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林茜辦學校的錢解決了,林茜就和張玉蘭約好了到省城附近的康複中心去參觀,為慎重起見,林茜在學校開了個介紹信。
見到張玉蘭是在她的家中,這套房子比起林茜在明陽的房子要大些,在省城,算是很不錯了。林茜暗自感歎,還是找個條件好的人家劃算,張玉蘭有個做官的公公,她也跟著沾光了,工作不如意可以換,找了個好單位,房子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再看自己,用母親的話說就是找了個窮人家,到人家那裏扶貧去了。還經曆許多婚姻家庭上麵的曲折。
張玉蘭把娃娃安頓好,就和林茜坐公共汽車往那個康複中心去。
林茜問她:“你們呂明單位上如何呢?”
小張說:“他們單位還可以,比我們這種事業單位要好些。但是我們比起他們來呢,比他們輕鬆些。我們現在學生沒得好多,一百多個人,隻有十來個班,我一周隻上幾節課。呂二哥(她一直稱丈夫為呂二哥。)他們比我們還是要累些,他們那個種子公司,經常都跑到田坎上去守到,我說他,做的淨是些農民的生意,每次一迴來就把褲子整起那麽多泥巴。他又愛幹淨,還淨要穿些淺色的,每次迴來老子都要給他打起肥皂揉才洗得幹淨,用洗衣機洗根本不得行。”
林茜又問:“他們父母退休了沒有嘛?”
小張說:“退了幾年了。你不曉得,我這幾年簡直都沒跟同學聯係,家裏頭事情多得很,去年他媽得了癌症了,我隔三差五往醫院頭跑。呂二哥的哥哥嫂嫂都在上班,就我單位鬆點,到醫院送飯這些還不是都是我去啊。”
林茜問:“他媽得的是啥子癌嘛?”
小張說:“卵巢癌。你沒看到,化療的時候才惱火,一身到處都在痛,她給我說她的腳趾頭尖尖都是痛的,還吃不下東西,吃下去就吐出來了,頭發全部都掉光了。”
林茜聽得心驚肉跳:“曉得現在咋個得癌症的人多得很呢,尿毒症也多。你說原來我們讀書那陣咋沒聽到說哪個得這些病呢。我們學校有個學生剛進校的時候經常覺得肚子痛,她當成胃病,痛了就吃點止痛片,過了三年,前一陣這個學生剛剛出去實習,結果長期低燒不退,到醫院檢查,已經是肝癌晚期了。”
聽到這裏,小張接過話說:“肝癌就惱火了。肝好重要的器官嘛,內髒出了問題是最麻煩的。”
林茜說:“這家人是鄉下多偏僻地方的人。父母都是在鄉下種地的,父親說他出去打工,再咋個都要想辦法救這女子。我們學校也給這個學生捐了兩萬塊錢,問題是這點錢對那個病起得到好多作用嘛,她那個班主任才惱火,經常那個學生在醫院沒得錢了,就給她打電話,讓她想辦法,你說這個班主任想得到啥子辦法嘛,我看到那個班主任當到那麽惱火,啥子事情都來找,我就想幸好我沒當班主任。”(話說得早了,沒幾個月學校就讓林茜當了個班主任,林茜多了很多麻煩。但是也多了很多經曆,經曆本身就是一種財富。)
小張說:“得了肝癌隻有換肝,但換肝要花二十多萬,一般人哪裏拿得出來嘛。不是前陣報上說一個名星換肝嗎,花了幾十萬,人還是沒醫到。現在各種汙染太嚴重了,你看我們原來鄉裏養一個豬,一般都要一年才養得肥,現在你沒看廣告上都說的是三月肥。三個月就養大了,豬不曉得吃了好多激素。農藥化肥也用得多,你不曉得我們現在城裏這些人買菜都挑那些有蟲的買,有蟲說明沒打農藥,吃起來放心,免得得那些病,得了好嚇人嘛。”
