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義向手下發號施令的時候,王山廖翔正在客棧裏低聲交談。
“老廖,要是看的差不多了,明天咱們就迴去吧。看目前這個架勢,說不得那天就關閉城門,不讓任何人進出了。”
廖翔若有所思的搖了搖頭:“再給我兩天時間,怎麽都要搞清楚守軍的部署情況。尤其是……。”
說話到一半,就發覺自己失言了,立即閉上了嘴巴。
二人幾天相處下來,王山已經感覺出一絲不對,見對方這副樣子,立即意識到了什麽。
他試探說道:“老廖,西夏守軍如何部署,跟咱們又有啥關係,隻要知道他們不會出兵攻打咱們就行了唄。”
廖翔給了對方一記白眼:“這叫什麽話?合著咱們就是挨打的命,是吧?”
王山越聽越不對味,下意識看了眼緊閉的房門,壓低聲音說道:“兄弟,你給哥哥交個底,是不是咱們要……。”
說到這裏,他伸出手做了一個下切的手勢。
廖翔頭搖的像撥浪鼓似的,偷襲夏州本就是絕密,銀川這邊除了少數幾位將領以外,其他人都被蒙在鼓裏。他一個小小的指揮使,又怎麽敢輕易泄露。
“老王,說笑了。你也算是老人了,憑著十幾年的經驗,你自己說說,咱們那個啥,什麽時候主動過啊。對吧?至於我為什麽要看守軍情況,也是上麵安排下來的。總是要知己知彼嘛。”
王山聞言,也覺得自己想多了,點頭說道:“得!你怎麽說怎麽是,明天我接著陪你繼續打探消息就是了。”
飛龍院駐夏州衙門,此時依舊是燈火通明。
富林這位飛龍院副使高坐上首,正聽著探子匯報情況。
“截止到今日午時,在城中逗留的外鄉人一共是四百三十五名。其中我大夏百姓三百二十一人,宋人一百一四人。”
富林見對方合上冊子立即追問:“遼人呢?怎麽沒有遼人的人數?”
“迴使君的話,自從先帝駕崩,我大夏各地都在清理滯留的遼人。夏州城自那時起,就再沒來過遼人了。”探子恭敬迴答。
富林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隨即又想起什麽:“這一百多宋人是怎麽迴事?可查過出身過往,來夏州的目的又是什麽?”
探子重新翻開冊子,經過一番尋找,才朗聲迴答:“這些宋人主要是來往大夏和宋國做生意的商賈,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銀州城封關,導致滯留在城裏了。”
富林拿起茶杯輕抿一口,隨即吩咐:“繼續仔細甄別。告訴那些負責巡邏的官兵,凡是遇到可疑的,無論對方是什麽身份,先抓了再說。”
“是!下官這就去傳令!”探子抱拳領令。
那人剛走,一名信使就被人領進房間。
富林在看過書信後勃然大怒,當即質問信使:“拓跋彥在搞什麽!幾天前,不是剛押運了一批糧草去銀州嗎?怎麽又來催糧?”
信使被對方一嗓子嚇得膽戰心驚,良久才顫顫巍巍的答道:“迴……,迴使君的話,拓跋……,將軍說,他要的是十萬石糧食,您這邊……,您這邊隻……,隻給了兩萬石,完全不夠大軍消耗。故此……。”
“不是沒到絕糧的地步嗎?他是不是要逼死本官才肯甘心?!”
富林胡亂的發了一頓脾氣,最後才有氣無力的說道:“迴去告訴你們將軍,本官已經在盡力籌糧了。現在國事艱難,還需他體諒一二。”
翌日,喬裝打扮的張義在廣平倉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就來到北城門找到正在探查消息的魏海。
“您怎麽來了?”此時的魏海,完全是一副乞丐打扮,斜倚在牆角看著不遠處的城門。
張義順勢坐在對方身旁,壓低聲音說道:“不放心啊,過來看看。怎麽樣了?”
魏海在觀察了四周後,見沒人注意這邊,才從袖筒裏取出一個巴掌大的小冊子:“您看看。”
張義伸手接過,隻見上麵用炭筆密密麻麻記錄著許多符號。
魏海在一旁低聲稟報:“城上差不多有兩千人,滾木礌石還在陸陸續續往上運。另外,還有三十幾口大鍋,應當是熬金汁的。”
說著,他又用胳膊肘捅了下對方,向一旁的軍營方向努了努嘴。
“這裏最少有一萬人吧,嗯……,隻多不少。不過,這些兵好像沒什麽氣勢,少了股精氣神。”
說到這裏,魏海在對方耳邊低聲說道:“郎君,你說咱們要攻打這裏的消息,會不會被泄露了?”
