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元皇後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紅黑色的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義隆抱著已經永遠閉上眼睛的袁齊媯久久不能釋懷,這是他兩世為人的第一個妻子。
迴想從前,他本來不想娶袁齊媯,可是他當時無法違背太後和朝臣,隻能立袁齊媯為後,好在袁齊媯並不像他想的那樣,處處都為他著想,青兒之所以和她關係融洽,就是因為二人性格接近,都屬於那種知書達理的女人。
“陛下,皇後去了。”
“朕知道,朕還想抱著她一會。”
內侍、宮女無不落淚,他們也被劉義隆所感動。
過了一會,劉義隆安排宮女為袁齊媯穿上了皇後的鳳袍。
“來人,傳旨,停朝三日,淑妃主持後宮大局。”
“諾。”
消息一出,後宮有些不安穩,尤其皇後宮中的內侍和宮女,他們可是擔心會被殉葬。
這時候劉義隆的近侍問道:“陛下,這些宮女、內侍……”
劉義隆知道他的意思,“算了,皇後生前就仁慈,她也不希望這樣,傳旨,從今以後廢除殉葬製度,命工部燒製陶俑代替。”
“諾。”
不僅他,其餘宮女、內侍也都鬆了一口氣,這樣他們以後就不會再被殉葬了。
劉義隆將靈堂設在嘉德殿,親自為袁齊媯守靈。
劉英娥和劉英媛兩姐妹還有劉鑠陪著。
很快,皇後崩逝的消息傳遍了洛陽,幾日後,在外的吳王劉義恭和秦王劉義季也都迴京,還有就是廬陵王劉紹。
太子劉劭遇害,皇後袁齊媯駕崩,如今看來最有可能的就是淑妃被立為皇後,那廬陵王劉紹就會成為太子,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麽想。
雖然荀家對此並不打算爭,因為荀氏隻不過是美人,不說地位,就連皇子也不如青兒有優勢。
但是也讓一些人找到了突破口,因為就是青兒的出身。
但是如今皇後剛剛仙逝,他們不敢再這個時候觸怒皇帝,以皇帝對皇後和淑妃的感情,這個時候妄議皇後和儲君大概率會被劉義隆記恨,最輕也得罷官丟爵。
很快,禮部就準備好了一切。
劉義隆思來想去,為袁齊媯上諡號為元。
按西漢劉向的《諡解法》中說,能思辯眾曰元,行義說民曰元,始建國都曰元,主義行德曰元。
劉義隆為袁齊媯上的諡號是美諡,劉義隆認為袁齊媯也做到了。
雖然袁齊媯比不上劉義隆印象中那些有名的賢侯,比如明洪武的馬皇後、唐太宗的長孫皇後等,但是劉義隆認為她是一個合格的皇後,至少她可以稱的上母儀天下。
劉義隆很快下旨,將皇後葬於帝陵。
禮部本來打算在劉義隆陵寢之側建後陵,但是劉義隆卻下令將皇後安置在自己陵寢之中,意為夫妻同穴。
很快,劉義隆親自率人送葬,劉義隆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居然兩次來到自己的陵寢,並眼看著自己最親的人中的兩個安葬在此。
一切處理完畢,劉義隆知道,那些大臣很快就要提出皇後和太子的問題了,這次,劉義隆不會再妥協了。
畢竟,如今的宋國早就不是那個時候,沒有了太後的幹預,劉義隆有大權在握,這次誰也無法阻擋他立青兒為後,最重要的是故元皇後袁齊媯的遺言,那些大臣無從反駁。
但是還是有一些人開始謀劃起來。
“諸位,如今皇後仙逝,太子遇難,後宮與東宮無主,國家根基不穩,我等身為臣子要為國家社稷為念,懇請陛下立太子以正國本。”
“那該立誰諸位可想好了?”
