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樓斳抵達安邑的時候十分狼狽,河東太守知道賀樓斳的本事,沒想到他卻敗的如此淒慘,尤其左肩上的傷。


    “賀樓將軍這是……”


    “楚大人,末將慚愧,猗氏丟了。”


    “哎,宋軍攻勢兇猛,在所難免啊!將軍不必如此,先好好養傷。”


    “多謝大人。”


    賀樓斳被安排好後,河東太守下令全城進入防禦狀態。


    兩萬援軍還有三日可以到達,到時候,安邑城就有五萬大軍,城內又招募了近萬青壯,應當可以抵擋宋軍。


    當初宋軍攻河東,不僅沒能成功,還讓魏軍攻入弘農。


    不過這次是宋帝親自掛帥,誰都知道,宋帝掛帥幾乎沒有敗績。


    兩日後,援軍的斥候抵達安邑。


    “大人,明日大軍就可以抵達。”


    “好,你先去休息。”


    “謝大人。”


    隨後,安邑派出騎兵迎接大軍。


    城內的世家如今可是緊張不已,當初宋軍攻城他們就出了很大力,如今宋軍再次兵臨城下,他們肯定擔心,於是幾家聚集在衛家。


    河東衛家並不是大世家,但是祖上也是顯赫無比,大漢武帝時期的帝國雙壁之一大司馬大將軍衛青。


    雖然後來因為巫蠱之禍衛青長子衛伉被殺。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那時衛青還在世,衛伉就因為“矯製不害”被奪去宣春侯封爵。


    “矯製”就是假冒聖旨,“不害”就是沒有形成不良後果。


    史書沒有記載詳情,但是衛伉膽子很大恐怕可見一斑。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衛伉擅闖宮禁,又被剝奪了從父親那裏繼承的“長平侯”爵位,還被判處“城旦”,即充當修築城池的苦役。


    不過,衛伉被殺並沒有禍及家人,史書交代得清楚,衛家僅有衛伉一人被處死,他的弟弟們,以及兒女都沒受到牽連。


    其中一支就遷到了河東,但是具體是哪一支沒有確切記載。


    東漢末年的衛覬、衛仲道,魏晉時期的衛瓘、衛玠都出自這個家族。


    但是八王之亂,衛家再次沒落,不過依然沒有被滅族,北魏建立後,逐漸恢複,但是相比河東三望衛家就弱了一些。


    聞喜裴氏、解縣柳氏、汾陰薛氏即河東三望。


    不過汾陰薛氏並未留在汾陰,主要人物都遷到了安邑,汾陰隻有一些留守的家族旁支和家丁而已。


    至於解縣柳氏早就心向宋國,宋國大量柳元景和柳光世都是河東柳家之人。


    如今隻剩下聞喜裴氏和汾陰薛氏依舊支持魏國。


    不過薛氏如今在安邑紮根,裴氏在安邑也有代表。


    安邑衛府。


    “衛家主,如今宋軍即將抵達,衛家祖上顯赫,不知衛家主有什麽高見。”


    “薛兄,話不能這樣說,我衛家已經沒落,還是薛兄做主吧。”


    衛家確實不如其他兩家,但是也是河東位列前幾的世家。


    然而現在的衛家家主衛鑄其實有心投靠宋國,畢竟祖上的榮耀讓他們不能在魏國入仕,不論是衛青還是衛凱還是衛仲道、衛玠都不想後代為異族效力。


    薛家和裴家根本不可能投靠宋國,他們有世家的驕傲,他們不允許宋國挑戰世家的驕傲,衛家不同,經曆過沒落,如今重新崛起,所以他們不想再次沒落,甚至就此衰亡。


    裴家其實在搖擺,畢竟裴方明就是裴家人,現在宋國為將,所以裴家有些搖擺,有些人主張投靠宋國,有些人主張留在魏國。


    薛家就很簡單,家族崛起的原因就是因為魏國,薛家在苻堅伐晉失敗後就和拓跋氏合作,最終和裴、柳成為了河東三望。


    這也是河東在魏國的重要地位,也是牽製宋國的前沿。


    就這樣,這次商討沒有任何結果。


    至於其餘世家,根本沒人在意他們。


    就在這個時候,宋軍在距離安邑不遠的吳城駐紮,宋平東將軍裴方明也奉旨前來。


    “末將參見陛下。”


    “裴將軍不必多禮。”


    “謝陛下。”


    “裴將軍,裴家可否投靠我大宋。”


    “很難,陛下應當知道,末將隻不過裴家旁支,要不是陛下看重末將,恐怕末將在裴家根本沒人會想起。”


    劉義隆也知道,通過裴方明聯絡裴家似乎沒有作用,不過裴方明又說道:“陛下,何不想辦法聯絡衛家?”


    “衛家?”


    “正是,衛家自魏國建立以來,無一人在魏國為官。”


    “嗯,看情況吧。”


    想了一下,劉義隆道:“裴將軍,你立刻趕往弘農郡,駐守陝縣,以防魏國從大陽出兵攻打弘農。”


    “諾。”


    宋國大軍繼續向安邑前進。


    安邑世家則各懷心思,也就沒能再聚在一起商議。


    聞喜的薛家。


    “家主,安邑的世家根本無法一心,恐怕安邑很難久守啊!”


    “將家族移到平城吧,希望有朝一日我們還能返迴聞喜。”


    薛家已經打算暫時躲避,至於裴家還在討論,到底是投靠宋國還是繼續跟隨魏國。


    安邑的魏軍如今已經準備的十分充分,而安邑的世家則將私兵貢獻出來,又聚集了近兩千人,河東太守十分欣慰,不管怎麽說,這些世家也算是出力了。


    三日後,宋軍抵達,城內氣氛凝重起來,不過一些商人百姓卻期待起來。


    宋軍依舊三麵圍城,不過城內魏軍和城外宋軍兵力相近,所以安邑必然會有一場大戰。


    就這樣,安邑城被戰爭陰雲所籠罩。


    城外六萬宋軍,城內也有六萬多魏軍,雙方兵力大致相當。


    劉義隆皺著眉頭看著安邑城,此時宋軍已經準備攻城。


    一聲令下,宋軍展開了進攻,然而魏軍反抗十分激烈,宋軍沒有登上城牆,最終選擇暫時停止進攻。


    當晚,中軍大帳,劉義隆在思考破城之策,由於這次攻打河東,規模不大,劉義隆並沒有讓徐麟跟隨。


    此時的城牆上,一個土籃被緩慢放下,土籃落到地下,一個人從土籃中出來,然後迅速離開了城池,向著宋軍大營而去。


    那人很快被宋軍暗哨發現,很快他就被送到了宋軍大營。


    “這是何人?”


    今日值夜的是南平王劉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黑色的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黑色的風並收藏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