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宋軍進入平陽城,另一邊逃離平陽城的拓拔譚等人已經越過了汾水,向著上黨郡而去。


    不過拓拔譚心情十分不好,畢竟放棄三萬大軍,他真的有些不甘心。


    不過拓拔譚則有些後怕,如果他留在城內,恐怕也很難逃離,尤其那些士卒,一旦失去希望,恐怕他們會被裹挾著投靠宋國。


    別人投靠,哪怕王寶興都可以投靠宋國,隻有他,他要是投靠宋國,身為魏國宗室,恐怕也很難得到重用。


    就在他們抵達楊縣附近的時候,他們收到了消息,平陽的三萬大軍已經開城投降了,並派人勸降他們。


    拓拔譚在楊縣待了一夜,就離開了。


    拓拔譚很快就在河東和上黨的邊界和古弼的大軍匯合。


    古弼皺眉道:“殿下,怎麽就剩這點兵馬了?”


    拓拔譚無奈道:“本王沒等到聖旨,結果宋軍圍城,無奈之下隻能放棄大軍撤出來。”


    古弼有些不可思議,道:“殿下,三萬大軍就這樣放棄了?”


    拓拔譚麵色不悅,王寶興道:“將軍,精銳在臨汾全部損失,大部分是從各縣調集和新招募,以及臨汾和安邑的潰兵,已經沒有了戰心。”


    古弼聽完也是歎了口氣,“聖旨應當早就到了,應當被宋軍攔截了。”


    隨後幾人又說了一會,最終確定朝廷確實派人送聖旨,而且還沒有收到拓拔譚的第二份奏章。


    這一下,幾人對於宋軍更加忌憚了,於是古弼即刻調集兵馬,以防宋軍趁勢攻入上黨郡。


    幾日後,汾水以東的三縣也向宋國投降,宋軍正式接管三縣,整個河東也正式全部落入宋軍手中。


    隨後一份奏章傳到了安邑,劉義隆的大軍已經從平陽撤至臨汾。


    然而這份奏章卻在途中被世家的私兵攔截。


    河東除了衛家和崔家投靠了宋國,其餘世家都是迫不得已的。


    攔截奏章的就是安邑城中不算小的一個世家,周家。


    這不是一個太大的世家,當初也是跟隨衛家一同投靠宋國,他們以為就算和魏國不同,但是世家也應當有一些特權,結果宋國的製度徹底將他們的最後的僥幸擊碎。


    周家集合了幾個小世家,他們想要反抗,不過礙於宋軍實力強悍,不過他們沒想到,宋軍一路高歌猛進,將魏軍逼得不斷北去,不僅丟了臨汾,如今平陽都丟了。


    如今魏軍已經撤出了河東,而且宋軍已經徹底穩定了河東,再不動手他們就沒機會了。


    至於動什麽手,他們想要在安邑對劉義隆動手。


    因為他們認為,就算不能殺死劉義隆,他們不過是身死而已,然而一旦成功,宋國必然會有動亂,到時候不論自立還是魏國反攻,他們這些世家都有好處。


    衛家和崔家大部分人都已經遷往長安定居,他們不僅在長安擁有了自己的土地,還可以經商,家族年輕子弟還可以參加科舉,入朝為官。


    相對於那些底層百姓和寒門,世家子弟的優勢更加明顯。


    如今的衛家大部分人都前往長安,衛鑄如今是兵部侍郎,可以說衛家再次進入了權力核心。


    衛鑄和衛家都很開心,而且對劉義隆十分感激,衛家曾經輝煌一時,也成為大漢的一流世家,隨著改朝換代,衛家逐漸衰落,如今衛家有了再次崛起的希望。


    不過隨著衛家的離開,安邑那些小世家對此十分不滿,當初共同投靠宋國,但是衛家如今一步登天,他們卻被遺忘。


    這不是劉義隆不想,而是不能,這些世家和衛家不一樣,當初要不是衛家,他們可能根本不會想著投靠宋國,結果可能就是他們會隨著魏軍的戰敗而煙消雲散。


    如今他們家族依然存續,但是,由於低於預期,他們心中不滿,這就沒辦法了,這就是所謂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就這樣,這些世家想要鋌而走險,想要恢複以往的生活。


    周家。


    “諸位,朝廷急報,糧草不足,宋軍恐怕不會再繼續進攻,所以皇帝劉義隆很快就會返迴安邑,到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


    “周家主,劉義隆不仁,就別怪我們無義。”


    “要不是我們,當初宋軍豈能輕鬆進入這安邑城,如今卻卸磨殺驢,欺人太甚。”


    “要不是衛家跑的快,連他們一起收拾。”


    眾人義憤填膺,可是沒人提起當初要不是衛家,他們如今早就已經家破人亡了。


    也可能不是沒人提,而是不想提,或者不願意提。


    原因也很簡單,衛家的崛起讓他們嫉妒不已,嫉妒使人麵目全非。


    周家主輕咳一聲道:“宋國壓榨世家,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所以我們要反抗,要奪迴我們失去的東西,讓那些賤民重新匍匐在我們的腳下。”


    眾人十分激動,不論如何,世家實在不想失去曾經擁有的一切。


    周家主繼續道:“隻要劉義隆一死,我們曾經的一切都會迴來。”


    所有人都很激動,他們實在是不適應如今的生活。


    世家們商議完畢,隻等劉義隆來到安邑。


    同時,他們還想將河東所有宋國官員全部殺死,到時候收編軍隊,哪怕自立或者迎接魏軍都可以。


    世家這幾日十分配合河東太守府,不僅捐錢捐糧,為即將到來的大軍提供方便。


    三日後,劉義隆率領大軍即將抵達安邑城。


    河東太守府官員和那些世家都在城外等候。


    一刻鍾後,劉鑠率先帶領十餘騎到來。


    劉鑠道:“諸位大人,父皇即將到達。”


    河東太守立刻組織眾人準備迎接。


    果然,大約半個時辰後,宋軍大軍緩慢向著安邑而來。


    劉義隆不像那些皇帝親征一樣,並沒有準備車駕,而是和將領一樣騎馬而行。


    “來了。”


    有人說了一聲,所有人立刻整理衣著,隨後等待劉義隆到來。


    “恭迎陛下。”


    “平身。”


    “謝陛下。”


    “諸位辛苦了。”


    河東太守道:“陛下,已經準備好為陛下接風。”


    聽到這句話,旁邊的幾個世家家主嘴臉不自然的翹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黑色的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黑色的風並收藏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