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功?請什麽功?”
聽張義說到功勞,黃誌心裏說不出的膩歪。自己百般刁難之下,居然讓這小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立了那麽大一個功勞。這事要是傳迴興慶府,幹爹還不定怎麽埋怨自己呢。
張義聞言,可有點急了。他還指望累積各種功勞,升遷進入朝堂呢,姓黃的你居然在小爺麵前裝傻充愣。
當即,他就把如何據城禦敵的事情,一五一十講述了一遍。
臨了才說道:“黃統領,這應該是大功一件吧。我琢磨著封個國公可能夠嗆,但是升遷還是有些希望的吧。”
黃誌心說:呸!你小子倒是有臉說,還國公?東街倒是死了倆龜公,你要不要?
他臉色一肅:“劉知縣,這件事都是你一家之言,究竟具體如何,本官還要派人詳查。”
“可以啊,當時跟本官一起禦敵的可是不少呢,要不,你現在就去?”張義說著,就想去拉對方的袍袖。
黃誌躲閃一下,皺眉說道:“劉知縣,你怕是不知道規矩吧。那些都是你華通縣的人,說白了,都是你的屬下,他們的言語怎麽能作為證據呢?”
靠,姓黃的,你敢陰我。
不等張義說話,黃誌又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劉知縣啊,別怪本官說你。你還是年輕了些!那個叫耶律什麽的,都已經死了。屍體就在城下,你當時為什麽不派人把屍體搶迴來呢?哪怕是割了人頭也好啊。那都是妥妥的鐵證啊!哎!”
姓黃的,你說的是人話嗎?外麵千軍萬馬的,我派人出去搶屍體。你真當小爺傻啊?
“嘿!我這暴脾氣……。”
黃誌看劉奇有暴走的跡象,也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直接出言打斷:“這樣吧!劉知縣,你暫且迴去。本官會把此事記下,待日後調查清楚,自會還你一個公道。若此事為真,不需你多說,本官也會報上去的。”
“那你總得給個日子吧?”張義感覺跟這幫老鬼鬥法真是心累。
“咳!”黃誌輕咳一聲,舒服的靠在椅背上:“劉知縣,夏州城剛受了這麽大的一場劫難,千頭萬緒的總要一件事一件事處理吧?去街上看看,那些百姓都快餓的吃不上飯了,你卻在本官麵前討要些許功勞。劉知縣,你不覺得不合時宜嗎?”
尼瑪!
張義深吸幾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他算是看出來了,凡是老鬼都打了一手好太極。
他剛要爭辯幾句,就被帳門外一個洪亮的聲音打斷。
“報!黃統領,銀州方向傳來緊急軍報!”
黃誌一改剛才的慵懶,抖擻精神的站起身,向門外吩咐:“拿進來!”
話音剛落,帳門就被人掀開,一名渾身落滿雪花的兵卒,雙手捧著一隻小臂粗細的牛皮筒走了進來。
黃誌一邊驗看封泥,一邊向劉奇說道:“劉知縣,本官有緊急公務,就不奉陪了。”
說話間,他已經從牛皮筒裏取出一塊絹帛。
張義見此,就更不能走了。自己布置了這麽長時間,就在等銀州那邊的結果呢,算算日子也該差不多了。
他也隻是後退兩步,擺出一副避嫌的架勢:“黃統領,本官的事還沒聊明白呢。你先處理公務,一會兒咱們接著聊。”
黃誌白了對方一眼,立即展開絹帛觀瞧。
張義則緊盯著對方臉色的變化,希望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正在這時,就見黃誌驚叫一聲,緊接著雙手不自覺的顫抖起來。隻是片刻的功夫,整個人就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雙腿一軟癱坐在椅子上,手裏那張絹帛也隨之落在桌上。
“統領!”
張義一個箭步搶到身前,給對方推拿胸口,借機在絹帛上掃了一眼。短短幾息的功夫,已經讓他心中狂喜不已。要不是麵前還有旁人,他恨不得仰天大笑。
這時信使也反應了過來,忙幫著劉奇一起救治。門外的護衛在問明情況後,立即去找郎中。
待郎中趕到,張義才借機溜出帳篷。
迴城的路上,小三子見郎君喜形於色的,不禁小聲詢問:“郎君,可是有喜事?”
