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血戰襄國(一)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紅黑色的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軍如今兵臨城下,並且大量工匠正在打造攻城器械,還有就是,床弩等攻城器械需要從魏國運送過來,同時運送過來的還有大量糧草。
魏國和宋國一樣,床弩等精銳器械都是由國內打造,運送到前線才組裝,不過投石車、攻城錘、井闌、雲梯車等則是由普通工匠在前線打造。
魏軍大營內,拓跋伏羅看著負責的工匠,心情不好,因為出去尋找材料的士卒迴來的隻有三分之一,這就導致攻城器械的打造不得不停止下來。
拓跋伏羅道:“怎麽迴事,有什麽發現?”
“迴稟殿下,今日騎兵前去尋找,並未找到,也沒有蹤跡。”
拓跋伏羅有些不信了,居然會有這種事情,他猜測多半和宋軍有關,不過又沒有證據,於是,他隻能派出騎兵跟隨士卒去砍伐樹木,尋找材料。
城外樹林中,宋軍騎兵在休息。
“將軍,為何每次我們每次都要將痕跡抹除。”
“這是為了迷惑魏軍,並且阻止魏軍打造攻城器械,不過接下來我們很難成功了,魏軍有了防備,我們還是尋找魏軍糧道,看看有沒有機會了。”
果然,魏軍士卒的失蹤和宋軍騎兵有關,不過檀道濟不知道的是,魏軍精銳輕騎兵不在這裏,拓跋伏羅隻帶了重甲騎兵和重甲步兵。
魏軍派出大量士卒去砍伐樹木,為工匠提供材料,並且騎兵跟隨在步卒附近,防止宋軍攻擊。
有了騎兵的加入,步卒源源不斷的將材料運送到大營,工匠們也開始不停地打造攻城器械。
魏軍雖然暫時沒有攻城,但是拓跋餘率領虎紋鐵騎在襄國城外挑戰,然而檀道濟嚴令任何人不得出城。
原因很簡單,城內沒有重甲騎兵,原本檀道濟還僥幸,希望魏軍重甲騎兵在定襄,然而如今虎紋鐵騎出現在襄國,宋軍就隻能利用城牆來阻擋魏軍,畢竟哪怕重甲騎兵也不能攻破城牆。
不過拓跋餘不是庸碌之輩,他一直處在器械射程之外,宋軍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檀道濟也是很擔心,毎日親自帶領親衛巡視城牆,以防魏軍突然攻城。
如今城牆上應有盡有,準備十分充分,同時,城門處不僅有千斤閘,後麵還有刀門。
這是當初擴建襄國城特意建造的,畢竟襄國城位於兩國邊境,而且是重鎮,所以檀道濟十分重視。
現在的襄國城已經不是魏國時候能夠相比的了,如今的襄國城基本上就是堡壘一般。
不僅城牆無比堅固,檀道濟調集的轟天雷、猛火油數量可是十分巨大,足以讓魏軍寸步難行。
同時,檀道濟也對城內世家不是那麽放心,雖然王家可以確保不會再有世家會聯絡魏國,但是,檀道濟還是相信自己。
城防營負責城內的巡邏,但是,城內畢竟還有近十萬白虎衛,所以哪怕有心之人也無法對襄國不利。
“檀帥,味覺又在城外挑戰,還是虎紋鐵騎。”
“不必理會,嚴密監視就好,魏軍恐怕這幾日就會攻城,不能馬虎大意。”
“諾。”
巡視完城牆,檀道濟返迴都尉府,研究拓跋伏羅的攻城策略。
拓跋伏羅是魏國名將,也多次和宋國交手,是老對手了,相互之間十分了解,所以雙方如今比拚的隻能是勇氣了。
宋軍雖然器械占據優勢,但是魏國早就對宋軍器械十分了解,所兩軍隻能看誰的意誌力更加強大。
尤其雙方都是精銳,戰力相差不大,不過宋軍兵器鎧甲稍占優勢,這也是宋國的國力強盛,魏國無法比擬。
