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隆基理所當然道:“禮樂有太常寺管,俗樂既已分離出來,自然也需有司管理。在梨園另設左右教坊司,一司歌曲,一司舞蹈,樂工與善樂者則由我親自打理,分工明確,還占不到我太多時間。我這想法這樣好,竟還有人不理解……阿沅,你可是我最親近的人,不會也不懂我吧?”
蕭江沅麵不改色,標準的微笑依然:“那東宮宜春院裏的十數個娼妓,大家又打算如何解釋?”
“娼妓怎麽了?”李隆基端倪著蕭江沅的神情,想找出她吃醋的痕跡,卻什麽都沒看出,“本就命苦,從小做了那人下之人,吃了多少苦,才成為了名動長安的色藝雙絕。讓她們在平康坊草草一生,被所謂的風流才子召來喚去,太暴殄天物了,倒不如我給她們用武之地,讓她們真正靠自己的才華過活。”
蕭江沅不說話了。她家阿郎總是有道理的,既然他意已絕,登基以來也確實隻有這一件事可讓他順遂,她心一軟,便隨他去了。
是啊,娼妓又如何呢?皇二子的生母趙昭儀,不也是娼妓出身,能歌善舞才被她家阿郎看上的麽。她家阿郎愛好雖廣泛,其他的如打馬球、狩獵等,因動靜太大,不能時常享受到,確實唯獨音律,是他最容易接觸到的,讓他靜心開心的事物了。
蕭江沅心裏的想法,雖不常於表麵表達出來,李隆基卻察覺得十分敏銳,不覺歡喜道:“我便知道阿沅懂我心疼我。”
蕭江沅忽然不想就這麽放過李隆基了:“姚相公對此怎麽說?”
卻不想李隆基大笑道:“要不怎麽說姚公比其他人強呢,他一直在忙正事,根本就不曾跟我提過這個,更別說進諫了。”
想了想,李隆基又輕哼了一聲,語氣中竟有幾分委屈:“其他臣子就知道盯著我這點細枝末節,一到正事就總差點什麽,我還不能當麵反對他們的話,聽到什麽特別讓我生氣的,還不能懲罰他們,不然就是違背了我廣開言路、善待臣子的承諾。就比如說這次進諫的梨園一事,我還得承認意見是好的,給予誇讚甚至獎賞,但也僅止於此。別的事都好說,此事於大唐於我都無礙,又是我摯愛之事,我是絕不會讓步的。”
“欣然接受,絕不采納?”蕭江沅簡單做了個總結。
“當然不是所有的諫言,我都會這樣對待。”李隆基歎道,“難怪阿耶說,做皇帝不過如此……”
但他卻不會和阿耶一樣,稍不如意便動了退縮的心思。這皇位是天賜的,也是他拚盡全力爭取的,他的夢想還未實現,他還不是一個震古爍今的千古一帝,他心中的盛世也還未曾出現,他才不會輕易放手這權力。
天色尚早,姚崇今晚不用值夜,便趁著距離暮鼓敲響還有一段時間,趕來武德殿跟李隆基匯報近日的政務。
李隆基還是老樣子,直奔殿門將姚崇扶進來,一臉笑容仿佛親密無間,入殿之後在姚崇的堅持下,草草受了一禮,就讓姚崇坐下說話了。
自從張說離開政事堂之後,姚崇就開始大刀闊斧的行新政之事了,首要的便是人口及戶口問題。大唐已奉行均田製多年,即各州縣拋除貴族官僚的永業田和賜田之外,根據百姓人頭數,平均分配田產。這讓百姓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起初是一片欣欣向榮之相,但天災頻繁以來,大多百姓賴以生存的農桑不豐,不少家庭交完賦稅便要餓肚子,便逐漸有人將田產賣出,做了佃戶。佃戶再養不飽家人,便選擇背井離鄉,逃避賦稅,成為了逃戶。
這隻是其一,其二便有些可恨了。自先帝繼位以來,皇親國戚競相營建佛寺,奏請度人出家,其中竟有不少是弄虛作假。出自富裕人家的子弟,甚至身強力壯的男子,也紛紛削發為僧,隻為了逃避徭役。
其一尚有情可原,需要時間來慢慢改善,短期內看不出太大成效,但其二對於姚崇來說,當下就能解決。
起初因姚崇方法簡單粗暴,有些臣子看不過去,覺得褻瀆佛法,恐有天譴,姚崇沒理他們,而是直接跟李隆基進諫道:“佛圖澄未能使劉氏的大趙國運長久,鳩摩羅什也無法使姚家的大秦免於覆亡,齊襄帝、梁武帝同樣未能因尚佛便免於國破家亡。隻要聖人能夠使百姓安居樂業,就是有福之身,哪裏用得著剃度奸詐之徒為僧,豈非讓他們敗壞佛法?”
