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喜被攻破,消息傳到平城,拓跋燾勃然大怒,不管怎樣,拓跋燾還是不希望丟失一塊土地。


    於是他再次調集三萬兵馬以臨淮王拓跋譚為主將,支援河東,河東太守迴京述職。


    就在宋軍攻破聞喜第三日,絳縣兵馬和聞喜魏軍匯合,然後渡過汾水,並在渡口布置一萬魏軍,作為守衛,以防宋軍順利渡過汾水。


    其餘魏軍則向著臨汾而去。


    宋軍繼續進軍,並陸續占據汾水西南河東郡除大陽之外各縣。


    大陽此時也遭到了宋軍攻擊,平東將軍裴方明率領五千宋軍進攻大陽。


    這邊,宋軍先鋒是長沙王劉義欣,他率領兩千輕騎兵,三千龍驤軍和五千步卒共計萬人,率先向絳縣前進。


    這次的斥候依舊謹慎小心,宋軍也曾有因為鬆懈被魏軍鑽了空子,導致先鋒軍戰敗,劉義欣久經戰陣,這點警惕還是有的。


    就這樣,宋軍斥候很快打探出絳縣已經是一座空城。


    想必魏軍則知道,絳縣在汾水以南,無險可守,而且絳縣城小,不利於大軍駐紮,還不如放棄。


    絳縣的一千魏軍則跟隨河東太守前往臨汾。


    隨後,劉義欣率領先鋒軍進駐絳縣,隨後派人收集船隻,準備渡過汾水。


    而汾水以東三縣,襄陵、楊縣、彘縣則上表請降。


    劉義隆欣然答應,隨後下令大都督府派遣將領,吏部派遣縣令等官員。


    幾日後,劉義隆率大軍抵達絳縣,暫時沒有進入城池,劉義隆則帶領眾將來到汾水之側。


    汾河,古稱“汾”,又稱汾水,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關於汾河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之後,《水經注》:“汾水出太原汾陽北管涔山。”


    《漢書·地理誌》汾陽:“北山,汾水所出。”


    《括地誌》:“汾水源出嵐州靜樂縣北三十裏管涔山。”


    汾水全長713公裏,流域麵積平方公裏,自西周開始便有漕運記載,是河東郡內主要河流。


    在臨汾和絳縣之間汾水建有渡口。


    如今已臨近汛期,汾水水位較高,架設浮橋的可能性不大,隻能擺渡渡河,所以難度較大。


    不過這根本難不住宋軍,隻要渡過汾水,魏軍將徹底失去屏障。


    然而劉義隆暫時在絳縣附近駐紮下來,似乎並不著急渡河,而魏國援軍由拓跋譚率領,從並州渡過汾水,進入河東郡北部,沿汾水西岸一路向南,直奔平陽。


    絳縣宋國大營。


    從長安趕來的徐麟今日才到來,劉義隆讓他休息片刻,然後開始商議對策。


    “參見陛下。”


    劉義隆坐到主帥位置道:“不必多禮,都坐吧。”


    “謝陛下。”


    劉義隆接著道:“徐卿,應當了解戰況,如今魏軍屯兵汾水西岸以及臨汾城,不知先生可有退敵良策?”


    徐麟略微思考道:“如今汾水水位暴漲,不利於架橋,但是據說汾水下遊耿鄉水勢平緩,那裏適合渡河,不如派遣騎兵在那裏渡河,然後順汾水而上,然後突襲汾水西岸渡口,然後將大軍可渡。”


    劉義隆也在思考。


    劉義欣道:“皇兄,汾水西岸有一萬魏軍,臣弟手中有五千重甲騎兵,足以擊潰魏軍,請皇兄應允。”


    劉鑠也不甘示弱,“父皇,兒臣願率一萬兵馬攻占汾水西岸的皮氏,以為後援。”


    劉義隆思索片刻,看向徐麟,徐麟輕輕點頭,劉義隆接著道:“好,劉義欣率領五千龍驤軍,劉鑠率領三千朱雀衛騎兵和七千步卒攻打皮氏。”


    “諾。”


    劉義隆環顧眾將道:“其餘人等在此等候,待擊破西岸魏軍,大軍渡河,直取臨汾。”


    “諾。”


    宋軍開始按計劃行事。


    而魏軍這邊,拓跋譚認為宋軍很難渡過汾水,尤其魏軍在西岸有一萬士卒,暫時這都讓宋軍從容渡過汾水,恐怕臨汾也難以久守。


    三日後,拓跋譚率軍抵達平陽,拓跋譚稍作停留,隨後親率兩萬大軍向臨汾前進,其餘一萬由左副將統帥,前往騏國,他們負責修築騏國城,作為後手。


    拓跋譚知道,想要奪迴河東,首先要守住汾水西岸,最主要的就是臨汾附近的渡口。


    此時,宋軍開始打造戰船,這些工匠是從玄武衛調集的,為的就是擊潰西岸魏軍後運送大軍渡過汾水。


    不過最先打造出來的居然是幾艘樓船,還是三層樓船,上麵不僅裝備了投石車和床弩,七發車弩也有配備。


    率先打造出來的五艘樓船由玄武衛士卒接管。


    隨後,五艘樓船駛離東岸向西岸魏軍大營駛去。


    五艘樓船,有十架投石車,當魏軍大營進入射程後,五艘樓船立刻準備猛火油。


    隨著一聲令下,十架投石車將猛火油拋向魏軍大營,隨後換成轟天雷。


    接著,魏軍大營開始起火,魏軍士卒開始滅火,結果,轟天雷在人群中爆炸,魏軍士卒瞬間混亂起來。


    五艘樓船利用猛火油和轟天雷不斷攻擊魏軍大營,去跑造成的傷亡並不大,但是卻讓魏軍大營混亂不堪。


    接連拋射近十五輪後,宋軍樓船開始撤退。


    這個時候,魏軍才反應過來,十餘艘艨艟戰船向著宋軍追來。


    然而宋軍早有準備,床弩和七發車弩都對準了魏軍的艨艟戰船,幾輪弩箭後,魏軍停止了追擊。


    雖然艨艟戰船能夠追的上宋軍樓船,但是宋軍樓船就像渾身是刺的豪豬,非但沒能占到便宜,反倒被宋軍擊毀了四艘艨艟戰船。


    接下來,宋軍時不時就派出樓船騷擾魏軍,每次魏軍都狼狽應對。


    尤其在宋軍樓船增加到十艘之後。


    直到拓跋譚抵達之後,魏軍才開始大規模反擊,但是起到的作用並不明顯,還折損了兩艘樓船。


    畢竟宋軍擁有猛火油和轟天雷,對戰船可要比攻打城池更加好用,最讓拓跋譚震驚的是每艘樓船都裝備了大量猛火油櫃,可以近距離攻擊魏軍船隻。


    這個時候,劉義欣和劉鑠已經接近耿鄉,宋軍也開始準備渡過汾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黑色的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黑色的風並收藏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