抵達。


    馬爾蒂納在100米項目上是極端後程型,到了200米他也是同樣采取的後程跑法,在彎道進直道的90~100米區域進行二次加速,然後憑借著自己的極速能力和速耐能力,將彎道上的劣勢追迴、反超。


    其實衛恩也是如此,90米過後,他的速度進行了二次攀升,在跨過100米線後進入了真正的極速狀態。


    由於彎道的消耗,此時衛恩能夠達到的極速肯定是無法和100米項目中的極速相比了,但對於在場的對手們來說,也足以說是“降維打擊”。


    在倫敦碗七八萬名觀眾無比熱烈的歡唿聲中,原本就領先了其餘選手至少兩個身位的衛恩,持續不斷地拉開差距,肉眼可見!


    不過在140米過後,衛恩迅速向右觀察了一下對手們所處的位置,隨後便有計劃的降低自己的步頻,開始放水。


    150米,160米,170米......


    選手們和衛恩之間的差距越來越近,不過之前的差距實在有些大,所以盡管他們已經在很努力追了,但衛恩的精確控製下,他們根本沒可能追迴全部的差距。


    馬爾蒂納或許可以,但他不傻,知道自己沒必要在預賽就和衛恩拚個你死我活。


    解說席上,楊建和闞福霖的解說語氣頗為放鬆:


    “在150米之後,衛恩逐漸放慢了自己的腳步,不過其他選手還是很難追上來。”


    闞福霖:“最後衛恩是很輕鬆的拿下小組第一,成績是20秒49,閑庭信步。你之前說布雷克是在海豚公園裏散步、博爾特是在海豚公園裏遛彎兒,那衛恩是什麽?”


    楊建笑了笑:“衛恩......非要形容的話,那就是在海豚公園裏遛食吧,他早上不是還發了條圍脖給大家看他吃了什麽嗎?哈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米誰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小宇宇宇宇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小宇宇宇宇宇並收藏百米誰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