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大戰以及平定河北之役,張繡力戰有功,被曹操遷為破羌將軍。


    張繡對曹操甚為感戴,此後又憑手中一杆無敵神槍,身先士卒陷陣,大破袁譚於南皮,複被增邑二千戶,得到全軍至高重賞。


    當時因連年戰亂,天下戶口減耗十存其一。曹營諸將獲封,幾乎未有滿千戶者,而張繡封邑特多,可見其立功之巨,亦可見曹操對其鍾愛之甚。


    曹營舊將有不服者,常自世子曹丕麵前抱怨,將曹昂及典韋之死拿來挑撥。


    曹丕當初與長兄至為親愛,聞之仇恨更深,時刻欲待報仇,隻是未得其便。


    此番遠征烏桓,張繡繼續隨征。隻因水土不服,便如郭嘉一般,行至半途病倒。曹操聞報,予以特殊照顧,命張繡與世子曹丕帶領後軍,依前軍所開之路前進,一麵養病。


    曹丕得與張繡在一起行軍,那還有什麽好客氣的?因記兄長曹昂戰死宛城前仇,且仗恃世子身份,一直對張繡冷嘲熱諷,令其一路片刻難挨,直至後悔當初降曹。


    這一日,行軍路上,曹丕又以言語相刺,張繡低首不答。曹丕愈怒,乃以手指抵其前額,冷笑道:君因一蕩婦而殺吾兄,何忍持麵視人邪!


    張繡聞言,心如刀紮。忽又想起在冀州之時,曹操與曹丕父子暗奪甄氏一幕,又憶及嬸母鄒氏,不由長歎一聲。當夜宿營之時,張繡便在帳中拔劍自殺。


    可惜北地槍王,英雄蓋世武藝絕倫,不是死在曹丕利口,實是死於賈詡之手。


    閃迴結束。曹操問罷詳情,歎息一迴,將世子曹丕厲聲斥出營帳,命令近侍:將張繡就林深向陽之處埋葬,待得勝歸來時再破墳起柩,移至許都厚葬。


    稍時傳餐已畢,曹操下令,繼續向前行軍。


    鏡頭轉換,按下河北,複說荊襄。


    曹操率軍征戰河北之時,便早有細作報到荊州。


    劉表聞報,覺得機會難逢,卻又不肯冒險,便使人到新野傳令,命劉備率領關、張、趙雲等,帶本部軍馬北上,試探曹軍底細動向。


    劉備受命,複問信使:尊使來時,我兄可有甚話,特別叮囑在下?


    信使:君侯命我囑托將軍,“若果曹軍無備,則迴報我知,某當親自發兵襲取許都。”


    劉備聞此,興奮異常。遂令糜芳與孫乾、簡雍把守新野,親率三軍北征。


    祭旗誓師已畢,劉備高坐帥案,分派諸將:命關羽率五百校刀手居左,張飛率一千飛虎軍居右,趙雲率一千軍為前鋒。某自率五千軍居中,陳到率五百白毦兵,護衛中軍!


    眾將聲諾,共起八千五百軍馬,前到葉縣紮營;一邊派出哨馬,去探南陽城內虛實。


    曹軍留守南陽上將,乃是夏侯惇、於禁、李典三人。聞報劉備竟敢率兵來侵,遂將三萬兵馬前往迎敵,駐軍於博望坡前。


    哨馬探明曹軍動靜,飛報主將劉備。


    劉備聞報夏侯惇軍力四倍於己,心中計較已定,遂升中軍大帳,分兵派將。往日手下隻有關、張二弟,自是捉襟見肘,今日兵多將廣,用兵自是不同,一一分派,有條不紊。


    於是先喚過二弟關羽,發下頭一支令道:前麵縣城喚作博望城,其左有豫山,右有安林。那夏侯惇欺我兵少,欲求速戰建功,明日黃昏必率軍出城前來擊我。雲長可引本部五百校刀軍,前往豫山埋伏,放過彼軍休敵,隻焚其糧草輜重,便是大功。


