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忠言逆耳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作者:紅黑色的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請迴答妾。”
“好了,幹嘛要弄得這麽隆重,朕這不是好好的嗎?”
“陛下,你是大宋的皇帝,妾身為皇後,沒有盡到規勸陛下的責任,請陛下責罰。”
“你在逼朕嗎?”
“陛下,妾不敢,不過妾請陛下以大宋社稷為重,不要再以身犯險。”
“好了,朕答應你們,以後盡量不以身犯險了。”
“陛下,不是盡量,陛下身為大宋皇帝,身係黎民百姓,責任重大,不可兒戲。”
劉義隆知道袁齊媯她們是為他好,所以沒有真的生氣,上前將她們一一扶起。
“朕知道你們擔心朕,可是朕作為大宋皇帝,有些事情必須去做,如今天下尚未一統,柔然可汗狼子野心勾結世家侵犯我大宋邊鎮,屠殺百姓,重傷我大宋秦王,朕豈能無動於衷,你們要是看到光祿城的慘狀你們就能理解朕就。”
劉義隆隨後將劉鑠帶到拓跋氏麵前,“讓你擔心了,鑠兒比你我想像的要堅強的多,在漠北他和朕一樣和士卒同吃同住沒有絲毫怨言,這次漠北之行鑠兒可是變了很多。”
“母妃,兒此次知道了我大宋邊城百姓的疾苦,他們隨時都麵臨草原民族的侵擾,等兒長大了,要為父皇守邊,兒要像父皇說的霍去病打匈奴一樣,將柔然徹底打服。”
拓跋氏很是震驚,她發現兒子劉鑠變了,眼神中多了一些堅毅,似乎一下子長大了很多。
拓跋氏又開心又擔憂,開心是兒子要比以前更加像一個男子漢了,擔憂的是,兒子以後可能會上戰場,作為母親擔憂兒子當然可以理解,可是劉鑠又不僅僅是她的兒子,還是大宋皇子、南平王。
劉義隆和她們返迴後宮,擔心了這麽久,劉義隆終於迴來了,她們都很高興,有很多話要和劉義隆說。
隨後劉義隆和她們還有孩子們一起吃了頓飯,一家人很是溫馨。
這時候劉鑠和弟弟們說起了漠北的一些事,就連太子劉劭聽的也是津津有味。
不過當說到邊鎮百姓的慘狀,他們一個個也都義憤填膺。
看著孩子們劉義隆覺得自己做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之後劉義隆又去看了弟弟劉義季。
“七弟,怎麽樣了,傷好了嗎?”
“皇兄,基本沒事了。”
“嗯,沒事就好。”
“皇兄,你這次太魯莽了,你可是皇帝,大宋的天,你不能有任何意外。”
劉義隆也是無奈,剛剛被皇後她們勸說一陣,如今弟弟又開始勸說自己。
“知道了,你皇嫂剛剛勸了朕好久了。”
“皇兄,你不會是躲我這裏來了吧?”
“誰說的,朕可是特意來看望你的。”
劉義季沒有再說什麽,不過他的笑容已經出賣了他。
劉義隆也不在乎他怎麽想,不過如今想來,當初也確實有些衝動了,不過劉義隆並不後悔。
作為後世的人,又是學曆史的,對於霍去病有著特別的感覺,都夢想過自己能夠像霍去病一樣率領騎兵縱橫馳騁。
劉義隆也明白,自己和霍去病不同,自己是皇帝,所以劉義隆有些時候也要考慮大臣們的意見。
劉義隆也能夠想到,明日早朝大臣們也會規勸自己,不過劉義隆還知道,他們雖然有私心,但是也是真怕自己出事。
而且有些大臣確實是擔心自己一旦出事,如今的大宋會迅速衰落。
他們是忠心為國的,但是忠言逆耳,好聽的話雖然聽著讓人舒服,但是卻會讓人迷失。
第二日早朝,劉義隆等待著大臣們的勸諫。
首先又是幾位禦史率先發難。
“陛下,臣有話說,請恕臣無狀。”
“好吧,今日你們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朕都恕你們無罪。”
“陛下英明。”
一位禦史道:“陛下,臣以為陛下身為皇帝棄社稷於不顧實乃取禍之道,陛下是大宋的皇帝,不應置自身於危難之中。”
