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陽光正好,李成器十分悠閑地走向立政殿,仿佛在赴一場最尋常不過的賞花之約。
此時的立政殿中,一些聯合歸返的臣子正在連番勸諫,權衡利弊,甚至極其隱晦地搬出了玄武門之變——太宗皇帝雖為一代明君,對於此事也坦坦蕩蕩,任憑後人評說,然而他發動兵變殺兄弑弟,最終才得以龍登九五一事,終究還是給後代們立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這是皇權萬丈光芒之下的陰影,是最多治標而無法治本的隱疾。
若真的讓宋王成為太子,隻怕平王會有所不服,縱然兄弟之間感情深又如何,難道在李家爭奪天下之前,隱太子和太宗皇帝感情不深嗎?
大唐才剛剛亂過一番,若緊接著再來一場,且不論朝廷內外根本再經不住,到時候兵變好似兒戲,大唐疆域遼闊,隻怕誰都想分一杯羹了。最嚴重的話,國將不國,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大唐安在?
李旦聽得十分頭疼。不掌權的時候,渴望掌權,而一旦掌權了,又覺得煩躁疲累。這些臣子不是應該效忠於他的麽,為何不為他打算打算,竟如此團結地為李三郎說話?他們要是同意了他的想法,現在立大郎為太子的詔書都草擬好了,就算有隱患有麻煩,那也是以後的事。他可不信,若是事先做好防範,一個初初嶄露頭角的李三郎還能掀起又一場風波,導致出那般嚴重的後果?
身為九五至尊,大臣卻不幫著自己,他明明手中握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仍是什麽都做不了,這個皇帝當著還有什麽意思?李旦不覺竟有些懷念昔年身為母親傀儡時的日子了。那時候他也是皇帝,卻什麽事都不用管,雖不像個皇帝,但也不像現在這樣煩心。
李旦不禁暗歎一聲,自己果然不適合做天子啊,從古至今,哪有一個皇帝才剛剛登上皇位就後悔了,甚至心想何時才能結束這樣的生活?
臣子們說的都對,他並非不知。他對於這些臣子雖然不大喜歡,卻也不敢對他們怎麽樣。誰說皇帝就能隨心所欲了,很多時候不也得聽大臣的,太宗皇帝與魏征如是,阿娘與狄仁傑亦如是。他雖然不想做皇帝了,卻不代表他希望自己被評價為一個不納忠言的昏君。
也不知大郎什麽時候才來向他表態,他這樣堅持著,真的有意義嗎?
這時,有宦者恭敬躬身入殿道:“啟大家,宋王至。”
李旦忙道:“快請。”
先帝喪期未過,李成器身穿一身遍無紋飾的素淡雪白圓領袍,頭戴墨色襆頭,簡簡單單而來。他的麵容俊美,自有一番溫柔的輪廓,襯著他霜白的膚色,更顯脫俗而超然。他的步子不緊不慢,十分輕緩,衣擺卻流動如江水波浪,一步又一步間,他便好似那踏浪而來的仙人,不急不躁,不慌不忙。
看到長子如此悠閑自在的模樣,李旦暗暗點了點頭,不覺瞥了眾臣一眼——如此泰山崩於前而不驚,方是天子本色,他家大郎哪裏不如投機取巧借機算計的李三郎了?
卻見李成器甫一站定,便直直地跪了下來,不問安而直接伏拜道:“兒臣懇請聖人立平王為太子,以安天下民心!”
從聽聞李成器來了起,眾臣便麵麵相覷,暗自低穀。見李成器這般,他們紛紛自席子上站起身,走到李成器兩側,朝李旦跪拜道:“宋王賢德,臣等附議,還請聖人三思!”
李旦這下可忍不住。經宦者攙扶,他有些吃力地站起來,指著李成器便皺眉道:“你……你這是做什麽?!”
李成器直起身子,抬頭拱手道:“兒臣知道,聖人愛子心切,不忍兒臣身居嫡長卻無緣繼承。然國家安方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眼下廢後韋氏之逆亂不過初定,兒臣雖為嫡長,卻無尺寸之功,相反平王於國於民,皆有大功。若聖人舍棄平王而立兒臣為太子,使有功之人得不到獎賞,且不論兒臣羞於應詔,更不敢麵對大唐子民,屆時功臣們會如何想,百姓們會如何想?不僅諸公為平王不平,兒臣亦是如此!懇請聖人順應天意民心,立平王為太子,兒臣寧死不敢居於平王之上!”