百官們頓時無話可說。李隆基當即便接受了姚崇的建議,讓各州縣紛紛篩選並淘汰全國不合格的僧人尼姑,今日姚崇來報的,便是篩選過後因弄虛作假被勒令還俗的僧尼人數。
李隆基隻覺自己沒聽清,又問了一遍:“多少?”
姚崇悠悠一笑:“一萬兩千餘人。”
“好!”李隆基撫掌大笑,“我還要下道敕命:從今以後各地均不得新建佛寺,原有的佛寺如有已毀壞、應修繕的,一律上報到地方,經查驗屬實,方可動工修繕。今後最好每年都篩選一次,我看誰還敢逃避徭役賦稅?”
“至於百姓之逃戶,天災難免,隻能盡力而為。日後若得豐年,聖人以減稅或幹脆免上一年兩年的賦稅,將田地‘歸還’百姓,同時不追究百姓的逃戶之責,此情必有改善。”
“嗯……這個還急不得。接下來便是百官一事——如今朝中文武百官,姚公用著可還順手?”
“天子腳下的官員,自然沒有粗笨的。”
“那地方官員呢?”
姚崇因不敢小瞧天子,故而李隆基說的每句話,他都會思量一二。他也足夠敏銳,捕捉到了李隆基有弦外之音,卻還想不到那到底是什麽,便道:“吏部每年都會對地方官員的政績進行考校,大多都……還算不錯。”
“那跟兩京官員相比呢?”
“自然是兩京官員能力稍勝一籌。”
“這是為何?”
“學子進士及第之後,多從底層官員做起,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便會去地方曆練,其中政績卓越者,才會迴到兩京任職。如此看來,兩京官員多為全國官員之佼佼者,地方官員當然有所不及。”
“可也有不少是從兩京外放到地方的,姚公之前是,宋廣平宋刺史也是。即便如此,地方官員總體來看,也是遠不及兩京官員的吧?”
宋廣平便是宋璟,如今正在極南之地做刺史。想起自己和這個老搭檔,姚崇也不覺得自己方才說錯了。聽到這裏,他也大致明白了李隆基的意思,便不再圓滑著說話了:“聖人所言甚是。也是因此,許多為了緩解天災給百姓造成的傷害,而製定的方略,在地方往往效果不佳。地方官員的素質若一直如此,他們直接麵對百姓,早晚會引得民怨四起,於聖人大業無益。此事已迫在眉睫,老臣請聖人,盡早下定決心,改善此類情形!”
李隆基朗然一笑:“姚公果然深知我心!我想把京中能力極強的官員,派到地方去做都督或刺史,而地方官員中眼界開闊、政績突出者,則召迴兩京為官。此等官員之流動並非僅限眼下,日後要發展為慣例,最好每隔幾年便流動一次。姚公以為如何?”
姚崇看向李隆基的目光裏滿是讚賞:“聖人英明!”
李隆基當晚便命值班的中書舍人擬好相關製書。姚崇是個講究效率的人,次日便把這封製書過了尚書、中書二省的審校,同時通過了李隆基的畫日畫可,第三日就通過門下省,昭告天下。
此舉有效地改善了地方官員的能力和素質,讓許多京中下發到地方的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實施,還激發了有些在地方待了太久而懶政的官員上進之心。眾多父母官或發掘或重啟或運用自己卓越的能力,安撫了治下諸多百姓,讓不少人迴到了自己的田地裏,靜待開春新一度的耕種,企盼這一年能有一個久違的豐收。
一時間,整個大唐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有一位官員的事跡,卻格格不入地聽進了許多官員的耳朵裏。
李隆基理所當然道:“禮樂有太常寺管,俗樂既已分離出來,自然也需有司管理。在梨園另設左右教坊司,一司歌曲,一司舞蹈,樂工與善樂者則由我親自打理,分工明確,還占不到我太多時間。我這想法這樣好,竟還有人不理解……阿沅,你可是我最親近的人,不會也不懂我吧?”