    關羽道聲遵命,上前領令退下。


    第二支令喚過三弟張飛:翼德可引本部一千軍,去安林背後山穀中埋伏,待其兵出,卻到博望城舊屯糧草之處縱火。


    張飛叉手應諾,將大令接了。


    第三支令點喚關平、周倉二將:命你二人引五百軍卒,入山砍柴,多多預備引火之物。每人抱柴負薪,於博望坡後兩邊等候,至初更時曹兵來到,便可放火。


    二將雖然疑惑,卻不敢問,關平上前接令退下。


    劉備安排已定,將最後一支大令付予趙雲:子龍令為前部先鋒,隻許敗不許勝,需誘敵深入,便是大功。某與陳到自引一軍為後援,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


    眾將領令,未知其意。隻有雲長聞聽兄長部署精到,心中佩服,暗讚道:兄長此番用兵頗有曹操之風,已深得兵法其中三味,甚是了得。


    張飛終於忍耐不住,捧腹大笑道:兄長此次用兵奇怪,與此前作戰大不相同。


    劉備慍怒道:偏你話多,有甚不同處?


    張飛:兄長說這半天,俺隻聽到放火,放火,卻不聞怎樣廝殺!


    劉備:豈不聞將勇兵精,不如盤算得精?二弟不可違令,隻管依計行事。


    張飛諾諾連聲,與關羽二人去了。眾將雖然各聽將令,卻都疑惑不定,隨後各散。


    待眾將皆出帳而去,劉備對陳到笑道:我這番火攻之計,直須瞞不得曹操。天幸此人不在此間,可使我成此大功。


    陳到點頭道:此乃我左慈師叔所授兵法篇中末技,果然瞞不得曹操。


    劉備排兵遣將已畢,夏侯惇與李典、於禁引兵殺至,精兵在前,糧車輜重隨後而行。


    正趲行之間,望見前麵一支軍馬來到,均是七長八短器,東倒西歪兵,勉強列成陣勢,立住陣腳。當先一員大將,正是常山趙子龍。


    夏侯惇大笑道:怪不得劉備是屢敗之將,今觀其用兵,正如驅犬羊與虎豹相鬥耳!


    遂縱馬向前,趙雲出馬,互相通名。夏侯惇不屑道:無名小輩,怎堪與我對敵?


    兩馬相交數合,趙雲詐敗而走。夏侯惇怎肯相舍,一直趕至博望坡。聽得一聲炮響,劉備親自引軍從山後衝將過來,夏侯惇縱馬挺槍上前,劉備複退後便走。


    追了半日,見天色已晚,夜風驟起。夏侯惇隻顧催軍趕殺,李典從後急至,叫道:將軍休趕!前麵路狹,樹木叢雜,可防火攻。


    一言未已,隻聽背後一派火光燒著,風助火勢愈猛。


    趙雲迴軍趕殺,夏侯惇冒煙突火而走。李典被關雲長截殺,拚命奪路突圍,於禁、韓浩投小路走脫;夏侯蘭被張飛一槍刺於馬下。


    夏侯惇大敗,收拾殘軍逃迴汝南,預備增兵再戰。


    劉備雖然勝了一陣,但恨自己兵力太少,不敢前進。因久候襄陽劉表援兵不至,隻得長歎一聲,迴兵新野。


    夏侯惇聞報劉備退迴新野,不勝之喜,反與李典、於禁等人置酒慶賀,單等主公曹操自引大軍前來,報此敗兵之恨。


    劉備迴至新野,免不得亦置酒與諸將賀功,並將捷報傳至襄陽,等候劉表示下。


    鏡頭轉換,按下新野,複說襄陽劉表不肯出兵支援緣故。


    便當劉備火燒博望坡之時,荊州正值內憂外患,劉表有心無力,不能分身他顧。


    所謂內憂,便是劉表雖然貴為荊州之長,但軍政大權盡握於蔡氏等荊襄大族手中,是以不敢輕離外出,怕一旦在外征戰失機,巢穴複為他人所有,悔之不及。


    所謂外患,卻是東有孫權,西有劉璋,均對荊州虎視眈眈,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鏡頭閃迴,補敘益州劉璋。


