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宋國長安整頓的時候,魏國平城也不平靜,太子拓跋晃如今地位越來越穩固。


    自從河內、河東丟失,魏國退守上黨,拓跋燾就有些心灰意冷,他下旨,魏國各州郡大軍不得挑釁宋軍。


    之後,拓跋燾迷戀上尋仙問道,最近他經常去道觀,和那些道士徹夜暢談,甚至對丹道十分有興趣。


    拓跋晃和崔浩多次勸諫,就連奚斤和劉潔也多次勸諫,但是拓跋燾都是先答應下來,然後依舊我行我素。


    拓跋晃十分焦急,但是有人卻很是開心,那就是中常侍宗愛。


    “常侍大人,陛下今日又去慈雲觀了。”


    “嗯,很好,陛下吩咐的東西都找到了嗎?”


    “還差兩樣。”


    “要盡快找到,否則陛下怪罪下來,咱家可保不住你。”


    “諾。”


    宗愛又叫來一人,道:“太子那邊有消息嗎?”


    “常侍大人放心,一直有人監視,一旦有消息,立刻迴報。”


    “好,先去吧。”


    如今,魏國朝堂由太子主持,拓跋燾經常以研習道法為名,將事情交給太子,美其名曰曆練太子。


    然而,拓跋晃心裏十分擔憂,畢竟他父皇才是大魏皇帝,他隻是太子,有些事情他不好處理。


    “太子殿下,如今陛下如此,該如何是好。”


    奚斤十分擔憂。


    劉潔道:“如今朝中官員有些人心浮動啊!”


    崔浩道:“沒有辦法,陛下似乎有些心灰意冷,這可不是長久之計。”


    “還不是你,非得給陛下推薦道教。”


    崔浩也很是無奈,他推崇道教是打壓貴族,可是如今卻適得其反,反而讓拓跋燾身陷泥淖。


    崔浩道:“如今隻能期盼陛下可以迷途知返。”


    奚斤道:“談何容易,陛下因為宋國已經心灰意冷。”


    他們都沉默了,當初劉裕身死,拓跋燾意氣風發,所有人以為,劉義隆太過年輕,很可能被托孤大臣控製成為傀儡。


    然而,劉義隆登基後就開始整頓朝堂,並逐步控製朝堂。


    隨後,又以雷霆之勢平定叛亂,然後一係列改革讓宋國開始迅速崛起。


    接著,劉義隆通過戰爭,和魏國共同滅亡夏國,然後宋魏爆發戰爭,之後,相州大半落入宋國手中,如今河內河東接連丟失。


    魏軍雖有小勝,但是更多是大敗,宋軍如今正如日中天,魏國卻有些後勁不足。


    其實很簡單,魏國畢竟是少數民族,不論製度還是還是科技,大多脫胎於漢人,雖然拓跋嗣、拓跋燾兩代漢化去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依舊沒能徹底實行,阻力依舊很大,尤其現在,拓跋燾沉迷修道,更是使得漢化很難繼續推行。


    更重要的是,如今朝堂並不穩定,很多貴族對拓跋燾頗有微詞,但是由於奚斤和劉潔的壓製,才沒有鬧出大亂子。


    拓跋晃身為太子,不能看著魏國就此衰落或者被宋國所滅,於是,他開始聯絡朝臣,穩定朝局,就連幾名大將也被他團結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幾名宗室全部支持他。


    以晉陽王拓跋伏羅、東平王拓跋翰、臨淮王拓跋譚為首,幾人都手握重兵,對魏國忠心耿耿。


    拓跋晃也不想這樣,但是魏國如今已經很危急了,宋國的日益強大,讓拓跋晃心中不安,他不得不這樣做。


    兩日後,拓跋翰、拓跋譚、拓跋伏羅、拓跋丕、拓跋崇幾人陸續返京。


    “太子殿下。”


    “皇叔、皇弟請。”


    眾人坐定,拓跋晃道:“諸位皇叔、皇弟,如今大魏已經深陷危機,父皇沉迷道法無法自拔,不知皇叔、皇弟可有辦法。”


    幾人對視一眼,拓跋譚道:“殿下,我等皆是大魏宗室,當為大魏分憂,如今大魏內憂外患,陛下卻醉心修道,長此以往,大魏將有亡國之危,我等必須早作打算。”


    拓跋丕道:“太子當朝,一旦陛下真的無心朝政,本王願扶太子正位。”


    其餘諸王紛紛附和,道:“我等願扶太子正位。”


    拓跋晃很是激動,但是依舊道:“還不到時候,畢竟父皇正值壯年,還是先勸說父皇。”


    拓跋丕道:“本王明日去慈雲觀麵見皇兄,陳明厲害。”


    眾人點頭,隨後,拓跋晃道:“務必注意宋國動向,還有就是草原的柔然,這都是我大魏的勁敵。”


    “諾。”


    就在這時,新興王拓跋俊道:“太子殿下,臣弟以為,當削減賦稅,與民休息,整治貪腐。”


    拓跋翰道:“新興王所言極是,如今大魏國庫不足,那些貴族實在是大魏的蛀蟲。”


    拓跋晃眼神閃爍,不過他知道,再猶豫不決,恐怕大魏離亡國不遠了。


    拓跋晃拍案道:“好,明日勸說父皇,如果……那就隻能孤注一擲了。”


    這個時候拓跋崇道:“殿下當小心那些閹豎,尤其宗愛,他與殿下不和。”


    拓跋晃道:“當初要不是宗愛,孤豈能被父皇訓斥,還差點被廢。”


    拓跋丕道:“我等皆是大魏宗室,當然希望大魏強盛,所以,這次,絕對不能發生大動亂。”


    眾人紛紛點頭。


    眾王紛紛離開。


    來到外麵,幾人相視一笑,隨後分開。


    其實眾人曾經商議過該如何,其實拓跋伏羅有心當新皇,然而其部下分析,如果因此大魏發生內戰,恐怕宋國、柔然定然會趁虛而入,得不償失,再說,拓跋晃是長子,皇後所出,他則是庶出,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眾王最終決定,聯合起來,輔佐太子,隻要皇位在拓跋氏手中就好。


    第二日,拓跋丕來到了慈雲寺,昨日拓跋燾再次留宿。


    拓跋丕來到正殿,一名道士道:“請殿下稍候。”


    不一會,那名道士來到正殿,“殿下,陛下不願見你,還請殿下見諒。”


    拓跋丕眉頭緊皺,他不想放棄,道:“可否引本王到陛下屋外。”


    “這……殿下請隨在下來吧。”


    來到拓跋燾屋外,拓跋丕大聲喊道:“皇兄,魏國已有亡國之危,還望陛下主持大局。”


    半晌,屋門打開,拓跋燾一身道袍走了出來,道:“朕已經讓太子監國,太子缺乏曆練,當多多嚐試,你是太子之叔,當多多提點。”


    “皇兄……”


    然而拓跋燾卻轉身返迴了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黑色的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黑色的風並收藏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