林茜想起在文摘報看到的某人寫的抗癌日記,對小張說:“可能各人的生活習慣還是有很大的關係,你說都在這個環境中,有些人就得癌症,有些人就不會得呢。前陣我看到報上介紹那個女孩讀書讀到博士後,還全是在北歐留學讀的博士,結果才工作了幾年,就得癌症下課了,死前這個女孩寫了篇抗癌日記,我覺得這個女孩是生活習慣不好,她考了好多個證,她本來是學生物方麵的專業,結果她考了經濟師證,律師證,各種與自己無關的證考了很多,把自己太累兇了,工作努力得很,睡覺從來沒在十二點前睡過,喜歡熬夜,喜歡在外麵吃飯,要麽晚上去喝酒,要麽晚上去唱歌、蹦迪,總之覺睡得很少,才工作了兩年,她覺得腰痛,自己貼了些止痛的,結果越來越嚴重,到醫院去一檢查,才是乳腺癌都轉移了,醫生當時說了句:你咋個現在才來,再來晚點直接送太平間了,她當時還覺得這個醫生說話咋個這麽難聽呢,但她真的是癌症晚期了,後來又聽哪個地方說是用饑餓療法可以把癌細胞餓死,又跑到治療了兩個月,哪得行嘛,一點營養都沒得,人還不是餓得不行了。娃娃才兩歲,她就死了,她後來怪她家的家具甲醛超標,但她老公與她住在一個屋裏,老公又沒得癌症呢,你自己把自己一早透支多了,再來治療就晚了。這不是國家和她家庭的損失啊,花了好多年時間讀書,結果沒貢獻兩年就淨在生病了。所以還是先預防才好,這就是中醫講的治未病。等到癌症都轉移了,你再想治好,花的力氣就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小張也說:“就是,象呂二哥他媽,得了那個病,隻要聽到哪裏有什麽辦法,她就說要去治,你一邊的人還不好說,人到了絕境的時候就有點病急亂投醫了,人家說啥子她都要相信。”
一路說著汽車就開到了鎮上。下車一問那個智障康複中心,街上人說:“沒得好遠了,走不到好久就到了。”
兩人就走嘛,運動太少了,沒多遠的路都覺得累。
這個辦康複中心的人姓付,叫付長河。報上介紹他本是做生意的,後來想辦學校,考察了許多,發現什麽學校都有人辦,就是這種弱智學校沒人辦,他夫人是老師,於是兩人就辦起了弱智學校,但因為學校審批太嚴格,一般人根本就達不到教委的要求,他掛的就是康複中心的牌子。
大姐也在省城,但大姐是堅決反對林茜辦什麽學校的,所以先就沒到大姐那裏去。
和同學還好溝通些。大姐大了自己七歲,小時候林茜就覺得她真的是大姐,現在都幾十歲的人了,她仍然不改領導林茜的作風,在單位受管製,在家中,還要受大姐以及父母的教育,那我教育哪個呢?這也是林茜當初無論如何也不分配到省城,一個是距娘家太近,還有一個就是林茜不喜歡大城市的嘈雜,在一個人滿為患的城市長期住下去,林茜不知道自己變成什麽樣了,人與人都是擦肩而過的過客,人與人之間都以防備為主。喜歡清靜,一直就是林茜的特點。
如今來到鄉下,感覺到了一絲寧靜。這時已是初夏了,麥子已經收割過了,水田裏秧苗綠成一片,生機勃勃的鄉村景色,讓人心情放鬆了些。
這個中心在馬路邊的一幢兩層農家樓房裏麵。大門是鎖了的,林茜和張玉蘭兩人在外麵叫了兩聲,有人來開了門,警惕地問:“你們來是做什麽的?”
林茜迴答:“我們聽說這兒收的是智力殘疾兒童,我們來參觀一下,我有介紹信。”邊說邊把介紹信拿給那人。這人可能性是作不了主的,把兩人帶到一個女孩麵前,對女孩說:“她們說是來參觀的。”
這個女孩顯然在這個中心是個負責人,聽說兩人從明陽來,顯得很熱情地招唿兩人坐下,又給倆人到上水。林茜問她:“我是在報上看到宣揚你們中心的文章找來的。我的兒子也是智力殘疾,我也想辦個特殊學校,我們是來向你們學習的,你們付校長不在啊?”
女孩說:“付校長早晨就出去了,我可以給你介紹一下我們這裏的情況。”
林茜問:“付校長什麽時候迴來呢?”