劉義隆也是虛心的接受勸說,答應不再以身犯險。
接著又一位禦史出列道:“陛下為國之心不可為不誠,但陛下如此不愛惜龍體實乃我大宋之不幸,還望陛下以大宋為要。”
隨後不少大臣紛紛勸說,雖然劉義隆有些不耐煩,但是他知道這些大臣是為了國家社稷,所以劉義隆並沒有怪罪他們。
不過其中也有些大臣太過激動,方麵斥責劉義隆,並沒有給他任何麵子,不過劉義隆依然沒有生氣。
自己有這樣一群大臣,高興還來不及呢。
“諸位,朕知道這次朕的決定過於草率,朕是有些意氣用事了。”
“陛下,這可不是意氣用事,陛下以身犯險,率軍突入漠北,雖然給柔然造成巨大損失,但陛下想過沒有,一旦陛下有失,我大宋將何去何從。”
“陛下,如今大宋為何有此局麵,全賴陛下,可以說陛下就是大宋的支柱,望陛下引以為戒不要再意氣用事。”
“朕有諸位,實乃社稷之幸,我大宋之幸,朕答應諸位,日後定不會再如此草率。”
“陛下英明。”
劉義隆散朝之後將劉義符和劉義康叫到了禦書房。
“參見陛下。”
“平身吧。”
“謝陛下。”
“朕聽皇後說了,你二人打算抗旨啊。”
“陛下,臣不敢,太子仍在,臣不敢逾越。”
“好了,朕又沒怪你們。”
“對了,益州有消息傳來嗎?”
劉義符知道劉義隆要問關於益州的事情。
“益州的消息還沒有傳來,不過根據以往的奏章,臣感覺益州情況不是很好。”
“嗯,朕暫時不能離開洛陽,就讓六弟他們先處理吧。”
“皇兄,臣弟這段時間搜集世家留下的一些東西,發現世家在益州有大動作。”
“哦,都發現了什麽。”
“皇兄,臣弟發現益州商會陽奉陰違,他們和洛陽世家勾結,不僅將益州大部分官員收買,還控製了很多益州的資源,甚至還有一些軍官也被收買。”
“陛下,看來六弟他們不好辦了。”
“傳旨,荊州和秦州的軍隊隨時待命。”
“諾。”
隨後劉義隆又派出影子保護孔寧子和劉義宣。
“好了,幹嘛要弄得這麽隆重,朕這不是好好的嗎?”
“陛下,你是大宋的皇帝,妾身為皇後,沒有盡到規勸陛下的責任,請陛下責罰。”
“你在逼朕嗎?”
“陛下,妾不敢,不過妾請陛下以大宋社稷為重,不要再以身犯險。”
“好了,朕答應你們,以後盡量不以身犯險了。”
“陛下,不是盡量,陛下身為大宋皇帝,身係黎民百姓,責任重大,不可兒戲。”
劉義隆知道袁齊媯她們是為他好,所以沒有真的生氣,上前將她們一一扶起。
“朕知道你們擔心朕,可是朕作為大宋皇帝,有些事情必須去做,如今天下尚未一統,柔然可汗狼子野心勾結世家侵犯我大宋邊鎮,屠殺百姓,重傷我大宋秦王,朕豈能無動於衷,你們要是看到光祿城的慘狀你們就能理解朕就。”
劉義隆隨後將劉鑠帶到拓跋氏麵前,“讓你擔心了,鑠兒比你我想像的要堅強的多,在漠北他和朕一樣和士卒同吃同住沒有絲毫怨言,這次漠北之行鑠兒可是變了很多。”
“母妃,兒此次知道了我大宋邊城百姓的疾苦,他們隨時都麵臨草原民族的侵擾,等兒長大了,要為父皇守邊,兒要像父皇說的霍去病打匈奴一樣,將柔然徹底打服。”
拓跋氏很是震驚,她發現兒子劉鑠變了,眼神中多了一些堅毅,似乎一下子長大了很多。
拓跋氏又開心又擔憂,開心是兒子要比以前更加像一個男子漢了,擔憂的是,兒子以後可能會上戰場,作為母親擔憂兒子當然可以理解,可是劉鑠又不僅僅是她的兒子,還是大宋皇子、南平王。
劉義隆和她們返迴後宮,擔心了這麽久,劉義隆終於迴來了,她們都很高興,有很多話要和劉義隆說。
隨後劉義隆和她們還有孩子們一起吃了頓飯,一家人很是溫馨。
這時候劉鑠和弟弟們說起了漠北的一些事,就連太子劉劭聽的也是津津有味。
不過當說到邊鎮百姓的慘狀,他們一個個也都義憤填膺。
看著孩子們劉義隆覺得自己做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之後劉義隆又去看了弟弟劉義季。
“七弟,怎麽樣了,傷好了嗎?”
