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襄國世家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紅黑色的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雙方斥候的交戰沒有分出勝負,然而拓跋伏羅也知道,宋軍不會輕易出兵,看來是想死守襄國,這讓拓跋伏羅很是無奈,他不想強攻襄國,畢竟他知道,魏國占據襄國的時候,襄國就是堅城。
襄國是一座比較古老的城池。
公元前236年,秦滅趙,“秦兼天下,於此置信都縣,屬钜鹿郡。(《元和郡縣誌》)
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占據鹹陽,分封諸侯王,改趙王歇為代王,封張耳為常山王,統治趙地,並改信都為襄國,都之。
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始置襄國縣,屬冀州刺史部趙國。
東漢,襄國縣仍屬冀州刺史部趙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隸冀州魏郡。
三國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襄國縣更隸冀州廣平郡(析魏郡置)。
西晉時期,襄國縣隸屬司州廣平郡。
西晉永嘉六年(公元312年)七月,石勒進駐襄國,定都於此,大修城郭,因徙洛陽銅馬翁仲二,列於永豐門,謂其城曰建平城。
東晉大興二年(公元319年),石勒脫離前趙,自稱大單於、趙王,定都襄國,史稱後趙,並於京師周圍別置司州,襄國縣直屬司州(京師周圍地區稱司州)。
東晉鹹和五年、後趙建平元年(公元330年),石勒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至九月,他正式稱帝,改元建平。至此,中國北方幾乎全部歸於趙土。
東晉鹹康元年、後趙建武元年(公元335年),石虎遷都於鄴,舊都襄國改置為襄國郡。
東晉永和六年、後趙青龍元年(公元350年),冉閔殺石鑒自立,建立冉魏政權,石祗在故都襄國稱帝,改元永寧。
東晉永和七年、後趙永寧二年(公元351年),冉閔滅趙,劉顯複稱帝於襄國。
東晉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冉閔攻滅劉顯,因毀其城垣,後趙殘餘政權覆滅,是後襄國廢入任縣。
後北魏統一北方,再置襄國,歸相州廣平郡,及宋攻占相州,分廣平郡為襄國郡、廣平郡,襄國縣為襄國郡郡治。
襄國也算是見證了自漢末以來的亂世,還曾經是羯族建立的後趙都城,魏國複置襄國,是因為襄國地理位置重要,宋國也十分重視襄國,畢竟和魏國接壤。
這也是拓跋伏羅頭疼的地方,襄國如今可要比以往更加難以攻破,如果強攻,能不能攻下不說,損失必然不小。
不過拓跋伏羅也不是沒有辦法,宋國對待世家的態度,也是魏國可以利用的一點。
襄國雖然屢次經曆戰亂,世家多衰敗,但是經過宋魏兩國已經有所恢複。
如今,襄國城內大小世家共八家,被稱為襄國郡八大家,掌控著襄國的所有貿易。
最大的王家,家主王安是襄國郡商會會長,其長子王通是相州主簿,次子則是白虎衛前營左副將。
也就是說,王家在宋國地位超然,能夠成為一郡商會會長,必然得到了朝廷的認可,而且,王家各支在相州各地都有人在府衙任職。
王安的弟弟是襄國最大酒樓的老板,但是他還有一個身份,暗衛在襄國郡的負責人。
這就了不得了,王家可以說是朝廷的支持者,這也是劉義隆的策略,拉攏可以拉攏的世家,扶植他們,讓他們能夠成為其家族所在地的最大世家,然後暗中為朝廷辦事。
這些年,王家可是受益匪淺,宋國當初入主襄國,王家也是出了力的,然後第一時間投靠宋國。
如今,王家在襄國可以說是襄國郡世家的首領,但是王安知道,有些世家必然不服,比如曹家,據說曹家祖上是漢末曹魏宗室後人,隻不過是旁支。
曹家曾經在襄國還是很有勢力的,自從宋國占據襄國,曹家陽奉陰違,然而曹家十分聰明,從未有把柄落在朝廷手中,曹家表麵對王家恭敬有加,但是一直和王家暗中較勁。
但是王家有朝廷支持,曹家根本無法和王家抗衡。
不過這次,魏國大軍壓境,曹家有了想法,如果可以依靠魏國,曹家就有希望成為襄國最大的世家,也可以將王家徹底打垮。
於是,曹家秘密派人出城,準備前往柏人聯絡魏軍。
然而這一切,王家都放著呢,當魏軍進入宋國,王家就派出人監視其他世家,以防有人出賣宋國,同時,暗衛也對此有防備,畢竟宋國對世家並不信任。
檀道濟也很快收到了消息,是暗衛傳過來的消息,檀道濟並不意外,這些世家的德行他太了解了,不過他並沒有聲張,他打算將計就計。
於是他派人告知王家,不要輕舉妄動。
同時,曹家派出之人也順利抵達柏人,如願見到了拓跋伏羅。
“草民參見殿下。”
拓跋伏羅打量了來人一眼,道:“你說你是襄國曹家之人?”
