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宋國發展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紅黑色的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金將琉璃燈盞開始向各州推廣,商會的商隊忙碌了起來。
如今宋國各州的水泥路基本都修建完畢,至少能夠連通州治,甚至郡治,隻有益州和交州等嶺南州郡道路不太好修,尤其益州,秦州到益州有崇山峻嶺,道路十分艱難,所以暫時並沒有修好,不過益州可以從水路去荊州,並不十分影響益州經商。
而是,現在江北運河已經連通,江南運河也在逐步連通,水路還是很方便的,因此,益州的蜀錦開始向北方大量運送,甚至一度為西域商人追捧。
現在,宋國不僅有蜀錦和絲綢,其他的布料也有,隻不過麻布是底層百姓才穿的。
不過劉義隆知道,麻布在夏季可是很涼快的,所以夏季,劉義隆會穿著麻製衣物,雖然同是麻布,但是依然要比普通百姓穿的麻布要好,要更加精致。
這也導致蜀錦和絲綢的價格並沒有太過離譜,因為炎熱的夏季,尤其南方,蜀錦並不十分受歡迎。
甚至如今夏季朝服都是麻製的,這還是劉義隆提出的,這讓那些大臣十分開心,否則一旦有朝會,他們穿著厚重的朝服在悶熱的大殿中十分煎熬。
除此之外,劉義隆也開始推廣棉花的種植,用以織布。
自從打通西域,棉花就傳入中原,起初是一些世家貴族將棉花當成觀賞花,直到劉義隆得知,他立刻在西域建立種植基地,然後用於織布。
現如今,棉布也很受歡迎,冬天甚至做成棉服,抵禦寒冷。
本來,棉花自從南北朝傳入華夏就是被當成觀賞花,而大量種植是在宋末元初,直到明朝,棉布才成為主要布料。
劉義隆隻不過提前了很多年而已,而且劉義隆暫時並沒有在宋國推廣種植,畢竟他不記得哪裏合適種植棉花,隻記得後世新疆棉花很好,如今西域就是後世新疆,所以他在西域建立種植基地。
有了棉布和棉花,也使得百姓生活好了很多,隨著棉花大量進入中原,棉花的價格並不十分高,一些富裕的百姓也能夠買的起。
隨著魏國的傳播,草原上的柔然人對棉布以及棉衣很是喜歡,相對來說,棉衣比皮衣更輕便。
而且,柔然人更是突發奇想,製作了夾有棉花的皮衣,也在皮衣不用那樣厚,夾了棉花更加保暖。
但是相對來說,柔然的夾棉皮衣製作粗糙,劉義隆也讓布坊製作出更加美觀精致的夾棉皮衣,很是受到了魏國貴族的追捧。
不過劉義隆並沒有限製棉花的傳播,魏國也掌握了棉布的紡織方法,甚至半島三國都可以利用棉花紡織棉布。
不過在印染方麵,宋國依然是最領先的,但是也隻是簡單的著色而已。
劉義隆也是十分簡樸,平日的衣衫基本以純色為主,隻有黃袍等禮服才加上刺繡,因此,平時大臣們也穿的很樸素,並以此為榮。
如今宋國的紡織不僅有官營,官營主要給上層提供布料,而普通百姓則由民間織坊提供。
與此同時,劉義隆也在試驗哪裏適合種植棉花,主要是在荊州和青州以及揚州,因為劉義隆記得,明朝時期,鬆江紡織很有名。
如今也取得了成效,至少證明,青州、揚州比較適合棉花,荊州雖然也可以,但是荊州主要產糧食,青州和揚州都有多餘的地區種植棉花,主要缺的是人。
沒辦法,五胡亂華之後,人口是大問題,加上劉義隆開疆拓土,地盤越來越大,但是,人口增長並不快,主要劉義隆規定,男子十八,女子十六才可以成婚,並且近親不允許成婚。
就算這樣,人口恢複依舊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畢竟從八王之亂至今,人口損失太大,直到現在,戰爭依舊沒有完全結束,宋國和魏國的戰爭依舊。
還有柔然和高句麗也虎視眈眈。
不過宋國南方好很多,畢竟南方沒並沒有經曆五胡亂華那樣的浩劫。
如今的宋國鼓勵各族通婚,希望人口能夠盡快增加。
而且劉義隆並沒有大肆招兵,以鼓勵農業生產,希望能夠盡快恢複,使百姓不再挨餓。