她說:“說不清楚,如果外麵有事情辦就迴來得晚。你不曉得,我們這個房子是租的農民的房子,現在這個農民要把房子收迴去,我們就隻有考慮重新再找地方辦中心。”
然後她就帶著林茜和張玉蘭到幾個教室看看。
有一個教室裏的幾個學生一看就是明顯的重度智力殘疾,口齒不清,動手能力也很差。有幾個是智力沒問題,但是腿有殘疾,站不起來,坐在輪椅上。一個孩子拿著一本書在看,林茜拿過來一看,這是本聖經,於是不解地問:“這個孩子咋個在看聖經呢?”
女孩說:“我們都是入了天主教會的,這個學生是智力正常的,我們就教聖經嘛。”
果然林茜這時見到牆上都是貼著一些宣傳天主教會的標語,這個女孩說:“我們這裏的人都是入了教的,外麵的人我們都不打交道,那些人不信教,我們是信教的。”
林茜心中就有了疑問,怎麽智障中心與教會扯上了關係呢。這些學生成天隻學天主教會的東西,張口閉口都是我主耶和華,顯然與我們正規的中小學教育是背道而馳的。聖經講天地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有了天地萬物,又覺得這個世界太安靜了,就創造了男人,男人在這個世界上太孤單了,又從男人的身上取了肋骨下來造了個女人,這女人就是男人的伴侶,就是亞當和夏娃的傳說。本來亞當和夏娃是在伊甸園裏無憂無慮地生活著的,沒有羞恥的觀念,後來夏娃受蛇的引誘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便有了羞恥,上帝一怒之下便把男人女人都逐出了伊甸園,並且為了懲罰人犯下的罪過,男人要終日勞作方得有飯吃有衣穿,女人呢則必須經受生產的痛苦,而對蛇的懲罰更為嚴厲隻能在地上爬,不能站立起來行走。這是聖經對人起源的解釋,雖然西方國家信教的人不少,宗教隻是人類初期對各種自然現象不能作出科學解釋的對世界歪曲的顛倒的反應。科學的發展證實各種星球起源於幾十億年前的大爆炸,地球已經有了幾十億年的曆史,而人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比起地球的存在來講隻不過是短短的一瞬間。就象是一部十二個小時的紀錄片,人類在最後幾分鍾才出場。
林茜和張玉蘭都是哲學係畢業的,對幾大宗教都是學過的,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教,佛教。但三大宗教不是都是有神論,佛教不是講神的,佛教本身是講這個世界產生苦難和消滅苦難的原因。在中國人們演化出了觀音這些形象,這是中國人把佛教進行了實用主義的改造。佛祖本身沒有認為自己是神,他發現這個世界上之所以有苦難就是因為有了對物質的追求,要解脫人出苦海,就要消滅人欲,所以佛教講的是什麽都是空的,你什麽都看透了,你就得到了。但林茜認為這是一種在現實社會應付不了,所以找個地方躲起來。躲起來人們還是有各種需求,到廟子裏去吃齋念佛,日子還是難過。該享樂還是要享樂。林茜自認為是一個快樂主義者。把人吃得臉青墨黑的,路都走不動了,還有什麽快樂可言嘛?
這時這個女孩又說:“不信教的都是魔鬼,我們信教的都是兄弟姐妹。”
林茜正想反駁時,付校長迴來了。
這是一個瘦高個子的四十出頭的男子,與他一道的還有一個黑人。
女孩對付校長作了介紹,說兩人是從明陽市來學習的。付校長聽說林茜想辦一個特殊學校,馬上勸告她說:“辦這種智障中心難得很。他不象其他殘疾,你說盲人嗎雖說看不到,但是他智力是正常的嘛,我們這裏有個學生隻說得到幾句話,還有孤獨症,成天都不講一句話,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還有我辦這個中心政府根本不支持,不說經費上支持了,他們還百般阻撓,這次我到城裏去跑一趟還不是為了場地的事情,本來我們在這裏住得好好的,但是他們讓房子的主人不租房給我們,我們隻有另外找地方。”
林茜問道:“你們經費是從哪裏來的呢?”
付校長迴答說:“我們和國際上一個組織有聯係,他們要給我們提供經費。”
林茜一下覺得這個校長真是神通廣大,居然能得到國際上的組織的支持。林茜問付校長:“這個黑人是做啥子的呢?”
