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李重俊可是政變謀反,才在死後被廢了太子之位,如今聖人竟然要追封他?


    追封他也就罷了,畢竟是中宗皇帝的兒子,人都死了,讓中宗皇帝的麵子好看些,倒沒什麽不可。隻是,連同當年跟隨他一並發兵的李多祚、李守禮等人,也要一並追封賜官,這就有點過分了。


    “諡號我已經想好了,年少而亡,又誅殺武三思等有功,便諡‘節湣’二字,諸位相公以為如何?”李旦問道。


    宰相們一時直直地看著天子,有點說不出話來。


    ……敢情李重俊起兵殺入大明宮,差點害死帝後父母,不忠不孝,事後更被中宗皇帝將頭顱掛在朝堂之上以儆效尤,諸如此類等等,都是他們做了一場夢,從此便不複存在了?


    太府少卿韋湊上前奏道:“啟聖人,一人之諡號,乃是對其一生功過之褒貶,應根據其生前的所作所為行贈予之事。原太子李重俊與李多祚、李守禮等人舉兵入宮,將中宗皇帝逼退到了皇宮最北的玄武門,驚慌抵禦到那般地步,太子卻仍是神態自若地居於馬上督軍,直到李多祚等人為棄暗投明的將士們所殺,他才落荒而逃。從頭到尾,他都沒有絲毫悔悟之心,若當時守衛玄武門的羽林軍抵擋不住,李重俊所造成之禍難,必將不堪設想!聖人怎可為其及其臣僚追封呢?”


    李旦歎了一聲:“他當時畢竟年輕,遭人鼓動,一時衝動也是有的,不像韋庶人那般罪大惡極,又是中宗皇帝的兒子,不追封了他,我身為親叔,實在於心不忍。再者說,他不也誅殺了武三思等奸佞麽,也是於社稷有功的……”


    姚元崇這時捋了捋胡子,道:“臣聽友人提起過,當年李重俊事敗之後次日,中宗皇帝見到眾臣的時候,因劫後餘生,眼淚都要流了下來,中宗皇帝還曾握著宰相的手,說他差一點便看不到諸位了。看來當時兵變時的情況,遠比我等想像得更加危急呢。”


    意思就是,李重俊即便一時衝動,造成的結果擺在那裏,他該有什麽樣的罪,就該負什麽樣的責任,這是毋庸置疑的,沒有任何解釋的餘地,隻是聖人突然提起此事,必然不僅僅是為了寬赦李重俊,而聖人雖已做好了決定,語氣卻仍是商量的,那麽他們宰相就跟他有商有量。


    宋璟不是傻子,聽姚元崇這麽說,便也先等了一等,看聖人怎麽應答。此刻姚元崇已經是首席宰相中書令,其他的宰相自然以他馬首是瞻。


    李旦又歎了口氣:“難道諸位相公們忘了,昔年阿娘臨朝,我被武三思等武家子弟那般壓迫,直到中宗皇帝中興大唐,也仍是沒能逃過武三思的猜忌,太子重俊就算再如何不好,總算替國家除了禍害,也替我報了仇,於國於我都是有恩的。有恩不報,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天子?”


    “哦……”姚元崇點了點頭,“那麽臣敢問聖人,此事與鎮國公主商議過了嗎?”


    李旦開口便要說什麽,聽清了姚元崇所問的,不禁愣了愣:“商……”猶豫了一下,終究道,“商議過了。”


    宋璟幹巴巴地道:“那聖人與太子殿下,也是商議過的了?”


    李旦臉色微沉:“……三郎才剛做太子,正是學習的時候,國家大事,哪能什麽都與他商量?”


    姚元崇與宋璟相視一眼,頷首道:“聖人說的正是。”待李旦神色稍緩,才接著道,“原來聖人隻是想報恩,這個好辦,天子報恩有很多種方式,不用必須追封,改葬厚葬也是可以的,既全了法度,也可安聖人之心。”


    姚元崇的建議的確兩全其美,諸位宰相及三省官員都點頭表示同意。若是平日裏的李旦,此刻該無話可說,要麽同意姚元崇所言,要麽暫且擱置,轉到另一個話題了,可今日他卻像是早就知道姚元崇會說什麽,隨即便道:“太子重俊雖死,可還有未亡人,若不追封,隻改為厚葬,其未亡人未免太可憐了。更何況,重俊太子妃楊氏還是三郎楊良媛的阿姊……就算不為太子重俊考慮,也不能讓三郎的妾室身份太不好看了。”


    這迴輪到姚元崇無話可說了——聖人啊,你既然是這麽想的,早幹什麽去了?現在楊氏已經是太子良媛了,你才想起來楊氏身份有汙點?