“你……”李成器每一個字都重重地敲在了李旦的心房。聽著長子如此正式的言辭,凝視著長子溫和淡然的神色,李旦既慍怒又心疼。待眾臣又一番附議之後,他輕靠著身後宦者的臂彎,十分無力地垂下頭道:“眾卿也都累了,正值午時,便賜食廊下。待用過膳,諸公便都迴去休息吧。”
眾臣怎會不知,聖人這是想跟宋王單獨聊聊,反正宋王已經當著他們的麵說出了那些話,日後想收迴來也無法了,他們便都識趣地退了下去。
李旦又揮了揮手,讓殿內的宦者宮人也都退到殿外去,就連身後堅持扶著自己的,也被他嗬斥了出去。離開了宦者的扶持,他的身子晃了晃,卻仍是站住了。靜默良久,見長子剛剛雖想起身扶住自己,卻在自己站住之後鬆了口氣,繼續端正跪著,李旦長歎一聲,衝長子招了招手:“起來吧。你我至親父子,有什麽話不能好好說?”
李成器這才站起來,扶著李旦坐下:“那現在兒要說的話,阿耶可還願意聽?”
李旦瞥了李成器一眼,沒有說話。
李成器溫和一笑:“兒要說的話,剛剛已經說得差不多了。道理,阿耶都懂,不需要贅述,隻是有一點,兒還是要對阿耶說。阿耶提出立兒為太子之前,應也想過會有今日,群臣如此激烈的反對,自然在意料之中,而阿耶對兒那般了解,難道不知兒會如何反應嗎?可阿耶還是這樣做了——事情早就過去了,阿耶還在責怪三郎嗎?”
李旦還是沒有說話,雙手卻不禁緩緩收緊,攥住了衣擺。
“阿耶對三郎的所有偏見,其實都源於當年。可當年,一切都是三郎的錯嗎?這些年來,兒對當年之事絕口不提,固然有防範祖母之意,也是希望阿耶能漸漸走出來,卻不想造成今日。有些話,兒深埋心中已久,此刻卻不得不說了。”
李成器聲音一沉,擲地有聲之意油然而生:“當年,若被武懿宗當街攔下肆意侮辱的人是我,我就算不會像三郎做得那樣痛快,也絕不會輕饒了那廝。阿耶當時畢竟是皇嗣,親子受辱,阿耶又當如何?我怎能讓一介卑鄙無恥之徒輕侮,又讓朝堂內外輕視東宮?”
李旦一直都是知道的,長子表麵和氣而溫順,實則自有堅韌傲骨,隻是從不輕易顯露罷了,若是發作起來,隻怕三子甚至幼子也硬不過他。卻直到今日,他才見到長子的這番模樣,不覺越發心疼。
李成器歎了歎:“且三郎當時所說的話,難道不是阿耶的心聲嗎?”
吾李家朝堂,幹汝何事?
這是我李家的朝堂,跟你們武家有什麽關係?
李旦自小生活在李家優渥的天家裏,後來卻為母親所迫退位禪讓,更求賜武姓,他心裏怎會沒有一絲不甘和怨憤?隻是他全都壓抑住了,總要留著這條命,才可期待來日。奈何他如何壓抑,哪怕後來真的恍若無事了,他的心底也始終都存在著這樣一句質問和呐喊。他一直都想問問母親,這是阿耶留下的李家朝堂,她為什麽要據為己有,連親生骨肉都不顧?
李隆基喊出了這句話,殊不知李旦在得知此事之時,最初的感覺竟是心胸一瞬的暢快。
然而後果,卻是他不堪迴首的。
與其說,他是在計較當年的李隆基,不如說,他是在怨懟當年的自己。隻是他始終不肯承認罷了。這一點,李成器看得清,卻不能說破。
見阿耶神色鬆動,李成器接著道:“三郎畢竟是阿耶親生子,阿耶最多在情分上,較之我等淡上一些,心中卻還是在乎的,不然年前大唐與吐蕃打馬球時,阿耶怎會那般擔心三郎的安危?即便是現在,阿耶在立儲之事上,也僅僅是在兒與三郎之間搖擺不定,並不曾全然傾向兒這一邊,想必也是心中不忍的緣故吧。”
李旦默了默,終是點了點頭。
李成器笑道:“大局已定,大勢所趨,兒心裏都看得清也看得開,阿耶若真的心疼兒,那就讓兒妥妥當當地做一個富貴閑人吧,可不要再做無謂的掙紮,給兒添麻煩了。若真有朝一日,兒成了天子,兒的那些花兒可怎麽辦?若交給宮人照料,她們不給折下來戴在頭上,兒就謝天謝地了,若交給宦官那幫粗人,兒還不如親手葬花,也省得它們受苦。”
“你啊……”麵對這樣的長子,李旦也唯有沉沉一歎了。
李成器斂了斂容:“待國本立後,再處理一些迫在眉睫之事,阿耶便可靜下心來,為阿娘和竇姨娘招魂安葬了。”
此時的立政殿中,一些聯合歸返的臣子正在連番勸諫,權衡利弊,甚至極其隱晦地搬出了玄武門之變——太宗皇帝雖為一代明君,對於此事也坦坦蕩蕩,任憑後人評說,然而他發動兵變殺兄弑弟,最終才得以龍登九五一事,終究還是給後代們立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這是皇權萬丈光芒之下的陰影,是最多治標而無法治本的隱疾。
若真的讓宋王成為太子,隻怕平王會有所不服,縱然兄弟之間感情深又如何,難道在李家爭奪天下之前,隱太子和太宗皇帝感情不深嗎?
