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於蒼莽的原始天地間,即便是已經對夏部落有著足夠重視,自認為足夠高估的‘禹’也萬萬沒有料到,夏部落竟然如此的強大,底蘊驚人,無上帝兵都有數件之多。


    而且這般強大夏部落還在見到他之後很快便決定全力支持他,支持他去做任何事情,當他提出想要在夏部落之中走一走之時,夏緣啟更是沒有任何猶豫,還說所有地方都會對他開放。


    夏部落在‘禹’的眼中說是部落,卻也有著城鎮化的布置,許許多多的房屋星羅棋布,又契合某種‘禹’莫名感到熟悉的陣勢。


    來到部落中間的廣場,‘禹’的目光慢慢停在上那兩麵迎著風高高飄揚著的一丈長,五尺寬的等腰三角形形狀的旗幟。


    左邊一麵旗正麵繡織著一個古意盎然,鐵畫銀鉤的“姒”字,右邊的旗幟則是繡著一個蒼勁有力,如同筆走龍蛇的“夏”字。


    而在這裏那如龍似蛇的圖騰更是比比皆是,到處都有相關的紋飾。


    ‘禹’默默的走著、觀察著、感受著夏部落的一切。


    忽然‘禹’原地起身,衝入高空之中,夏緣啟等人隻是跟在‘禹’的身後,沒有人阻止,沒有人出聲,就靜靜的看著。


    ‘禹’望著下方的夏部落以及夏部落周遭的萬裏山河,心中驚訝而莫名。


    古老而神秘的夏部落,竟然是坐落在這樣一處騰龍飛仙之地。


    雖然隻是遙遙一望,但‘禹’也從那巍峨磅礴的仙山上,感應到了某種並不陌生的氣息。


    在他的腳下,是九十九條大龍騰飛,共同拱衛著中央那夏部落的核心仙土,造化萬千。


    不僅如此,那每一座山峰上,都探出了一顆石質的龍首來,皆栩栩如生,並向外吐露著仙菁神華,令整個山穀中仙光豔豔,霧靄氤氳。


    而在那萬道龍首匯聚的正下方,則是一汪並不算大的仙池,波光粼粼,折射夢幻迷離的光彩,更伴隨著沁人心脾的芬芳彌漫開來。


    顯然,這是一座了不得的寶地。但似乎,和他昔年於得見的一些東西有共通之處,隻是他並不記得是在什麽地方,什麽時候見到的那些東西了。


    ‘禹’的腦海中,這樣的想法隻一閃而過。


    因為,他人已經被更高處的風光所吸引,雖然那裏看起來空無一物,但‘禹’總是感覺那裏有著什麽東西在吸引著他。


    “刷!”


    ‘禹’繼續向上升騰,很快便接近了那給他特別感覺的高天,細細的感受著。


    這時他忽然注意到夏部落的人都沒有跟上來,而且包括夏緣啟在內的一些人還露出了一種果然如此、十分期待的神色。


    ‘禹’想了想,最終還是緩緩邁步,走入入了那片高天之中,這下所有人都能看得到高天之上的景象,一團仙光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麵前。


    在見到這尊大鼎的那一刻,夏緣啟等人全都摒住了唿吸,暗暗攥緊了了拳頭,看著事態的進一步發展,‘禹’也瞬間了然,原來是這尊大鼎在吸引著他。


    走近幾步,‘禹’抬手輕撫,


    “嗡——”


    一聲,其音清冽,更伴隨著淩駕萬道之上的無上極道威嚴彌漫開來,整個夏部落全都被籠罩於其中。


    “嘩啦!”


    萬道瑞彩蒸騰,神霞絢爛中,一件四足大鼎的身影若隱若現。


    與此同時,是一道磅礴神念從那大鼎中衝出,最終化作了一尊略顯朦朧的人形虛影,顯化於‘禹’的身前,夏緣啟等人的眼中。


    粗看上去,竟然與‘禹’的身形頗為相似。


    雖然,這隻是大鼎神隻的一具道念化身,但卻讓在場之人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禹’的心中自然更是驚異。