“始興王是潘娘娘所出,當立為太子。”
“嗯,有道理潘娘娘出身世家,知書達禮,當為皇後。”
“我認為荀娘娘也可。”
眾人意見並不統一,但是卻沒有人提到如今後宮地位最高的淑妃。
此時劉義隆也很頭疼,他知道肯定會有大臣反對。
不過之前他還有一個擔心,就是太子死後,其餘皇子會不會因此兄弟相殘。
劉義隆隨後將三個成年的兒子叫到禦書房。
“參見父皇。”
“都坐吧。”
“謝父皇。”
“朕找你們來是想問問你們的意見。”
劉誕道:“父皇朝中之事你就別問我了,問大哥和三哥吧。”
劉義隆也是無奈,這四兒子醉心於藝術,琴棋書畫,詩書禮樂無一不精,就是不喜歡參與政事,不過當時有太子,他願意如何就如何吧。
不過劉義隆也知道,不論誰最後繼位,劉誕都不會過的太差。
但是劉義隆也擔心,要是劉誕當了皇帝,那麽他的大宋也可能出一個宋徽宗。
“好了,你就聽聽吧,朕叫你們來是想聽聽你們的意見,誰可接替劭兒,繼任太子。”
三人一愣,隨後又是劉誕道:“反正跟我沒關係。”
劉義隆瞪了他一眼,劉誕乖乖的閉上了嘴。
劉紹剛想說話,劉鑠說道:“父皇,兒臣以為三弟不僅博學多才,並且仁孝,再說兒臣和四弟的母妃都是鮮卑人,不能繼承皇位。”
“是啊,大哥說得對,所以……”
“好了,你就聽著吧,別說話。”
劉誕笑嘻嘻的閉了嘴,劉義隆很是無奈,他的四兒子母親也是鮮卑人,但是他卻總是和一些文人墨客混在一起,尤其是和謝靈運極為要好。
劉義隆也是沒辦法,他知道,不可能所有兒子都能和劉劭一樣。
劉紹這個時候道:“父皇,兒臣以為不妥,自從父皇下旨讓異族可以學習我漢人文化,我大宋境內已經沒有胡漢之分,既然如此,大哥和四弟同樣有資格成為太子。”
“三弟……”
“大哥,你聽我說,大哥是長子,理應擔任太子。”
“不可,父皇,兒臣領兵打仗不在話下,治理國家兒臣不行啊!”
“好了,朕已經知道了,朕希望你們兄弟不要像朕一樣。”
三人對視一眼,默契的一笑,隨後離開了禦書房。
“大哥你為何如此,小弟從沒想過爭奪太子之位啊!”
“三弟,你想想,不論怎麽說,我母妃都是鮮卑人,而且是魏國公主,如果我當上太子,我大宋的百姓如何想。”
三人都沉默了,這個問題確實很迴答
迴想從前,他本來不想娶袁齊媯,可是他當時無法違背太後和朝臣,隻能立袁齊媯為後,好在袁齊媯並不像他想的那樣,處處都為他著想,青兒之所以和她關係融洽,就是因為二人性格接近,都屬於那種知書達理的女人。
“陛下,皇後去了。”
“朕知道,朕還想抱著她一會。”
內侍、宮女無不落淚,他們也被劉義隆所感動。
過了一會,劉義隆安排宮女為袁齊媯穿上了皇後的鳳袍。
“來人,傳旨,停朝三日,淑妃主持後宮大局。”
“諾。”
消息一出,後宮有些不安穩,尤其皇後宮中的內侍和宮女,他們可是擔心會被殉葬。
這時候劉義隆的近侍問道:“陛下,這些宮女、內侍……”
劉義隆知道他的意思,“算了,皇後生前就仁慈,她也不希望這樣,傳旨,從今以後廢除殉葬製度,命工部燒製陶俑代替。”
“諾。”
不僅他,其餘宮女、內侍也都鬆了一口氣,這樣他們以後就不會再被殉葬了。
劉義隆將靈堂設在嘉德殿,親自為袁齊媯守靈。
劉英娥和劉英媛兩姐妹還有劉鑠陪著。
很快,皇後崩逝的消息傳遍了洛陽,幾日後,在外的吳王劉義恭和秦王劉義季也都迴京,還有就是廬陵王劉紹。
太子劉劭遇害,皇後袁齊媯駕崩,如今看來最有可能的就是淑妃被立為皇後,那廬陵王劉紹就會成為太子,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麽想。
雖然荀家對此並不打算爭,因為荀氏隻不過是美人,不說地位,就連皇子也不如青兒有優勢。
但是也讓一些人找到了突破口,因為就是青兒的出身。