張義下意識看了眼左右,四野一片荒蕪,別說人了,就連條狗都沒有。
他這才壓低聲音說道:“派去銀川打草穀的兩萬騎兵,遭遇了咱們大宋軍隊的伏擊。自主將拓跋聚以下,無一活命。”
“真的!”小三子聽到消息,臉上也泛起笑容。
“這還不止呢。銀州守軍在接到拓跋聚遇伏的消息後,就抽調出五千精銳趕去救援。結果,也沒迴來。”
“哈哈哈!”小三子隻覺得還從未如此暢快過,肆意的笑聲在荒野上傳出很遠。
張義看著二十多歲的小三子,高興地如同個孩子一般,無奈的搖了搖頭。
片刻後,小三子才想起什麽,興奮的問道:“郎君,這次算是大功一件了吧?說不得官家那邊要有封賞呢!”
提到功勞,張義心裏不免苦澀。自己給大宋立的功勞可是不少,其中幾件足以封爵了。
隻是,哎……。
看著還在那裏滔滔不絕的小三子,張義實在不忍打斷。他們這種人很少有表露真性情的機會,就讓這小子放肆一迴吧。
“郎君,您覺得屬下能有啥封賞?”
“官家寬厚仁愛,總是不會虧待咱們這些人的。”
張義說著,不禁想起了死去的爹娘。隻感覺鼻子一酸,忙仰頭望天,可終究還是打濕了眼眶。
待迴到縣衙值房,張義立即把三名下屬叫到身邊。
“剛從知府衙門迴來,夏州府全境缺糧,距離斷糧隻差一步。”
這種情況,麻吉幾人也是有所預料的,一起點了點頭。
張義的目光從幾人臉上一一掃過:“其他地方本官管不著,也不想管。我隻說咱們華通,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幾位肩上的擔子不輕。”
他看向縣尉誠捷:“尤其是治安,外麵的百姓一旦斷糧,這意味著什麽,相信你也清楚。一旦發生什麽不測,必須果斷出手,絕不可有半分遲疑!”
見縣尉點頭應是,他又補充道:“緊要時,可以關閉四門!任外間如何折騰,咱們隻過自己的清閑日子。”
張義又看向主簿:“那些小吏也別整天躲在值房裏,都撒出去。去外麵安撫百姓。”
不等對方有所反應,張義又看向縣丞麻吉:“剛才知縣通判想找本官籌糧,被我推脫過去了。說不得,他們要從你這裏想辦法,你必須頂住壓力,保證一粒糧食都不能流出城去!”
“是!”
聽張義說到功勞,黃誌心裏說不出的膩歪。自己百般刁難之下,居然讓這小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立了那麽大一個功勞。這事要是傳迴興慶府,幹爹還不定怎麽埋怨自己呢。
張義聞言,可有點急了。他還指望累積各種功勞,升遷進入朝堂呢,姓黃的你居然在小爺麵前裝傻充愣。
當即,他就把如何據城禦敵的事情,一五一十講述了一遍。
臨了才說道:“黃統領,這應該是大功一件吧。我琢磨著封個國公可能夠嗆,但是升遷還是有些希望的吧。”
黃誌心說:呸!你小子倒是有臉說,還國公?東街倒是死了倆龜公,你要不要?
他臉色一肅:“劉知縣,這件事都是你一家之言,究竟具體如何,本官還要派人詳查。”
“可以啊,當時跟本官一起禦敵的可是不少呢,要不,你現在就去?”張義說著,就想去拉對方的袍袖。
黃誌躲閃一下,皺眉說道:“劉知縣,你怕是不知道規矩吧。那些都是你華通縣的人,說白了,都是你的屬下,他們的言語怎麽能作為證據呢?”
靠,姓黃的,你敢陰我。
不等張義說話,黃誌又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劉知縣啊,別怪本官說你。你還是年輕了些!那個叫耶律什麽的,都已經死了。屍體就在城下,你當時為什麽不派人把屍體搶迴來呢?哪怕是割了人頭也好啊。那都是妥妥的鐵證啊!哎!”
姓黃的,你說的是人話嗎?外麵千軍萬馬的,我派人出去搶屍體。你真當小爺傻啊?
“嘿!我這暴脾氣……。”
黃誌看劉奇有暴走的跡象,也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直接出言打斷:“這樣吧!劉知縣,你暫且迴去。本官會把此事記下,待日後調查清楚,自會還你一個公道。若此事為真,不需你多說,本官也會報上去的。”
“那你總得給個日子吧?”張義感覺跟這幫老鬼鬥法真是心累。
“咳!”黃誌輕咳一聲,舒服的靠在椅背上:“劉知縣,夏州城剛受了這麽大的一場劫難,千頭萬緒的總要一件事一件事處理吧?去街上看看,那些百姓都快餓的吃不上飯了,你卻在本官麵前討要些許功勞。劉知縣,你不覺得不合時宜嗎?”