畢竟從漢末以來,百姓從未安穩過,黃巾起義、諸侯爭霸、三國歸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南北對峙,直到劉裕代晉稱帝,建立宋國,劉義隆數次北伐,將戰線推進到黃河以北,這才讓南方百姓生活好了起來,也更加穩定。
如今,宋國糧食主要靠江南諸州,江北基本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就很不錯了。
不過今年由於新作物的推廣,可能會出現大豐收,不過青州依舊沒有緩解旱情,恐怕將很難有太多收成。
旱災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可怕的,不僅導致作物大規模減產或者絕產,同時導致百姓大量死亡,在史書中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有大量關於因旱災導致的災民死亡和流離失所的描述。
這次青州已有大規模旱災的趨勢,同時,徐州、豫州、兗州等臨近州也有趨勢。
不僅如此,今年開始,黃河水量就有下降趨勢,這也導致下遊的青州等州都有一些河流都水量不足。
沒辦法,劉義隆為了保證百姓不流離失所,隻能向青州調集糧草,一旦旱災嚴重,隻能發糧賑災,至於旱災,劉義隆也沒辦法,這個時代,旱災根本沒法應對。
南方多澇北方多旱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人力如何能夠對抗。
好在這幾年,由於運河的修建和河道疏浚,長江水係十分平穩,黃河也沒有問題,不過水位下降劉義隆沒有辦法,尤其青州,不僅如此。
就在這個時代,青州牧吳諳的八百裏加急送進了長安。
未央宮尚書省,負責的尚書左仆射劉義符正在整理奏章,一名尚書省小吏立刻來到他麵前:“齊王殿下,青州八百裏加急。”
劉義符一驚,這段時間,青州奏章已經來了多封,這次居然是八百裏加急。
打開奏章,看完之後,劉義符一驚,立刻起身道:“徐相,大事不好。”
如今宋國各州的水泥路基本都修建完畢,至少能夠連通州治,甚至郡治,隻有益州和交州等嶺南州郡道路不太好修,尤其益州,秦州到益州有崇山峻嶺,道路十分艱難,所以暫時並沒有修好,不過益州可以從水路去荊州,並不十分影響益州經商。
而是,現在江北運河已經連通,江南運河也在逐步連通,水路還是很方便的,因此,益州的蜀錦開始向北方大量運送,甚至一度為西域商人追捧。
現在,宋國不僅有蜀錦和絲綢,其他的布料也有,隻不過麻布是底層百姓才穿的。
不過劉義隆知道,麻布在夏季可是很涼快的,所以夏季,劉義隆會穿著麻製衣物,雖然同是麻布,但是依然要比普通百姓穿的麻布要好,要更加精致。
這也導致蜀錦和絲綢的價格並沒有太過離譜,因為炎熱的夏季,尤其南方,蜀錦並不十分受歡迎。
甚至如今夏季朝服都是麻製的,這還是劉義隆提出的,這讓那些大臣十分開心,否則一旦有朝會,他們穿著厚重的朝服在悶熱的大殿中十分煎熬。
除此之外,劉義隆也開始推廣棉花的種植,用以織布。
自從打通西域,棉花就傳入中原,起初是一些世家貴族將棉花當成觀賞花,直到劉義隆得知,他立刻在西域建立種植基地,然後用於織布。
現如今,棉布也很受歡迎,冬天甚至做成棉服,抵禦寒冷。
本來,棉花自從南北朝傳入華夏就是被當成觀賞花,而大量種植是在宋末元初,直到明朝,棉布才成為主要布料。
劉義隆隻不過提前了很多年而已,而且劉義隆暫時並沒有在宋國推廣種植,畢竟他不記得哪裏合適種植棉花,隻記得後世新疆棉花很好,如今西域就是後世新疆,所以他在西域建立種植基地。
有了棉布和棉花,也使得百姓生活好了很多,隨著棉花大量進入中原,棉花的價格並不十分高,一些富裕的百姓也能夠買的起。
隨著魏國的傳播,草原上的柔然人對棉布以及棉衣很是喜歡,相對來說,棉衣比皮衣更輕便。