大唐才剛剛亂過一番,若緊接著再來一場,且不論朝廷內外根本再經不住,到時候兵變好似兒戲,大唐疆域遼闊,隻怕誰都想分一杯羹了。最嚴重的話,國將不國,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大唐安在?
李旦聽得十分頭疼。不掌權的時候,渴望掌權,而一旦掌權了,又覺得煩躁疲累。這些臣子不是應該效忠於他的麽,為何不為他打算打算,竟如此團結地為李三郎說話?他們要是同意了他的想法,現在立大郎為太子的詔書都草擬好了,就算有隱患有麻煩,那也是以後的事。他可不信,若是事先做好防範,一個初初嶄露頭角的李三郎還能掀起又一場風波,導致出那般嚴重的後果?
身為九五至尊,大臣卻不幫著自己,他明明手中握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仍是什麽都做不了,這個皇帝當著還有什麽意思?李旦不覺竟有些懷念昔年身為母親傀儡時的日子了。那時候他也是皇帝,卻什麽事都不用管,雖不像個皇帝,但也不像現在這樣煩心。
李旦不禁暗歎一聲,自己果然不適合做天子啊,從古至今,哪有一個皇帝才剛剛登上皇位就後悔了,甚至心想何時才能結束這樣的生活?
臣子們說的都對,他並非不知。他對於這些臣子雖然不大喜歡,卻也不敢對他們怎麽樣。誰說皇帝就能隨心所欲了,很多時候不也得聽大臣的,太宗皇帝與魏征如是,阿娘與狄仁傑亦如是。他雖然不想做皇帝了,卻不代表他希望自己被評價為一個不納忠言的昏君。
也不知大郎什麽時候才來向他表態,他這樣堅持著,真的有意義嗎?
這時,有宦者恭敬躬身入殿道:“啟大家,宋王至。”
李旦忙道:“快請。”
先帝喪期未過,李成器身穿一身遍無紋飾的素淡雪白圓領袍,頭戴墨色襆頭,簡簡單單而來。他的麵容俊美,自有一番溫柔的輪廓,襯著他霜白的膚色,更顯脫俗而超然。他的步子不緊不慢,十分輕緩,衣擺卻流動如江水波浪,一步又一步間,他便好似那踏浪而來的仙人,不急不躁,不慌不忙。
看到長子如此悠閑自在的模樣,李旦暗暗點了點頭,不覺瞥了眾臣一眼——如此泰山崩於前而不驚,方是天子本色,他家大郎哪裏不如投機取巧借機算計的李三郎了?
卻見李成器甫一站定,便直直地跪了下來,不問安而直接伏拜道:“兒臣懇請聖人立平王為太子,以安天下民心!”
從聽聞李成器來了起,眾臣便麵麵相覷,暗自低穀。見李成器這般,他們紛紛自席子上站起身,走到李成器兩側,朝李旦跪拜道:“宋王賢德,臣等附議,還請聖人三思!”
李旦這下可忍不住。經宦者攙扶,他有些吃力地站起來,指著李成器便皺眉道:“你……你這是做什麽?!”
李成器直起身子,抬頭拱手道:“兒臣知道,聖人愛子心切,不忍兒臣身居嫡長卻無緣繼承。然國家安方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眼下廢後韋氏之逆亂不過初定,兒臣雖為嫡長,卻無尺寸之功,相反平王於國於民,皆有大功。若聖人舍棄平王而立兒臣為太子,使有功之人得不到獎賞,且不論兒臣羞於應詔,更不敢麵對大唐子民,屆時功臣們會如何想,百姓們會如何想?不僅諸公為平王不平,兒臣亦是如此!懇請聖人順應天意民心,立平王為太子,兒臣寧死不敢居於平王之上!”