尼瑪!
張義深吸幾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他算是看出來了,凡是老鬼都打了一手好太極。
他剛要爭辯幾句,就被帳門外一個洪亮的聲音打斷。
“報!黃統領,銀州方向傳來緊急軍報!”
黃誌一改剛才的慵懶,抖擻精神的站起身,向門外吩咐:“拿進來!”
話音剛落,帳門就被人掀開,一名渾身落滿雪花的兵卒,雙手捧著一隻小臂粗細的牛皮筒走了進來。
黃誌一邊驗看封泥,一邊向劉奇說道:“劉知縣,本官有緊急公務,就不奉陪了。”
說話間,他已經從牛皮筒裏取出一塊絹帛。
張義見此,就更不能走了。自己布置了這麽長時間,就在等銀州那邊的結果呢,算算日子也該差不多了。
他也隻是後退兩步,擺出一副避嫌的架勢:“黃統領,本官的事還沒聊明白呢。你先處理公務,一會兒咱們接著聊。”
黃誌白了對方一眼,立即展開絹帛觀瞧。
張義則緊盯著對方臉色的變化,希望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正在這時,就見黃誌驚叫一聲,緊接著雙手不自覺的顫抖起來。隻是片刻的功夫,整個人就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雙腿一軟癱坐在椅子上,手裏那張絹帛也隨之落在桌上。
“統領!”
張義一個箭步搶到身前,給對方推拿胸口,借機在絹帛上掃了一眼。短短幾息的功夫,已經讓他心中狂喜不已。要不是麵前還有旁人,他恨不得仰天大笑。
這時信使也反應了過來,忙幫著劉奇一起救治。門外的護衛在問明情況後,立即去找郎中。
待郎中趕到,張義才借機溜出帳篷。
迴城的路上,小三子見郎君喜形於色的,不禁小聲詢問:“郎君,可是有喜事?”
張義下意識看了眼左右,四野一片荒蕪,別說人了,就連條狗都沒有。
他這才壓低聲音說道:“派去銀川打草穀的兩萬騎兵,遭遇了咱們大宋軍隊的伏擊。自主將拓跋聚以下,無一活命。”
“真的!”小三子聽到消息,臉上也泛起笑容。
“這還不止呢。銀州守軍在接到拓跋聚遇伏的消息後,就抽調出五千精銳趕去救援。結果,也沒迴來。”
“哈哈哈!”小三子隻覺得還從未如此暢快過,肆意的笑聲在荒野上傳出很遠。
張義看著二十多歲的小三子,高興地如同個孩子一般,無奈的搖了搖頭。
片刻後,小三子才想起什麽,興奮的問道:“郎君,這次算是大功一件了吧?說不得官家那邊要有封賞呢!”
提到功勞,張義心裏不免苦澀。自己給大宋立的功勞可是不少,其中幾件足以封爵了。
隻是,哎……。
看著還在那裏滔滔不絕的小三子,張義實在不忍打斷。他們這種人很少有表露真性情的機會,就讓這小子放肆一迴吧。
“郎君,您覺得屬下能有啥封賞?”
“官家寬厚仁愛,總是不會虧待咱們這些人的。”
張義說著,不禁想起了死去的爹娘。隻感覺鼻子一酸,忙仰頭望天,可終究還是打濕了眼眶。
待迴到縣衙值房,張義立即把三名下屬叫到身邊。
“剛從知府衙門迴來,夏州府全境缺糧,距離斷糧隻差一步。”
這種情況,麻吉幾人也是有所預料的,一起點了點頭。
張義的目光從幾人臉上一一掃過:“其他地方本官管不著,也不想管。我隻說咱們華通,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幾位肩上的擔子不輕。”
他看向縣尉誠捷:“尤其是治安,外麵的百姓一旦斷糧,這意味著什麽,相信你也清楚。一旦發生什麽不測,必須果斷出手,絕不可有半分遲疑!”
見縣尉點頭應是,他又補充道:“緊要時,可以關閉四門!任外間如何折騰,咱們隻過自己的清閑日子。”
張義又看向主簿:“那些小吏也別整天躲在值房裏,都撒出去。去外麵安撫百姓。”
不等對方有所反應,張義又看向縣丞麻吉:“剛才知縣通判想找本官籌糧,被我推脫過去了。說不得,他們要從你這裏想辦法,你必須頂住壓力,保證一粒糧食都不能流出城去!”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