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崔恬入宋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紅黑色的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沒有人知道,貴族們早就猜到崔恬應當在崔蔚那裏,可是一直沒有證據,畢竟崔蔚還是崔家之人,崔恬的事已經得罪了崔家,如果繼續下去,崔家要是孤注一擲恐怕會對魏國不利,所以貴族們打算暫時不理會崔蔚。
不過他們不想放過崔恬。
崔恬從襄國去宋國,邯鄲是必經之路,出魏國前他們不敢走大路,但是到了宋國,他們必然會在邯鄲暫時休息。
貴族派出三十名死士打算在邯鄲等候崔恬。
很快,這些死士分成幾隊陸續抵達邯鄲。
如今邯鄲是宋國領土,所以這裏崔恬一定沒有了顧忌。
不一會,邯鄲福至客棧,死士們已經聚齊,幾名領頭人聚在一起商議。
“諸位,如今我們已經聚齊,看來崔恬還沒到,要密切注意各城門。”
“好,這次我們是在宋國,一旦發現一定要跟住,不能在城內動手,等到崔恬出城咱們再動手。”
隨後這些死士在城內各個城門監視。
果然,僅僅兩日,崔恬幾人就來到城門。
他們如今的身份是魏國商人。
進城以後,幾人來到驛館,等待剩下的幾人。
“大人,咱們終於到邯鄲了。”
“嗯,這一路真是艱辛,這次咱們在邯鄲休息一下,然後在去鄴城。”
“好。”
來到驛館,幾人暫時住下。
“大人,這幾天吃幹糧都快幹死了,終於可以吃點好東西了。”
“嗯,辛苦你們了。”
“大人,我等心甘情願。”
眾人休息一下,然後去集市吃了些東西,又迴到了驛館。
不過這期間吳都尉發現了不對。
“大人,有人跟蹤咱們,不知道是何人?”
“不管他們,先迴驛館。”
迴到驛館,吳都尉特意看看了身後,發現他們依舊跟著。
隨後他有了猜測。
“大人,會不會是魏國那些貴族,那些跟蹤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等到其餘人到了再說,他們在城內應當不敢動手。”
另一邊,那些死士也確實沒有在城內動手,不管怎麽說這裏是宋國的地盤,而且還有一萬白虎衛在邯鄲駐紮,他們雖然武藝高強,但是麵對戰場廝殺的精銳依然無法比擬。
“首領,他們要是住在驛館,應當在等待什麽人。”
“嗯,一定要盯住了,不能讓他們跑了。”
就在邯鄲等了三天,又有幾人來到驛館,但是沒人能跟崔恬聯係起來,畢竟很多商人都會住驛館。
又過了兩日,崔恬先帶著三個侍衛離開了驛館,然後出了邯鄲城。
其實吳都尉昨晚就從後門離開了驛館,一大早城門一開,他們就離開了邯鄲。
那些死士也分成三批陸續出城。
他們的一部分人昨日就已經出城了做好了埋伏。
崔恬和三名侍衛騎馬快速前進,他知道吳都尉埋伏的地方,所以他們速度很快。
當他們剛剛過去不久,那些死士就來到了這裏,他們一心追趕崔恬,卻沒想到一條絆馬索出現在前方。
前麵的兩人猝不及防被甩下馬,後麵的人及時拉住了韁繩。
“什麽人?”
吳都尉沒有迴答,帶人殺了出去。
雖然這些人都是高手,但是吳都尉和部下都是軍中精銳,互相配合極為嫻熟。
很快他們就壓製了這些死士。
領頭的人有些焦急,“快,殺了他們,繼續追擊崔恬。”
吳都尉道:“別做夢了,你們誰也走不了。”
隨著時間流逝,死士僅剩下五人,而吳都尉這邊隻傷了一人。
“速戰速決,然後追上大人。”
一刻鍾後,吳都尉帶人離開了自己,向前方追去。
此時的崔恬在一個路口等待吳都尉。
“大人,你沒事吧?”
“沒事,弟兄們怎麽樣?”
