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繼續進兵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紅黑色的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軍在盛樂稍作休整,然後大軍向南開進,目標武城、沙南、楨陵、桐過四縣。
其實如今的魏國雲中郡包括漢代的定襄郡,一部分,定襄郡則縮小了很多,宋軍這一次不打算進攻定襄,所以,攻破盛樂之後就轉道向南,繼續攻打雲中其他縣。
而原本雲中郡北部的原陽、北輿、武泉等縣則劃歸定襄,以防柔然。
這原本則是為了保護盛樂,但是宋軍則從西攻打,雲中郡原本的郡治雲中城由於城池破舊,不戰而降,使得宋軍長驅直入,直取盛樂。
如今雲中郡隻剩南部四縣還在魏國手中,拿下這四縣,雲中將完全歸宋國所有。
劉義隆的旨意也隻是攻破雲中郡之後就停止進攻,因為餘澋又在不停上奏說糧草不足,戶部已經快要入不敷出。
劉義隆也理解,掌管天下財權確實不易,不過劉義隆知道,戶部還不至於那樣慘,不過劉義隆也有打算,如今已經入夏,如果戰事持續到秋季,柔然如果入侵,對宋國極為不利,哪怕柔然隻是劫掠邊境,也足夠讓宋國頭疼。
宋國現在不可能集中精力解決柔然,但是宋國已經和柔然接壤,所以,必須要有取舍。
這次攻破盛樂,已經給予魏國重創,哪怕魏國積蓄力量,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再對宋國發起戰爭,尤其盛樂城破,那些鮮卑貴族必然會找拓跋晃的麻煩,還有拓跋燾恐怕也難置身事外。
劉義季接下來的目標是楨陵和沙南,兩縣有近萬兵馬,而且距離較近,劉義季派人招降,兩縣的縣令不僅置之不理,還將送信之人殺死,這讓宋軍將士憤怒不已。
於是,劉義季率大軍向楨陵前進,楨陵縣令是鮮卑人,所以態度十分強硬,而沙南縣令雖然是漢人,但是他對魏國忠心耿耿。
就這樣,兩縣結成同盟,打算互為支援,抵擋宋軍,同時,二人還派人聯絡武城和桐過,但是兩縣如今態度並不明朗,武城還好,桐過距離兩縣有些遙遠,就算支援,也很難借上力。
宋軍如今又三萬大軍,盛樂就下了一萬步卒進行防禦,同時沈慶之率大軍屯兵五原郡,以防柔然,這樣劉義季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沙南縣令趙廷安,是地地道道的漢人,他祖籍就是雲中郡人,當初五胡亂華,他的祖上就投靠了胡人,後來魏國建立,他的父親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魏國官員。
後來,他因為父親,對魏國感情極為深厚,他認為自己在魏國出生,他就是魏國人,至於宋國,那是敵對的一方。
而楨陵縣令古力今本就是鮮卑人,隻不過他不是那些武夫,他識文斷字,魏國開科舉,他一舉奪魁,可以他出身寒微,為人又恃才傲物,所以沒人待見他,所以,直到今日他依然隻是一名縣令。
他讀過很多漢人書籍從中學到了很多,不過為人處事學到的不多,漢人的書生意氣學的七八分,這也是他不受待見的原因。
還有就是他說話十分直白,讓很多人十分不喜,也就是後世說的情商低,鋼鐵直男。
要不是他還有些才華,這楨陵縣又地處邊境,所以無人願意去,於是,吏部就將賦閑在家的古力今派到了楨陵縣。
然而這家夥在這裏還算不錯,楨陵被他治理的還算井井有條,百姓對他印象也不錯。
不過楨陵縣畢竟屬於魏國,縣內的世家雖然不喜古力今,但是表麵還過得去。
古力今雖然對世家不滿,但是他也明白,這些世家後麵有人撐腰,他根本動不了他們,同時,他們對待古力今還算客氣,這就讓古力今隻能維持現狀。
好在世家也不是十分過分,兩方也算是相安無事。
