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就有過這個想法,但是忙於修通惠河也沒時間。
其實這事解決起來也沒那麽複雜。
現在最大的問題不就是人口稀缺嘛。
咱們從其他的朝代遷些過來不就完了?”
任小天的話頓時讓朱元璋不屑一顧。
“咱就知道你小子出不了什麽好主意。
這事咱能沒想過?
可問題是哪個朝代不把治下的百姓看的極為寶貴?
誰沒事會把人口往外推啊。”
古代與現代不同,人口絕對是最為寶貴的資源。
因為在農業社會,人口越多那麽耕種的土地也會越多。
土地越多,那麽產出的糧食也會越多。
況且在古代冷兵器作戰的年代,人口也就意味著士兵。
雖然戰爭史上不乏以少勝多的案例。
但是更多的戰爭還是依靠人數的優勢獲勝的。
更何況人口越多,那麽相應的朝廷稅收也會更多。
所以曆代皇帝都會盡可能的增加人口的數量。
任小天輕輕拍了拍朱元璋的後背:“您先別急。
我知道您說的有道理。
但是您先聽我把話說完。
人口的確是寶貴的資源不假。
但是並不代表每個朝代的人口都不富裕啊。”
朱元璋失笑道:“瞧你這話說的。
咱還沒聽誰抱怨過自己治下的百姓多的。”
任小天立刻反駁道:“誰說沒有?
您麵前不就有這麽一位麽?”
朱元璋立刻追問道:“誰?”
任小天指著人群中的乾隆說道:“可不就是他嘍。”
乾隆一臉愕然的指著自己:“朕?”
任小天點點頭:“沒錯,就是你。”
“朕現在人口的確是不少。
但是也沒富裕到先生你說的這個程度吧?”
乾隆顯然也不想白白的讓自己治下的百姓流失。
故而他暗暗的反駁了任小天一句。
任小天輕笑道:“哎,別怪我沒事先提醒你啊。
再過十幾二十年,你治下的人口問題可就要觸及國本了。
到時候你想解決都很困難。
我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乾隆嚇了一跳:“先生,你此言何意?
難道百姓多了還是壞事了?”
任小天摸著下巴說道:“這事得辯證的來看。
總的來說可以歸納成四個字。
福禍相依。
誠然,經過你們爺孫三代的努力大清的百姓人口翻了數倍。
你們也吃到了不少人口暴增所帶來的紅利。
可這也帶來了不少的弊端。
就比如耕地麵積無法承受暴增的人口。
可供耕種的土地本就是有限的。
根本無力負擔突然激增的人口。
許多百姓甚至連飯都吃不飽。
當然你也不是沒想過辦法。
鼓勵百姓去西部開墾荒地自給自足。
可是西部本就貧瘠,百姓們根本不願意拋家舍業的去到那裏。
寧願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留在當地。
而且人口暴增也激化了許多社會矛盾。
因為土地、糧食引起的大小糾紛比比皆是。
整個民間都彌漫著緊張不安的情緒。
這種情緒如果控製不當,很容易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再者百姓為了糊口不得不過度的圍湖造田、毀林開荒。
這也讓原本就不堪重負的土地進一步惡化。
水土流失之下,就連原本豐沃的耕地也變的開始貧瘠。
雪球越滾越大,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
乾隆心裏一驚:“居然會如此嚴重?
朕還以為人口是越多越好呢。”
任小天搖搖頭:“這種事情不能一概而論。
增長的過快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到了你兒子嘉慶在位時期,人口繼續增長。
積攢許久的問題終於爆發了出來。
川楚地區的白蓮教揭竿而起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起義。
涉及範圍之廣幾乎影響了大半個國家。
此次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是已經成為了清朝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而後人口和土地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各地的起義仍舊是屢禁不止。
直到後麵再度爆發了席卷全國的天平天國起義。
這次幾乎是徹底葬送了整個大清。
雖然問題的根源不能全部歸咎於人口暴增。
但這也絕對是繞不開的一個重要因素。”
曹操聽的都不自覺的捏了一把汗。
他是怎麽也沒想到人口增多反而對國家是一件禍事。
再看看他,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李元吉不屑道:“不是,本王記得他們清朝的疆域還沒我們大唐大呢吧?
