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劉備那浩浩蕩蕩的大軍就像一條威風凜凜的巨龍,一路“轟隆隆”地開到了夔關。劉備呢,找了個好地方,把自己的營帳穩穩當當地紮在了白帝城。此時正值章武元年的金秋八月,先頭部隊已經雄赳赳氣昂昂地開出了川口。
就在劉備正琢磨著怎麽給關羽報仇,滿心都是怒火的時候,一個大臣像一陣風似的跑了進來,氣喘籲籲地說:“皇上呐,可了不得了,吳國派諸葛瑾來啦!”
劉備一聽“諸葛瑾”這仨字,想都沒想,氣唿唿地說:“哼,別讓他進來,我現在看見吳國人就來氣!”
這時候,黃權趕緊站了出來,上奏道:“皇上,您先別急著拒絕啊。您想啊,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可是咱們大漢的丞相呢,他大老遠跑來,指定是有大事兒啊。您就這麽把人家拒之門外,多不合適。依我看呐,咱得把他叫進來,聽聽他到底要說啥。要是他說得在理,咱就考慮考慮;要是他滿嘴跑火車,沒一句靠譜的,咱就借他的嘴,把咱的意思傳給孫權,讓孫權那家夥知道,咱們可不是隨便來興師問罪的,咱有理有據!”
劉備聽了,心裏琢磨了一下,覺得黃權說得好像有點道理,便點了點頭說:“行吧,那就把他召進來瞧瞧。”
沒過多久,諸葛瑾被帶了進來。他一見到劉備,“撲通”一聲就趴在地上,行了個大禮,那姿勢,就像生怕得罪了劉備似的。劉備看著趴在地上的諸葛瑾,大聲問道:“子瑜,你從那麽老遠的地方跑來,到底有啥事兒?快說!”
諸葛瑾小心翼翼地抬起頭,賠著笑臉說道:“陛下呀,我弟弟諸葛亮長期在您身邊盡心盡力地侍奉,所以我也壯著膽子,不怕您怪罪,特意來跟您嘮嘮荊州的事兒。您還記得吧,以前關公在荊州鎮守的時候,孫權那家夥好幾次想跟咱們攀親家,把閨女嫁給關公子,可關公瞧不上,都沒答應。後來關公去攻打襄陽,曹操那老狐狸不安好心,多次寫信慫恿孫權去偷襲荊州。孫權一開始本來是不想答應的,可誰知道,呂蒙那小子和關公不對付,自己擅自出兵,這一下,可就釀成了大禍。現在孫權那家夥後悔得腸子都青了,天天在那兒唉聲歎氣呢。陛下,您要明白,這可都是呂蒙的錯,跟孫權沒啥直接關係呀。如今呂蒙也死翹翹了,這冤仇也該有個了結了吧。還有啊,孫夫人在吳國天天念叨著要迴蜀地,想您想得不行。現在孫權派我來當使者,就是想表達誠意,他願意把孫夫人平平安安地送迴來,把那些投降吳國的將領也都五花大綁地送迴來,還打算把荊州原封不動地還給咱們。他就盼著能跟咱們永遠和好,像親兄弟一樣,然後一起去收拾曹丕那個篡位的家夥,給大漢報仇雪恨呐!”
劉備聽完,大聲吼道:“哼,你們東吳把我弟弟害死了,現在還好意思跑來跟我耍嘴皮子,說這些花言巧語!你們的話,我一個字都不信!”
諸葛瑾一看劉備發火了,但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道:“陛下,您先消消氣,容我再跟您仔細掰扯掰扯這事兒的輕重大小。您可是堂堂漢朝的皇叔啊,現在漢帝被曹丕那個混蛋給篡了位,這可是天大的事兒啊!您不趕緊想著去鏟除曹丕,恢複漢室,卻因為和關羽的兄弟情義,就不顧皇帝的尊貴身份,要跟東吳死磕到底,這不是舍本逐末,放棄大義去顧小義嘛。您再看看這天下大勢,中原大地那可是國家的核心,長安和洛陽,這兩個都城,都是大漢當年開創基業的地方啊。您不去收複中原,卻一門心思地隻想著爭奪荊州,這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放棄重要的去追求不重要的嘛。天下人都眼巴巴地看著您呢,都知道您當了皇帝,肯定是要複興漢室,把大漢的山河重新奪迴來。可現在您對魏國不管不顧,一門心思地要去攻打吳國,我作為臣子,實在是覺得陛下您這樣做不太合適啊。”
劉備聽了這話,氣得臉都變成了豬肝色,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來,扯著嗓子喊道:“你別在這兒瞎說了!殺害我弟弟的仇,我跟東吳勢不兩立,不共戴天!想讓我退兵,除非我死!要不是看在丞相諸葛亮的麵子上,我現在就把你的腦袋砍下來當球踢!哼,現在你趕緊滾迴去,告訴孫權那個家夥,讓他洗幹淨脖子,老老實實等著挨宰吧!”