    畢竟,這帝兵神祗的樣貌身形和他真的很像。


    大鼎神隻的目光,於‘禹’的身上停留許久,其中更是蘊藏了諸多複雜莫名的神色。


    很快,大鼎神隻在夏緣啟等人人的注視下朝著‘禹’恭敬行了一禮,而後徐徐消散迴到大鼎之中,而大鼎也緩緩縮小,落在‘禹’張開的手掌之上。


    ‘禹’細細打量著這座小鼎之時,下方沒有跟上來的夏緣啟等人終於是來到了‘禹’的身邊,朝著小鼎,朝著‘禹’恭敬的下拜行禮。


    ‘禹’雖然還是有些搞不清楚是為什麽,但卻莫名有一種理應如此,本來就該如此的感覺。


    而在這之後,夏部落的所有人對‘禹’也更加的恭敬了,並且飛速準備好了一切,一眾強者時刻準備著同‘禹’一同走出夏部落,幫助‘禹’去做任何事情。


    而‘禹’也在拿到這座大鼎之後沒多久便結束了在夏部落的這一次‘旅行’,帶著夏部落包括夏緣啟這個族長在內的一眾強者離開了夏部落,迴到了和夏緣啟第一次見麵的那個地方。


    在夏家的全力支持下,接下來的日子裏,‘禹’帶著眾人遇山開山,遇妖斬妖,凡是趁機作亂的妖魔鬼怪,抑或是昆侖遺族,在眾人的打擊下,要麽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要麽失去了寶貴的自由。


    在絕對的實力下,‘禹’等人的行動一切順利,很快就疏通了大部分河道,最後匯集黃河,長江,一起流入大海。


    最後‘禹’將手中用來丈量深淺的棍子拋入東海,定住了翻滾的波濤,防止已經排出去的水和洶湧的海水一起倒灌。


    而隨身的那一柄用來劈開山峰的大斧這是送給了夏部落,作為對夏部落的感謝。


    霍亂整個洪荒的大洪水被‘禹’給治理好了,‘禹’的威望達到了無以複加的高度。


    而後,毫無意外的成為了有虞氏的繼承人,沒多久就當上了人族共主,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而‘禹’治世,將洪荒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然後進行管理。


    ‘禹’還在疏通天下水道的過程之中走遍了整個洪荒大地,通過從夏部落中拿到的那一尊大鼎,找到了其他八尊大鼎,用這九尊大鼎共同鎮壓九州山河。


    十數年後,‘禹’在將人族共主之位禪讓之後便消失消失在了世人的麵前。


    而在‘禹’消失之後,夏緣啟沒有離開,而是在九鼎的示意下成為了新的人族共主,建立了夏朝,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


    泰山,泰山古稱‘火山’、‘太山’又名‘岱山’、‘岱宗’。位於洪荒古星東海之濱,中華之腹地最東方的廣大半島上。


    整座山體坐北朝南,分三層台階,仿佛就是一條登天台階,猶如是尋仙之路。


    立身於山腳下向上望去,讓人有一種震撼性的感覺,讓人心靈為之震顫。


    已經消失在世人眼中的‘禹’此時正一步一步向上,登上高峰,也好似修行的不斷提升,一步一步的達到巔峰,在這個過程之中‘禹’的心靈仿佛也愈發的澄澈,眸光也越發的明亮,整個人身上的氣質也產生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變化。


    就像是是地底種子即將捅破土壤,就像是那幼鳥即將頂破蛋殼,見到光明。


    泰山的最頂端直破雲外,仙霧繚繞,白雲平鋪萬裏,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


    微風吹來,雲海浮波,諸峰時隱時現,像不可捉摸的仙島,風大了,玉盤便化為巨龍,上下飛騰,倒海翻江,讓人看不真切。


    而一步一高的‘禹’也仿若神龍一般,身上有某種東西正在蟄伏,就要衝破一切一飛衝天!