就算人口再暴增能如何?
還能有李隆基在位時期多不成?”
任小天瞥了他一眼說道:“元吉老兄,這你就不知道了吧?
李隆基天寶年間巔峰人口堪堪達到六千萬而已。
一次安史之亂還讓人口損失了三分之二還多。
那你知道乾隆六十年全國人口有多少嗎?
將近兩億人!
到了鹹豐年間更是翻倍到了4.3億之多!
你還覺得你們大唐比清朝的人口更多嗎?”
李元吉目瞪口呆。
同樣是大一統的王朝,你們怎麽有那麽多的人口?
難道是清朝的百姓都十分的能生孩子?
“不是,都是同樣的土地同樣的人。
為何清朝會有這麽多的人口?”
這個疑問借由劉啟之口代李元吉問出來了。
任小天解釋道:“這都要歸功於玉米、紅薯這樣的高產作物的引入。
糧食產量增加,那能養活的人口也就多了。
要不然為什麽同樣的耕地麵積,清朝的人口能是其他王朝的數倍還多呢?”
劉啟恍然的點了點頭。
乾隆擦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道:“沒想到人口激增還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
那朕便聽先生之言。
將國內一部分百姓遷徙到這裏來吧。”
既然已經知道了後果之嚴重,那乾隆也不再糾結。
立刻就同意了任小天的提議。
以他那會的人口基數。
即便是隻遷來五分之一的人口,那對現在的局麵也是極大的改善了。
朱元璋見困擾自己幾人許久的難題就這麽被任小天給解決了。
他也是好笑著搖了搖頭:“等人口遷過來之後,這裏的局麵很快便能穩定。
那如今就隻剩下最後一件事了。
處理完這事,咱們就可以返迴了。”
朱祁鈺好奇問道:“太祖,不知您說的是何事?”
“自然是此地的皇帝該由誰來做了。”
其實這事解決起來也沒那麽複雜。
現在最大的問題不就是人口稀缺嘛。
咱們從其他的朝代遷些過來不就完了?”
任小天的話頓時讓朱元璋不屑一顧。
“咱就知道你小子出不了什麽好主意。
這事咱能沒想過?
可問題是哪個朝代不把治下的百姓看的極為寶貴?
誰沒事會把人口往外推啊。”
古代與現代不同,人口絕對是最為寶貴的資源。
因為在農業社會,人口越多那麽耕種的土地也會越多。
土地越多,那麽產出的糧食也會越多。
況且在古代冷兵器作戰的年代,人口也就意味著士兵。
雖然戰爭史上不乏以少勝多的案例。
但是更多的戰爭還是依靠人數的優勢獲勝的。
更何況人口越多,那麽相應的朝廷稅收也會更多。
所以曆代皇帝都會盡可能的增加人口的數量。
任小天輕輕拍了拍朱元璋的後背:“您先別急。
我知道您說的有道理。
但是您先聽我把話說完。
人口的確是寶貴的資源不假。
但是並不代表每個朝代的人口都不富裕啊。”
朱元璋失笑道:“瞧你這話說的。
咱還沒聽誰抱怨過自己治下的百姓多的。”
任小天立刻反駁道:“誰說沒有?
您麵前不就有這麽一位麽?”
朱元璋立刻追問道:“誰?”
任小天指著人群中的乾隆說道:“可不就是他嘍。”
乾隆一臉愕然的指著自己:“朕?”
任小天點點頭:“沒錯,就是你。”
“朕現在人口的確是不少。
但是也沒富裕到先生你說的這個程度吧?”
乾隆顯然也不想白白的讓自己治下的百姓流失。
故而他暗暗的反駁了任小天一句。
任小天輕笑道:“哎,別怪我沒事先提醒你啊。
再過十幾二十年,你治下的人口問題可就要觸及國本了。
到時候你想解決都很困難。
我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乾隆嚇了一跳:“先生,你此言何意?