“皇兄,基本沒事了。”
“嗯,沒事就好。”
“皇兄,你這次太魯莽了,你可是皇帝,大宋的天,你不能有任何意外。”
劉義隆也是無奈,剛剛被皇後她們勸說一陣,如今弟弟又開始勸說自己。
“知道了,你皇嫂剛剛勸了朕好久了。”
“皇兄,你不會是躲我這裏來了吧?”
“誰說的,朕可是特意來看望你的。”
劉義季沒有再說什麽,不過他的笑容已經出賣了他。
劉義隆也不在乎他怎麽想,不過如今想來,當初也確實有些衝動了,不過劉義隆並不後悔。
作為後世的人,又是學曆史的,對於霍去病有著特別的感覺,都夢想過自己能夠像霍去病一樣率領騎兵縱橫馳騁。
劉義隆也明白,自己和霍去病不同,自己是皇帝,所以劉義隆有些時候也要考慮大臣們的意見。
劉義隆也能夠想到,明日早朝大臣們也會規勸自己,不過劉義隆還知道,他們雖然有私心,但是也是真怕自己出事。
而且有些大臣確實是擔心自己一旦出事,如今的大宋會迅速衰落。
他們是忠心為國的,但是忠言逆耳,好聽的話雖然聽著讓人舒服,但是卻會讓人迷失。
第二日早朝,劉義隆等待著大臣們的勸諫。
首先又是幾位禦史率先發難。
“陛下,臣有話說,請恕臣無狀。”
“好吧,今日你們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朕都恕你們無罪。”
“陛下英明。”
一位禦史道:“陛下,臣以為陛下身為皇帝棄社稷於不顧實乃取禍之道,陛下是大宋的皇帝,不應置自身於危難之中。”
劉義隆也是虛心的接受勸說,答應不再以身犯險。
接著又一位禦史出列道:“陛下為國之心不可為不誠,但陛下如此不愛惜龍體實乃我大宋之不幸,還望陛下以大宋為要。”
隨後不少大臣紛紛勸說,雖然劉義隆有些不耐煩,但是他知道這些大臣是為了國家社稷,所以劉義隆並沒有怪罪他們。
不過其中也有些大臣太過激動,方麵斥責劉義隆,並沒有給他任何麵子,不過劉義隆依然沒有生氣。
自己有這樣一群大臣,高興還來不及呢。
“諸位,朕知道這次朕的決定過於草率,朕是有些意氣用事了。”
“陛下,這可不是意氣用事,陛下以身犯險,率軍突入漠北,雖然給柔然造成巨大損失,但陛下想過沒有,一旦陛下有失,我大宋將何去何從。”
“陛下,如今大宋為何有此局麵,全賴陛下,可以說陛下就是大宋的支柱,望陛下引以為戒不要再意氣用事。”
“朕有諸位,實乃社稷之幸,我大宋之幸,朕答應諸位,日後定不會再如此草率。”
“陛下英明。”
劉義隆散朝之後將劉義符和劉義康叫到了禦書房。
“參見陛下。”
“平身吧。”
“謝陛下。”
“朕聽皇後說了,你二人打算抗旨啊。”
“陛下,臣不敢,太子仍在,臣不敢逾越。”
“好了,朕又沒怪你們。”
“對了,益州有消息傳來嗎?”
劉義符知道劉義隆要問關於益州的事情。
“益州的消息還沒有傳來,不過根據以往的奏章,臣感覺益州情況不是很好。”
“嗯,朕暫時不能離開洛陽,就讓六弟他們先處理吧。”
“皇兄,臣弟這段時間搜集世家留下的一些東西,發現世家在益州有大動作。”
“哦,都發現了什麽。”
“皇兄,臣弟發現益州商會陽奉陰違,他們和洛陽世家勾結,不僅將益州大部分官員收買,還控製了很多益州的資源,甚至還有一些軍官也被收買。”
“陛下,看來六弟他們不好辦了。”
“傳旨,荊州和秦州的軍隊隨時待命。”
“諾。”
隨後劉義隆又派出影子保護孔寧子和劉義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