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沃陽之戰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紅黑色的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於義軍並沒有為難城內百姓,所以城內百姓沒有多大反應,而城內的鮮卑貴族以及官員被全部誅殺,甚至那些世家大戶義軍都沒有放過。
這卻取得了城內百姓的好感,畢竟這些貴族大戶平時對百姓也是極盡壓迫。
所以,百姓對義軍的作為很是支持,同時,曹仆渾為安撫百姓,還將糧倉中的糧食拿出一部分分給百姓,這更讓百姓感激。
而魏軍兵臨城下後,百姓自發的幫助義軍準備守城,曹仆渾的目的也達到了,他就是希望能夠取得百姓的信任,同時守住沃陽。
接著,魏軍開始打造攻城器械,不過畢竟是郡兵,隻能打造投石車、井闌、攻城錘、壕橋以及雲梯車等簡單的攻城器械,而且是最普通的版本,並不是魏軍最為精銳的版本。
不過,城內的武庫中居然有三十架床弩,這讓曹仆渾更加有信心可以守住城池,畢竟如今隻是郡兵,一旦魏國反應過來,必然派大軍圍剿。
城外的魏軍準備的熱火朝天,他們並沒有將義軍放在眼中,畢竟他們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然而他們忘了,這些胡人曾經也是遊牧民族,天生的戰士。
城中早就準備好了,而且城中還有一千騎兵,雖然隻是東拚西湊的戰馬,但是對付這些郡兵應該沒有問題。
但是曹仆渾不會輕易動用騎兵,這可是他的殺手鐧,關鍵時刻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魏軍一直在效仿宋國河東攻城辦法,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畢竟魏國主體是鮮卑,鮮卑是遊牧民族,以騎兵見長,入主中原後,雖然也建立了步兵,但是也大多用於野外作戰,至於攻城戰,鮮卑人還是以漢人的方法為主。
尤其宋國,以投石車壓製,井闌掩護,士卒登城,雖然會有所損失,但是宋國可是有轟天雷和猛火油的,所以這也是魏國所欠缺的。
魏國會利用石灰罐,但是這也導致自己的士卒無法登城,所以魏國並不輕易使用石灰罐。
再說郡兵也不會配備石灰罐,就連工匠都是淘汰下來的,隻能打造簡易的攻城器械。
由於隻是打造簡易的攻城器械,所以速度很快,然而質量就很難保證了。
不過好在簡易攻城器械的作用還是有的。
至少投石車和雲梯車並不算複雜,而井闌隻是缺少防護的材料,以木板代替,也就能防禦弓箭,至於床弩是擋不住的。
攻城錘也就有威懾作用,想要撞開城門很難,畢竟缺少主要材料,再說精良的攻城錘的打造方法很講究,而簡易的隻是可以撞擊城門而已。
由於沃陽縣不算小縣,算是中等縣,而魏軍隻有五千,隻能集中攻打一門,沃陽南門是薄弱之處,所以魏軍選擇攻打南門。
而義軍將重點布置在南門,但是其他方向也不敢大意,以防魏軍聲東擊西。
雙方都準備擊敗對方,義軍需要勝利來鼓舞士氣,而魏軍則需要攻破沃陽剿滅義軍。
畢竟這關係到兩名太守的仕途,弄不好不僅僅是丟官那麽簡單。
魏軍列好陣勢,首先壕橋向著護城河進發,沃陽城的護城河並不寬,但是也不是僅憑人力可以跨過去的。
壕橋在前進途中遭到了義軍的弓箭攻擊,好在這些胡人還保留著一些傳統,弓箭可是這些遊牧民族的必修課。
不過畢竟都不是專業的弓箭手,準度並不太好,不過好在密集,總是能夠擊殺一部分魏軍士卒。