蕭江沅麵不改色,標準的微笑依然:“那東宮宜春院裏的十數個娼妓,大家又打算如何解釋?”
“娼妓怎麽了?”李隆基端倪著蕭江沅的神情,想找出她吃醋的痕跡,卻什麽都沒看出,“本就命苦,從小做了那人下之人,吃了多少苦,才成為了名動長安的色藝雙絕。讓她們在平康坊草草一生,被所謂的風流才子召來喚去,太暴殄天物了,倒不如我給她們用武之地,讓她們真正靠自己的才華過活。”
蕭江沅不說話了。她家阿郎總是有道理的,既然他意已絕,登基以來也確實隻有這一件事可讓他順遂,她心一軟,便隨他去了。
是啊,娼妓又如何呢?皇二子的生母趙昭儀,不也是娼妓出身,能歌善舞才被她家阿郎看上的麽。她家阿郎愛好雖廣泛,其他的如打馬球、狩獵等,因動靜太大,不能時常享受到,確實唯獨音律,是他最容易接觸到的,讓他靜心開心的事物了。
蕭江沅心裏的想法,雖不常於表麵表達出來,李隆基卻察覺得十分敏銳,不覺歡喜道:“我便知道阿沅懂我心疼我。”
蕭江沅忽然不想就這麽放過李隆基了:“姚相公對此怎麽說?”
卻不想李隆基大笑道:“要不怎麽說姚公比其他人強呢,他一直在忙正事,根本就不曾跟我提過這個,更別說進諫了。”
想了想,李隆基又輕哼了一聲,語氣中竟有幾分委屈:“其他臣子就知道盯著我這點細枝末節,一到正事就總差點什麽,我還不能當麵反對他們的話,聽到什麽特別讓我生氣的,還不能懲罰他們,不然就是違背了我廣開言路、善待臣子的承諾。就比如說這次進諫的梨園一事,我還得承認意見是好的,給予誇讚甚至獎賞,但也僅止於此。別的事都好說,此事於大唐於我都無礙,又是我摯愛之事,我是絕不會讓步的。”
“欣然接受,絕不采納?”蕭江沅簡單做了個總結。
“當然不是所有的諫言,我都會這樣對待。”李隆基歎道,“難怪阿耶說,做皇帝不過如此……”
但他卻不會和阿耶一樣,稍不如意便動了退縮的心思。這皇位是天賜的,也是他拚盡全力爭取的,他的夢想還未實現,他還不是一個震古爍今的千古一帝,他心中的盛世也還未曾出現,他才不會輕易放手這權力。
天色尚早,姚崇今晚不用值夜,便趁著距離暮鼓敲響還有一段時間,趕來武德殿跟李隆基匯報近日的政務。
李隆基還是老樣子,直奔殿門將姚崇扶進來,一臉笑容仿佛親密無間,入殿之後在姚崇的堅持下,草草受了一禮,就讓姚崇坐下說話了。
自從張說離開政事堂之後,姚崇就開始大刀闊斧的行新政之事了,首要的便是人口及戶口問題。大唐已奉行均田製多年,即各州縣拋除貴族官僚的永業田和賜田之外,根據百姓人頭數,平均分配田產。這讓百姓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起初是一片欣欣向榮之相,但天災頻繁以來,大多百姓賴以生存的農桑不豐,不少家庭交完賦稅便要餓肚子,便逐漸有人將田產賣出,做了佃戶。佃戶再養不飽家人,便選擇背井離鄉,逃避賦稅,成為了逃戶。
這隻是其一,其二便有些可恨了。自先帝繼位以來,皇親國戚競相營建佛寺,奏請度人出家,其中竟有不少是弄虛作假。出自富裕人家的子弟,甚至身強力壯的男子,也紛紛削發為僧,隻為了逃避徭役。
其一尚有情可原,需要時間來慢慢改善,短期內看不出太大成效,但其二對於姚崇來說,當下就能解決。
起初因姚崇方法簡單粗暴,有些臣子看不過去,覺得褻瀆佛法,恐有天譴,姚崇沒理他們,而是直接跟李隆基進諫道:“佛圖澄未能使劉氏的大趙國運長久,鳩摩羅什也無法使姚家的大秦免於覆亡,齊襄帝、梁武帝同樣未能因尚佛便免於國破家亡。隻要聖人能夠使百姓安居樂業,就是有福之身,哪裏用得著剃度奸詐之徒為僧,豈非讓他們敗壞佛法?”
