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太後離世,魏國、燕國甚至柔然和高句麗都派使者吊唁。


    之後,燕國使者在洛陽商會得到了一批武器,但是器械卻是沒有購買,燕國知道,宋國提供的器械隻是宋國淘汰的,宋國最精良的器械是不會出售的。


    柔然隻對兵器鎧甲感興趣,但是得到的卻不多,劉義隆有意控製對柔然販賣兵器鎧甲,以免日後柔然不好對付。至於高句麗則是什麽也沒有得到。


    但是魏國使者崔浩卻留在了宋國,似乎是還有事情。


    不過其他各國使者陸續返迴,崔浩才麵見劉義隆。


    之前崔浩可是在洛陽各個府邸之間遊走,徐羨之、王曇首、王華、徐麟等都拜訪了。


    通過他們,劉義隆已經知道崔浩此來的意圖。


    魏國有意攻打燕國,希望宋國能夠置身事外,同時打算向宋國購買大量兵器鎧甲,以及器械。


    但是劉義隆卻遲遲沒有召見崔浩,這讓崔浩有些焦急,他知道宋國賣給燕國一批兵器鎧甲,這對魏國十分不利,但是魏國也不會放在心上。


    今日崔浩再次求見劉義隆,終於得到許可。


    “外臣崔浩參見陛下。”


    “平身吧,先生可有事?”


    “陛下,臣此來是想得到陛下應允,魏國想購買一批兵器鎧甲。”


    “這個恐怕讓先生失望了,最近我國鐵礦短缺,不少士卒需要更換武器,無法出售兵器鎧甲了。”


    “既然如此,臣也不為難陛下,還有一事請陛下幸運,魏國即將與燕國開戰,我皇陛下希望陛下可以保持中立。”


    “又要讓張生失望了,燕國與我國是盟友,怎能坐視其被魏國欺負而不管呢。”


    “陛下,貴國攻打仇池,仇池王向魏國求援,我皇陛下可是沒答應,還將使者送來洛陽,可見我魏國的誠意。”


    “先生別忘了,魏國與我國乃是敵對之國,所以張生轉告拓跋燾,如果他敢攻打燕國,我定然不會不管。”


    崔浩知道劉義隆不會輕易答應,而且劉義隆對魏國一直虎視眈眈,所以如今魏國已經很難隨意動兵了。


    崔浩也看清楚如今魏國的頹勢,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宋國手中,而且宋國國力強盛,魏國幾次和宋國交戰都沒有占到便宜。


    崔浩也是無奈,當初就不應該坐視宋國攻取涼州,如今宋國之勢已成,尤其關中地區越發繁榮,宋國已經不可撼動。


    崔浩無奈,兩件事都沒有完成,他隻得返迴魏國,一切隻能從長計議。


    返迴平城之後,拓跋燾得知劉義隆的威脅很是忌憚,心中怒氣卻發泄不出去。


    但是他還是很理智,畢竟魏國經過上次大戰損失不小,拓跋望、皮豹子降宋,這讓他很是氣憤,但也無可奈何,後來尋找二人家眷,也都無影無蹤了,想必已經被接到洛陽了。


    但是燕國對於魏國來說是必須除掉的,雖然燕國之外還有個高句麗,但是連燕國都打不過更別說魏國了。


    如今的問題就是一旦攻打燕國,宋國就會參與進來,得想個辦法讓宋國置身事外,否則難以攻滅燕國。


    所以拓跋燾隻能再度商議對策。


    “諸位,朕打算出兵攻滅燕國,可是宋國虎視眈眈,你們有何良策能夠讓宋國按兵不動。”


    “陛下,臣以為,可屯兵邊境,震懾宋軍,讓其不敢輕易動兵。”


    “宋國兵強馬壯,如果我軍調集兵馬攻打燕國,宋國必然趁機北進。”


    “陛下,臣以為宋國不會輕易動兵,宋國剛剛攻滅仇池國,雖然隻是小規模戰爭,但是宋國不會輕易為了燕國而和我國開戰的。”


    “陛下,去年高句麗攻打燕國,使的燕國耗費巨大精力,如今正是滅燕的時機,隻要國嚴守邊,境宋國急切之間無法取得進展。”


    眾人所言都很有道理,但是拓跋燾感覺並沒有意義,於是再次派遣崔浩前往宋國打探消息。


    當崔浩再次來到洛陽,劉義隆有些頭疼。


    “陛下,恐怕魏國滅燕之心十分堅決,這次崔浩前來應該是試探我國的意圖。”王曇首首先道。


    徐羨之道:“陛下,如今我國雖然國力強盛,但是並不支持一場北伐,所以臣以為利用此機會,從魏國得到一些好處,然後靜觀其變。”


    王華道:“陛下,徐令君所言極是,燕國已經是無法抵禦魏國了,當放棄。”


    “好,既然這樣,朕知道沒有辦法,燕國就自求多福吧。”


    第二日,劉義隆召見崔浩。


    “崔先生,又見麵了,先生如果喜歡洛陽,何不來我宋國任職,朕必然不會虧待先生。”


    “陛下說笑了,外臣是魏國臣子。”


    “先生此來還是為了上次之事吧。”


    “陛下果然聰慧,還望陛下成全。”


    “既然這樣,朕可以答應,但是魏國也需要付出一些什麽吧?”


    “請陛下明示。”


    “五原郡。”


    崔浩有些為難,這不是他能夠做主的,不過以他看來拓跋燾應該會同意。


    “陛下,事關重大,還允許臣向我皇上奏。”


    “不急,先生可在洛陽多住些日子。”


    “多謝陛下。”


    離開洛陽宮,崔浩立刻上表拓跋燾,八百裏加急送往平城。


    隨後,在魏國朝堂引起了爭論。


    “陛下,不可答應,宋國這是趁火打劫,一旦答應,魏國百姓將如何看待陛下。”


    “臣認為可以答應,五原地處偏僻,用此換燕國以及遼東未嚐不可。”


    拓跋燾也在沉思,是否可行。


    這是長孫翰道:“陛下,城池可以交給宋國,但是百姓嗎,可遷往其他地方,反正宋國也沒有規定五原必須有百姓。”


    “陛下,可行,宋國一番謀劃,隻得到一座座空城,想必劉義隆也隻能忍受。”


    “好,朕這就告訴崔浩,可以答應劉義隆,長孫翰,你負責百姓遷移事宜。”


    “諾。”


    這邊派出人告知崔浩,另一邊,長孫翰親自前往五原動員百姓遷移。


    由於時間差的緣故,劉義隆率先答應了魏國不參與魏國和燕國的戰爭,然後魏國將五原郡割讓給宋國。


    不過當劉義隆得知魏國遷移百姓的時候,已經有三分之二的百姓被遷移道其他郡縣去了。


    果然如魏國所料,劉義隆也沒有其他辦法,隻能忍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黑色的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黑色的風並收藏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