就這樣,義軍在將領的指揮下不斷擊殺魏軍士卒,這也導致魏軍居然沒能順利架設好壕橋。
這就讓兩名太守十分鬱悶,他們根本沒想到,義軍居然有這樣的戰力,他們有些小瞧義軍就,不過沒辦法,現在兩人隻能繼續攻城。
一刻鍾後,付出了一定代價,魏軍終於架設好壕橋,於是,兩名太守下令雲梯車立即前進,同時井闌熱攻城錘跟近,大軍立刻做好準備,一旦雲梯車架設好,全軍進攻。
魏軍投石車雖然不斷壓製,但是沒辦法,簡易的投石車準頭還不如義軍弓箭手,而且義軍準備了很多木板,雖然不能完全抵擋巨石的攻擊,但是依舊有一定效果。
就這樣,義軍從容反擊,而魏軍不得不冒著義軍的箭矢向城牆衝鋒。
雲梯車好不容易抵達城牆,沒想到,義軍準備了大量柴草等引火之物。
剛開始魏軍士卒還以為是滾木、擂石什麽,結果卻是柴草,雖然砸著也挺疼,但是根本威脅不到生命。
然而接著,大量火把被拋到城下,然後城下燃起熊熊烈火。
城下的魏軍士卒和雲梯車瞬間被大火吞噬。
看到這一幕,兩名太守憤怒不已,但是沒辦法,隻能繼續進攻,於是他派出士卒準備撲滅大火,同時命令井闌接近城牆,掩護。
就這樣,魏軍才控製住局勢,第二波雲梯車開始接近城牆。
早在攻城之前,雁門太守建議多打造雲梯車,以防不測,定襄太守也采納了他的建議,因為他們雖然覺得可以輕鬆攻破沃陽城,但是也得做兩手準備。
還有就是,他們得速戰速決,否則糧草的消耗也不好解釋。
然而,第一次攻城就遭遇頑強抵抗,這讓二人有些無奈又擔心。
隨後,二人下令繼續進攻。
等大火被撲滅,魏軍投石車則終於架設到城牆之上。
隨後,戰鼓響起,魏軍士卒開始衝鋒,這個時候,義軍將床弩抬到了城牆之上。
雖然胡人不會用,但是被抓的魏國士卒可是會用的。
隨著魏軍如潮水般衝向城牆,義軍開始發射床弩。
弩箭造成的傷害可比弓箭大多了,而且有了魏軍降卒的幫助,魏軍的井闌可就慘了,一些井闌被破壞,魏軍士卒隻能頂著義軍的箭矢、滾木、擂石攀登城牆。
然而義軍似乎並不滿足,除了滾木、擂石還有很多百姓準備了一些燒的滾燙的開水,從城牆澆下,這讓魏軍士卒再次損失慘重。
這卻取得了城內百姓的好感,畢竟這些貴族大戶平時對百姓也是極盡壓迫。
所以,百姓對義軍的作為很是支持,同時,曹仆渾為安撫百姓,還將糧倉中的糧食拿出一部分分給百姓,這更讓百姓感激。
而魏軍兵臨城下後,百姓自發的幫助義軍準備守城,曹仆渾的目的也達到了,他就是希望能夠取得百姓的信任,同時守住沃陽。
接著,魏軍開始打造攻城器械,不過畢竟是郡兵,隻能打造投石車、井闌、攻城錘、壕橋以及雲梯車等簡單的攻城器械,而且是最普通的版本,並不是魏軍最為精銳的版本。
不過,城內的武庫中居然有三十架床弩,這讓曹仆渾更加有信心可以守住城池,畢竟如今隻是郡兵,一旦魏國反應過來,必然派大軍圍剿。
城外的魏軍準備的熱火朝天,他們並沒有將義軍放在眼中,畢竟他們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然而他們忘了,這些胡人曾經也是遊牧民族,天生的戰士。
城中早就準備好了,而且城中還有一千騎兵,雖然隻是東拚西湊的戰馬,但是對付這些郡兵應該沒有問題。
但是曹仆渾不會輕易動用騎兵,這可是他的殺手鐧,關鍵時刻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魏軍一直在效仿宋國河東攻城辦法,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畢竟魏國主體是鮮卑,鮮卑是遊牧民族,以騎兵見長,入主中原後,雖然也建立了步兵,但是也大多用於野外作戰,至於攻城戰,鮮卑人還是以漢人的方法為主。