    時間此刻仿佛已經沒有了意義,‘禹’隻是在登山,隻是在觀賞這登山過程之中見到的風景,隻是在走著,心中空明一片,無思無想,無知無覺,卻又有一種超脫紅塵的灑脫。


    越接近山巔‘禹’的腳步便越發的輕快,似乎在這個過程之中‘禹’放下了許多,尤其是踏在雲海之上時整個人都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仿若真的仙神臨凡。


    不多時,‘禹’穿過了白茫茫雲海,跨過了一道道大帝陣法的阻隔,玉皇頂,到了。


    雖然此時的泰山已經縮水了許多,但站在泰山之巔往上看,仍然能看到那隻有黑暗又有星辰閃亮的天空,驚奇瑰麗,美妙絕倫。


    俯視腳下萬山,遙望黃河濤濤,頓時讓人心靈為之顫栗。


    這種感覺,不身處其中,根本無法感同身受,言語無法形容其之一二。


    仿佛宇宙把所有神奇秀麗,造化驚奇都匯聚到了這裏,自山頂而望,橘紅色的太陽星照亮天際,廣闊的山體遮天蔽日,山南山北陰陽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升騰的層層雲氣,尚未到達頂端就漸漸消散,隻餘下絲絲縷縷的帶子環繞四周,使人心胸搖蕩,頓生豪情。


    ‘禹’立身於泰山之巔,身上氣機不斷的在升騰,不斷的在噴湧,而‘禹’則是盤坐在玉皇頂上閉著眼,一動都未動,仿佛沉眠了一般。


    ········


    流光一瞬,華表千年。


    夏緣啟建立的夏朝早已經做了古,而接替夏朝的商朝也已經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成為了一個曆史名詞。


    現在統領洪荒人族的,是由軒轅黃帝後人建立的周王朝,而且周王朝也已經不再具有曾經那般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無上威勢,洪荒大陸之上開啟了一段各國爭霸的時光。


    而在此時的周王畿,守藏室之中,一位仙風道骨,鶴發童顏的老者正在擔任藏室史,也就是相當於周朝圖書管理員的職位,雖然年歲很大了,但臉膛紅撲撲,非常健康。


    而今日這位姓老名聃,字伯陽,被人稱作老子的守藏室之史卻站起了身,走出了守藏室,而在守藏室之外一頭青牛悠哉的走來,老子輕輕撫摸著那青牛,隨即,緩慢地坐在青牛之上,輕歎一句:


    “紅塵事已了,不若離去罷。”


    歎息著,便緩慢地向西方騎去。


    老子一路向西,雖有青牛,但也步伐緩慢,並沒有什麽“一日千裏”之類的神速,但無論怎麽看都有一種超然世外的氣質,以及那天邊若隱若現的萬裏紫氣,像是要乘牛仙去,就此飛升界外,化作老仙。


    十天之後。


    遠處天空下彌漫而去的紫氣,忽然間,仿佛遇到了什麽屏障一般,停滯緩散了幾分。


    緊接著,更遠之處,忽然響起了禮樂之聲。


    原來遠處有整整齊齊有近百人向東而來,而為首的,則是一個身高九尺六寸,相貌儒雅,氣勢凜然的男子。


    紫氣匯散,那男子似乎察覺到了什麽一般,撫須看向天空,隨即目光落在了倒騎青牛的老子身上。


    邁步過來,麵對著在青牛上的老子似乎有所動作,仿佛要行禮,但又覺得無從下手。


    “嗬嗬,如果不知道如何行禮,那就不要行禮了。”老子見狀,臉上浮現出笑意說道。


    “長者倒騎青牛,恕我不知何方為前,何方為後。不過,與長者相見,一定要行禮。我隻好在一側行禮,請長者不要怪罪。”


    那男子麵色嚴肅,隨即對向老子,雙手作禮,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子道:“你在此阻路,可是迷失了路途?”


    男子道:“我們來自魯國,要去洛邑拜見老子,請教一些的事情,可行至此處,卻覺得一路黑暗,實在是找不到何處才是正路,還請長者指教。”


    老子微笑:“看來,你便是孔丘了?”


    男子一愣,隨即仿佛恍然,又仿佛確認一般:“莫非,長者便是老子?”


    “如果你要找的人是那曾經的守藏室之史老聃,那便是我了。”老子擺了擺手,說道。


    孔子先是再一次對老子行大禮,隨即說道:“孔丘有一事不明,希望能夠在先生這裏解惑,請先生不吝指點。”


    老子點了點頭道:“你說。”


    “如今周室衰微,禮樂崩壞,天下動亂不止,臣民黔首遭苦不止。”


    “不知老子可有法解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遮天之聖體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等閑青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等閑青年並收藏遮天之聖體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