諸葛瑾看著暴跳如雷的劉備,心裏明白,自己說啥都沒用了。他無奈地歎了口氣,站起身來,對著劉備又行了個禮,然後灰溜溜地轉身,離開了營帳,踏上了迴江南的路。
這天,張昭跑到孫權跟前,那神情就像發現了天大的秘密。他湊到孫權耳邊,神秘兮兮又信誓旦旦地說:“主公呐,你可不知道,我看諸葛瑾這次去蜀國,準沒安好心。他肯定是瞅見蜀國那大軍壓境,勢力太猛了,就打著請求議和的幌子,實際上啊,是想腳底抹油,背叛咱吳國,一頭紮進蜀國的懷抱。依我看呐,他這一去,指定不會再迴來了!”
孫權輕輕搖了搖頭,說道:“張昭啊,你可真是想多了。我跟諸葛瑾之間的情誼,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我們可是立下過生死與共、永遠不變的盟誓。我對他掏心掏肺,他對我也是忠心耿耿,絕對不會有二心。你還記得以前在柴桑的時候吧,孔明到咱們吳國來,當時我就想著,要是能把孔明留在咱們這兒,那可就太好了,就跟諸葛瑾說,讓他把孔明留下。你猜諸葛瑾咋說?他一臉嚴肅地告訴我,‘我弟弟已經選擇侍奉劉備了,從道義上講,不能有別的心思。我弟弟不會留在吳國,就如同我不會去蜀國一樣。’就他這番話,說得那叫一個擲地有聲,連老天爺聽了都得豎大拇指。就憑他這份情義,今天怎麽可能會投降蜀國呢?我和諸葛瑾,那可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感情深著呢,可不是外麵那些閑言碎語就能挑撥離間的。”
孫權和張昭正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突然,一個小兵跑進來,氣喘籲籲地報告:“報……報吳候,諸葛瑾迴來了!”
孫權一聽,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轉頭看向張昭,嘴角微微上揚,說道:“你看,我就說吧,怎麽樣?我就知道諸葛瑾不會背叛我。”
張昭聽到這話,臉“唰”地一下就紅了,紅得像熟透的番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他尷尬地笑了笑,滿臉羞愧地退到了一旁。
諸葛瑾快步走進來,見到孫權,趕緊行禮。然後,他一臉無奈地把劉備不肯議和的事兒,一五一十地跟孫權說了。孫權一聽,原本鎮定的臉色瞬間變了,眼睛瞪得老大,眉頭緊緊皺在一起,著急地說:“哎呀媽呀,要是這樣的話,那咱們江南可就懸了呀!劉備那大軍可不好惹,咱們這下麻煩大了!”
就在劉備正琢磨著怎麽給關羽報仇,滿心都是怒火的時候,一個大臣像一陣風似的跑了進來,氣喘籲籲地說:“皇上呐,可了不得了,吳國派諸葛瑾來啦!”
劉備一聽“諸葛瑾”這仨字,想都沒想,氣唿唿地說:“哼,別讓他進來,我現在看見吳國人就來氣!”
這時候,黃權趕緊站了出來,上奏道:“皇上,您先別急著拒絕啊。您想啊,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可是咱們大漢的丞相呢,他大老遠跑來,指定是有大事兒啊。您就這麽把人家拒之門外,多不合適。依我看呐,咱得把他叫進來,聽聽他到底要說啥。要是他說得在理,咱就考慮考慮;要是他滿嘴跑火車,沒一句靠譜的,咱就借他的嘴,把咱的意思傳給孫權,讓孫權那家夥知道,咱們可不是隨便來興師問罪的,咱有理有據!”
劉備聽了,心裏琢磨了一下,覺得黃權說得好像有點道理,便點了點頭說:“行吧,那就把他召進來瞧瞧。”
沒過多久,諸葛瑾被帶了進來。他一見到劉備,“撲通”一聲就趴在地上,行了個大禮,那姿勢,就像生怕得罪了劉備似的。劉備看著趴在地上的諸葛瑾,大聲問道:“子瑜,你從那麽老遠的地方跑來,到底有啥事兒?快說!”
諸葛瑾小心翼翼地抬起頭,賠著笑臉說道:“陛下呀,我弟弟諸葛亮長期在您身邊盡心盡力地侍奉,所以我也壯著膽子,不怕您怪罪,特意來跟您嘮嘮荊州的事兒。您還記得吧,以前關公在荊州鎮守的時候,孫權那家夥好幾次想跟咱們攀親家,把閨女嫁給關公子,可關公瞧不上,都沒答應。後來關公去攻打襄陽,曹操那老狐狸不安好心,多次寫信慫恿孫權去偷襲荊州。孫權一開始本來是不想答應的,可誰知道,呂蒙那小子和關公不對付,自己擅自出兵,這一下,可就釀成了大禍。現在孫權那家夥後悔得腸子都青了,天天在那兒唉聲歎氣呢。陛下,您要明白,這可都是呂蒙的錯,跟孫權沒啥直接關係呀。如今呂蒙也死翹翹了,這冤仇也該有個了結了吧。還有啊,孫夫人在吳國天天念叨著要迴蜀地,想您想得不行。現在孫權派我來當使者,就是想表達誠意,他願意把孫夫人平平安安地送迴來,把那些投降吳國的將領也都五花大綁地送迴來,還打算把荊州原封不動地還給咱們。他就盼著能跟咱們永遠和好,像親兄弟一樣,然後一起去收拾曹丕那個篡位的家夥,給大漢報仇雪恨呐!”