“你……”李成器每一個字都重重地敲在了李旦的心房。聽著長子如此正式的言辭,凝視著長子溫和淡然的神色,李旦既慍怒又心疼。待眾臣又一番附議之後,他輕靠著身後宦者的臂彎,十分無力地垂下頭道:“眾卿也都累了,正值午時,便賜食廊下。待用過膳,諸公便都迴去休息吧。”
眾臣怎會不知,聖人這是想跟宋王單獨聊聊,反正宋王已經當著他們的麵說出了那些話,日後想收迴來也無法了,他們便都識趣地退了下去。
李旦又揮了揮手,讓殿內的宦者宮人也都退到殿外去,就連身後堅持扶著自己的,也被他嗬斥了出去。離開了宦者的扶持,他的身子晃了晃,卻仍是站住了。靜默良久,見長子剛剛雖想起身扶住自己,卻在自己站住之後鬆了口氣,繼續端正跪著,李旦長歎一聲,衝長子招了招手:“起來吧。你我至親父子,有什麽話不能好好說?”
李成器這才站起來,扶著李旦坐下:“那現在兒要說的話,阿耶可還願意聽?”
李旦瞥了李成器一眼,沒有說話。
李成器溫和一笑:“兒要說的話,剛剛已經說得差不多了。道理,阿耶都懂,不需要贅述,隻是有一點,兒還是要對阿耶說。阿耶提出立兒為太子之前,應也想過會有今日,群臣如此激烈的反對,自然在意料之中,而阿耶對兒那般了解,難道不知兒會如何反應嗎?可阿耶還是這樣做了——事情早就過去了,阿耶還在責怪三郎嗎?”
李旦還是沒有說話,雙手卻不禁緩緩收緊,攥住了衣擺。
“阿耶對三郎的所有偏見,其實都源於當年。可當年,一切都是三郎的錯嗎?這些年來,兒對當年之事絕口不提,固然有防範祖母之意,也是希望阿耶能漸漸走出來,卻不想造成今日。有些話,兒深埋心中已久,此刻卻不得不說了。”
李成器聲音一沉,擲地有聲之意油然而生:“當年,若被武懿宗當街攔下肆意侮辱的人是我,我就算不會像三郎做得那樣痛快,也絕不會輕饒了那廝。阿耶當時畢竟是皇嗣,親子受辱,阿耶又當如何?我怎能讓一介卑鄙無恥之徒輕侮,又讓朝堂內外輕視東宮?”
李旦一直都是知道的,長子表麵和氣而溫順,實則自有堅韌傲骨,隻是從不輕易顯露罷了,若是發作起來,隻怕三子甚至幼子也硬不過他。卻直到今日,他才見到長子的這番模樣,不覺越發心疼。
李成器歎了歎:“且三郎當時所說的話,難道不是阿耶的心聲嗎?”
吾李家朝堂,幹汝何事?
這是我李家的朝堂,跟你們武家有什麽關係?
李旦自小生活在李家優渥的天家裏,後來卻為母親所迫退位禪讓,更求賜武姓,他心裏怎會沒有一絲不甘和怨憤?隻是他全都壓抑住了,總要留著這條命,才可期待來日。奈何他如何壓抑,哪怕後來真的恍若無事了,他的心底也始終都存在著這樣一句質問和呐喊。他一直都想問問母親,這是阿耶留下的李家朝堂,她為什麽要據為己有,連親生骨肉都不顧?
李隆基喊出了這句話,殊不知李旦在得知此事之時,最初的感覺竟是心胸一瞬的暢快。
然而後果,卻是他不堪迴首的。
與其說,他是在計較當年的李隆基,不如說,他是在怨懟當年的自己。隻是他始終不肯承認罷了。這一點,李成器看得清,卻不能說破。
見阿耶神色鬆動,李成器接著道:“三郎畢竟是阿耶親生子,阿耶最多在情分上,較之我等淡上一些,心中卻還是在乎的,不然年前大唐與吐蕃打馬球時,阿耶怎會那般擔心三郎的安危?即便是現在,阿耶在立儲之事上,也僅僅是在兒與三郎之間搖擺不定,並不曾全然傾向兒這一邊,想必也是心中不忍的緣故吧。”
李旦默了默,終是點了點頭。
李成器笑道:“大局已定,大勢所趨,兒心裏都看得清也看得開,阿耶若真的心疼兒,那就讓兒妥妥當當地做一個富貴閑人吧,可不要再做無謂的掙紮,給兒添麻煩了。若真有朝一日,兒成了天子,兒的那些花兒可怎麽辦?若交給宮人照料,她們不給折下來戴在頭上,兒就謝天謝地了,若交給宦官那幫粗人,兒還不如親手葬花,也省得它們受苦。”
“你啊……”麵對這樣的長子,李旦也唯有沉沉一歎了。
李成器斂了斂容:“待國本立後,再處理一些迫在眉睫之事,阿耶便可靜下心來,為阿娘和竇姨娘招魂安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