    興平元年,益州牧劉焉病亡,其子劉璋即位。劉表乘此時機,派別駕劉闔策反益州將領沈彌、婁發、甘寧,使其背反劉璋,自己欲趁其亂吞並益州。


    沈彌等既受劉表蠱惑,果然起兵反叛。但因誌大才疏,先後都為劉璋所敗。劉表未及發兵相救,此數人已在益州無法立足,隻得各率殘部竄逃荊州境內,進退失據。


    劉璋探明數起內亂底細,得知皆為劉表挑唆,於是內心深恨劉表,即任命趙韙為征東中郎將,駐軍巴東郡朐忍,自此與劉表為敵,隨時預備襲奪荊州。


    劉表深知趙韙智勇雙全,乃是大將之才,自忖手下並無良將是其敵手,是以自己不敢輕離荊州,以免被趙韙抄了後路。


    以上皆是劉表心中隱憂,卻對劉備訴說不得。


    自從曹操迎獻帝遷都許都,劉表雖也遣使奉貢,但同時卻又北與袁紹結盟,失其大略。治中鄧羲勸諫劉表棄袁結曹,劉表不聽,鄧羲於是辭疾而退,從此終世不仕劉表。


    張繡屯兵宛城,作為劉表北方藩屬,得保荊州十數年平安。其後張繡聽信賈詡之言,對曹操降而複叛,繼而複降,其與劉表聯盟亦便散而複合,繼而複散。


    張、劉聯軍曾多次敗於曹操手下,劉表故此深懼曹操,不敢與之為敵。兼之荊州之地人情好擾,四周戰亂不止,蠻夷賊眾又互相煽動生事,更使得荊州沸蕩動亂。


    劉備率眾來投之時,劉表剛派步騎一萬攻下西鄂,立足未穩,亦是不敢北伐之因。


    劉表平定荊南之時,與交州牧張津漸生仇隙,此後張津對劉表連年用兵。建安八年,張津被部下殺害,劉表即遣賴恭出任交州刺史,又命吳巨為蒼梧太守。


    曹操聞訊,則以天子名義拜交趾太守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交州九郡,以抗衡劉表。西有劉璋虎視,東有世仇孫權,內部且又不寧,因此三個緣故,劉表不能北伐。


    閃迴結束,按下劉表,複說劉備。


    劉備終因兵力不足退守新野,北與南陽及汝南相拒,兩下相安無事。因知聯合劉表北伐希望渺茫,於是隻能自力更生,一邊於新野招兵買馬,一邊令陳到打探臥龍先生行蹤。


    不料陳到隻是敷衍應付,卻不用心去尋。光陰似箭,劉備在新野縣忽忽數載。


    這一日探馬來報,說曹操掃平河北四州,複率軍遠征柳城。劉備計算路程,曹操非年餘不能南返,乃急率趙雲與陳到飛馬前到襄陽求見劉表,勸說劉表起兵襲擊許都。


    劉表見劉備來到,高興異常,在廳中置酒款待,卻不納其出兵之策,亦不說明其中內情原因。劉備心中焦急如焚,但也隻能暗自嗟歎,不敢形於顏色。


    稍頃杯盤羅列,山珍海味滿席。


    劉表滿麵春風,請劉備在上首坐了,令蔡瑁令置一席,在廳下陪趙雲等同飲。因見劉備怏怏不樂,遂笑道:賢弟今日精神不振,何也?兄讓你見個故人,必能提興歡飲。


    即命侍宴官道:去請許先生前來,說有故人相候。


    侍宴官領命下殿,引一文士進殿入廳。那文士登堂入室,向劉備一揖到地,朗聲笑道:我道是哪個故人,卻是玄德使君,大漢皇叔光降!未知皇叔還識得小可否?