尤其宋國占據相州等地,進一步壓縮魏國,同時,宋國隨著人口不斷增加,生產力也是魏國無法比擬的,各種物資也十分充足,尤其宋國掌控著西域,從西方傳來的一些技術,經過宋國將作監的吸收、改進、融合,使得宋國的冶鐵等工藝更加成熟,遠遠超過了魏國。
同時,宋國通過貿易,從西域得到了大量金銀,這也使得宋國紙幣進一步增值,百姓生活也好了很多。
宋國更加穩定,魏國內部其實不穩定,這次魏國主動進攻也有轉移矛盾的意思。
拓跋晃不傻,他不能任由內部矛盾激化下去,隻能通過和宋國的戰爭來分散注意力。
然而開戰以來,突襲平恩失敗,遝氏水軍覆沒,魏軍依舊處於下風。
然而襄國則是拓跋晃的目的,勢在必得,不過至於能夠奪迴襄國,就要看拓跋伏羅能否擊敗檀道濟了。
很快,魏軍打造出了一批攻城器械,魏軍將領們一個個躍躍欲試。
然而拓跋伏羅拒絕了眾將的請戰,這裏麵最鬱悶的當屬拓跋餘,他多次在城外挑戰,然而宋軍閉門不出,他又不能太過接近城牆,讓他感覺很憋屈又無可奈何。
眾將請戰,他很興奮,因為一旦魏軍開始攻打襄國,隻要打開城門,就有他們騎兵的用處了。
然而他和眾將一樣疑惑,攻城器械已經準備差不多了,但是,拓跋伏羅居然依然拒絕攻城,這就有些費解。
就在這個時候,伊婁詢被叫到了中軍大帳。
“末將伊婁詢參見殿下。”
“不必多禮,坐吧。”
“謝殿下。”
“伊婁將軍,如今已經確定,宋軍有一支騎兵在城外,這是一個隱患,本王打算派將軍去找到這支騎兵。”
伊婁詢興奮不已,攻城戰中,城門不破,他騎兵作用不大,所以,能夠有任務,他很是期待。
看著伊婁詢興奮的樣子,拓跋伏羅道:“伊婁將軍,本王的意思不是消滅這支騎兵,是希望將軍找到這支騎兵,拖住他,以防糧草被劫。”
伊婁詢聞言,知道事關重大,糧草可是大軍最重要的一環,十萬大軍消耗極大,一旦糧草出現問題,一切都前功盡棄。
於是,伊婁詢鄭重道:“殿下放心,末將一定死死拖住這支騎兵,絕不讓其騷擾我軍糧道。”
拓跋伏羅還是信任伊婁詢的,畢竟伊婁詢也是身經百戰,平恩的失敗是他運氣不好,送錯早有準備而已。
魏國和宋國一樣,床弩等精銳器械都是由國內打造,運送到前線才組裝,不過投石車、攻城錘、井闌、雲梯車等則是由普通工匠在前線打造。
魏軍大營內,拓跋伏羅看著負責的工匠,心情不好,因為出去尋找材料的士卒迴來的隻有三分之一,這就導致攻城器械的打造不得不停止下來。
拓跋伏羅道:“怎麽迴事,有什麽發現?”
“迴稟殿下,今日騎兵前去尋找,並未找到,也沒有蹤跡。”
拓跋伏羅有些不信了,居然會有這種事情,他猜測多半和宋軍有關,不過又沒有證據,於是,他隻能派出騎兵跟隨士卒去砍伐樹木,尋找材料。
城外樹林中,宋軍騎兵在休息。
“將軍,為何每次我們每次都要將痕跡抹除。”
“這是為了迷惑魏軍,並且阻止魏軍打造攻城器械,不過接下來我們很難成功了,魏軍有了防備,我們還是尋找魏軍糧道,看看有沒有機會了。”
果然,魏軍士卒的失蹤和宋軍騎兵有關,不過檀道濟不知道的是,魏軍精銳輕騎兵不在這裏,拓跋伏羅隻帶了重甲騎兵和重甲步兵。
魏軍派出大量士卒去砍伐樹木,為工匠提供材料,並且騎兵跟隨在步卒附近,防止宋軍攻擊。
有了騎兵的加入,步卒源源不斷的將材料運送到大營,工匠們也開始不停地打造攻城器械。
魏軍雖然暫時沒有攻城,但是拓跋餘率領虎紋鐵騎在襄國城外挑戰,然而檀道濟嚴令任何人不得出城。
原因很簡單,城內沒有重甲騎兵,原本檀道濟還僥幸,希望魏軍重甲騎兵在定襄,然而如今虎紋鐵騎出現在襄國,宋軍就隻能利用城牆來阻擋魏軍,畢竟哪怕重甲騎兵也不能攻破城牆。