“草民正式,草民奉家主之命特來見殿下,曹家願意投靠魏國,獻出襄國城。”
拓跋伏羅大笑道:“曹家想要獻城,難道曹家已經控製了襄國城嗎?”
那人有些尷尬,不過繼續道:“殿下,曹家雖然沒能控製襄國城,但是曹家可以聯合城內世家為內應,助殿下奪下襄國城。”
拓跋伏羅大怒道:“當本王是傻子嗎?本王麾下大軍可不是吃素的,需要你們!”
“殿下,話雖如此,但是宋軍在襄國城屯有重兵,殿下想要攻破襄國,還真需要我們。”
拓跋伏羅沉默了,此人說的不錯,襄國大軍可是宋國精銳白虎衛,領軍大將可是檀道濟,所以襄國必然是一場惡戰,如果可以得到城內世家的支持,也不失一個機會。
於是,拓跋伏羅道:“可以,不過本王憑什麽相信你們?”
那人從懷中掏出一封信,拓跋伏羅從侍衛接過書信,然後道:“殿下,這是宋軍的一些布置,不知誠意可否。”
拓跋伏羅看完很是意外,於是打算相信麵前之人。
襄國是一座比較古老的城池。
公元前236年,秦滅趙,“秦兼天下,於此置信都縣,屬钜鹿郡。(《元和郡縣誌》)
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占據鹹陽,分封諸侯王,改趙王歇為代王,封張耳為常山王,統治趙地,並改信都為襄國,都之。
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始置襄國縣,屬冀州刺史部趙國。
東漢,襄國縣仍屬冀州刺史部趙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隸冀州魏郡。
三國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襄國縣更隸冀州廣平郡(析魏郡置)。
西晉時期,襄國縣隸屬司州廣平郡。
西晉永嘉六年(公元312年)七月,石勒進駐襄國,定都於此,大修城郭,因徙洛陽銅馬翁仲二,列於永豐門,謂其城曰建平城。
東晉大興二年(公元319年),石勒脫離前趙,自稱大單於、趙王,定都襄國,史稱後趙,並於京師周圍別置司州,襄國縣直屬司州(京師周圍地區稱司州)。
東晉鹹和五年、後趙建平元年(公元330年),石勒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至九月,他正式稱帝,改元建平。至此,中國北方幾乎全部歸於趙土。
東晉鹹康元年、後趙建武元年(公元335年),石虎遷都於鄴,舊都襄國改置為襄國郡。
東晉永和六年、後趙青龍元年(公元350年),冉閔殺石鑒自立,建立冉魏政權,石祗在故都襄國稱帝,改元永寧。
東晉永和七年、後趙永寧二年(公元351年),冉閔滅趙,劉顯複稱帝於襄國。
東晉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冉閔攻滅劉顯,因毀其城垣,後趙殘餘政權覆滅,是後襄國廢入任縣。
後北魏統一北方,再置襄國,歸相州廣平郡,及宋攻占相州,分廣平郡為襄國郡、廣平郡,襄國縣為襄國郡郡治。
襄國也算是見證了自漢末以來的亂世,還曾經是羯族建立的後趙都城,魏國複置襄國,是因為襄國地理位置重要,宋國也十分重視襄國,畢竟和魏國接壤。