    說罷已至席前,也不待劉表相讓,即坐在劉備左首,隨意至極。


    劉備看時,見來者卻是呂布帳下謀士許汜,當年在徐州時常相會麵,向有國士之名。但因其曾與陳宮背叛曹操,又為呂布謀而不忠,且極愛貲財,劉備向來不喜與其共語。


    呂布被曹操縊殺於白門樓之後,許汜不能為曹操所用,因聞劉表喜好結交名士,故此輾轉來至襄陽。今日與劉備故舊重逢,倒也發自內心歡喜,誠意結納。


    劉備心中雖然不喜,但即同為劉景升座上之賓,也隻得起身見禮,虛與委蛇一番。


    許汜與劉備寒暄已畢,見其不冷不熱,也不再為意,便隻顧吃酒啖肉,口沫橫飛,高聲與劉表共論天下之士。


    劉表因劉備在坐,故於席間評論徐州人物,以為共同話題。忽然談到伏波將軍陳登,劉表歎道:早聞陳元龍乃是當世大才,非常人物,可惜未能與會,實在可惜。


    許汜見劉表如此推崇陳登,大大不以為然,昂然說道:以某觀之,陳元龍乃湖海之士,驕狂之氣至今猶在,難入儒林之雅。


    劉表目視劉備,待其發表意見。劉備平生極愛陳登,不便當麵駁斥許汜,便借此話題轉問劉表:明公覺得許君所言何如?


    劉表沉吟道:某不識陳元龍之麵,難以斷言。依我看來,許君量必不會背後議人之非,但又聞陳元龍名滿天下,似非驕狂之士。賢弟在徐州日久,試說陳登為人如何?


    劉備見劉表言不及意,直接問許汜道:公所說陳元龍豪橫驕狂,可有所據而言?


    許汜酒已半醉,冷哼一聲:如何沒有?我昔日因避戰亂,路過下邳之時,曾順道造府拜見陳元龍。元龍雖也置酒相待,但於席間良久對某不理不睬,宴罷更是無禮至極,自顧上了大床去睡。某遠來之客,隻得睡在下床。待客如此,此非驕狂之士,卻又謂何?


    劉備將酒杯一推,起身直斥許汜:早聞閣下在徐州時,隻會求田問舍,聚斂家財,耽於享樂,銅臭盈懷。今日見之,又隻知尋章摘句,毫無可采之策。陳元龍忍你說完已屬不易,又怎會待公如賓?倘若換作是我,則會高臥樓上,置公於地,又何止上下床之別乎?


    許汜不料劉備如此激憤,一時無言可對。


    劉表從來隻見劉備喜怒不形於色,此時見其憤慨難當,恐怕許汜臉上難堪,遂舉杯各勸一巡,歸座笑道:賢弟如此推崇那陳元龍,得無有些謬讚?


    劉備侃侃而談道:弟幼時向以盧植尚書為師,後自涿州起兵以來,雖然無甚成就,亦可謂閱人無數。像陳元龍這樣文武兼資、又具膽色誌向之人,卻是罕見。弟觀陳登之才蓋絕天下,大概隻能在古代聖賢之中找到並肩者,今人皆難以與其相提並論也。


    劉表聽他如此講論,不由愕然,喜怒不得,隻得勸酒。當日隻是清談,並不涉及軍政,最終話不投機,不歡而散。


    劉備自引趙雲迴到新野,心念陳登不已。


    鏡頭轉換,時光流逝。


    這一日,劉備正與關、張二弟在新野飲酒,忽報劉表有書信至。


    觀其書雲:今有舊日黃巾降將張武、陳孫共謀造反,在江夏擄掠。請賢弟領三萬軍前去討伐,兵符由信使轉付,領兵即行,無需麵辭。


    劉備見劉表肯付自己兵權,便知其對前番麵斥許汜之事並不見怪,便欣然領命即行,引關、張、趙雲三將兵發江夏。


    張武、陳孫聞說劉備來伐,引兵來迎。兩軍對壘,隻戰了一陣,二將便被趙雲、張飛分別刺死,不耐三五個迴合之戰。


    趙雲奪了張武所騎寶馬的盧,獻於主公。


    劉備即招安張、陳餘黨,平複江夏諸縣,班師迴歸襄陽。劉表出郭迎接,見玄德所乘之馬極駿,問是的盧寶馬,不由稱讚不已。劉備見兄長喜歡,慨然相送。


    劉表大喜,騎迴城中。蒯越見而詫異,問道:此馬何來?


