鴆毒來自侯府,這條線索讓影子興奮不已,立刻派人將那名仆人保護起來,然後開始繼續追查。


    三日後,暗衛發現侯府接觸過鴆毒之人離開了侯府,三名暗衛立刻跟上。


    那名侯府仆人出了侯府一路來到城北的馬車坊,雇了一輛馬車然後從城北出城,一路向北而去。


    “他到底要去哪?”


    “不知道,跟緊了,別跟丟了。”


    三人一路跟隨,發現其突然轉向東,三人看到時機已到,立刻準備攔截。


    馬車快要抵達孟津的時候,三人動手了。


    一名暗衛快馬加鞭來到馬車前麵,攔停了馬車。


    “你要幹什麽,為何攔停小人的馬車。”


    暗衛沒有答話,拔出兵器就要上前,仆人見狀立刻跳下馬車,想往後跑。


    這個時候被其餘兩名暗衛立刻將其攔住。


    一名暗衛拿出青龍衛腰牌,道:“奉聖諭帶你迴京。”


    “我所犯何罪?”


    “哼,有聖諭在此,你想抗旨嗎?”


    仆人不敢答話,也不想和他們迴去,不過如今被三人圍住,而且三人是“青龍衛”士卒,肯定身手了得。


    三人不想廢話,立刻上前將其捆綁,然後押上馬車,駕車返迴洛陽。


    很快,他們迴到洛陽,馬車直接來到暗衛的暗牢所在。


    三人將那名仆人蒙上雙眼,帶入暗牢。


    “將軍,人抓迴來了,我們是在孟津附近抓住他的。”


    “嗯,辛苦了,帶進去。”


    影子來到刑房,有人將仆人的蒙眼布摘下,仆人看到那些還帶著血的刑具,有些害怕。


    “這是什麽地方,為何將我帶來這裏。”


    “你說呢。”隨後影子將裝著鴆毒的瓶子拿了出來。


    “認識嗎?”


    那名仆人心中一驚,臉色大變,這一切影子都看在眼裏,也不詢問,就這樣看著他。


    那名仆人道:“小人說,小人都說。”


    “說吧,本將軍聽著呢。”


    “在下是侯府的仆人,還是侯爺的心腹。”


    “你都知道他什麽秘密,你出城為了何事?”


    “哎,這次出城是投奔魏國,侯爺說有些事情我知道的太多,讓我去魏國隱姓埋名。”


    頓了頓,他繼續道:“我知道侯爺和城內一些世家有聯係,而且宮裏也有侯爺的人。”


    “你說宮裏還有人?”


    “是的,那日之事後,還有人給侯爺傳過信,說明了宮中發生之事,侯爺得知鴆毒之事可能要暴露,所以才讓小人離開洛陽,前往魏國。”


    “你還知道他有什麽秘密?”


    “小人曾經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暗室,至於裏麵有什麽,小人不知,不過小人曾聽到侯爺和管家說什麽傳國玉璽。”


    “你是說傳國玉璽?”


    “是的。”


    接下來,他又交代了一些營道侯平時幹的一些事情,而且營道侯在城外還有一處宅院,裏麵關了很多女子。


    影子聽完皺眉,他知道營道侯野心不小,但是沒想到如此喪心病狂。


    影子來到洛陽皇宮禦書房。


    “參見陛下,陛下交代的事有眉目了。”


    “哦,快將。”


    “陛下,據侯府仆人,也就是營道侯的心腹將,營道侯在宮中還有親信。”


    劉義隆一驚,他沒想到宮中多次肅清都沒能徹底將那些人清除。


    也是,隻要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沒有爭鬥,水至清則無魚,再說那些內侍宦官本來就殘缺,很多人心中不平,而且他們做事沒有底線。


    想當初大漢靈帝就是利用十常侍對付外戚和那些世家大臣。


    劉義隆可知道內侍宦官的可怕,一旦這些人掌控權力國家必然混亂不堪。


    劉義隆宮中的內侍並不多,除了一些必備的,其餘全部是宮女,而且他後宮隻有六名妃子,也用不了那麽多人。


    劉義隆曾經一度想要廢除宦官,結果大臣們反對,並沒有實施,然後劉義隆提出控製宦官數量,大臣最終妥協。


    如今宮中隻有五十幾名宦官,但是在這五十多人裏找出營道侯的人可是難度不小。


    接著,影子道:“那名仆人還提到了傳國玉璽。”


    “什麽?”


    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春秋時,楚人卞和在今湖北南漳縣荊山中得一璞玉,獻與楚厲王,楚厲王使玉工辨識,雲為石也,厲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後楚武王即位,卞和複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文王遣人問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


    後此璧為趙國宦者令繆賢所得,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趙,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統,秦王嬴政改稱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鹹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


    公元8年十二月,西漢外戚王莽代漢建立新朝,璽藏於長樂宮太後處,建興帝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後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晉永嘉五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玉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由此,傳國玉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公元420年,劉裕代晉建宋,傳國玉璽為宋國皇帝印璽,至劉義隆遷都洛陽,傳國玉璽重返洛陽。


    劉義隆拿起禦案上的傳國玉璽,此物在後世已經不見蹤影,公元936年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後世多有出現,但都認定其非真。


    如今劉義綦提到了傳國玉璽,其心可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黑色的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黑色的風並收藏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