百官們頓時無話可說。李隆基當即便接受了姚崇的建議,讓各州縣紛紛篩選並淘汰全國不合格的僧人尼姑,今日姚崇來報的,便是篩選過後因弄虛作假被勒令還俗的僧尼人數。
李隆基隻覺自己沒聽清,又問了一遍:“多少?”
姚崇悠悠一笑:“一萬兩千餘人。”
“好!”李隆基撫掌大笑,“我還要下道敕命:從今以後各地均不得新建佛寺,原有的佛寺如有已毀壞、應修繕的,一律上報到地方,經查驗屬實,方可動工修繕。今後最好每年都篩選一次,我看誰還敢逃避徭役賦稅?”
“至於百姓之逃戶,天災難免,隻能盡力而為。日後若得豐年,聖人以減稅或幹脆免上一年兩年的賦稅,將田地‘歸還’百姓,同時不追究百姓的逃戶之責,此情必有改善。”
“嗯……這個還急不得。接下來便是百官一事——如今朝中文武百官,姚公用著可還順手?”
“天子腳下的官員,自然沒有粗笨的。”
“那地方官員呢?”
姚崇因不敢小瞧天子,故而李隆基說的每句話,他都會思量一二。他也足夠敏銳,捕捉到了李隆基有弦外之音,卻還想不到那到底是什麽,便道:“吏部每年都會對地方官員的政績進行考校,大多都……還算不錯。”
“那跟兩京官員相比呢?”
“自然是兩京官員能力稍勝一籌。”
“這是為何?”
“學子進士及第之後,多從底層官員做起,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便會去地方曆練,其中政績卓越者,才會迴到兩京任職。如此看來,兩京官員多為全國官員之佼佼者,地方官員當然有所不及。”
“可也有不少是從兩京外放到地方的,姚公之前是,宋廣平宋刺史也是。即便如此,地方官員總體來看,也是遠不及兩京官員的吧?”
宋廣平便是宋璟,如今正在極南之地做刺史。想起自己和這個老搭檔,姚崇也不覺得自己方才說錯了。聽到這裏,他也大致明白了李隆基的意思,便不再圓滑著說話了:“聖人所言甚是。也是因此,許多為了緩解天災給百姓造成的傷害,而製定的方略,在地方往往效果不佳。地方官員的素質若一直如此,他們直接麵對百姓,早晚會引得民怨四起,於聖人大業無益。此事已迫在眉睫,老臣請聖人,盡早下定決心,改善此類情形!”
李隆基朗然一笑:“姚公果然深知我心!我想把京中能力極強的官員,派到地方去做都督或刺史,而地方官員中眼界開闊、政績突出者,則召迴兩京為官。此等官員之流動並非僅限眼下,日後要發展為慣例,最好每隔幾年便流動一次。姚公以為如何?”
姚崇看向李隆基的目光裏滿是讚賞:“聖人英明!”
李隆基當晚便命值班的中書舍人擬好相關製書。姚崇是個講究效率的人,次日便把這封製書過了尚書、中書二省的審校,同時通過了李隆基的畫日畫可,第三日就通過門下省,昭告天下。
此舉有效地改善了地方官員的能力和素質,讓許多京中下發到地方的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實施,還激發了有些在地方待了太久而懶政的官員上進之心。眾多父母官或發掘或重啟或運用自己卓越的能力,安撫了治下諸多百姓,讓不少人迴到了自己的田地裏,靜待開春新一度的耕種,企盼這一年能有一個久違的豐收。
一時間,整個大唐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有一位官員的事跡,卻格格不入地聽進了許多官員的耳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