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
“牛叔,這都三天了,該到了吧?”
曹宇婷手裏拿著蒸餅,就著水囊裏的水,有一口沒一口的吃著。
牛浩大口吞咽著食物,嘴裏含糊說道:“再加把勁,今天下午吧,太陽落山前,咱們就能迴到駐地了。”
曹宇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倒不是她吃不了長途跋涉的苦頭。而是臘月二十八那天,他讓牛浩給家裏傳了一封書信。本想著就此離去,誰知半路遭遇暗殺,自己的行程也改變了。
按照日子計算,來尋自己的家人也快到了,自己得想個脫身之計才好。
牛浩偷瞥了一眼曹宇婷,嘴上沒說什麽,可是心裏也同樣在盤算。真要是小郡主從自己這裏跑了,皇城司會如何反應,他不知道也不看重。可郡王肯定不能輕饒了自己,說不得要有一番埋怨,更會影響兩家的關係。
隨著隊伍不斷接近保德軍駐地,曹宇婷就感覺護在自己身邊的人越來越多,而且那些還不是普通軍卒,都是牛浩的親兵。
對此,曹宇婷隻有無奈苦笑,不得不歎服薑還是老的辣。
“什麽人!!!”
曹宇婷伸手向一處叢林指去。
當所有人都看向那處密林的時候,護衛左右的親兵則齊齊盯著自己看。
一個簡單的試探,就讓她看出了端倪。心中真是懊悔不已,早知道這樣真不如西夏退兵的時候,就趁亂逃走呢,也省去諸多麻煩。
“怎麽了?”牛浩騎在馬上,迴頭問道。
“沒事,沒事。我看錯了!”曹宇婷急忙解釋。
牛浩意味深長的一笑,就繼續催促軍卒趕路。
果然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同富貴。老牛啊老牛,你變臉有點快吧!
曹宇婷一邊想著,一邊觀察左右的山勢。尋思要不要借口小解,趁機跑掉算了。
“貴人,兩旁的山裏整整撒出去三百斥候,在林間前後穿梭,就算有個風吹草動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長相忠厚的親兵隊長,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
一種綠色植物在曹宇婷腦海中想起。
傍晚時分,隊伍終於走進了保德軍駐地。曹宇婷也在十幾名親兵的“保護”下,被送進了牛浩的後院。
“大姐姐~~~”
她這邊剛走進院子,張翠兒甩脫開燕子的手,向這邊撲了過來。
曹宇婷連忙墩身抱住對方,燕子也緊走兩步,哽咽說道:“小姐,您可想死奴婢了。”
曹宇婷剛要安慰二人幾句,就見從家丁居住的院子裏走出十幾人。
隻是草草掃了一眼,她就無奈苦笑:“五叔,你們怎麽來了。”
來人正是老供奉鄭老五和一眾家將。
眾人紛紛行禮,鄭老五不禁有些埋怨:“小主,你可讓老頭子一通好找啊。”
曹宇婷見此情景,就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跑不脫了。且不說這些人武功如何,反正防人盯人的本事一流。一旦讓他們注意到,那是插翅難飛。
念及至此,索性拋開雜念,對鄭老五說道:“五叔,我爹娘還好嗎?”
鄭老五搖了搖頭:“不是太好,自從小主離家。王妃是茶不思飯不想,老奴在臨行之時,王妃已經纏綿病榻有些日子了。郡王以前多爽朗的性子,現在也看不見個笑臉,沒人的時候還總長籲短歎的。”
“大姐姐,翠兒可想可想你了,你跟翠兒迴去好不好。”這時淚眼婆娑的張翠兒從曹宇婷的懷裏抬起頭。
曹宇婷長歎一聲,輕輕擦去眼角的淚水:“好,我迴去。我迴去……。”
說著,不知想起了什麽,不舍的將目光投向遠方。
華通縣
在夏州城幾乎要絕糧的時候,華通縣裏的百姓,雖談不上足吃足喝,但也是頓頓溫飽。
每日裏該上工上工,該擺攤擺攤。唯獨一點,不敢出城。
因為今天一早,縣衙就貼出告示。即日起關閉四門,隻許出不許進。想要出城的可以在城門處登記,簽下生死文書後,再由城牆上的守衛用繩索將其放出城外。
夏州府全境被劫掠的消息,早已傳的街知巷聞,任誰也不敢這時候就跑出城去,那樣簡直和自殺無異。
在城外都是饑民,城內安然度日的關口上,卻總有些不知足的,想走通關係,以從中獲得便利。
就比如現在,張義的值房裏擠滿那些鄉老,一個個吵嚷著要出城看看,害怕自家在城外的莊子被亂民搶了。
“你們可以出城啊,本官又沒攔著。”
張義本可將此事交由主簿去辦,可一向忙亂慣了的他,隻是清閑幾日就渾身難受。抱著解悶的心態,幹脆把這些人讓到自己值房,全當陪自己聊天了。
“知縣,那我們還能迴來吧?”一個鄉老試探問道。
張義搖了搖頭:“那不好說,時局總是在變化中的,沒準你們剛出城,朝廷的賑濟就到了呢。那時本官自然會打開城門,任由百姓出入。”
經過這些日子的修煉,張義也學了兩手太極,正好在這些人身上試試效果。
“這叫什麽話。”
“就是,這完全是不負責嘛。”
“今天才初六,消息就也剛到京城,糧食哪有那麽快到這邊。”
鄉老們,對於知縣的答複很不滿意,一個個竊竊私語。
“咳!”這時年紀最大的一位輕咳出聲。
“知縣,老朽幾人的意思是,想派家人出去看看莊子裏的情況。這個……,這個,最好能隨時迴來。不知……,嗬嗬。”
“哦~~~,這樣啊!”張義做恍然大悟狀。
“也不是不可以啊。”
見鄉老齊齊看向自己,他才繼續說道:“隻是別怪本官沒提醒你們,城外可都是餓紅了眼的百姓。你們那些家人一個個長得白白胖胖的,要是有個紕漏,本官可不會出手!”