張義挑了下眉,含糊說道:“這誰說的清楚。”
“哎!真要是提前有了防範,可就麻煩了。”魏海看著城牆上的士兵,輕歎一口氣。
張義也懶得勸解對方,如果鷸蚌不相爭,大宋這個漁翁又怎麽能得利呢。
正在他胡思亂想間,就覺魏海有用胳膊肘捅自己。
隨即耳邊傳來對方的聲音:“郎君,你看那邊,那倆人看著可不像是趕路的。”
張義順著對方提示的方向望去,就見有兩個身穿粗布麻衣的中年漢子,正斜倚著一處圍牆左右四顧。等他定睛望去,就見其中一人的麵相很是眼熟。
廖翔,這老小子也來了。
“沒什麽吧?可能走累了,在那裏歇腳的。”張義狀若輕鬆的靠在牆角上,心中盤算著要不要跟對方見上一麵。
與此同時,廖翔和王山在看了堆在城牆上的滾木礌石後,不由得對視了一眼。
“老王,家夥事可是不少啊。”
負責望風的王山,卻沒心思注意那些,因為一隊巡邏官兵,正向著他們這邊走過來。
王山輕咳一聲,立即提醒一旁的廖翔。
“你們是幹什麽的?在這裏做什麽?”
廖翔的視線剛從城牆上移開,耳邊就傳來一聲質問。
轉頭望去,就見一名什長打扮的官兵,正帶著幾名軍卒走向自己這邊。
老王立即陪笑說道:“官爺,咱們是趕路的,這不是走累了嗎?就在這歇歇腳。”
“趕路的?趕路的沒事看城牆上麵幹什麽?”什長依舊不依不饒。
廖翔此時也苦著臉說道:“官爺,俺們是鄉下來的,還是第一次看這麽高的牆呢,覺得新奇就多看幾眼。”
什長的眼神在二人的臉上反複打量:“哼哼!鄉下的?我看是奸細還差不多!來人啊!把這倆綁了,押到大牢去!”
“老廖,要是看的差不多了,明天咱們就迴去吧。看目前這個架勢,說不得那天就關閉城門,不讓任何人進出了。”
廖翔若有所思的搖了搖頭:“再給我兩天時間,怎麽都要搞清楚守軍的部署情況。尤其是……。”
說話到一半,就發覺自己失言了,立即閉上了嘴巴。
二人幾天相處下來,王山已經感覺出一絲不對,見對方這副樣子,立即意識到了什麽。
他試探說道:“老廖,西夏守軍如何部署,跟咱們又有啥關係,隻要知道他們不會出兵攻打咱們就行了唄。”
廖翔給了對方一記白眼:“這叫什麽話?合著咱們就是挨打的命,是吧?”
王山越聽越不對味,下意識看了眼緊閉的房門,壓低聲音說道:“兄弟,你給哥哥交個底,是不是咱們要……。”
說到這裏,他伸出手做了一個下切的手勢。
廖翔頭搖的像撥浪鼓似的,偷襲夏州本就是絕密,銀川這邊除了少數幾位將領以外,其他人都被蒙在鼓裏。他一個小小的指揮使,又怎麽敢輕易泄露。
“老王,說笑了。你也算是老人了,憑著十幾年的經驗,你自己說說,咱們那個啥,什麽時候主動過啊。對吧?至於我為什麽要看守軍情況,也是上麵安排下來的。總是要知己知彼嘛。”
王山聞言,也覺得自己想多了,點頭說道:“得!你怎麽說怎麽是,明天我接著陪你繼續打探消息就是了。”
飛龍院駐夏州衙門,此時依舊是燈火通明。
富林這位飛龍院副使高坐上首,正聽著探子匯報情況。
“截止到今日午時,在城中逗留的外鄉人一共是四百三十五名。其中我大夏百姓三百二十一人,宋人一百一四人。”
富林見對方合上冊子立即追問:“遼人呢?怎麽沒有遼人的人數?”
“迴使君的話,自從先帝駕崩,我大夏各地都在清理滯留的遼人。夏州城自那時起,就再沒來過遼人了。”探子恭敬迴答。
富林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隨即又想起什麽:“這一百多宋人是怎麽迴事?可查過出身過往,來夏州的目的又是什麽?”
