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江沅不動聲色地迴到了李隆基身邊,便見他在太子的攙扶下,坐到了行宮門外的一處大石上。發現圍在身邊的百姓們隻看著他,不敢說話,他微微一笑,開始主動攀談。
李隆基年輕的時候便豪氣疏朗,十分健談,因此博得了禁軍豪傑們的好感,為他日後反抗韋庶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身份發生轉變,他的這種能力就逐漸沒什麽機會使用了,如今重新拾起,竟一點也不生疏。
百姓們沒想到皇帝也能如此平易近人,便逐漸膽大了起來,其中一位名為“郭從謹”的老者,還對李隆基一番誠諫。他的諫言對於李隆基來說並不稀奇,無非就是安祿山包藏禍心多年,他卻總是不信,無視忠良之言,還閉塞自己的言路。郭從謹感歎,若非安祿山起兵,讓李隆基有了這樣一番機遇,他空有滿腹良言,又哪來這樣的機會說與李隆基聽?
李隆基沒想到,鄉野之中的一位老者都能看出安祿山的不妥,他卻糊塗了那麽多年,既可笑又可悲。自從安祿山反叛以來,李隆基第一次在眾人麵前,表現出自己的羞愧:“老翁所言甚是,此乃我不明之過,悔之莫及。”
看到侍立在李隆基身邊的中年男子,眉眼俊朗,氣度高華,須發卻與李隆基一般斑白,郭從謹遲疑著問道:“這位……是太子殿下?”
李隆基轉頭看了一眼,神情莫測:“……是。”
“如今雖有國難,聖人也切莫灰心,天下臣民終是效忠於聖人的。且國本尚在,國祚便不絕,大唐的未來還有希望。”
郭從謹話音方落,周遭的百姓便都紛紛看向了太子。
夕陽西下,四周燈火都已被點亮。赤紅的煙霞馬上就要徹底消弭於天際,一身明黃的太子卻如一輪朝陽,愈發醒目,似在不斷地發光發亮。
太子對周遭的一切視若罔顧,隻叉手向李隆基和郭從謹致意,一臉謙遜。
李隆基表麵上雖在緩緩點頭,心底卻頗不是滋味。
一路上,太子都十分沉默順從,李隆基說什麽便是什麽。這分明與往常沒什麽分別,李隆基瞧在眼裏,心裏卻依然總有不安。
相比起信賴的臣子,親生兒子的忤逆與背叛,在李隆基的迴憶裏更為常見。如今李隆基是禍及社稷、拋棄宗廟的亡命之君,又已風燭殘年,太子卻始終幹幹淨淨,更風華正茂。
這一生,李隆基從未羨慕過誰,這一路走來,他卻總會想,倘若此時他是太子,該有多好。
如果他是太子,一定會趁機做點什麽,像年輕時那樣,拚下性命,放手一搏,而不是像太子現在這樣,畏畏縮縮,猶疑不決。
奪位也好,攬權也罷,亂世不就是給人以各種各樣的機遇,隻要成功了,總會師出有名。
蕭江沅的眸光不停流轉,最終停留在太子恭謹交叉的雙手上。她走近太子,淺笑開口道:“李內侍向來隨侍殿下身側,今日怎的不見?”
太子本以為蕭江沅是來與李隆基複命的,不想她先與自己說起話來,談的竟還是李輔國。他心下意外,麵上仍笑意淡淡。他仿佛剛發現李輔國不在,四處掃了一眼才道:“大抵是去更衣了,阿翁找他有事?”