一番話聽到鄉老耳朵裏,均是變顏變色,仿佛想到了什麽不好的畫麵。
張義也懶得跟這些人廢話了,起身說道:“你們以為遼人都是吃幹飯的,那一夜夏州城房倒屋塌,被搶劫的財貨更是無數。你們覺得莊子裏那點東西還能保的住嗎?”
說到這裏,他故意頓了一下:“活著比什麽都強,別整天不知足。你們以為我願意留你們在城裏啊。吃喝拉撒的,哪樣不需要官府照看?本官恨不得守著一座空城才好呢,也能省去許多麻煩!”
這時,小三子拿著幾封書信跑了進來。
“郎君,周邊幾縣都派來信使,都說是受了上官指派,來縣裏借糧的。”
張義沒著急接書信,而是關心的問道:“信使呢?沒讓進城吧。”
見小三子搖頭,他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信就不看了,去告訴他們,要糧食沒有,肥頭大耳的倒是有幾頭,讓他們在城外等著吧。”
說完,陰惻惻的目光在鄉老臉上一一掃過。
“牛叔,這都三天了,該到了吧?”
曹宇婷手裏拿著蒸餅,就著水囊裏的水,有一口沒一口的吃著。
牛浩大口吞咽著食物,嘴裏含糊說道:“再加把勁,今天下午吧,太陽落山前,咱們就能迴到駐地了。”
曹宇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倒不是她吃不了長途跋涉的苦頭。而是臘月二十八那天,他讓牛浩給家裏傳了一封書信。本想著就此離去,誰知半路遭遇暗殺,自己的行程也改變了。
按照日子計算,來尋自己的家人也快到了,自己得想個脫身之計才好。
牛浩偷瞥了一眼曹宇婷,嘴上沒說什麽,可是心裏也同樣在盤算。真要是小郡主從自己這裏跑了,皇城司會如何反應,他不知道也不看重。可郡王肯定不能輕饒了自己,說不得要有一番埋怨,更會影響兩家的關係。
隨著隊伍不斷接近保德軍駐地,曹宇婷就感覺護在自己身邊的人越來越多,而且那些還不是普通軍卒,都是牛浩的親兵。
對此,曹宇婷隻有無奈苦笑,不得不歎服薑還是老的辣。
“什麽人!!!”
曹宇婷伸手向一處叢林指去。
當所有人都看向那處密林的時候,護衛左右的親兵則齊齊盯著自己看。
一個簡單的試探,就讓她看出了端倪。心中真是懊悔不已,早知道這樣真不如西夏退兵的時候,就趁亂逃走呢,也省去諸多麻煩。
“怎麽了?”牛浩騎在馬上,迴頭問道。
“沒事,沒事。我看錯了!”曹宇婷急忙解釋。
牛浩意味深長的一笑,就繼續催促軍卒趕路。
果然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同富貴。老牛啊老牛,你變臉有點快吧!