校長迴答說:“這是支持我們的國際友人。”一邊拿出一迭照片一一展示給黑人看:“你看,這是從麻風病地區照迴來的,那些麻風病人知道天主給他們送藥來了,高興得手舞足蹈。”
林茜聽到付校長說的一席話,什麽天主賜福於這些病人,她有一種感覺,這個付校長是在專門收集一些落後的東西,把這些資料收集起來與外國人作為交換金錢的工具。雖然我們仍然有不少落後的地方,但是林茜覺得不應該在外人麵前把自己的國家說得一文不值,世界上貧困人口還很多。於是林茜對這個黑人說:“你是想把這些資料收集起來寫成一本書,展示中國的貧窮。”
這黑人是個中國通,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聽了這話笑著說:“哪裏,我隻是對中國的麻風病人的現狀有興趣,我了解他們就醫的情況,我們可以給他們醫藥上的幫助。”
林茜沒理會他的話,自顧自地把話說下去:“你收集中國的資料,寫出書,然後在美國去得普利策獎。”
不知是不是說中了這個黑人的要害,黑人隻笑著說:“你真會開玩笑。”並沒有正麵迴答林茜的話。
再後來林茜又對付校長提出:“付校長,我自己打算辦一個特殊學校,我想在你們這兒學習辦學的經驗,你能不能把資料拿給我們抄點迴去嘛。”
辦學資料相當缺乏,基本上屬於空白,況且特殊教育方麵的資料新華書店根本買不到,整個明陽市都隻有聾啞方麵的資料。林茜想的大家都是做好事的,能不能借用一下資料。哪知這話剛一出口,付校長一句話就頂迴來了:“我們這個資料是外語的,你們看得懂不嘛。”
這話明顯是刁難的人。林茜頓時來了氣,也不管自己是客還是主了,話沒經過腦子就說出來了:“你以為外語就把我難到了啊,那你就把資料拿給我帶迴去,我們姐就是英語翻譯,我喊她給我翻譯出來。”
這不是嚇唬人的,平時林茜一般不會把娘家的人搬出來嚇人,但是現在一看,對這種小肚雞腸的小人,不搬出個有分量的人,他以為林茜是和他開玩笑的。誰知付校長聽了這話,馬上又變了:“我們的資料是國外專門給我們的,我們不外借。”
在迴來的路上,林茜憤憤不平地對張玉蘭說:“你說這個什麽校長,哪象個搞特殊教育的啊,純粹一個商人,還是個奸商,你看他那個長相就是尖嘴猴腮的,這種人哪有善心嘛。”
張玉蘭應和道:“就是,他那個臉上一點肉都沒得,這種人心兇得很,他可能是做生意沒賺到錢,把這些殘疾兒童當作生意在做。”
林茜說:“就是,你看他那兒有些娃娃長得嚇人得很,話都說不出來一句,我們張涵哪得那個樣子,張涵還可以給我唱好多歌哩。”
小張說:“我聽那個女孩說有個娃娃就是孤獨症,他完全與人不交流,隻對玩具感興趣,我見過介紹這種病倒的文章,這種人是與人沒有感情交流,完全封閉的。我看了他一陣,他臉上一直都是一副神色漠然的樣子。另外有幾個就是臉色好難看啊,就象沒吃飽一樣呢。”
林茜說:“麵帶菜色,這個人不是說有國際支援的嘛,咋個飯都沒給人家吃飽呢,我看中午他們就吃了兩樣小菜。”
小張說:“他既然是做生意的,把錢看得比啥子都重,餓不死就不得了了。”
小何後來又問林茜:“你現在還辦不辦這個學校呢?”