尤其宋國,以投石車壓製,井闌掩護,士卒登城,雖然會有所損失,但是宋國可是有轟天雷和猛火油的,所以這也是魏國所欠缺的。
魏國會利用石灰罐,但是這也導致自己的士卒無法登城,所以魏國並不輕易使用石灰罐。
再說郡兵也不會配備石灰罐,就連工匠都是淘汰下來的,隻能打造簡易的攻城器械。
由於隻是打造簡易的攻城器械,所以速度很快,然而質量就很難保證了。
不過好在簡易攻城器械的作用還是有的。
至少投石車和雲梯車並不算複雜,而井闌隻是缺少防護的材料,以木板代替,也就能防禦弓箭,至於床弩是擋不住的。
攻城錘也就有威懾作用,想要撞開城門很難,畢竟缺少主要材料,再說精良的攻城錘的打造方法很講究,而簡易的隻是可以撞擊城門而已。
由於沃陽縣不算小縣,算是中等縣,而魏軍隻有五千,隻能集中攻打一門,沃陽南門是薄弱之處,所以魏軍選擇攻打南門。
而義軍將重點布置在南門,但是其他方向也不敢大意,以防魏軍聲東擊西。
雙方都準備擊敗對方,義軍需要勝利來鼓舞士氣,而魏軍則需要攻破沃陽剿滅義軍。
畢竟這關係到兩名太守的仕途,弄不好不僅僅是丟官那麽簡單。
魏軍列好陣勢,首先壕橋向著護城河進發,沃陽城的護城河並不寬,但是也不是僅憑人力可以跨過去的。
壕橋在前進途中遭到了義軍的弓箭攻擊,好在這些胡人還保留著一些傳統,弓箭可是這些遊牧民族的必修課。
不過畢竟都不是專業的弓箭手,準度並不太好,不過好在密集,總是能夠擊殺一部分魏軍士卒。
就這樣,義軍在將領的指揮下不斷擊殺魏軍士卒,這也導致魏軍居然沒能順利架設好壕橋。
這就讓兩名太守十分鬱悶,他們根本沒想到,義軍居然有這樣的戰力,他們有些小瞧義軍就,不過沒辦法,現在兩人隻能繼續攻城。
一刻鍾後,付出了一定代價,魏軍終於架設好壕橋,於是,兩名太守下令雲梯車立即前進,同時井闌熱攻城錘跟近,大軍立刻做好準備,一旦雲梯車架設好,全軍進攻。
魏軍投石車雖然不斷壓製,但是沒辦法,簡易的投石車準頭還不如義軍弓箭手,而且義軍準備了很多木板,雖然不能完全抵擋巨石的攻擊,但是依舊有一定效果。
就這樣,義軍從容反擊,而魏軍不得不冒著義軍的箭矢向城牆衝鋒。
雲梯車好不容易抵達城牆,沒想到,義軍準備了大量柴草等引火之物。
剛開始魏軍士卒還以為是滾木、擂石什麽,結果卻是柴草,雖然砸著也挺疼,但是根本威脅不到生命。
然而接著,大量火把被拋到城下,然後城下燃起熊熊烈火。
城下的魏軍士卒和雲梯車瞬間被大火吞噬。
看到這一幕,兩名太守憤怒不已,但是沒辦法,隻能繼續進攻,於是他派出士卒準備撲滅大火,同時命令井闌接近城牆,掩護。
就這樣,魏軍才控製住局勢,第二波雲梯車開始接近城牆。
早在攻城之前,雁門太守建議多打造雲梯車,以防不測,定襄太守也采納了他的建議,因為他們雖然覺得可以輕鬆攻破沃陽城,但是也得做兩手準備。
還有就是,他們得速戰速決,否則糧草的消耗也不好解釋。
然而,第一次攻城就遭遇頑強抵抗,這讓二人有些無奈又擔心。
隨後,二人下令繼續進攻。
等大火被撲滅,魏軍投石車則終於架設到城牆之上。
隨後,戰鼓響起,魏軍士卒開始衝鋒,這個時候,義軍將床弩抬到了城牆之上。
雖然胡人不會用,但是被抓的魏國士卒可是會用的。
隨著魏軍如潮水般衝向城牆,義軍開始發射床弩。
弩箭造成的傷害可比弓箭大多了,而且有了魏軍降卒的幫助,魏軍的井闌可就慘了,一些井闌被破壞,魏軍士卒隻能頂著義軍的箭矢、滾木、擂石攀登城牆。
然而義軍似乎並不滿足,除了滾木、擂石還有很多百姓準備了一些燒的滾燙的開水,從城牆澆下,這讓魏軍士卒再次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