“老奴隻是惦念他是否用飯,畢竟做過那麽多年師徒,勝似父子,總還是有些感情恩義在的。”
太子總覺得,蕭江沅在“父子”和“恩義”這兩個詞上加重了語氣,可她說得實在輕描淡寫,讓太子無法確定自己的感覺是否準確。
李隆基收迴目光,垂眸一笑。
次日上午,李隆基君臣一行抵達了馬嵬驛。
馬嵬驛距離長安一百餘裏,眾人足足趕了一晝夜,中途僅在金城縣休整了不過兩個時辰,皆疲乏不堪。這一日又是早起又無食可用,文官們普遍年紀大了,便有些支持不住,女眷們縱然一直在車上,手腳也軟了,孩童們或許是太餓了,連哭的力氣都沒了,唯獨身強力壯的將士們尚有幾分力氣。
將士們在驛館外的空地上歇腳,已有人忍不住開始抱怨,脾氣暴烈的直接唾口大罵,性子綿軟些的則抹起了眼淚。
這場逃亡太突然了,他們根本來不及通知同在長安的家人。曾幾何時,他們與家人分明隻隔了一座宮牆,再見卻很可能是生死兩重天。
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雖然隻帶走了住在宮裏的王孫貴族,可也沒忘了貴妃和那兩個姨姐,那些高官們則早就知道那日會逃,提前帶著家眷一同進了大明宮,輪到他們,卻連通知家人們一起走的權利都沒有,還要隨行護衛。
貴人們要麽騎馬要麽坐車,他們就隻能步行;貴人們夜裏可以好好休息,他們卻要交替巡邏,連覺都睡不安穩;有吃食的時候,也是先讓貴人們吃,若不是太子身邊的李內侍還惦念著他們,昨夜他們隻怕連飯都吃不飽。
馬嵬驛不是城池,隻是一個甚不起眼的驛站,就算附近有百姓聚居於此,也比金城縣附近的少上大半,就算皇帝還能拉下臉去討飯,也討不來多少了。到時候,還不是讓他們繼續挨餓?
這些龍武衛都是陳玄禮一手選拔曆練出來的,就如他的親兒子一般,見他們狼狽如斯,陳玄禮心裏最不好受。為將數十年,他也最清楚,若讓將士們這樣憤慨下去,會出現什麽可怕的後果。
猶豫再三,陳玄禮終是咬了咬牙,肅然道:“今天下崩離,萬乘震蕩,皆是楊國忠那廝割剝氓庶,引起朝野諮怨之故!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
將士們一聽,立即攘袂高唿:“我們早就想殺他了!就算為此搭上性命,我們也心甘情願!”
“此事須得從長計議,你們等我號令。”
“是!”
陳玄禮說完便站起,轉身走入了驛站。他繞過了李隆基和楊玉環所居住的正房,直接往太子目前所居的東廂而去,卻在通向東廂的長廊上,忽然見到了一個人。
那人一身半舊又褶皺的紫衣,在他氣勢洶洶地前進的時候,漫不經心地走入長廊,擋在了他身前。
“……蕭將軍?”
“要去找太子?”蕭江沅淡淡一笑,“想殺楊國忠?”
陳玄禮神色一凜,立即按上了腰間的刀柄。
蕭江沅隻是掃了一眼,便從身後拿出了一個水袋,開蓋之後遞給了陳玄禮。
陳玄禮一嗅便知:“這是……酒?”
“還是四十多年前,咱們跟聖人推翻韋庶人的前一日,喝過的那種。”
陳玄禮默了默,鬆手接過水袋,仰頭痛飲了一口:“既如此,我便不瞞你了。將士們怨聲四起,再這樣下去隻怕要兵變,若真等到那個時候,就連聖人的安危,我都無法保證。殺楊國忠既是我等所願,也是禍水東引之法。”
“那你為什麽不去找聖人說明此事,反倒去找太子?”
“聖人若真想殺楊國忠,早在安祿山起兵那幾日就動手了,何至於有今日?”
“楊國忠若隻是楊國忠,殺便殺了,可他直到今日也還是一國宰相,百官之首,兼任劍南節度使。”
“那又如何?”
“堂堂大唐天子,一國之君,怎能被叛臣裹挾?所謂‘清君側’不過隻是個借口,僅僅為了這個,聖人就要殺一國宰相,這是何等的膽小懦弱,令人恥笑?一旦開了這樣的頭,以後聖人要如何駕馭諸將?誰手裏有兵,便聽誰的,這天下還不亂套了?”
“天下已經亂了!現在隻有殺了楊國忠,才能聚攏軍心!”
“殺完楊國忠之後呢?”
蕭江沅臉上分明尚存一抹淺笑,陳玄禮卻莫名覺得,她在發怒。他不理解她怒從何來,更不明白她此話何意:“聖人終究是被奸佞所誤,奸佞既除,自然……”
“為奸佞所誤的,也可以是亂世中人人得而誅之的昏君。”蕭江沅笑容盡斂,“陳將軍,以你的見識,就真的沒想過,兵變之於聖人,會有哪些不可挽迴的影響麽?”