“大人,隻有兩人受傷,不過沒什麽大事。”
“好走吧。”
“大人,他們前方應當還有埋伏,一切小心。”
一行人繼續向鄴城方向前進,他們選擇了一條小路,結果他們卻陰差陽錯和另一隊死士錯開。
他們順利進入了魏郡境內,而另一隊死士卻沒有等到他們,返迴邯鄲的路上他們發現了那些死士的屍體,他們沒有辦法,隻能向鄴城而去,打算繼續追殺崔恬,不過他們隻剩下二十人了。
三日後,崔恬終於來到了魏郡,他知道這裏有宋國大將到彥之,是宋帝劉義隆的心腹,而相州都督是柳元景,曾經魏將柳光世的族兄。
於是,他來到相州都督府,打算先見一見到彥之和柳元景。
吳都尉上前,一名士卒上前詢問。
“來者何人?”
“柳光世將軍故人,想要求見柳元景將軍。”
“稍等。”
不一會,一個校尉將崔恬領進府中。
來到正堂,柳元景迎了上來,“不知閣下如何稱唿?”
“在下崔恬。”
“你可是上黨太守?”
“正是在下。”
“本將軍有所耳聞,不想大人卻來了相州。”
“一言難盡。”
“大人請,來人,上茶。”
二人入座,柳元景道:“大人先在此住下,本將軍立刻去請到彥之將軍。”
“多謝將軍。”
不久到彥之也來到都督府。
到彥之聽了崔恬的話道:“大人放心,本將軍這就匯報陛下,到時候本將軍派人護送大人。”
“多謝將軍。”
隨後,崔恬一行人住進了都督府。
崔恬趁機向柳元景介紹吳都尉,柳元景看出崔恬的意圖,於是將吳都尉等人留在了相州軍中。
“大人,我們……”
“好了,你們在相州軍也算是有了歸宿,再說宋國和魏國不同,你們也很難再跟著我了,柳將軍看中你們,你們好好幹。”
“多謝大人。”
幾日後,奏章來到洛陽,劉義隆看到是到彥之的奏章,立刻打開。
“崔恬?”
徐麟道:“陛下,這個崔恬是崔浩親弟,不過如今已經被崔家逐出家族。”
“看來魏國內部也不穩定啊!”
“據臣所知,魏國朝堂上貴族和以崔浩為首的一些漢臣明爭暗鬥,雖然還有一些中立的大臣,但是他們很難影響大局。”
“嗯,徐卿,這個崔恬如何?”
“陛下,是個人才,如果真心歸附,可以一用。”
“傳旨到彥之,派人護送崔恬返迴洛陽。”
“諾。”
不過他們不想放過崔恬。
崔恬從襄國去宋國,邯鄲是必經之路,出魏國前他們不敢走大路,但是到了宋國,他們必然會在邯鄲暫時休息。
貴族派出三十名死士打算在邯鄲等候崔恬。
很快,這些死士分成幾隊陸續抵達邯鄲。
如今邯鄲是宋國領土,所以這裏崔恬一定沒有了顧忌。
不一會,邯鄲福至客棧,死士們已經聚齊,幾名領頭人聚在一起商議。
“諸位,如今我們已經聚齊,看來崔恬還沒到,要密切注意各城門。”
“好,這次我們是在宋國,一旦發現一定要跟住,不能在城內動手,等到崔恬出城咱們再動手。”
隨後這些死士在城內各個城門監視。
果然,僅僅兩日,崔恬幾人就來到城門。
他們如今的身份是魏國商人。
進城以後,幾人來到驛館,等待剩下的幾人。
“大人,咱們終於到邯鄲了。”
“嗯,這一路真是艱辛,這次咱們在邯鄲休息一下,然後在去鄴城。”
“好。”
來到驛館,幾人暫時住下。
“大人,這幾天吃幹糧都快幹死了,終於可以吃點好東西了。”
“嗯,辛苦你們了。”
“大人,我等心甘情願。”
眾人休息一下,然後去集市吃了些東西,又迴到了驛館。
不過這期間吳都尉發現了不對。
“大人,有人跟蹤咱們,不知道是何人?”