林茜知道她的話外音,她以為林茜會知難而退,林茜卻是個不撞南牆不迴頭的人,明知道很難,還是說:“要辦。”
就是失敗也沒有什麽,如果做什麽事情都能夠所向披靡,那生活就太簡單了,就象平靜的河流一樣一點浪花都沒有。
不過還是吸取了點經驗,這些小孩每周末都接迴去的,隻是這個地方有個車,每周送迴去,而林茜哪裏買得起車呢,隻有讓家長自己來接迴去。
林茜辦學校的錢解決了,林茜就和張玉蘭約好了到省城附近的康複中心去參觀,為慎重起見,林茜在學校開了個介紹信。
見到張玉蘭是在她的家中,這套房子比起林茜在明陽的房子要大些,在省城,算是很不錯了。林茜暗自感歎,還是找個條件好的人家劃算,張玉蘭有個做官的公公,她也跟著沾光了,工作不如意可以換,找了個好單位,房子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再看自己,用母親的話說就是找了個窮人家,到人家那裏扶貧去了。還經曆許多婚姻家庭上麵的曲折。
張玉蘭把娃娃安頓好,就和林茜坐公共汽車往那個康複中心去。
林茜問她:“你們呂明單位上如何呢?”
小張說:“他們單位還可以,比我們這種事業單位要好些。但是我們比起他們來呢,比他們輕鬆些。我們現在學生沒得好多,一百多個人,隻有十來個班,我一周隻上幾節課。呂二哥(她一直稱丈夫為呂二哥。)他們比我們還是要累些,他們那個種子公司,經常都跑到田坎上去守到,我說他,做的淨是些農民的生意,每次一迴來就把褲子整起那麽多泥巴。他又愛幹淨,還淨要穿些淺色的,每次迴來老子都要給他打起肥皂揉才洗得幹淨,用洗衣機洗根本不得行。”
林茜又問:“他們父母退休了沒有嘛?”
小張說:“退了幾年了。你不曉得,我這幾年簡直都沒跟同學聯係,家裏頭事情多得很,去年他媽得了癌症了,我隔三差五往醫院頭跑。呂二哥的哥哥嫂嫂都在上班,就我單位鬆點,到醫院送飯這些還不是都是我去啊。”
林茜問:“他媽得的是啥子癌嘛?”
小張說:“卵巢癌。你沒看到,化療的時候才惱火,一身到處都在痛,她給我說她的腳趾頭尖尖都是痛的,還吃不下東西,吃下去就吐出來了,頭發全部都掉光了。”
林茜聽得心驚肉跳:“曉得現在咋個得癌症的人多得很呢,尿毒症也多。你說原來我們讀書那陣咋沒聽到說哪個得這些病呢。我們學校有個學生剛進校的時候經常覺得肚子痛,她當成胃病,痛了就吃點止痛片,過了三年,前一陣這個學生剛剛出去實習,結果長期低燒不退,到醫院檢查,已經是肝癌晚期了。”
聽到這裏,小張接過話說:“肝癌就惱火了。肝好重要的器官嘛,內髒出了問題是最麻煩的。”
林茜說:“這家人是鄉下多偏僻地方的人。父母都是在鄉下種地的,父親說他出去打工,再咋個都要想辦法救這女子。我們學校也給這個學生捐了兩萬塊錢,問題是這點錢對那個病起得到好多作用嘛,她那個班主任才惱火,經常那個學生在醫院沒得錢了,就給她打電話,讓她想辦法,你說這個班主任想得到啥子辦法嘛,我看到那個班主任當到那麽惱火,啥子事情都來找,我就想幸好我沒當班主任。”(話說得早了,沒幾個月學校就讓林茜當了個班主任,林茜多了很多麻煩。但是也多了很多經曆,經曆本身就是一種財富。)
小張說:“得了肝癌隻有換肝,但換肝要花二十多萬,一般人哪裏拿得出來嘛。不是前陣報上說一個名星換肝嗎,花了幾十萬,人還是沒醫到。現在各種汙染太嚴重了,你看我們原來鄉裏養一個豬,一般都要一年才養得肥,現在你沒看廣告上都說的是三月肥。三個月就養大了,豬不曉得吃了好多激素。農藥化肥也用得多,你不曉得我們現在城裏這些人買菜都挑那些有蟲的買,有蟲說明沒打農藥,吃起來放心,免得得那些病,得了好嚇人嘛。”
