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曹仆渾的選擇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紅黑色的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於擊退過義軍一次,魏軍騎兵有些放鬆,沒想到義軍再次突圍,而且還兩路並進,導致魏軍首尾不能相顧,於是曹仆渾率大隊突圍而走。
而另一路,一名義軍將領也趁機率領餘部殺穿魏軍大營,搶奪了百餘匹戰馬,突圍而去。
這名義軍將領名叫李昊,智勇雙全,在突破重圍後,他並沒有停歇,而是馬不停蹄地向著遠方奔去。
他深知魏軍不會善罷甘休,定會派出追兵,為了擺脫敵人,李昊選擇了一條險峻的山路。
這條路崎嶇難行,但卻是通往安全地帶的最快路徑,在途中,他們遭遇了幾股魏軍的小規模追擊,但都被李昊巧妙地擊退。
經過數日的艱苦跋涉,李昊終於帶領部下抵達了一座廢棄山寨,這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個理想的臨時休息的地方。
李昊決定在此休整隊伍,同時派人聯絡義軍大隊,準備下一步的行動。
李昊派出的斥候打探到,魏軍正在尋找他們,並且是騎兵,也就是說,他們很難擺脫魏軍追擊。
隨後,李昊發現,山寨後麵有一條小路,他手中隻有兩百士卒,完全可以從小路離開。
接著,李昊率軍從小路離開,雖然小路崎嶇難行,也比出去被騎兵圍殺的好,不過他們麵臨一個問題,幹糧已經不多了。
他必須想辦法弄到一些糧草,否則這二百士卒必然會被餓死。
好在這條小路足夠隱蔽,魏軍暫時沒有發現,隻要等到天黑,他們就可以脫離魏軍的追擊。
夜晚,魏軍已經休息,不過魏軍並未放鬆警惕,依舊留下部分士卒巡邏。
李昊皺眉,如果被巡邏的魏軍發現,他們根本無法逃脫,畢竟魏軍數倍於己,而且是騎兵。
不過李昊決定冒險一試。他帶著一隊士兵悄悄地靠近魏軍營地,試圖偷襲。
然而,就在他們接近營地時,一聲警報響起,魏軍迅速做出反應。
李昊心知行動已經敗露,當即下令撤退,在黑暗中,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追逐戰。
李昊率領部隊奮力逃脫,不斷利用地形優勢躲避魏軍的追擊。
最終,他們成功地擺脫了魏軍,繼續沿著小路前行。
可是,麾下也隻剩下一百三十餘人,同時,他也徹底和大隊義軍失去聯係。
“將軍,我們接下來怎麽辦?”
李昊道:“我們已經沒有糧食了,戰馬也疲累不堪,我們先找地方休息一下,找些吃的吧。”
為了防止魏軍發現他們,李昊率軍進入一處樹林,雖然寒冬,樹林已經顯得稀疏,但是依舊可以隱藏蹤跡。
終於可以停下來休息,士卒們已經十分疲憊了,如果可以,他們真的不想動了,然而畢竟他們還餓著肚子,於是,李昊親自帶十餘人出去尋找吃的。
在林子附近,有一處小村莊,看上去很寧靜,此時是午後,所以村中並沒有炊煙,所以李昊並不意外。
然而保險起見,他派出兩名士卒先進村看一看。
兩名士卒奉命來到村口,卻發現,村口沒有一個人,這讓他們很是奇怪,於是,二人決定進村查看。
然而村中也是十分安靜,而且二人發現村中十分破敗,看來是一個廢棄村莊。
也是,自從五胡亂華,多少百姓因此喪命,多少村莊因此荒廢。
他們都是胡人,祖上也都跟隨五胡進入中原,他們心情有些沉重,畢竟他們進入中原,接受漢文化,基本已經漢化。
他們探查一番,沒有發現活人,而且村莊已經廢棄許久,所以他們迴去向李昊匯報,李昊也是沒有辦法,於是他隻能另尋辦法。
畢竟不能在這裏等死,於是他率領士卒稍作休整後繼續前進。
與此同時,脫離魏軍圍困的曹仆渾也帶領義軍找到了一處廢棄村莊,這些村莊應當都是五胡亂華時廢棄的,如今卻給他們提供了休整的地方。