這也是拓跋伏羅頭疼的地方,襄國如今可要比以往更加難以攻破,如果強攻,能不能攻下不說,損失必然不小。
不過拓跋伏羅也不是沒有辦法,宋國對待世家的態度,也是魏國可以利用的一點。
襄國雖然屢次經曆戰亂,世家多衰敗,但是經過宋魏兩國已經有所恢複。
如今,襄國城內大小世家共八家,被稱為襄國郡八大家,掌控著襄國的所有貿易。
最大的王家,家主王安是襄國郡商會會長,其長子王通是相州主簿,次子則是白虎衛前營左副將。
也就是說,王家在宋國地位超然,能夠成為一郡商會會長,必然得到了朝廷的認可,而且,王家各支在相州各地都有人在府衙任職。
王安的弟弟是襄國最大酒樓的老板,但是他還有一個身份,暗衛在襄國郡的負責人。
這就了不得了,王家可以說是朝廷的支持者,這也是劉義隆的策略,拉攏可以拉攏的世家,扶植他們,讓他們能夠成為其家族所在地的最大世家,然後暗中為朝廷辦事。
這些年,王家可是受益匪淺,宋國當初入主襄國,王家也是出了力的,然後第一時間投靠宋國。
如今,王家在襄國可以說是襄國郡世家的首領,但是王安知道,有些世家必然不服,比如曹家,據說曹家祖上是漢末曹魏宗室後人,隻不過是旁支。
曹家曾經在襄國還是很有勢力的,自從宋國占據襄國,曹家陽奉陰違,然而曹家十分聰明,從未有把柄落在朝廷手中,曹家表麵對王家恭敬有加,但是一直和王家暗中較勁。
但是王家有朝廷支持,曹家根本無法和王家抗衡。
不過這次,魏國大軍壓境,曹家有了想法,如果可以依靠魏國,曹家就有希望成為襄國最大的世家,也可以將王家徹底打垮。
於是,曹家秘密派人出城,準備前往柏人聯絡魏軍。
然而這一切,王家都放著呢,當魏軍進入宋國,王家就派出人監視其他世家,以防有人出賣宋國,同時,暗衛也對此有防備,畢竟宋國對世家並不信任。
檀道濟也很快收到了消息,是暗衛傳過來的消息,檀道濟並不意外,這些世家的德行他太了解了,不過他並沒有聲張,他打算將計就計。
於是他派人告知王家,不要輕舉妄動。
同時,曹家派出之人也順利抵達柏人,如願見到了拓跋伏羅。
“草民參見殿下。”
拓跋伏羅打量了來人一眼,道:“你說你是襄國曹家之人?”
“草民正式,草民奉家主之命特來見殿下,曹家願意投靠魏國,獻出襄國城。”
拓跋伏羅大笑道:“曹家想要獻城,難道曹家已經控製了襄國城嗎?”
那人有些尷尬,不過繼續道:“殿下,曹家雖然沒能控製襄國城,但是曹家可以聯合城內世家為內應,助殿下奪下襄國城。”
拓跋伏羅大怒道:“當本王是傻子嗎?本王麾下大軍可不是吃素的,需要你們!”
“殿下,話雖如此,但是宋軍在襄國城屯有重兵,殿下想要攻破襄國,還真需要我們。”
拓跋伏羅沉默了,此人說的不錯,襄國大軍可是宋國精銳白虎衛,領軍大將可是檀道濟,所以襄國必然是一場惡戰,如果可以得到城內世家的支持,也不失一個機會。
於是,拓跋伏羅道:“可以,不過本王憑什麽相信你們?”
那人從懷中掏出一封信,拓跋伏羅從侍衛接過書信,然後道:“殿下,這是宋軍的一些布置,不知誠意可否。”
拓跋伏羅看完很是意外,於是打算相信麵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