林茜想起在文摘報看到的某人寫的抗癌日記,對小張說:“可能各人的生活習慣還是有很大的關係,你說都在這個環境中,有些人就得癌症,有些人就不會得呢。前陣我看到報上介紹那個女孩讀書讀到博士後,還全是在北歐留學讀的博士,結果才工作了幾年,就得癌症下課了,死前這個女孩寫了篇抗癌日記,我覺得這個女孩是生活習慣不好,她考了好多個證,她本來是學生物方麵的專業,結果她考了經濟師證,律師證,各種與自己無關的證考了很多,把自己太累兇了,工作努力得很,睡覺從來沒在十二點前睡過,喜歡熬夜,喜歡在外麵吃飯,要麽晚上去喝酒,要麽晚上去唱歌、蹦迪,總之覺睡得很少,才工作了兩年,她覺得腰痛,自己貼了些止痛的,結果越來越嚴重,到醫院去一檢查,才是乳腺癌都轉移了,醫生當時說了句:你咋個現在才來,再來晚點直接送太平間了,她當時還覺得這個醫生說話咋個這麽難聽呢,但她真的是癌症晚期了,後來又聽哪個地方說是用饑餓療法可以把癌細胞餓死,又跑到治療了兩個月,哪得行嘛,一點營養都沒得,人還不是餓得不行了。娃娃才兩歲,她就死了,她後來怪她家的家具甲醛超標,但她老公與她住在一個屋裏,老公又沒得癌症呢,你自己把自己一早透支多了,再來治療就晚了。這不是國家和她家庭的損失啊,花了好多年時間讀書,結果沒貢獻兩年就淨在生病了。所以還是先預防才好,這就是中醫講的治未病。等到癌症都轉移了,你再想治好,花的力氣就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小張也說:“就是,象呂二哥他媽,得了那個病,隻要聽到哪裏有什麽辦法,她就說要去治,你一邊的人還不好說,人到了絕境的時候就有點病急亂投醫了,人家說啥子她都要相信。”
一路說著汽車就開到了鎮上。下車一問那個智障康複中心,街上人說:“沒得好遠了,走不到好久就到了。”
兩人就走嘛,運動太少了,沒多遠的路都覺得累。
這個辦康複中心的人姓付,叫付長河。報上介紹他本是做生意的,後來想辦學校,考察了許多,發現什麽學校都有人辦,就是這種弱智學校沒人辦,他夫人是老師,於是兩人就辦起了弱智學校,但因為學校審批太嚴格,一般人根本就達不到教委的要求,他掛的就是康複中心的牌子。
大姐也在省城,但大姐是堅決反對林茜辦什麽學校的,所以先就沒到大姐那裏去。
和同學還好溝通些。大姐大了自己七歲,小時候林茜就覺得她真的是大姐,現在都幾十歲的人了,她仍然不改領導林茜的作風,在單位受管製,在家中,還要受大姐以及父母的教育,那我教育哪個呢?這也是林茜當初無論如何也不分配到省城,一個是距娘家太近,還有一個就是林茜不喜歡大城市的嘈雜,在一個人滿為患的城市長期住下去,林茜不知道自己變成什麽樣了,人與人都是擦肩而過的過客,人與人之間都以防備為主。喜歡清靜,一直就是林茜的特點。
如今來到鄉下,感覺到了一絲寧靜。這時已是初夏了,麥子已經收割過了,水田裏秧苗綠成一片,生機勃勃的鄉村景色,讓人心情放鬆了些。
這個中心在馬路邊的一幢兩層農家樓房裏麵。大門是鎖了的,林茜和張玉蘭兩人在外麵叫了兩聲,有人來開了門,警惕地問:“你們來是做什麽的?”
林茜迴答:“我們聽說這兒收的是智力殘疾兒童,我們來參觀一下,我有介紹信。”邊說邊把介紹信拿給那人。這人可能性是作不了主的,把兩人帶到一個女孩麵前,對女孩說:“她們說是來參觀的。”
這個女孩顯然在這個中心是個負責人,聽說兩人從明陽來,顯得很熱情地招唿兩人坐下,又給倆人到上水。林茜問她:“我是在報上看到宣揚你們中心的文章找來的。我的兒子也是智力殘疾,我也想辦個特殊學校,我們是來向你們學習的,你們付校長不在啊?”
女孩說:“付校長早晨就出去了,我可以給你介紹一下我們這裏的情況。”
林茜問:“付校長什麽時候迴來呢?”