“難道聖人的顏麵,比眾將士的報國之心還要重要?”
“人心不足,一旦將士們發現,兵變可以脅迫聖人做出他們想要的決定,日後會如何?聖人的威儀足夠強硬,才能安定四方,否則……”蕭江沅歎了口氣,“陳將軍,這到底是你的意思,還是有人與你說了什麽?”
不等陳玄禮反駁,蕭江沅緊接著道:“昨晚將士們吃得可還好?”
陳玄禮這才意識到,蕭江沅不僅知道他和將士們的心思,還知道他和李輔國昨日的那次會麵:“昨日,我隻是去感謝李內侍給將士們尋來吃食,但他確實與我說了些大不敬的話。至於今日……我如何不知楊國忠還是宰相?誅殺宰相乃是大罪,我總要為我的將士們考慮,若有太子作保,這罪名大可落在我一人頭上,他們就不會有罪。”
“條件呢?”
“……我助太子一臂之力,殺完楊國忠之後,逼聖人傳位於太子。”
“所以,陳將軍究竟是聖人的臣子,還是太子的家臣?你到底是想誅奸邪,還是想……謀反?”
“你以為我這是要去追隨太子,背叛聖人?”
“不然呢?”見陳玄禮要怒,蕭江沅忽然想到了什麽,“這條件是太子與你說的,還是出自李輔國之口?”
“……有區別麽?”
蕭江沅想了想,道:“陳將軍去吧,去找太子本人商議此事,看看太子怎麽說。”
陳玄禮雖不解,卻仍聽了蕭江沅的話。他很快就歸來,神情有些茫然:“太子……什麽也沒說,隻不許我再提。”
蕭江沅聞言,拉起陳玄禮便往驛站外頭走:“快跟我迴去!”
“怎麽了?”
“我本以為……太子會反對的。”蕭江沅唇邊有一抹冷笑:“既沒同意,也沒反對,跟當年神龍政/變時的中宗皇帝多像啊。”
“你是說,太子其實同意了?”
“隻不反對,便已經足夠了,還給自己留了後路。但有人或許是擔心太子不同意,或許是擔心你領會不到太子的意思,也許會趁你不在,挾恩籠絡軍心。”
“你放心,我已經讓他們等我號令了。”
“聖人對安祿山也放心,結果呢?在此事上,我連內飛龍兵都不放心!我本想著抵達成都之後,再讓聖人以天子的名義殺了楊國忠,不急在這一時,但有人心急了。”
“你是說李輔國?”
“……也可能是太子。”
蕭江沅和陳玄禮剛抵達驛站門口,便聽有人喊道:“楊國忠勾結胡虜謀反!殺”
與此同時,一支箭矢忽然射了出去,正中楊國忠背心!
既已有人牽頭動手,將士們再不容忍,也不管什麽將軍的號令,直接向楊國忠衝了上去,楊國忠的屍身瞬間被分解成數段殘骸。將士們猶覺不夠,其中有一波便衝向了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的屋舍,又有一波則去屠殺楊國忠的幾個兒子。禦史大夫不過指責了一句,便被將士們視為楊國忠一黨,當即斬首。左相韋見素聽見響動,出來探看究竟,也被拳打腳踢,還好有一個將士認出他不是楊國忠一黨,他才得以保命。
驛館之外,霎時血流成河,如同人間煉獄。
不知有誰突然喊了一聲:“奸相死了,還有昏君!”
竟真有一部分將士聞言便要往驛館衝去。蕭江沅立即下令,讓內飛龍兵包圍李隆基所在的正房,陳玄禮則厲聲道:“你們這是做什麽?我們是忠義之師,不是叛賊!”
殺紅了眼的將士們這才醒過神來,想到自己剛剛竟然想要弑君,都不覺心有餘悸,但這一腔憤恨仍是無法疏解。
這時,李隆基也發覺了動靜,走出正房來:“發生了何事?”
四十年天子積威尚在,場麵終於平靜了下來。
蕭江沅立即迴到了李隆基身邊,便見太子和李輔國也趕了過來。
將士們在陳玄禮的帶領下,於驛館院內整齊林立,聽李隆基不僅沒有怪罪,還讚賞他們誅殺奸邪之勇,他們雖意外,但內心也並無波動。
李隆基發現自己的一番好話,此次竟然沒有起到作用,這些將士怎麽都不肯退下,心下一凜:“你們這是要……逼宮?”