劉備聽完,大聲吼道:“哼,你們東吳把我弟弟害死了,現在還好意思跑來跟我耍嘴皮子,說這些花言巧語!你們的話,我一個字都不信!”
諸葛瑾一看劉備發火了,但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道:“陛下,您先消消氣,容我再跟您仔細掰扯掰扯這事兒的輕重大小。您可是堂堂漢朝的皇叔啊,現在漢帝被曹丕那個混蛋給篡了位,這可是天大的事兒啊!您不趕緊想著去鏟除曹丕,恢複漢室,卻因為和關羽的兄弟情義,就不顧皇帝的尊貴身份,要跟東吳死磕到底,這不是舍本逐末,放棄大義去顧小義嘛。您再看看這天下大勢,中原大地那可是國家的核心,長安和洛陽,這兩個都城,都是大漢當年開創基業的地方啊。您不去收複中原,卻一門心思地隻想著爭奪荊州,這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放棄重要的去追求不重要的嘛。天下人都眼巴巴地看著您呢,都知道您當了皇帝,肯定是要複興漢室,把大漢的山河重新奪迴來。可現在您對魏國不管不顧,一門心思地要去攻打吳國,我作為臣子,實在是覺得陛下您這樣做不太合適啊。”
劉備聽了這話,氣得臉都變成了豬肝色,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來,扯著嗓子喊道:“你別在這兒瞎說了!殺害我弟弟的仇,我跟東吳勢不兩立,不共戴天!想讓我退兵,除非我死!要不是看在丞相諸葛亮的麵子上,我現在就把你的腦袋砍下來當球踢!哼,現在你趕緊滾迴去,告訴孫權那個家夥,讓他洗幹淨脖子,老老實實等著挨宰吧!”
諸葛瑾看著暴跳如雷的劉備,心裏明白,自己說啥都沒用了。他無奈地歎了口氣,站起身來,對著劉備又行了個禮,然後灰溜溜地轉身,離開了營帳,踏上了迴江南的路。
這天,張昭跑到孫權跟前,那神情就像發現了天大的秘密。他湊到孫權耳邊,神秘兮兮又信誓旦旦地說:“主公呐,你可不知道,我看諸葛瑾這次去蜀國,準沒安好心。他肯定是瞅見蜀國那大軍壓境,勢力太猛了,就打著請求議和的幌子,實際上啊,是想腳底抹油,背叛咱吳國,一頭紮進蜀國的懷抱。依我看呐,他這一去,指定不會再迴來了!”
孫權輕輕搖了搖頭,說道:“張昭啊,你可真是想多了。我跟諸葛瑾之間的情誼,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我們可是立下過生死與共、永遠不變的盟誓。我對他掏心掏肺,他對我也是忠心耿耿,絕對不會有二心。你還記得以前在柴桑的時候吧,孔明到咱們吳國來,當時我就想著,要是能把孔明留在咱們這兒,那可就太好了,就跟諸葛瑾說,讓他把孔明留下。你猜諸葛瑾咋說?他一臉嚴肅地告訴我,‘我弟弟已經選擇侍奉劉備了,從道義上講,不能有別的心思。我弟弟不會留在吳國,就如同我不會去蜀國一樣。’就他這番話,說得那叫一個擲地有聲,連老天爺聽了都得豎大拇指。就憑他這份情義,今天怎麽可能會投降蜀國呢?我和諸葛瑾,那可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感情深著呢,可不是外麵那些閑言碎語就能挑撥離間的。”
孫權和張昭正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突然,一個小兵跑進來,氣喘籲籲地報告:“報……報吳候,諸葛瑾迴來了!”
孫權一聽,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轉頭看向張昭,嘴角微微上揚,說道:“你看,我就說吧,怎麽樣?我就知道諸葛瑾不會背叛我。”
張昭聽到這話,臉“唰”地一下就紅了,紅得像熟透的番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他尷尬地笑了笑,滿臉羞愧地退到了一旁。
諸葛瑾快步走進來,見到孫權,趕緊行禮。然後,他一臉無奈地把劉備不肯議和的事兒,一五一十地跟孫權說了。孫權一聽,原本鎮定的臉色瞬間變了,眼睛瞪得老大,眉頭緊緊皺在一起,著急地說:“哎呀媽呀,要是這樣的話,那咱們江南可就懸了呀!劉備那大軍可不好惹,咱們這下麻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