她說:“說不清楚,如果外麵有事情辦就迴來得晚。你不曉得,我們這個房子是租的農民的房子,現在這個農民要把房子收迴去,我們就隻有考慮重新再找地方辦中心。”
然後她就帶著林茜和張玉蘭到幾個教室看看。
有一個教室裏的幾個學生一看就是明顯的重度智力殘疾,口齒不清,動手能力也很差。有幾個是智力沒問題,但是腿有殘疾,站不起來,坐在輪椅上。一個孩子拿著一本書在看,林茜拿過來一看,這是本聖經,於是不解地問:“這個孩子咋個在看聖經呢?”
女孩說:“我們都是入了天主教會的,這個學生是智力正常的,我們就教聖經嘛。”
果然林茜這時見到牆上都是貼著一些宣傳天主教會的標語,這個女孩說:“我們這裏的人都是入了教的,外麵的人我們都不打交道,那些人不信教,我們是信教的。”
林茜心中就有了疑問,怎麽智障中心與教會扯上了關係呢。這些學生成天隻學天主教會的東西,張口閉口都是我主耶和華,顯然與我們正規的中小學教育是背道而馳的。聖經講天地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有了天地萬物,又覺得這個世界太安靜了,就創造了男人,男人在這個世界上太孤單了,又從男人的身上取了肋骨下來造了個女人,這女人就是男人的伴侶,就是亞當和夏娃的傳說。本來亞當和夏娃是在伊甸園裏無憂無慮地生活著的,沒有羞恥的觀念,後來夏娃受蛇的引誘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便有了羞恥,上帝一怒之下便把男人女人都逐出了伊甸園,並且為了懲罰人犯下的罪過,男人要終日勞作方得有飯吃有衣穿,女人呢則必須經受生產的痛苦,而對蛇的懲罰更為嚴厲隻能在地上爬,不能站立起來行走。這是聖經對人起源的解釋,雖然西方國家信教的人不少,宗教隻是人類初期對各種自然現象不能作出科學解釋的對世界歪曲的顛倒的反應。科學的發展證實各種星球起源於幾十億年前的大爆炸,地球已經有了幾十億年的曆史,而人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比起地球的存在來講隻不過是短短的一瞬間。就象是一部十二個小時的紀錄片,人類在最後幾分鍾才出場。
林茜和張玉蘭都是哲學係畢業的,對幾大宗教都是學過的,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教,佛教。但三大宗教不是都是有神論,佛教不是講神的,佛教本身是講這個世界產生苦難和消滅苦難的原因。在中國人們演化出了觀音這些形象,這是中國人把佛教進行了實用主義的改造。佛祖本身沒有認為自己是神,他發現這個世界上之所以有苦難就是因為有了對物質的追求,要解脫人出苦海,就要消滅人欲,所以佛教講的是什麽都是空的,你什麽都看透了,你就得到了。但林茜認為這是一種在現實社會應付不了,所以找個地方躲起來。躲起來人們還是有各種需求,到廟子裏去吃齋念佛,日子還是難過。該享樂還是要享樂。林茜自認為是一個快樂主義者。把人吃得臉青墨黑的,路都走不動了,還有什麽快樂可言嘛?
這時這個女孩又說:“不信教的都是魔鬼,我們信教的都是兄弟姐妹。”
林茜正想反駁時,付校長迴來了。
這是一個瘦高個子的四十出頭的男子,與他一道的還有一個黑人。
女孩對付校長作了介紹,說兩人是從明陽市來學習的。付校長聽說林茜想辦一個特殊學校,馬上勸告她說:“辦這種智障中心難得很。他不象其他殘疾,你說盲人嗎雖說看不到,但是他智力是正常的嘛,我們這裏有個學生隻說得到幾句話,還有孤獨症,成天都不講一句話,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還有我辦這個中心政府根本不支持,不說經費上支持了,他們還百般阻撓,這次我到城裏去跑一趟還不是為了場地的事情,本來我們在這裏住得好好的,但是他們讓房子的主人不租房給我們,我們隻有另外找地方。”
林茜問道:“你們經費是從哪裏來的呢?”
付校長迴答說:“我們和國際上一個組織有聯係,他們要給我們提供經費。”
林茜一下覺得這個校長真是神通廣大,居然能得到國際上的組織的支持。林茜問付校長:“這個黑人是做啥子的呢?”