太子立即跪了下來,李輔國也隨之跪下,同時看向了陳玄禮。
陳玄禮帶領眾將士一同跪下,抱拳道:“臣不敢!隻是楊國忠既是因謀反而被誅,貴妃便再不適宜侍奉在聖人之側,還望聖人割恩正法!”
眾將士緊隨其後齊聲道:“割恩正法!割恩正法!”
李隆基頓時身子一晃,一左一右地被太子和蕭江沅扶住。他臉色蒼白地看著麵前這一片浴血的士兵,一時竟覺得天旋地轉。足足半晌,他才得以說出話來:“此事……我自有處置。”
說完,李隆基便想要轉身迴房,卻被左相韋見素的兒子、京兆司錄韋諤抱住了腿:
“如今眾怒難犯,安危隻在頃刻,望聖人速決!”
李隆基隻覺得胸口劇痛,喘了好幾口氣才壓抑著道:“貴妃常居深宮,安知楊國忠會反?”
聽到士兵中已有微弱的騷動,蕭江沅閉了閉眼,低聲道:“貴妃當然無罪,但將士既已殺楊國忠,若見貴妃仍在大家左右,豈能自安?臣請大家三思,將士安,則大家安。”
李隆基不可置信地看向了蕭江沅:“她待你那樣好,你也要殺她?”
蕭江沅尚未開口,太子已經勸道:“阿翁隻是就事論事……”
李隆基立即甩開了太子的手,然後顫顫巍巍地指了指蕭江沅,又指了指將士,最終指向了太子:“你……很好……”
太子連忙跪下:“父親萬莫誤會!”
李隆基冷笑了一下,伸手扯住太子的衣領,低下頭去:“想殺玉環,你就先殺了我。這江山,我不要了,這個皇帝,你去做!我隻要留下玉環一條命,兒啊,可否?”
蕭江沅立即轉頭看向李隆基。她臉上刻意的鎮定與從容瞬間隱去,震驚慌亂與不敢置信甫一顯露,就被壓製了下去,隻餘一片冰湖般的平靜。
李隆基年輕的時候便豪氣疏朗,十分健談,因此博得了禁軍豪傑們的好感,為他日後反抗韋庶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身份發生轉變,他的這種能力就逐漸沒什麽機會使用了,如今重新拾起,竟一點也不生疏。
百姓們沒想到皇帝也能如此平易近人,便逐漸膽大了起來,其中一位名為“郭從謹”的老者,還對李隆基一番誠諫。他的諫言對於李隆基來說並不稀奇,無非就是安祿山包藏禍心多年,他卻總是不信,無視忠良之言,還閉塞自己的言路。郭從謹感歎,若非安祿山起兵,讓李隆基有了這樣一番機遇,他空有滿腹良言,又哪來這樣的機會說與李隆基聽?
李隆基沒想到,鄉野之中的一位老者都能看出安祿山的不妥,他卻糊塗了那麽多年,既可笑又可悲。自從安祿山反叛以來,李隆基第一次在眾人麵前,表現出自己的羞愧:“老翁所言甚是,此乃我不明之過,悔之莫及。”
看到侍立在李隆基身邊的中年男子,眉眼俊朗,氣度高華,須發卻與李隆基一般斑白,郭從謹遲疑著問道:“這位……是太子殿下?”