不過宋軍的到來,讓世家害怕起來,宋軍對待世家是出了名的,所以,楨陵和沙南的世家不希望宋軍進駐。
所以,世家們首先探了探古力今的口風,他們發現,古力今雖然平時對待世家不是太待見,但是如今麵對宋國,兩方的目的一致,不想投靠宋國。
這樣,世家開始全力支持古力近,楨陵原本有五千步卒,世家又湊了三千兵馬,又新招募了兩千士卒,這樣,楨陵縣就有了一萬守軍。
加上沙南,魏軍有了近兩萬兵馬,其中,沙南還有一千騎兵。
而且,兩縣城牆經過修繕還算堅固,所以,古力今和趙廷安有信心守住楨陵和沙南。
兩縣距離很近,這也讓劉義季很頭疼,兩縣互為犄角,就這樣,劉義季暫時停在距離兩縣五十裏外,商議如何應對兩縣的魏軍。
眾將的意見不統一,有的希望同時進攻兩縣,有的則主張集中攻破其中一縣,然後再攻破另一縣。
如今,兩方爭得不可開交,但是劉義季卻一直沒有發表意見,畢竟他也在思考,如何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攻破兩縣。
隻要楨陵和沙南兩縣被攻破,武城縣和桐過縣就沒有威脅了。
不過斥候傳迴的消息,兩縣已經做了充足準備,強攻很容易損失太大,不過兩縣的兵馬應當比盛樂要弱,但是劉義季不敢賭,尤其拿宋軍士卒的生命做賭注。
雖然說戰爭不可能不死人,但是,沒必要的損失是要避免的,否則,如何保證戰鬥力,隻有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才能成為精銳。
不過,斥候再次傳來消息,兩縣的守軍並沒有多厲害,他們大多都是為了能吃上一口飯才加入魏軍的,這種軍隊戰鬥力不會太高。
劉義季突然道:“既然如此,本王命令,唿都帶領一萬五千士卒攻打沙南,其餘大軍跟隨本王去楨陵。”
“諾。”
宋軍開始分兵,這也是古力今最不想見到的,他也知道,自己縣中這一萬守軍可戰之兵隻有三千左右,其餘除了世家的兵馬,那些新兵是沒有戰鬥力的。
不過他也認為,僅僅憑借一萬守軍,足以抵擋一萬五千宋軍。
這次,王順再次帶領騎兵率先來到楨陵城下,這次王順第一時間就來到城下叫陣。
其實如今的魏國雲中郡包括漢代的定襄郡,一部分,定襄郡則縮小了很多,宋軍這一次不打算進攻定襄,所以,攻破盛樂之後就轉道向南,繼續攻打雲中其他縣。
而原本雲中郡北部的原陽、北輿、武泉等縣則劃歸定襄,以防柔然。
這原本則是為了保護盛樂,但是宋軍則從西攻打,雲中郡原本的郡治雲中城由於城池破舊,不戰而降,使得宋軍長驅直入,直取盛樂。
如今雲中郡隻剩南部四縣還在魏國手中,拿下這四縣,雲中將完全歸宋國所有。
劉義隆的旨意也隻是攻破雲中郡之後就停止進攻,因為餘澋又在不停上奏說糧草不足,戶部已經快要入不敷出。
劉義隆也理解,掌管天下財權確實不易,不過劉義隆知道,戶部還不至於那樣慘,不過劉義隆也有打算,如今已經入夏,如果戰事持續到秋季,柔然如果入侵,對宋國極為不利,哪怕柔然隻是劫掠邊境,也足夠讓宋國頭疼。
宋國現在不可能集中精力解決柔然,但是宋國已經和柔然接壤,所以,必須要有取舍。
這次攻破盛樂,已經給予魏國重創,哪怕魏國積蓄力量,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再對宋國發起戰爭,尤其盛樂城破,那些鮮卑貴族必然會找拓跋晃的麻煩,還有拓跋燾恐怕也難置身事外。
劉義季接下來的目標是楨陵和沙南,兩縣有近萬兵馬,而且距離較近,劉義季派人招降,兩縣的縣令不僅置之不理,還將送信之人殺死,這讓宋軍將士憤怒不已。
於是,劉義季率大軍向楨陵前進,楨陵縣令是鮮卑人,所以態度十分強硬,而沙南縣令雖然是漢人,但是他對魏國忠心耿耿。
就這樣,兩縣結成同盟,打算互為支援,抵擋宋軍,同時,二人還派人聯絡武城和桐過,但是兩縣如今態度並不明朗,武城還好,桐過距離兩縣有些遙遠,就算支援,也很難借上力。