而且,柔然人更是突發奇想,製作了夾有棉花的皮衣,也在皮衣不用那樣厚,夾了棉花更加保暖。
但是相對來說,柔然的夾棉皮衣製作粗糙,劉義隆也讓布坊製作出更加美觀精致的夾棉皮衣,很是受到了魏國貴族的追捧。
不過劉義隆並沒有限製棉花的傳播,魏國也掌握了棉布的紡織方法,甚至半島三國都可以利用棉花紡織棉布。
不過在印染方麵,宋國依然是最領先的,但是也隻是簡單的著色而已。
劉義隆也是十分簡樸,平日的衣衫基本以純色為主,隻有黃袍等禮服才加上刺繡,因此,平時大臣們也穿的很樸素,並以此為榮。
如今宋國的紡織不僅有官營,官營主要給上層提供布料,而普通百姓則由民間織坊提供。
與此同時,劉義隆也在試驗哪裏適合種植棉花,主要是在荊州和青州以及揚州,因為劉義隆記得,明朝時期,鬆江紡織很有名。
如今也取得了成效,至少證明,青州、揚州比較適合棉花,荊州雖然也可以,但是荊州主要產糧食,青州和揚州都有多餘的地區種植棉花,主要缺的是人。
沒辦法,五胡亂華之後,人口是大問題,加上劉義隆開疆拓土,地盤越來越大,但是,人口增長並不快,主要劉義隆規定,男子十八,女子十六才可以成婚,並且近親不允許成婚。
就算這樣,人口恢複依舊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畢竟從八王之亂至今,人口損失太大,直到現在,戰爭依舊沒有完全結束,宋國和魏國的戰爭依舊。
還有柔然和高句麗也虎視眈眈。
不過宋國南方好很多,畢竟南方沒並沒有經曆五胡亂華那樣的浩劫。
如今的宋國鼓勵各族通婚,希望人口能夠盡快增加。
而且劉義隆並沒有大肆招兵,以鼓勵農業生產,希望能夠盡快恢複,使百姓不再挨餓。
畢竟從漢末以來,百姓從未安穩過,黃巾起義、諸侯爭霸、三國歸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南北對峙,直到劉裕代晉稱帝,建立宋國,劉義隆數次北伐,將戰線推進到黃河以北,這才讓南方百姓生活好了起來,也更加穩定。
如今,宋國糧食主要靠江南諸州,江北基本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就很不錯了。
不過今年由於新作物的推廣,可能會出現大豐收,不過青州依舊沒有緩解旱情,恐怕將很難有太多收成。
旱災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可怕的,不僅導致作物大規模減產或者絕產,同時導致百姓大量死亡,在史書中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有大量關於因旱災導致的災民死亡和流離失所的描述。
這次青州已有大規模旱災的趨勢,同時,徐州、豫州、兗州等臨近州也有趨勢。
不僅如此,今年開始,黃河水量就有下降趨勢,這也導致下遊的青州等州都有一些河流都水量不足。
沒辦法,劉義隆為了保證百姓不流離失所,隻能向青州調集糧草,一旦旱災嚴重,隻能發糧賑災,至於旱災,劉義隆也沒辦法,這個時代,旱災根本沒法應對。
南方多澇北方多旱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人力如何能夠對抗。
好在這幾年,由於運河的修建和河道疏浚,長江水係十分平穩,黃河也沒有問題,不過水位下降劉義隆沒有辦法,尤其青州,不僅如此。
就在這個時代,青州牧吳諳的八百裏加急送進了長安。
未央宮尚書省,負責的尚書左仆射劉義符正在整理奏章,一名尚書省小吏立刻來到他麵前:“齊王殿下,青州八百裏加急。”
劉義符一驚,這段時間,青州奏章已經來了多封,這次居然是八百裏加急。
打開奏章,看完之後,劉義符一驚,立刻起身道:“徐相,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