但是如今皇後剛剛仙逝,他們不敢再這個時候觸怒皇帝,以皇帝對皇後和淑妃的感情,這個時候妄議皇後和儲君大概率會被劉義隆記恨,最輕也得罷官丟爵。
很快,禮部就準備好了一切。
劉義隆思來想去,為袁齊媯上諡號為元。
按西漢劉向的《諡解法》中說,能思辯眾曰元,行義說民曰元,始建國都曰元,主義行德曰元。
劉義隆為袁齊媯上的諡號是美諡,劉義隆認為袁齊媯也做到了。
雖然袁齊媯比不上劉義隆印象中那些有名的賢侯,比如明洪武的馬皇後、唐太宗的長孫皇後等,但是劉義隆認為她是一個合格的皇後,至少她可以稱的上母儀天下。
劉義隆很快下旨,將皇後葬於帝陵。
禮部本來打算在劉義隆陵寢之側建後陵,但是劉義隆卻下令將皇後安置在自己陵寢之中,意為夫妻同穴。
很快,劉義隆親自率人送葬,劉義隆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居然兩次來到自己的陵寢,並眼看著自己最親的人中的兩個安葬在此。
一切處理完畢,劉義隆知道,那些大臣很快就要提出皇後和太子的問題了,這次,劉義隆不會再妥協了。
畢竟,如今的宋國早就不是那個時候,沒有了太後的幹預,劉義隆有大權在握,這次誰也無法阻擋他立青兒為後,最重要的是故元皇後袁齊媯的遺言,那些大臣無從反駁。
但是還是有一些人開始謀劃起來。
“諸位,如今皇後仙逝,太子遇難,後宮與東宮無主,國家根基不穩,我等身為臣子要為國家社稷為念,懇請陛下立太子以正國本。”
“那該立誰諸位可想好了?”
“始興王是潘娘娘所出,當立為太子。”
“嗯,有道理潘娘娘出身世家,知書達禮,當為皇後。”
“我認為荀娘娘也可。”
眾人意見並不統一,但是卻沒有人提到如今後宮地位最高的淑妃。
此時劉義隆也很頭疼,他知道肯定會有大臣反對。
不過之前他還有一個擔心,就是太子死後,其餘皇子會不會因此兄弟相殘。
劉義隆隨後將三個成年的兒子叫到禦書房。
“參見父皇。”
“都坐吧。”
“謝父皇。”
“朕找你們來是想問問你們的意見。”
劉誕道:“父皇朝中之事你就別問我了,問大哥和三哥吧。”
劉義隆也是無奈,這四兒子醉心於藝術,琴棋書畫,詩書禮樂無一不精,就是不喜歡參與政事,不過當時有太子,他願意如何就如何吧。
不過劉義隆也知道,不論誰最後繼位,劉誕都不會過的太差。
但是劉義隆也擔心,要是劉誕當了皇帝,那麽他的大宋也可能出一個宋徽宗。
“好了,你就聽聽吧,朕叫你們來是想聽聽你們的意見,誰可接替劭兒,繼任太子。”
三人一愣,隨後又是劉誕道:“反正跟我沒關係。”
劉義隆瞪了他一眼,劉誕乖乖的閉上了嘴。
劉紹剛想說話,劉鑠說道:“父皇,兒臣以為三弟不僅博學多才,並且仁孝,再說兒臣和四弟的母妃都是鮮卑人,不能繼承皇位。”
“是啊,大哥說得對,所以……”
“好了,你就聽著吧,別說話。”
劉誕笑嘻嘻的閉了嘴,劉義隆很是無奈,他的四兒子母親也是鮮卑人,但是他卻總是和一些文人墨客混在一起,尤其是和謝靈運極為要好。
劉義隆也是沒辦法,他知道,不可能所有兒子都能和劉劭一樣。
劉紹這個時候道:“父皇,兒臣以為不妥,自從父皇下旨讓異族可以學習我漢人文化,我大宋境內已經沒有胡漢之分,既然如此,大哥和四弟同樣有資格成為太子。”
“三弟……”
“大哥,你聽我說,大哥是長子,理應擔任太子。”
“不可,父皇,兒臣領兵打仗不在話下,治理國家兒臣不行啊!”
“好了,朕已經知道了,朕希望你們兄弟不要像朕一樣。”
三人對視一眼,默契的一笑,隨後離開了禦書房。
“大哥你為何如此,小弟從沒想過爭奪太子之位啊!”
“三弟,你想想,不論怎麽說,我母妃都是鮮卑人,而且是魏國公主,如果我當上太子,我大宋的百姓如何想。”
三人都沉默了,這個問題確實很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