不過,曹仆渾的大軍還好,至少糧草還能堅持一段時間,不過也得提前準備了。
曹仆渾看著殘垣斷壁,心中感歎,亂世人命最賤,這個村莊不小,當時應當有百餘戶,他能夠想象這裏往日的煙火氣。
他小時候,聽祖父講過沒有戰亂的日子,那時候,他們的部落還在草原邊緣,依附於鮮卑,雖然日子不富裕,但是還算過得去。
這一切,都隨著八王之亂改變了,隨著八王之亂,西晉國力衰弱,公元304年農曆十月,氐族領袖李雄占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前趙,是五胡亂華的開始。
隨後,北方陷入戰亂,說是五胡,其實是以匈奴、鮮卑、羯、氐、羌為首的多個少數民族依次在北方建立政權,漢人衣冠南渡,北方百姓遭受了巨大苦難。
如今,曹仆渾也有些後悔,不如當初率人去宋國就好了,都傳說宋國對待百姓極好。
曹仆渾於是拿出地圖,看了看,於是他找出一條路線,準備前往宋國。
他麾下還有一萬五千餘人,這些都是跟隨他舉事的各胡族人,也都是被壓迫的底層百姓,他希望可以帶領他們走出一條生路。
當夜,曹仆渾聚集眾將在篝火旁商議接下來的計劃。
曹仆渾道:“諸位,如今我們隻有一條路可以走了,就是去宋國,也隻有宋國可以收留我們,敢收留我們。”
“首領,可是魏軍追的太緊,而且他們絕對不會讓我們去宋國。”
“是啊首領,那樣的目的太過明顯,魏國不可能不知道,那個拓跋丕可不是普通人。”
曹仆渾明白,於是道:“我上有傷,就算離開很能也命不久矣,我帶領一部分人吸引魏軍,其餘人沿著這條路前往宋國。”
曹仆渾指著地圖上的一條路,接著道:“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不能再猶豫了,是怎麽帶領大家才有這樣的局麵,理應由我去吸引魏軍,同時,李昊也一定向宋國進發,你們應當可以在宋國匯合。”
而另一路,一名義軍將領也趁機率領餘部殺穿魏軍大營,搶奪了百餘匹戰馬,突圍而去。
這名義軍將領名叫李昊,智勇雙全,在突破重圍後,他並沒有停歇,而是馬不停蹄地向著遠方奔去。
他深知魏軍不會善罷甘休,定會派出追兵,為了擺脫敵人,李昊選擇了一條險峻的山路。
這條路崎嶇難行,但卻是通往安全地帶的最快路徑,在途中,他們遭遇了幾股魏軍的小規模追擊,但都被李昊巧妙地擊退。
經過數日的艱苦跋涉,李昊終於帶領部下抵達了一座廢棄山寨,這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個理想的臨時休息的地方。
李昊決定在此休整隊伍,同時派人聯絡義軍大隊,準備下一步的行動。
李昊派出的斥候打探到,魏軍正在尋找他們,並且是騎兵,也就是說,他們很難擺脫魏軍追擊。
隨後,李昊發現,山寨後麵有一條小路,他手中隻有兩百士卒,完全可以從小路離開。
接著,李昊率軍從小路離開,雖然小路崎嶇難行,也比出去被騎兵圍殺的好,不過他們麵臨一個問題,幹糧已經不多了。
他必須想辦法弄到一些糧草,否則這二百士卒必然會被餓死。
好在這條小路足夠隱蔽,魏軍暫時沒有發現,隻要等到天黑,他們就可以脫離魏軍的追擊。
夜晚,魏軍已經休息,不過魏軍並未放鬆警惕,依舊留下部分士卒巡邏。
李昊皺眉,如果被巡邏的魏軍發現,他們根本無法逃脫,畢竟魏軍數倍於己,而且是騎兵。
不過李昊決定冒險一試。他帶著一隊士兵悄悄地靠近魏軍營地,試圖偷襲。
然而,就在他們接近營地時,一聲警報響起,魏軍迅速做出反應。
李昊心知行動已經敗露,當即下令撤退,在黑暗中,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追逐戰。
李昊率領部隊奮力逃脫,不斷利用地形優勢躲避魏軍的追擊。
最終,他們成功地擺脫了魏軍,繼續沿著小路前行。
可是,麾下也隻剩下一百三十餘人,同時,他也徹底和大隊義軍失去聯係。
“將軍,我們接下來怎麽辦?”