李隆基轉頭看了一眼,神情莫測:“……是。”
“如今雖有國難,聖人也切莫灰心,天下臣民終是效忠於聖人的。且國本尚在,國祚便不絕,大唐的未來還有希望。”
郭從謹話音方落,周遭的百姓便都紛紛看向了太子。
夕陽西下,四周燈火都已被點亮。赤紅的煙霞馬上就要徹底消弭於天際,一身明黃的太子卻如一輪朝陽,愈發醒目,似在不斷地發光發亮。
太子對周遭的一切視若罔顧,隻叉手向李隆基和郭從謹致意,一臉謙遜。
李隆基表麵上雖在緩緩點頭,心底卻頗不是滋味。
一路上,太子都十分沉默順從,李隆基說什麽便是什麽。這分明與往常沒什麽分別,李隆基瞧在眼裏,心裏卻依然總有不安。
相比起信賴的臣子,親生兒子的忤逆與背叛,在李隆基的迴憶裏更為常見。如今李隆基是禍及社稷、拋棄宗廟的亡命之君,又已風燭殘年,太子卻始終幹幹淨淨,更風華正茂。
這一生,李隆基從未羨慕過誰,這一路走來,他卻總會想,倘若此時他是太子,該有多好。
如果他是太子,一定會趁機做點什麽,像年輕時那樣,拚下性命,放手一搏,而不是像太子現在這樣,畏畏縮縮,猶疑不決。
奪位也好,攬權也罷,亂世不就是給人以各種各樣的機遇,隻要成功了,總會師出有名。
蕭江沅的眸光不停流轉,最終停留在太子恭謹交叉的雙手上。她走近太子,淺笑開口道:“李內侍向來隨侍殿下身側,今日怎的不見?”
太子本以為蕭江沅是來與李隆基複命的,不想她先與自己說起話來,談的竟還是李輔國。他心下意外,麵上仍笑意淡淡。他仿佛剛發現李輔國不在,四處掃了一眼才道:“大抵是去更衣了,阿翁找他有事?”
“老奴隻是惦念他是否用飯,畢竟做過那麽多年師徒,勝似父子,總還是有些感情恩義在的。”
太子總覺得,蕭江沅在“父子”和“恩義”這兩個詞上加重了語氣,可她說得實在輕描淡寫,讓太子無法確定自己的感覺是否準確。
李隆基收迴目光,垂眸一笑。
次日上午,李隆基君臣一行抵達了馬嵬驛。
馬嵬驛距離長安一百餘裏,眾人足足趕了一晝夜,中途僅在金城縣休整了不過兩個時辰,皆疲乏不堪。這一日又是早起又無食可用,文官們普遍年紀大了,便有些支持不住,女眷們縱然一直在車上,手腳也軟了,孩童們或許是太餓了,連哭的力氣都沒了,唯獨身強力壯的將士們尚有幾分力氣。
將士們在驛館外的空地上歇腳,已有人忍不住開始抱怨,脾氣暴烈的直接唾口大罵,性子綿軟些的則抹起了眼淚。
這場逃亡太突然了,他們根本來不及通知同在長安的家人。曾幾何時,他們與家人分明隻隔了一座宮牆,再見卻很可能是生死兩重天。
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雖然隻帶走了住在宮裏的王孫貴族,可也沒忘了貴妃和那兩個姨姐,那些高官們則早就知道那日會逃,提前帶著家眷一同進了大明宮,輪到他們,卻連通知家人們一起走的權利都沒有,還要隨行護衛。
貴人們要麽騎馬要麽坐車,他們就隻能步行;貴人們夜裏可以好好休息,他們卻要交替巡邏,連覺都睡不安穩;有吃食的時候,也是先讓貴人們吃,若不是太子身邊的李內侍還惦念著他們,昨夜他們隻怕連飯都吃不飽。
馬嵬驛不是城池,隻是一個甚不起眼的驛站,就算附近有百姓聚居於此,也比金城縣附近的少上大半,就算皇帝還能拉下臉去討飯,也討不來多少了。到時候,還不是讓他們繼續挨餓?
這些龍武衛都是陳玄禮一手選拔曆練出來的,就如他的親兒子一般,見他們狼狽如斯,陳玄禮心裏最不好受。為將數十年,他也最清楚,若讓將士們這樣憤慨下去,會出現什麽可怕的後果。
猶豫再三,陳玄禮終是咬了咬牙,肅然道:“今天下崩離,萬乘震蕩,皆是楊國忠那廝割剝氓庶,引起朝野諮怨之故!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
將士們一聽,立即攘袂高唿:“我們早就想殺他了!就算為此搭上性命,我們也心甘情願!”
“此事須得從長計議,你們等我號令。”
“是!”
陳玄禮說完便站起,轉身走入了驛站。他繞過了李隆基和楊玉環所居住的正房,直接往太子目前所居的東廂而去,卻在通向東廂的長廊上,忽然見到了一個人。
那人一身半舊又褶皺的紫衣,在他氣勢洶洶地前進的時候,漫不經心地走入長廊,擋在了他身前。
“……蕭將軍?”