    他明知道李旦說這些純屬強詞奪理,卻不想反駁什麽。聖人顯然早有準備,這種理由又分明是鎮國公主的風格,他就不廢力氣,退一步好了,隻是有些原則不能碰:“聖人為太子考慮得這般周到,真乃慈父之心。追封、厚葬,其實並無不可,隻是老臣以為,‘節湣’二字不宜為其諡號,還請聖人更換。”


    宋璟道:“正是如此。忠貞孝義為節,可悲可憐為湣,臣不知李重俊憑什麽可以得到此二字。”


    韋湊也跟著道:“聖人仁義,憐李重俊年輕早亡,贈予厚葬諡號,臣等十分理解。隻是聖人莫非忘了,臣子以禮侍奉君王,若是經過太廟,則必須下馬,經過君王禦座,更要趨步而行,以示恭敬。昔年漢時,漢成帝為太子,雖被漢元帝急召相見,尚不敢橫穿馳道,可李重俊竟然敢在皇宮之內興兵造反,在中宗皇帝麵前橫刀立馬,何止無禮不敬,簡直無法無天!”


    見李旦沒什麽反應,仍是固執己見的模樣,宋璟涼涼地道:“李重俊誅殺武三思等奸佞,聖人想要嘉獎他,沒什麽不行,隻要他是為了尊崇中宗皇帝,別說興兵宮闕,就是把長安毀了也無妨,可是……他是麽?他是為了讓自己做皇帝,才起兵的,他分明就是圖謀不軌,與武三思又有何分別?”


    李旦的眉心微微地蹙了起來。


    姚元崇笑道:“聖人可不要告訴老臣,李重俊把中宗皇帝逼到了玄武門,乃是為了廢掉罪大惡極的韋庶人啊。”


    李旦靈光一現,當即便要點頭,心裏正覺得姚元崇這個人還不錯,便聽姚元崇接著道:“那時候韋庶人尚未謀反,仍是**皇後,更是李重俊的嫡母,李重俊與韋庶人君臣母子大義尚未斷絕,李重俊更是顯然沒有得到中宗皇帝的命令,而是擅自起兵,若說他是為了廢棄韋庶人,那麽他便是離間父母之情,如此不孝,泯滅人性,還不如不忠呢。”


    李旦:“……”


    韋湊又道:“漢時武帝臨朝,戾太子受到江充誣陷,憤而起兵,雖也動用了兵馬,卻也隻是殺死了江充,而並沒有圍困漢武帝。戾太子最終兵敗自盡,直到他的孫子漢宣帝即位,他才得以改葬,但諡號仍為一個‘戾’字。戾太子尚且如此,更何況李重俊?聖人若真的將他諡為‘節湣’,隻怕後世的亂臣賊子會因李重俊這一先例,對忤逆謀反等國家重罪再無敬畏之心!”


    宋璟道:“國有法度,自當遵循,懲惡揚善,賞罰分明。還請聖人為李重俊改賜一個諡號,至於李多祚、李守禮等人,他們沒有勸阻,反倒跟隨李重俊起兵,不可謂無罪,聖人若是願意寬宥他們,並無不可,隻是追封和賜官,臣懇請聖人盡數免去,以彰顯法度之清……”


    忽聽一聲重重地“啪”,李旦一拍禦案,站起身來:“在你們眼中,我到底還是不是皇帝?”


    姚元崇剛一意外地揚眉,宋璟已經一臉淡定地應道:“天子亦要近賢臣,納忠言,而不是一意孤行。”


    “宋璟!”


    姚元崇本還有些擔心宋璟,這下改為擔心李旦了。從剛剛“是不是皇帝”開始,李旦就走錯路了。那是皇帝能說出口的話?他以為天子之怒一定都能奏效麽?那當年太宗皇帝對上魏征,怎麽就沒贏過一次?


    當眾喚人姓名是十分無禮的行為,太宗皇帝也不過在背後罵魏征一句“田舍翁”,尚且不敢點名道姓,當今天子這是怎麽了?即便是鎮國公主,就算能教他發怒,也不會教他這一聲吧?


    天子性格向來溫軟,連發怒都顯得十分心虛,那一聲“宋璟”卻是實實在在的,他或許是想通過這件事,確立自己身為皇帝的威信,但顯然弄巧成拙了。禍從口出,覆水難收,得罪了宋璟,我看你怎麽辦。


    宋璟雙眼微眯:“聖人喚臣什麽?”


    李旦真的心虛了:“我……你放肆!”


    宋璟像看一個死人一般地看著李旦,上前兩步,緩緩跪下。他將頭上的翼善冠摘下,端正置於身前,又將笏板和魚符自腰間取下,放到翼善冠兩邊,然後俯首道:“臣請辭同中書門下三品一職,從此不入政事堂。這便退下,不讓聖人為難。”


    這可是你自己請辭的!李旦勢在必行,聽宋璟請辭,頓覺肩上輕鬆了一點。見姚元崇等人並沒求情和挽留,他當即同意,還請身邊最親近的宦官相送。


    盛唐絕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絕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蔚微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蔚微藍並收藏盛唐絕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