    劉表:我弟玄德得之戰陣,轉贈於我也。


    蒯越:主公不可乘坐。昔先兄蒯良最善相馬,某亦頗曉此道。馬經有雲:“目有淚槽,額生白斑;名為的盧,騎則妨主”,說的便是此馬。張武因其而死,信不誣也。


    劉表深信其言,次日與劉備賀功,因說道:昨日承惠良馬,深感厚意。但賢弟乃是征戰之將,不可無好馬騎乘。為兄常居宮中,留之無用,敬當送還,請賢弟勿辭。


    劉備領兵半生,豈有不愛良馬之理?將此馬遂與劉表,本來便有些依依不舍,惦念了一夜。此時見寶馬得迴己手,自是喜不自禁,起身相謝。


    於是謝別劉表,便騎的盧寶馬,引本部軍馬徑迴新野。


    方出襄陽城門,隻見一人上前,乃是荊州幕賓伊籍字機伯,攔在劉備馬前,深施一揖:皇叔且住。竊聞蒯異度曾對劉荊州說起,此馬名喚的盧,乘則妨主,劉荊州因此不敢乘騎,複還給明公。陳武已被此馬所害身亡,使君豈可複又乘之?


    劉備這才悟出劉表席間還馬之意,遂大笑道:深感先生見愛,以此實情相告。但以某看來,凡人之死生有命,豈區區一馬所能妨哉!


    伊籍服其高見,長揖別過。自此伊籍與劉備常相往來,便成摯友。


    字幕:忽忽數年,建安十二年春。


    甘夫人為劉備生了一子,取名劉禪。因甘夫人此前嚐夜夢仰吞北鬥,因而懷孕,故此又取一個乳名,喚作阿鬥。


    劉備中年得子,這一喜非同小可,與關、張二弟及滿城僚佐連日置酒慶賀。


    劉表聽聞劉備得子,派伊籍攜厚禮來新野拜賀,並請玄德到襄陽一會,有要事相商。劉備便隨伊籍一道迴歸襄陽城內,欣然赴兄長之約。


    兄弟二人在公堂上相見已畢,劉表直將玄德邀入後堂飲酒。劉備見兄長麵色凝重,不知有何重要事故,隻得相隨入內,不敢開口擅問。


    酒至半酣之際,劉表揮手屏退侍者,忽然長歎。


    劉備便問:兄長何故不悅,發此長歎?


    劉表剛要迴答,陡覺繼妻蔡夫人出立屏風之後,乃垂頭不語。


    劉備不便再問,遂轉換話題道:江北細作昨日來報,曹操遠征烏桓獲勝,斬了踏頓及二袁,已自柳城迴兵,今冬即可還至許都也。


    劉表複又長歎一聲,悔不可當。當日席散,劉備滿懷狐疑告辭,迴至新野。


    春秋易度,轉眼冬至。劉表又請劉備赴荊州相會,請入後堂飲宴,歉然說道:近聞曹操已迴許都。其勢日盛,又無北顧之憂,來年必有吞並荊襄之心。昔日悔不聽賢弟之言,失去機會,逝者已矣,後悔已遲。今日請賢弟前來,卻有大事與賢弟相商。


    劉備慨然道:兄長倘有用我之處,弟雖死不辭。


    劉表點頭道:為兄近來疾病纏身,欲將家事相托賢弟。我前妻陳氏所生長子劉琦,為人雖賢,而柔懦不足立事;後妻蔡氏所生少子劉琮頗為聰明,類我當年氣概。我欲廢長立幼,又恐礙於禮法;欲立長子,爭奈蔡氏族中皆掌軍務,後必生亂。因此好生委決不下,故請賢弟前來相商,弟可為我一言而決。