校長迴答說:“這是支持我們的國際友人。”一邊拿出一迭照片一一展示給黑人看:“你看,這是從麻風病地區照迴來的,那些麻風病人知道天主給他們送藥來了,高興得手舞足蹈。”
林茜聽到付校長說的一席話,什麽天主賜福於這些病人,她有一種感覺,這個付校長是在專門收集一些落後的東西,把這些資料收集起來與外國人作為交換金錢的工具。雖然我們仍然有不少落後的地方,但是林茜覺得不應該在外人麵前把自己的國家說得一文不值,世界上貧困人口還很多。於是林茜對這個黑人說:“你是想把這些資料收集起來寫成一本書,展示中國的貧窮。”
這黑人是個中國通,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聽了這話笑著說:“哪裏,我隻是對中國的麻風病人的現狀有興趣,我了解他們就醫的情況,我們可以給他們醫藥上的幫助。”
林茜沒理會他的話,自顧自地把話說下去:“你收集中國的資料,寫出書,然後在美國去得普利策獎。”
不知是不是說中了這個黑人的要害,黑人隻笑著說:“你真會開玩笑。”並沒有正麵迴答林茜的話。
再後來林茜又對付校長提出:“付校長,我自己打算辦一個特殊學校,我想在你們這兒學習辦學的經驗,你能不能把資料拿給我們抄點迴去嘛。”
辦學資料相當缺乏,基本上屬於空白,況且特殊教育方麵的資料新華書店根本買不到,整個明陽市都隻有聾啞方麵的資料。林茜想的大家都是做好事的,能不能借用一下資料。哪知這話剛一出口,付校長一句話就頂迴來了:“我們這個資料是外語的,你們看得懂不嘛。”
這話明顯是刁難的人。林茜頓時來了氣,也不管自己是客還是主了,話沒經過腦子就說出來了:“你以為外語就把我難到了啊,那你就把資料拿給我帶迴去,我們姐就是英語翻譯,我喊她給我翻譯出來。”
這不是嚇唬人的,平時林茜一般不會把娘家的人搬出來嚇人,但是現在一看,對這種小肚雞腸的小人,不搬出個有分量的人,他以為林茜是和他開玩笑的。誰知付校長聽了這話,馬上又變了:“我們的資料是國外專門給我們的,我們不外借。”
在迴來的路上,林茜憤憤不平地對張玉蘭說:“你說這個什麽校長,哪象個搞特殊教育的啊,純粹一個商人,還是個奸商,你看他那個長相就是尖嘴猴腮的,這種人哪有善心嘛。”
張玉蘭應和道:“就是,他那個臉上一點肉都沒得,這種人心兇得很,他可能是做生意沒賺到錢,把這些殘疾兒童當作生意在做。”
林茜說:“就是,你看他那兒有些娃娃長得嚇人得很,話都說不出來一句,我們張涵哪得那個樣子,張涵還可以給我唱好多歌哩。”
小張說:“我聽那個女孩說有個娃娃就是孤獨症,他完全與人不交流,隻對玩具感興趣,我見過介紹這種病倒的文章,這種人是與人沒有感情交流,完全封閉的。我看了他一陣,他臉上一直都是一副神色漠然的樣子。另外有幾個就是臉色好難看啊,就象沒吃飽一樣呢。”
林茜說:“麵帶菜色,這個人不是說有國際支援的嘛,咋個飯都沒給人家吃飽呢,我看中午他們就吃了兩樣小菜。”
小張說:“他既然是做生意的,把錢看得比啥子都重,餓不死就不得了了。”
小何後來又問林茜:“你現在還辦不辦這個學校呢?”
林茜知道她的話外音,她以為林茜會知難而退,林茜卻是個不撞南牆不迴頭的人,明知道很難,還是說:“要辦。”
就是失敗也沒有什麽,如果做什麽事情都能夠所向披靡,那生活就太簡單了,就象平靜的河流一樣一點浪花都沒有。
不過還是吸取了點經驗,這些小孩每周末都接迴去的,隻是這個地方有個車,每周送迴去,而林茜哪裏買得起車呢,隻有讓家長自己來接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