探子重新翻開冊子,經過一番尋找,才朗聲迴答:“這些宋人主要是來往大夏和宋國做生意的商賈,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銀州城封關,導致滯留在城裏了。”
富林拿起茶杯輕抿一口,隨即吩咐:“繼續仔細甄別。告訴那些負責巡邏的官兵,凡是遇到可疑的,無論對方是什麽身份,先抓了再說。”
“是!下官這就去傳令!”探子抱拳領令。
那人剛走,一名信使就被人領進房間。
富林在看過書信後勃然大怒,當即質問信使:“拓跋彥在搞什麽!幾天前,不是剛押運了一批糧草去銀州嗎?怎麽又來催糧?”
信使被對方一嗓子嚇得膽戰心驚,良久才顫顫巍巍的答道:“迴……,迴使君的話,拓跋……,將軍說,他要的是十萬石糧食,您這邊……,您這邊隻……,隻給了兩萬石,完全不夠大軍消耗。故此……。”
“不是沒到絕糧的地步嗎?他是不是要逼死本官才肯甘心?!”
富林胡亂的發了一頓脾氣,最後才有氣無力的說道:“迴去告訴你們將軍,本官已經在盡力籌糧了。現在國事艱難,還需他體諒一二。”
翌日,喬裝打扮的張義在廣平倉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就來到北城門找到正在探查消息的魏海。
“您怎麽來了?”此時的魏海,完全是一副乞丐打扮,斜倚在牆角看著不遠處的城門。
張義順勢坐在對方身旁,壓低聲音說道:“不放心啊,過來看看。怎麽樣了?”
魏海在觀察了四周後,見沒人注意這邊,才從袖筒裏取出一個巴掌大的小冊子:“您看看。”
張義伸手接過,隻見上麵用炭筆密密麻麻記錄著許多符號。
魏海在一旁低聲稟報:“城上差不多有兩千人,滾木礌石還在陸陸續續往上運。另外,還有三十幾口大鍋,應當是熬金汁的。”
說著,他又用胳膊肘捅了下對方,向一旁的軍營方向努了努嘴。
“這裏最少有一萬人吧,嗯……,隻多不少。不過,這些兵好像沒什麽氣勢,少了股精氣神。”
說到這裏,魏海在對方耳邊低聲說道:“郎君,你說咱們要攻打這裏的消息,會不會被泄露了?”
張義挑了下眉,含糊說道:“這誰說的清楚。”
“哎!真要是提前有了防範,可就麻煩了。”魏海看著城牆上的士兵,輕歎一口氣。
張義也懶得勸解對方,如果鷸蚌不相爭,大宋這個漁翁又怎麽能得利呢。
正在他胡思亂想間,就覺魏海有用胳膊肘捅自己。
隨即耳邊傳來對方的聲音:“郎君,你看那邊,那倆人看著可不像是趕路的。”
張義順著對方提示的方向望去,就見有兩個身穿粗布麻衣的中年漢子,正斜倚著一處圍牆左右四顧。等他定睛望去,就見其中一人的麵相很是眼熟。
廖翔,這老小子也來了。
“沒什麽吧?可能走累了,在那裏歇腳的。”張義狀若輕鬆的靠在牆角上,心中盤算著要不要跟對方見上一麵。
與此同時,廖翔和王山在看了堆在城牆上的滾木礌石後,不由得對視了一眼。
“老王,家夥事可是不少啊。”
負責望風的王山,卻沒心思注意那些,因為一隊巡邏官兵,正向著他們這邊走過來。
王山輕咳一聲,立即提醒一旁的廖翔。
“你們是幹什麽的?在這裏做什麽?”
廖翔的視線剛從城牆上移開,耳邊就傳來一聲質問。
轉頭望去,就見一名什長打扮的官兵,正帶著幾名軍卒走向自己這邊。
老王立即陪笑說道:“官爺,咱們是趕路的,這不是走累了嗎?就在這歇歇腳。”
“趕路的?趕路的沒事看城牆上麵幹什麽?”什長依舊不依不饒。
廖翔此時也苦著臉說道:“官爺,俺們是鄉下來的,還是第一次看這麽高的牆呢,覺得新奇就多看幾眼。”
什長的眼神在二人的臉上反複打量:“哼哼!鄉下的?我看是奸細還差不多!來人啊!把這倆綁了,押到大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