    玄德沉思片刻,離席說道:即兄長委弟以心腹,弟不得不以實而論。自古廢長立幼,取亂之道。兄長若憂蔡氏權重,何不徐徐削之?亦不可因溺愛而立少子也。


    劉表聽罷,默然不言。


    二人這一番對話,誰知又被隱於屏風之後的蔡夫人聽個正著,一字不漏。


    須臾席終,劉備告辭,前去館驛歇息。


    蔡夫人見劉表入睡,即刻密召蔡瑁入內:劉備幹涉我荊州內務,勸你姊夫冊立劉琦為嗣,著實可惡。你可趁劉景升酒醉未醒,迅速領兵前往館舍,擒殺劉備,除此大患。


    蔡瑁:倘若姊夫明日問起,我將如何答對?


    蔡夫人:所謂疏不間親,先斬後奏,諒其也必無殺你,而為劉備償命之理。


    蔡瑁本來深忌劉備,連聲稱是,迴至府中,連夜點軍。未料此事卻被伊籍探知,這一驚非同小可,急換便衣,夤夜來至館舍,催促劉備速迴新野,休在襄陽逗留。


    劉備問明實情,謝別伊籍,急喚從者上馬,星夜叫開城門,奔迴新野。


    字幕:伊籍,字機伯,兗州山陽郡人,劉表同鄉。少帝劉辯舊部,鬼穀門弟子。


    鏡頭閃迴,補敘伊籍身份。


    少帝劉辯自化名諸葛亮,隱居隆中以來,便令伊籍憑自身才學潛身劉表帳下,觀察劉表左右及素日來往之士。


    諸葛亮:卿為臥底,責任重大。若在劉景升帳下發現漢室舊臣,或皇室宗親中有才有德,心懷故主者,即可誠心接納,以備興複大業之用。


    伊籍:臣遵旨,敢不盡力竭力!