“要去找太子?”蕭江沅淡淡一笑,“想殺楊國忠?”
陳玄禮神色一凜,立即按上了腰間的刀柄。
蕭江沅隻是掃了一眼,便從身後拿出了一個水袋,開蓋之後遞給了陳玄禮。
陳玄禮一嗅便知:“這是……酒?”
“還是四十多年前,咱們跟聖人推翻韋庶人的前一日,喝過的那種。”
陳玄禮默了默,鬆手接過水袋,仰頭痛飲了一口:“既如此,我便不瞞你了。將士們怨聲四起,再這樣下去隻怕要兵變,若真等到那個時候,就連聖人的安危,我都無法保證。殺楊國忠既是我等所願,也是禍水東引之法。”
“那你為什麽不去找聖人說明此事,反倒去找太子?”
“聖人若真想殺楊國忠,早在安祿山起兵那幾日就動手了,何至於有今日?”
“楊國忠若隻是楊國忠,殺便殺了,可他直到今日也還是一國宰相,百官之首,兼任劍南節度使。”
“那又如何?”
“堂堂大唐天子,一國之君,怎能被叛臣裹挾?所謂‘清君側’不過隻是個借口,僅僅為了這個,聖人就要殺一國宰相,這是何等的膽小懦弱,令人恥笑?一旦開了這樣的頭,以後聖人要如何駕馭諸將?誰手裏有兵,便聽誰的,這天下還不亂套了?”
“天下已經亂了!現在隻有殺了楊國忠,才能聚攏軍心!”
“殺完楊國忠之後呢?”
蕭江沅臉上分明尚存一抹淺笑,陳玄禮卻莫名覺得,她在發怒。他不理解她怒從何來,更不明白她此話何意:“聖人終究是被奸佞所誤,奸佞既除,自然……”
“為奸佞所誤的,也可以是亂世中人人得而誅之的昏君。”蕭江沅笑容盡斂,“陳將軍,以你的見識,就真的沒想過,兵變之於聖人,會有哪些不可挽迴的影響麽?”
“難道聖人的顏麵,比眾將士的報國之心還要重要?”
“人心不足,一旦將士們發現,兵變可以脅迫聖人做出他們想要的決定,日後會如何?聖人的威儀足夠強硬,才能安定四方,否則……”蕭江沅歎了口氣,“陳將軍,這到底是你的意思,還是有人與你說了什麽?”
不等陳玄禮反駁,蕭江沅緊接著道:“昨晚將士們吃得可還好?”
陳玄禮這才意識到,蕭江沅不僅知道他和將士們的心思,還知道他和李輔國昨日的那次會麵:“昨日,我隻是去感謝李內侍給將士們尋來吃食,但他確實與我說了些大不敬的話。至於今日……我如何不知楊國忠還是宰相?誅殺宰相乃是大罪,我總要為我的將士們考慮,若有太子作保,這罪名大可落在我一人頭上,他們就不會有罪。”
“條件呢?”
“……我助太子一臂之力,殺完楊國忠之後,逼聖人傳位於太子。”
“所以,陳將軍究竟是聖人的臣子,還是太子的家臣?你到底是想誅奸邪,還是想……謀反?”
“你以為我這是要去追隨太子,背叛聖人?”
“不然呢?”見陳玄禮要怒,蕭江沅忽然想到了什麽,“這條件是太子與你說的,還是出自李輔國之口?”
“……有區別麽?”
蕭江沅想了想,道:“陳將軍去吧,去找太子本人商議此事,看看太子怎麽說。”
陳玄禮雖不解,卻仍聽了蕭江沅的話。他很快就歸來,神情有些茫然:“太子……什麽也沒說,隻不許我再提。”
蕭江沅聞言,拉起陳玄禮便往驛站外頭走:“快跟我迴去!”
“怎麽了?”
“我本以為……太子會反對的。”蕭江沅唇邊有一抹冷笑:“既沒同意,也沒反對,跟當年神龍政/變時的中宗皇帝多像啊。”
“你是說,太子其實同意了?”