難道百姓多了還是壞事了?”
任小天摸著下巴說道:“這事得辯證的來看。
總的來說可以歸納成四個字。
福禍相依。
誠然,經過你們爺孫三代的努力大清的百姓人口翻了數倍。
你們也吃到了不少人口暴增所帶來的紅利。
可這也帶來了不少的弊端。
就比如耕地麵積無法承受暴增的人口。
可供耕種的土地本就是有限的。
根本無力負擔突然激增的人口。
許多百姓甚至連飯都吃不飽。
當然你也不是沒想過辦法。
鼓勵百姓去西部開墾荒地自給自足。
可是西部本就貧瘠,百姓們根本不願意拋家舍業的去到那裏。
寧願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留在當地。
而且人口暴增也激化了許多社會矛盾。
因為土地、糧食引起的大小糾紛比比皆是。
整個民間都彌漫著緊張不安的情緒。
這種情緒如果控製不當,很容易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再者百姓為了糊口不得不過度的圍湖造田、毀林開荒。
這也讓原本就不堪重負的土地進一步惡化。
水土流失之下,就連原本豐沃的耕地也變的開始貧瘠。
雪球越滾越大,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
乾隆心裏一驚:“居然會如此嚴重?
朕還以為人口是越多越好呢。”
任小天搖搖頭:“這種事情不能一概而論。
增長的過快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到了你兒子嘉慶在位時期,人口繼續增長。
積攢許久的問題終於爆發了出來。
川楚地區的白蓮教揭竿而起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起義。
涉及範圍之廣幾乎影響了大半個國家。
此次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是已經成為了清朝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而後人口和土地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各地的起義仍舊是屢禁不止。
直到後麵再度爆發了席卷全國的天平天國起義。
這次幾乎是徹底葬送了整個大清。
雖然問題的根源不能全部歸咎於人口暴增。
但這也絕對是繞不開的一個重要因素。”
曹操聽的都不自覺的捏了一把汗。
他是怎麽也沒想到人口增多反而對國家是一件禍事。
再看看他,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李元吉不屑道:“不是,本王記得他們清朝的疆域還沒我們大唐大呢吧?
就算人口再暴增能如何?
還能有李隆基在位時期多不成?”
任小天瞥了他一眼說道:“元吉老兄,這你就不知道了吧?
李隆基天寶年間巔峰人口堪堪達到六千萬而已。
一次安史之亂還讓人口損失了三分之二還多。
那你知道乾隆六十年全國人口有多少嗎?
將近兩億人!
到了鹹豐年間更是翻倍到了4.3億之多!
你還覺得你們大唐比清朝的人口更多嗎?”
李元吉目瞪口呆。
同樣是大一統的王朝,你們怎麽有那麽多的人口?
難道是清朝的百姓都十分的能生孩子?
“不是,都是同樣的土地同樣的人。
為何清朝會有這麽多的人口?”
這個疑問借由劉啟之口代李元吉問出來了。
任小天解釋道:“這都要歸功於玉米、紅薯這樣的高產作物的引入。
糧食產量增加,那能養活的人口也就多了。
要不然為什麽同樣的耕地麵積,清朝的人口能是其他王朝的數倍還多呢?”
劉啟恍然的點了點頭。
乾隆擦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道:“沒想到人口激增還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
那朕便聽先生之言。
將國內一部分百姓遷徙到這裏來吧。”
既然已經知道了後果之嚴重,那乾隆也不再糾結。
立刻就同意了任小天的提議。
以他那會的人口基數。
即便是隻遷來五分之一的人口,那對現在的局麵也是極大的改善了。
朱元璋見困擾自己幾人許久的難題就這麽被任小天給解決了。
他也是好笑著搖了搖頭:“等人口遷過來之後,這裏的局麵很快便能穩定。
那如今就隻剩下最後一件事了。
處理完這事,咱們就可以返迴了。”
朱祁鈺好奇問道:“太祖,不知您說的是何事?”
“自然是此地的皇帝該由誰來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