“不管他們,先迴驛館。”
迴到驛館,吳都尉特意看看了身後,發現他們依舊跟著。
隨後他有了猜測。
“大人,會不會是魏國那些貴族,那些跟蹤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等到其餘人到了再說,他們在城內應當不敢動手。”
另一邊,那些死士也確實沒有在城內動手,不管怎麽說這裏是宋國的地盤,而且還有一萬白虎衛在邯鄲駐紮,他們雖然武藝高強,但是麵對戰場廝殺的精銳依然無法比擬。
“首領,他們要是住在驛館,應當在等待什麽人。”
“嗯,一定要盯住了,不能讓他們跑了。”
就在邯鄲等了三天,又有幾人來到驛館,但是沒人能跟崔恬聯係起來,畢竟很多商人都會住驛館。
又過了兩日,崔恬先帶著三個侍衛離開了驛館,然後出了邯鄲城。
其實吳都尉昨晚就從後門離開了驛館,一大早城門一開,他們就離開了邯鄲。
那些死士也分成三批陸續出城。
他們的一部分人昨日就已經出城了做好了埋伏。
崔恬和三名侍衛騎馬快速前進,他知道吳都尉埋伏的地方,所以他們速度很快。
當他們剛剛過去不久,那些死士就來到了這裏,他們一心追趕崔恬,卻沒想到一條絆馬索出現在前方。
前麵的兩人猝不及防被甩下馬,後麵的人及時拉住了韁繩。
“什麽人?”
吳都尉沒有迴答,帶人殺了出去。
雖然這些人都是高手,但是吳都尉和部下都是軍中精銳,互相配合極為嫻熟。
很快他們就壓製了這些死士。
領頭的人有些焦急,“快,殺了他們,繼續追擊崔恬。”
吳都尉道:“別做夢了,你們誰也走不了。”
隨著時間流逝,死士僅剩下五人,而吳都尉這邊隻傷了一人。
“速戰速決,然後追上大人。”
一刻鍾後,吳都尉帶人離開了自己,向前方追去。
此時的崔恬在一個路口等待吳都尉。
“大人,你沒事吧?”
“沒事,弟兄們怎麽樣?”
“大人,隻有兩人受傷,不過沒什麽大事。”
“好走吧。”
“大人,他們前方應當還有埋伏,一切小心。”
一行人繼續向鄴城方向前進,他們選擇了一條小路,結果他們卻陰差陽錯和另一隊死士錯開。
他們順利進入了魏郡境內,而另一隊死士卻沒有等到他們,返迴邯鄲的路上他們發現了那些死士的屍體,他們沒有辦法,隻能向鄴城而去,打算繼續追殺崔恬,不過他們隻剩下二十人了。
三日後,崔恬終於來到了魏郡,他知道這裏有宋國大將到彥之,是宋帝劉義隆的心腹,而相州都督是柳元景,曾經魏將柳光世的族兄。
於是,他來到相州都督府,打算先見一見到彥之和柳元景。
吳都尉上前,一名士卒上前詢問。
“來者何人?”
“柳光世將軍故人,想要求見柳元景將軍。”
“稍等。”
不一會,一個校尉將崔恬領進府中。
來到正堂,柳元景迎了上來,“不知閣下如何稱唿?”
“在下崔恬。”
“你可是上黨太守?”
“正是在下。”
“本將軍有所耳聞,不想大人卻來了相州。”
“一言難盡。”
“大人請,來人,上茶。”
二人入座,柳元景道:“大人先在此住下,本將軍立刻去請到彥之將軍。”
“多謝將軍。”
不久到彥之也來到都督府。
到彥之聽了崔恬的話道:“大人放心,本將軍這就匯報陛下,到時候本將軍派人護送大人。”
“多謝將軍。”
隨後,崔恬一行人住進了都督府。
崔恬趁機向柳元景介紹吳都尉,柳元景看出崔恬的意圖,於是將吳都尉等人留在了相州軍中。
“大人,我們……”
“好了,你們在相州軍也算是有了歸宿,再說宋國和魏國不同,你們也很難再跟著我了,柳將軍看中你們,你們好好幹。”
“多謝大人。”
幾日後,奏章來到洛陽,劉義隆看到是到彥之的奏章,立刻打開。
“崔恬?”
徐麟道:“陛下,這個崔恬是崔浩親弟,不過如今已經被崔家逐出家族。”
“看來魏國內部也不穩定啊!”
“據臣所知,魏國朝堂上貴族和以崔浩為首的一些漢臣明爭暗鬥,雖然還有一些中立的大臣,但是他們很難影響大局。”
“嗯,徐卿,這個崔恬如何?”
“陛下,是個人才,如果真心歸附,可以一用。”
“傳旨到彥之,派人護送崔恬返迴洛陽。”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