“隻不反對,便已經足夠了,還給自己留了後路。但有人或許是擔心太子不同意,或許是擔心你領會不到太子的意思,也許會趁你不在,挾恩籠絡軍心。”
“你放心,我已經讓他們等我號令了。”
“聖人對安祿山也放心,結果呢?在此事上,我連內飛龍兵都不放心!我本想著抵達成都之後,再讓聖人以天子的名義殺了楊國忠,不急在這一時,但有人心急了。”
“你是說李輔國?”
“……也可能是太子。”
蕭江沅和陳玄禮剛抵達驛站門口,便聽有人喊道:“楊國忠勾結胡虜謀反!殺”
與此同時,一支箭矢忽然射了出去,正中楊國忠背心!
既已有人牽頭動手,將士們再不容忍,也不管什麽將軍的號令,直接向楊國忠衝了上去,楊國忠的屍身瞬間被分解成數段殘骸。將士們猶覺不夠,其中有一波便衝向了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的屋舍,又有一波則去屠殺楊國忠的幾個兒子。禦史大夫不過指責了一句,便被將士們視為楊國忠一黨,當即斬首。左相韋見素聽見響動,出來探看究竟,也被拳打腳踢,還好有一個將士認出他不是楊國忠一黨,他才得以保命。
驛館之外,霎時血流成河,如同人間煉獄。
不知有誰突然喊了一聲:“奸相死了,還有昏君!”
竟真有一部分將士聞言便要往驛館衝去。蕭江沅立即下令,讓內飛龍兵包圍李隆基所在的正房,陳玄禮則厲聲道:“你們這是做什麽?我們是忠義之師,不是叛賊!”
殺紅了眼的將士們這才醒過神來,想到自己剛剛竟然想要弑君,都不覺心有餘悸,但這一腔憤恨仍是無法疏解。
這時,李隆基也發覺了動靜,走出正房來:“發生了何事?”
四十年天子積威尚在,場麵終於平靜了下來。
蕭江沅立即迴到了李隆基身邊,便見太子和李輔國也趕了過來。
將士們在陳玄禮的帶領下,於驛館院內整齊林立,聽李隆基不僅沒有怪罪,還讚賞他們誅殺奸邪之勇,他們雖意外,但內心也並無波動。
李隆基發現自己的一番好話,此次竟然沒有起到作用,這些將士怎麽都不肯退下,心下一凜:“你們這是要……逼宮?”
太子立即跪了下來,李輔國也隨之跪下,同時看向了陳玄禮。
陳玄禮帶領眾將士一同跪下,抱拳道:“臣不敢!隻是楊國忠既是因謀反而被誅,貴妃便再不適宜侍奉在聖人之側,還望聖人割恩正法!”
眾將士緊隨其後齊聲道:“割恩正法!割恩正法!”
李隆基頓時身子一晃,一左一右地被太子和蕭江沅扶住。他臉色蒼白地看著麵前這一片浴血的士兵,一時竟覺得天旋地轉。足足半晌,他才得以說出話來:“此事……我自有處置。”
說完,李隆基便想要轉身迴房,卻被左相韋見素的兒子、京兆司錄韋諤抱住了腿:
“如今眾怒難犯,安危隻在頃刻,望聖人速決!”
李隆基隻覺得胸口劇痛,喘了好幾口氣才壓抑著道:“貴妃常居深宮,安知楊國忠會反?”
聽到士兵中已有微弱的騷動,蕭江沅閉了閉眼,低聲道:“貴妃當然無罪,但將士既已殺楊國忠,若見貴妃仍在大家左右,豈能自安?臣請大家三思,將士安,則大家安。”
李隆基不可置信地看向了蕭江沅:“她待你那樣好,你也要殺她?”
蕭江沅尚未開口,太子已經勸道:“阿翁隻是就事論事……”
李隆基立即甩開了太子的手,然後顫顫巍巍地指了指蕭江沅,又指了指將士,最終指向了太子:“你……很好……”
太子連忙跪下:“父親萬莫誤會!”
李隆基冷笑了一下,伸手扯住太子的衣領,低下頭去:“想殺玉環,你就先殺了我。這江山,我不要了,這個皇帝,你去做!我隻要留下玉環一條命,兒啊,可否?”
蕭江沅立即轉頭看向李隆基。她臉上刻意的鎮定與從容瞬間隱去,震驚慌亂與不敢置信甫一顯露,就被壓製了下去,隻餘一片冰湖般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