宋軍如今又三萬大軍,盛樂就下了一萬步卒進行防禦,同時沈慶之率大軍屯兵五原郡,以防柔然,這樣劉義季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沙南縣令趙廷安,是地地道道的漢人,他祖籍就是雲中郡人,當初五胡亂華,他的祖上就投靠了胡人,後來魏國建立,他的父親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魏國官員。
後來,他因為父親,對魏國感情極為深厚,他認為自己在魏國出生,他就是魏國人,至於宋國,那是敵對的一方。
而楨陵縣令古力今本就是鮮卑人,隻不過他不是那些武夫,他識文斷字,魏國開科舉,他一舉奪魁,可以他出身寒微,為人又恃才傲物,所以沒人待見他,所以,直到今日他依然隻是一名縣令。
他讀過很多漢人書籍從中學到了很多,不過為人處事學到的不多,漢人的書生意氣學的七八分,這也是他不受待見的原因。
還有就是他說話十分直白,讓很多人十分不喜,也就是後世說的情商低,鋼鐵直男。
要不是他還有些才華,這楨陵縣又地處邊境,所以無人願意去,於是,吏部就將賦閑在家的古力今派到了楨陵縣。
然而這家夥在這裏還算不錯,楨陵被他治理的還算井井有條,百姓對他印象也不錯。
不過楨陵縣畢竟屬於魏國,縣內的世家雖然不喜古力今,但是表麵還過得去。
古力今雖然對世家不滿,但是他也明白,這些世家後麵有人撐腰,他根本動不了他們,同時,他們對待古力今還算客氣,這就讓古力今隻能維持現狀。
好在世家也不是十分過分,兩方也算是相安無事。
不過宋軍的到來,讓世家害怕起來,宋軍對待世家是出了名的,所以,楨陵和沙南的世家不希望宋軍進駐。
所以,世家們首先探了探古力今的口風,他們發現,古力今雖然平時對待世家不是太待見,但是如今麵對宋國,兩方的目的一致,不想投靠宋國。
這樣,世家開始全力支持古力近,楨陵原本有五千步卒,世家又湊了三千兵馬,又新招募了兩千士卒,這樣,楨陵縣就有了一萬守軍。
加上沙南,魏軍有了近兩萬兵馬,其中,沙南還有一千騎兵。
而且,兩縣城牆經過修繕還算堅固,所以,古力今和趙廷安有信心守住楨陵和沙南。
兩縣距離很近,這也讓劉義季很頭疼,兩縣互為犄角,就這樣,劉義季暫時停在距離兩縣五十裏外,商議如何應對兩縣的魏軍。
眾將的意見不統一,有的希望同時進攻兩縣,有的則主張集中攻破其中一縣,然後再攻破另一縣。
如今,兩方爭得不可開交,但是劉義季卻一直沒有發表意見,畢竟他也在思考,如何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攻破兩縣。
隻要楨陵和沙南兩縣被攻破,武城縣和桐過縣就沒有威脅了。
不過斥候傳迴的消息,兩縣已經做了充足準備,強攻很容易損失太大,不過兩縣的兵馬應當比盛樂要弱,但是劉義季不敢賭,尤其拿宋軍士卒的生命做賭注。
雖然說戰爭不可能不死人,但是,沒必要的損失是要避免的,否則,如何保證戰鬥力,隻有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才能成為精銳。
不過,斥候再次傳來消息,兩縣的守軍並沒有多厲害,他們大多都是為了能吃上一口飯才加入魏軍的,這種軍隊戰鬥力不會太高。
劉義季突然道:“既然如此,本王命令,唿都帶領一萬五千士卒攻打沙南,其餘大軍跟隨本王去楨陵。”
“諾。”
宋軍開始分兵,這也是古力今最不想見到的,他也知道,自己縣中這一萬守軍可戰之兵隻有三千左右,其餘除了世家的兵馬,那些新兵是沒有戰鬥力的。
不過他也認為,僅僅憑借一萬守軍,足以抵擋一萬五千宋軍。
這次,王順再次帶領騎兵率先來到楨陵城下,這次王順第一時間就來到城下叫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