李昊道:“我們已經沒有糧食了,戰馬也疲累不堪,我們先找地方休息一下,找些吃的吧。”
為了防止魏軍發現他們,李昊率軍進入一處樹林,雖然寒冬,樹林已經顯得稀疏,但是依舊可以隱藏蹤跡。
終於可以停下來休息,士卒們已經十分疲憊了,如果可以,他們真的不想動了,然而畢竟他們還餓著肚子,於是,李昊親自帶十餘人出去尋找吃的。
在林子附近,有一處小村莊,看上去很寧靜,此時是午後,所以村中並沒有炊煙,所以李昊並不意外。
然而保險起見,他派出兩名士卒先進村看一看。
兩名士卒奉命來到村口,卻發現,村口沒有一個人,這讓他們很是奇怪,於是,二人決定進村查看。
然而村中也是十分安靜,而且二人發現村中十分破敗,看來是一個廢棄村莊。
也是,自從五胡亂華,多少百姓因此喪命,多少村莊因此荒廢。
他們都是胡人,祖上也都跟隨五胡進入中原,他們心情有些沉重,畢竟他們進入中原,接受漢文化,基本已經漢化。
他們探查一番,沒有發現活人,而且村莊已經廢棄許久,所以他們迴去向李昊匯報,李昊也是沒有辦法,於是他隻能另尋辦法。
畢竟不能在這裏等死,於是他率領士卒稍作休整後繼續前進。
與此同時,脫離魏軍圍困的曹仆渾也帶領義軍找到了一處廢棄村莊,這些村莊應當都是五胡亂華時廢棄的,如今卻給他們提供了休整的地方。
不過,曹仆渾的大軍還好,至少糧草還能堅持一段時間,不過也得提前準備了。
曹仆渾看著殘垣斷壁,心中感歎,亂世人命最賤,這個村莊不小,當時應當有百餘戶,他能夠想象這裏往日的煙火氣。
他小時候,聽祖父講過沒有戰亂的日子,那時候,他們的部落還在草原邊緣,依附於鮮卑,雖然日子不富裕,但是還算過得去。
這一切,都隨著八王之亂改變了,隨著八王之亂,西晉國力衰弱,公元304年農曆十月,氐族領袖李雄占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前趙,是五胡亂華的開始。
隨後,北方陷入戰亂,說是五胡,其實是以匈奴、鮮卑、羯、氐、羌為首的多個少數民族依次在北方建立政權,漢人衣冠南渡,北方百姓遭受了巨大苦難。
如今,曹仆渾也有些後悔,不如當初率人去宋國就好了,都傳說宋國對待百姓極好。
曹仆渾於是拿出地圖,看了看,於是他找出一條路線,準備前往宋國。
他麾下還有一萬五千餘人,這些都是跟隨他舉事的各胡族人,也都是被壓迫的底層百姓,他希望可以帶領他們走出一條生路。
當夜,曹仆渾聚集眾將在篝火旁商議接下來的計劃。
曹仆渾道:“諸位,如今我們隻有一條路可以走了,就是去宋國,也隻有宋國可以收留我們,敢收留我們。”
“首領,可是魏軍追的太緊,而且他們絕對不會讓我們去宋國。”
“是啊首領,那樣的目的太過明顯,魏國不可能不知道,那個拓跋丕可不是普通人。”
曹仆渾明白,於是道:“我上有傷,就算離開很能也命不久矣,我帶領一部分人吸引魏軍,其餘人沿著這條路前往宋國。”
曹仆渾指著地圖上的一條路,接著道:“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不能再猶豫了,是怎麽帶領大家才有這樣的局麵,理應由我去吸引魏軍,同時,李昊也一定向宋國進發,你們應當可以在宋國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