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再次發起衝鋒,依舊十分迅速殺穿了義軍陣型,這次義軍士卒開始崩潰,魏軍等待的就是這個時候。


    魏軍騎兵發起進攻,這次,魏軍在殺入義軍陣型後,開始對義軍士卒進行擊殺。


    義軍此時士氣低落,他們已經看不到希望,索性開始拚命。


    魏軍騎兵也發現了這一點,義軍士卒開始發瘋般進行反衝鋒。


    然而義軍的反衝鋒是雜亂無章的,根本對魏軍造不成太大的威脅。


    魏軍騎兵從容的在義軍陣中左衝右突,這就導致義軍陣型開始鬆動,進而出現混亂。


    這個時候,魏軍再次殺穿陣型,然後再度發起衝鋒。


    這就導致義軍陣型徹底崩潰,並開始出現逃兵


    眼看敗局已定,義軍將領無奈地下達了撤退命令,剩餘的義軍士兵紛紛逃離戰場,魏軍則乘勝追擊,不斷斬殺逃跑的義軍。


    這場戰鬥以魏軍的大勝而告終,他們不僅擊潰了義軍,還俘虜了許多義軍士兵,魏軍將領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深知此次勝利將為他帶來更多的榮耀和地位。


    魏軍將領沒有被被勝利衝昏頭腦,他派出斥候跟著逃走的義軍,至於那些被俘的義軍,在他們眼中那是叛軍,所以,魏軍將領下令全部斬首。


    隨後大軍暫時安營紮寨,準備休整後再次追擊義軍。


    當拓跋丕得知義軍被擊潰,隻有部分逃走,他終於鬆了一口氣,看來這次可以徹底解決這次的問題,他開始思考後麵的事情,於是他寫了一封奏章給拓跋晃。


    第二日,魏軍騎兵再次對義軍展開追擊,由於義軍已經成為了驚弓之鳥,所以一觸即潰,幾名義軍將領也很是無奈。


    最終,一部分義軍被斬殺,其餘向魏軍投降。


    這次,拓跋丕的大軍也跟隨上來,拓跋丕也下令將他們全部斬首。


    於是,這次曹仆渾之亂算是徹底解決。


    然而,這次起義的影響遠不止於此。戰敗的義軍引起了魏國的震動,人們對朝廷的不滿情緒日益加劇。


    同時,這次起義也讓劉蓋看到了朝廷軍隊的強大,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和行動。


    平城,拓跋晃接連收到兩份奏章,一份是叛軍基本剿滅,但是叛軍首領曹仆渾下落不明,一支二百餘人的叛軍進入宋國,被宋國收留。


    第二份是拓跋丕請旨,希望能夠向宋國施壓。


    拓跋晃也有些氣憤,宋國實在太過分了,於是,拓跋晃下旨,準許拓跋丕全權代表魏國和宋國交涉,但是拓跋晃有一個原則,盡量不和宋國開戰。


    那支進入宋國的叛軍就是李昊那部義軍,他們來到盛樂,沈慶之親自見他。


    “見過大將軍。”


    “不必多禮,李昊將軍,本將軍可是聽說你一路將魏軍耍的團團轉啊!”


    李昊受寵若驚,麵前的可是大宋大將軍,宋國皇帝的愛將。


    李昊惶恐道:“大將軍,末將慚愧。”


    沈慶之道:“本將軍看你是個將才,可願意留在軍中?”


    李昊道:“大將軍,末將願意,可是,萬一魏國……”


    沈慶之大笑道:“區區魏國,不在話下,你安心留下,本將軍已經上表朝廷,陛下也是愛才之人,你不必多慮。”


    李昊放心不少,道:“多謝大將軍。”


    隨後,沈慶之安排人讓他們休息,李昊暫時和那二百多義軍暫時駐紮在盛樂城外軍營。


    三十後,宋魏邊境,宋軍巡邏隊發現了一隊魏軍正在接近邊境,於是立刻警惕起來。


    “注意警戒。”


    “諾。”


    宋軍巡邏隊立刻拔出橫刀,進行戒備,以防魏軍突然襲擊。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魏軍騎兵脫離大隊,向這邊前來。


    “前方宋軍不要誤會,我是來送信的。”


    隨後,魏軍騎兵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晃了晃。


    宋軍依舊戒備,但是隊長卻示意魏軍士卒過來。


    魏軍士卒來到宋軍巡邏隊麵前,將書信遞上,道:“這是我大魏晉王殿下親筆書信,交給貴國大將軍沈慶之的。”


    隊長接過書信,道:“本將軍知道了,一定交給大將軍。”


    “告辭。”


    送信完畢,魏軍騎兵撤離了邊境。


    宋軍巡邏隊也撤離,並且將書信送往盛樂。


    沈慶之看完後有些氣憤,“好一個大魏晉王,如此囂張,本將軍倒要看看,你如何不善罷甘休,來人,傳令,大軍戒備。”


    隨後,沈慶之也修書一封,派人送往邊境,然後交給了魏國邊境巡邏隊。


    拓跋丕收到沈慶之的書信還很得意,他深知宋國現在無心開戰。


    然而,書信內容對於拓跋丕極盡嘲諷,左一句手下敗將,右一句手下敗將,一下就讓拓跋丕破防了。


    拓跋丕隨即下令大軍開赴邊境,準備進攻宋國,奪迴盛樂。


    此言一出,魏軍士氣大振,盛樂的丟失對於魏國來說打擊很大,如果能夠奪迴盛樂,對魏國來說意義重大。


    隨後,沈慶之也得到了魏軍屯兵邊境的消息,隨即開始調集麒麟衛,開始向邊境靠近。


    魏國定襄郡大軍也向邊境靠攏,而宋國秦王劉義季也率軍趕赴邊境。


    一時間,宋魏邊境聚集近雙方二十萬大軍,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沈慶之立刻八百裏加急將消息送往長安,拓跋丕也將消息送往了平城。


    從建康返迴的劉義隆即刻下旨,聖旨很快送到宋軍大營,聖旨隻有四個字,便於行事。


    這是劉義隆對沈慶之的信任,也就是說,沈慶之一切行動,都是皇帝認可的。


    而拓跋晃顯然有些擔心,聖旨裏嚴令魏軍不得越過邊境。


    不過將軍斥候、巡邏隊最先發生衝突,不過雙方並沒有越界,隻是利用石塊互相投擲,不過魏軍卻處於下風,這讓魏軍十分鬱悶。


    拓跋丕也在思考對策,這樣相持下去不是辦法,他沒想到,一個區區叛軍將領李昊宋國會如此維護,這讓他不理解。


    其實原因很簡單,李昊來投宋國,宋國如果把他交出去,這以後誰還投靠宋國,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實力允許的情況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黑色的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黑色的風並收藏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