不過拓跋餘不是庸碌之輩,他一直處在器械射程之外,宋軍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檀道濟也是很擔心,毎日親自帶領親衛巡視城牆,以防魏軍突然攻城。
如今城牆上應有盡有,準備十分充分,同時,城門處不僅有千斤閘,後麵還有刀門。
這是當初擴建襄國城特意建造的,畢竟襄國城位於兩國邊境,而且是重鎮,所以檀道濟十分重視。
現在的襄國城已經不是魏國時候能夠相比的了,如今的襄國城基本上就是堡壘一般。
不僅城牆無比堅固,檀道濟調集的轟天雷、猛火油數量可是十分巨大,足以讓魏軍寸步難行。
同時,檀道濟也對城內世家不是那麽放心,雖然王家可以確保不會再有世家會聯絡魏國,但是,檀道濟還是相信自己。
城防營負責城內的巡邏,但是,城內畢竟還有近十萬白虎衛,所以哪怕有心之人也無法對襄國不利。
“檀帥,味覺又在城外挑戰,還是虎紋鐵騎。”
“不必理會,嚴密監視就好,魏軍恐怕這幾日就會攻城,不能馬虎大意。”
“諾。”
巡視完城牆,檀道濟返迴都尉府,研究拓跋伏羅的攻城策略。
拓跋伏羅是魏國名將,也多次和宋國交手,是老對手了,相互之間十分了解,所以雙方如今比拚的隻能是勇氣了。
宋軍雖然器械占據優勢,但是魏國早就對宋軍器械十分了解,所兩軍隻能看誰的意誌力更加強大。
尤其雙方都是精銳,戰力相差不大,不過宋軍兵器鎧甲稍占優勢,這也是宋國的國力強盛,魏國無法比擬。
尤其宋國占據相州等地,進一步壓縮魏國,同時,宋國隨著人口不斷增加,生產力也是魏國無法比擬的,各種物資也十分充足,尤其宋國掌控著西域,從西方傳來的一些技術,經過宋國將作監的吸收、改進、融合,使得宋國的冶鐵等工藝更加成熟,遠遠超過了魏國。
同時,宋國通過貿易,從西域得到了大量金銀,這也使得宋國紙幣進一步增值,百姓生活也好了很多。
宋國更加穩定,魏國內部其實不穩定,這次魏國主動進攻也有轉移矛盾的意思。
拓跋晃不傻,他不能任由內部矛盾激化下去,隻能通過和宋國的戰爭來分散注意力。
然而開戰以來,突襲平恩失敗,遝氏水軍覆沒,魏軍依舊處於下風。
然而襄國則是拓跋晃的目的,勢在必得,不過至於能夠奪迴襄國,就要看拓跋伏羅能否擊敗檀道濟了。
很快,魏軍打造出了一批攻城器械,魏軍將領們一個個躍躍欲試。
然而拓跋伏羅拒絕了眾將的請戰,這裏麵最鬱悶的當屬拓跋餘,他多次在城外挑戰,然而宋軍閉門不出,他又不能太過接近城牆,讓他感覺很憋屈又無可奈何。
眾將請戰,他很興奮,因為一旦魏軍開始攻打襄國,隻要打開城門,就有他們騎兵的用處了。
然而他和眾將一樣疑惑,攻城器械已經準備差不多了,但是,拓跋伏羅居然依然拒絕攻城,這就有些費解。
就在這個時候,伊婁詢被叫到了中軍大帳。
“末將伊婁詢參見殿下。”
“不必多禮,坐吧。”
“謝殿下。”
“伊婁將軍,如今已經確定,宋軍有一支騎兵在城外,這是一個隱患,本王打算派將軍去找到這支騎兵。”
伊婁詢興奮不已,攻城戰中,城門不破,他騎兵作用不大,所以,能夠有任務,他很是期待。
看著伊婁詢興奮的樣子,拓跋伏羅道:“伊婁將軍,本王的意思不是消滅這支騎兵,是希望將軍找到這支騎兵,拖住他,以防糧草被劫。”
伊婁詢聞言,知道事關重大,糧草可是大軍最重要的一環,十萬大軍消耗極大,一旦糧草出現問題,一切都前功盡棄。
於是,伊婁詢鄭重道:“殿下放心,末將一定死死拖住這支騎兵,絕不讓其騷擾我軍糧道。”
拓跋伏羅還是信任伊婁詢的,畢竟伊婁詢也是身經百戰,平恩的失敗是他運氣不好,送錯早有準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