    自劉備與關、張、趙雲等南來荊州,依附劉表,伊籍便就暗中觀察。因知其桃園結義約共生死,同扶漢室之盟,故此借假評論的盧寶馬,與劉備結交。


    孔明亦早自陳到口中聽說劉備之事,因此叮囑伊籍,須對劉備暗中保護拉攏,以為己用。伊籍此時因見事關緊要,這才冒險至館舍報信,相助劉備虎口脫身。


    閃迴結束。蔡瑁領軍到館舍時,自然撲空;又追到北門,方知劉備已叫開城門離去。蔡瑁至此悔恨無及,卻不知是何人走漏了消息與劉備,救其性命。


    字幕:金風送爽,轉眼已至秋分,荊州七郡大熟,五穀豐登。


    蔡瑁稟報劉表:今天下饑饉,唯我荊州豐稔,今歲大熟。為答上天眷顧之恩,理合召聚眾官,以示撫民勸農之意。本州司農官長已於北效設壇,敬請主公一行,登台獻祭。


    劉表聞報心喜,卻因患哮喘之疾,不能出門迎風,無可奈何,隻得說道:孤近日氣疾發作,實在不能成行。可令劉琦、劉琮二子,為我待客。


    蔡瑁:二位公子年幼,待客則可,若是主祭,則恐失禮節,令諸郡守小看。


    劉表:即如此,天下諸侯皆知劉皇叔大名,可往新野請玄德主祭,兼以待客。


    蔡瑁暗道如此正好用計,便差人齎持劉表柬書,往新野請玄德赴襄陽。


    劉備得書,便知前番劉景升必無害己之意,欲圖謀害者定是蔡瑁。此時接書心雖懷懼,但不敢不去,且亦疑惑前次伊籍之信真偽。


    為保萬全,遂命趙雲率軍三百人同往,陳到卻作仆從打扮,不離左右半步。


    蔡瑁聞報玄德將至,會同劉琦、劉琮二位公子,引一班荊州文武官僚出郭迎接,意甚謙謹恭順。玄德見二位公子俱在,疑忌頓消,不複戒備。


    當日玄德率二公子登台獻祭已罷,還至襄陽城中。


    蔡瑁吩咐殺牛宰馬,大張筵席,將各州郡眾官皆請至堂中。劉備坐於主席,二公子兩邊分坐,其餘鄉紳諸官各依次而坐。


    趙雲帶劍立於玄德之側,寸步不離。蔡瑁暗示荊州武將文聘、王威,力請趙雲另席就坐,趙雲百計推托。劉備不便拂逆眾意,亦令其去,趙雲勉強應命而出。


    陳到當時身穿仆從衣服,在劉備身後垂手而立,卻是無人留心。


    蔡瑁在外收拾得鐵桶相似,將劉備所帶來三百軍都遣歸館舍,隻待酒至半酣,號令下手。


    酒至三巡,伊籍起身把盞。至劉備身前,袖中丟下一封小箋,以目示意,自行離去。


    劉備會意,將紙箋藏在袖中,起身如廁,於僻靜處展開,看那紙箋上寫道:蔡瑁設計害君,城外東、南、北三處皆有軍馬守把。惟西門可走,公宜速逃!


    劉備大驚,不敢重迴席間,急至後園廄中,解開的盧寶馬,打開後門,飛身上馬,望西門而走。門吏擋之不住,便至前廳飛報蔡瑁。


    蔡瑁聞說劉備往西門而走,即引五百軍隨後追趕。


    劉玄德撞出西門,行無數裏,見前有檀溪攔路,闊達數丈,無橋可渡。


    勒馬欲迴,遙望城西塵頭大起,追兵將至。劉備無奈,隻得迴馬到溪邊,緊閉雙眼,將那的盧馬亂加兩鞭,縱馬下澗,口中唿道:的盧,的盧!今日果然妨吾!


    嘴裏正然亂嚷,卻陡覺耳邊風生,那馬竟自一躍三丈,從水中飛越檀溪而上,四蹄穩穩踏上西岸。玄德便如騰雲駕霧,睜眼看時,連自己都驚得呆了。


    蔡瑁引軍趕到溪邊,揚鞭大叫:使君何故逃席而去?


    玄德驚魂略定,也不答言,縱馬便走。


    蔡瑁見此,顧謂左右:你等可曾見他是怎生飛過去的,或是何方神靈相助?


    眾軍無不搖頭,表示不解。蔡瑁見劉備去猶未遠,便急令弓箭手上前,喝令放箭。


    話未出口,陳到飛身趕到,一手將蔡瑁從馬背上拎了下來,舉在半空。當時右手捏緊蔡瑁脖頸,將其舉在空中,就勢掄了一掄,甩了兩甩。


    蔡瑁急道:有話好說!


    陳到厲聲喝問:你帶了這許多兵馬,將我主劉使君逼到哪裏去了?若是不說實話,就捏斷你的脖子!


    那五百荊州士兵見主將落在他人手中,不由目瞪口呆,手足無措;也不知此人從哪裏來的,怎生神不知鬼不覺地穿過軍伍,就到了主將馬後?


    蔡瑁身在半空,亡魂皆冒,想要乞求饒命,卻被捏住脖頸,喉嚨裏發不出聲來。


    正在相持不下,隻聽背後馬蹄作響,趙雲趕至:賢弟,休傷了蔡將軍性命!


    陳到哼了一聲,將蔡瑁扔在地上:便宜了你。但若我主公有失,絕不相饒!


    蔡瑁身上甲重,摔個半死,掙紮半天不起。荊州軍上前扶起,等候示下。


    趙雲即問蔡瑁:你將我主公逼向何處?


    蔡瑁知道趙雲手段,不敢動武,哼哼嘰嘰說道:不知皇叔何故離席,我也是前來尋找。


    趙雲撇下蔡瑁,領兵繞溪而尋。陳到向前飛躍,跳過檀溪,向西而去。(本集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夏真相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背砍刀詩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背砍刀詩人並收藏華夏真相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