曹宇婷一邊想著,一邊觀察左右的山勢。尋思要不要借口小解,趁機跑掉算了。
“貴人,兩旁的山裏整整撒出去三百斥候,在林間前後穿梭,就算有個風吹草動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長相忠厚的親兵隊長,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
一種綠色植物在曹宇婷腦海中想起。
傍晚時分,隊伍終於走進了保德軍駐地。曹宇婷也在十幾名親兵的“保護”下,被送進了牛浩的後院。
“大姐姐~~~”
她這邊剛走進院子,張翠兒甩脫開燕子的手,向這邊撲了過來。
曹宇婷連忙墩身抱住對方,燕子也緊走兩步,哽咽說道:“小姐,您可想死奴婢了。”
曹宇婷剛要安慰二人幾句,就見從家丁居住的院子裏走出十幾人。
隻是草草掃了一眼,她就無奈苦笑:“五叔,你們怎麽來了。”
來人正是老供奉鄭老五和一眾家將。
眾人紛紛行禮,鄭老五不禁有些埋怨:“小主,你可讓老頭子一通好找啊。”
曹宇婷見此情景,就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跑不脫了。且不說這些人武功如何,反正防人盯人的本事一流。一旦讓他們注意到,那是插翅難飛。
念及至此,索性拋開雜念,對鄭老五說道:“五叔,我爹娘還好嗎?”
鄭老五搖了搖頭:“不是太好,自從小主離家。王妃是茶不思飯不想,老奴在臨行之時,王妃已經纏綿病榻有些日子了。郡王以前多爽朗的性子,現在也看不見個笑臉,沒人的時候還總長籲短歎的。”
“大姐姐,翠兒可想可想你了,你跟翠兒迴去好不好。”這時淚眼婆娑的張翠兒從曹宇婷的懷裏抬起頭。
曹宇婷長歎一聲,輕輕擦去眼角的淚水:“好,我迴去。我迴去……。”
說著,不知想起了什麽,不舍的將目光投向遠方。
華通縣
在夏州城幾乎要絕糧的時候,華通縣裏的百姓,雖談不上足吃足喝,但也是頓頓溫飽。
每日裏該上工上工,該擺攤擺攤。唯獨一點,不敢出城。
因為今天一早,縣衙就貼出告示。即日起關閉四門,隻許出不許進。想要出城的可以在城門處登記,簽下生死文書後,再由城牆上的守衛用繩索將其放出城外。
夏州府全境被劫掠的消息,早已傳的街知巷聞,任誰也不敢這時候就跑出城去,那樣簡直和自殺無異。
在城外都是饑民,城內安然度日的關口上,卻總有些不知足的,想走通關係,以從中獲得便利。
就比如現在,張義的值房裏擠滿那些鄉老,一個個吵嚷著要出城看看,害怕自家在城外的莊子被亂民搶了。
“你們可以出城啊,本官又沒攔著。”
張義本可將此事交由主簿去辦,可一向忙亂慣了的他,隻是清閑幾日就渾身難受。抱著解悶的心態,幹脆把這些人讓到自己值房,全當陪自己聊天了。
“知縣,那我們還能迴來吧?”一個鄉老試探問道。
張義搖了搖頭:“那不好說,時局總是在變化中的,沒準你們剛出城,朝廷的賑濟就到了呢。那時本官自然會打開城門,任由百姓出入。”
經過這些日子的修煉,張義也學了兩手太極,正好在這些人身上試試效果。
“這叫什麽話。”
“就是,這完全是不負責嘛。”
“今天才初六,消息就也剛到京城,糧食哪有那麽快到這邊。”
鄉老們,對於知縣的答複很不滿意,一個個竊竊私語。
“咳!”這時年紀最大的一位輕咳出聲。
“知縣,老朽幾人的意思是,想派家人出去看看莊子裏的情況。這個……,這個,最好能隨時迴來。不知……,嗬嗬。”
“哦~~~,這樣啊!”張義做恍然大悟狀。
“也不是不可以啊。”
見鄉老齊齊看向自己,他才繼續說道:“隻是別怪本官沒提醒你們,城外可都是餓紅了眼的百姓。你們那些家人一個個長得白白胖胖的,要是有個紕漏,本官可不會出手!”
一番話聽到鄉老耳朵裏,均是變顏變色,仿佛想到了什麽不好的畫麵。
張義也懶得跟這些人廢話了,起身說道:“你們以為遼人都是吃幹飯的,那一夜夏州城房倒屋塌,被搶劫的財貨更是無數。你們覺得莊子裏那點東西還能保的住嗎?”
說到這裏,他故意頓了一下:“活著比什麽都強,別整天不知足。你們以為我願意留你們在城裏啊。吃喝拉撒的,哪樣不需要官府照看?本官恨不得守著一座空城才好呢,也能省去許多麻煩!”
這時,小三子拿著幾封書信跑了進來。
“郎君,周邊幾縣都派來信使,都說是受了上官指派,來縣裏借糧的。”
張義沒著急接書信,而是關心的問道:“信使呢?沒讓進城吧。”
見小三子搖頭,他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信就不看了,去告訴他們,要糧食沒有,肥頭大耳的倒是有幾頭,讓他們在城外等著吧。”
說完,陰惻惻的目光在鄉老臉上一一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