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朕也要將黃河上遊改為牧場才能挽救黃河?”
趙匡胤聽完之後皺著眉頭喃喃說道。
任小天失笑道:“那哪來得及啊。
穩固水土那可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不是說三五十年就能見到成效的。
再說了,現在黃河上遊也不是你們大宋的領土範圍呢啊。
起碼你也得把西夏給平定了之後才能說改善黃河上遊的水土吧?”
現在的黨項人雖然還沒建立西夏,但卻與一國別無二致。
趙匡胤若是想將黃河上遊種滿植被,那也得問黨項人同不同意。
要知道黨項人向來與宋朝不和。
日後還與遼國組成聯盟共同襲擾宋朝邊境。
趙匡胤苦澀道:“的確如小天你說的一般。
那難道朕就隻能坐視黃河水患不管了嗎?
將來若是水淹汴京朕又當如何呢?”
任小天微微搖頭道:“其實老趙你心裏也早就動了遷都的心思了吧?”
趙匡胤猛然抬頭道:“小天你連這都知道?”
趙匡胤承襲了後周的政治遺產,那就必然要在開封定都才能突顯他的皇位合法性。
但後晉被契丹攻破開封滅亡的過往曆曆在目。
為了防備契丹,趙匡胤不得不在開封周圍駐守幾十萬大軍拱衛京師安全。
因此還引出了給朝廷財政帶來沉重負擔的冗兵遺患。
且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的事實趙匡胤也再清楚不過。
這些年他也確實是動了不少次遷都的心思。
長安雖是隋唐舊都,可如今河道荒廢、漕運艱難早已不是京城的首選之地。
相比之下洛陽雖漕運不如開封便利,但地勢上更具有天險優勢。
南有嵩嶽,東有虎牢、成皋,西控函穀。
可謂是河山共戴,形勢甲於天下。
為此趙匡胤不惜數次前往洛陽實地考察,就是想探究洛陽是否可為京師。
然而這些都因為一個人的強烈拒絕而被迫沒有成行。
這個人就是趙匡胤的三弟,晉王趙光義。
趙光義在開封經營多年,自然是不想輕易的離開。
況且他心中還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反對趙匡胤遷都的理由也十分的合理。
洛陽毀於唐末亂世,若要遷都勢必要勞民傷財重建都城。
趙匡胤曾向他解釋說是要借助洛陽的天險來消除冗兵之禍。
不想趙光義直接援引一句在國家之守,在德不在險(有德行的人,不在於險要的地勢)把趙匡胤給堵了迴去。
趙光義都把話說成這樣了趙匡胤若還是執意遷都,那不就成了無德之人?
再加上當時朝中百官的反對,遷都之事就這麽擱置了。
後來燭影斧聲發生,趙光義登基為帝。
他更是對遷都一事絕口不提。
任小天說道:“其實遷都倒也沒有那麽重要。
尤其是你現在決意與契丹一戰。
若是這樣能被契丹打到都城之下,那你們大宋也沒什麽存在的必要了。
至於你擔憂的冗兵一事,真與契丹打起來我怕你還嫌兵力不夠用呢。
遷都洛陽確實是勞民傷財,畢竟重建一座首都要花不少銀錢。
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即便你遷都了洛陽。
那也還是在黃河附近,黃河決堤一樣逃不掉。
所以你即便打定主意要遷都,洛陽也未必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趙匡胤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說道:“遷都也遷不得,那朕當如何是好?”
任小天笑道:“其實你現在倒不用過度擔憂黃河的問題。
黃河真正的為患還要到真宗、仁宗時期了。
尤其是仁宗時辦出了一件十分蠢的事情,這才讓黃河對大宋造成了那麽大的損害。”
趙匡胤等不知真相的人一臉的茫然。
朱元璋和雍正、乾隆父子則是陰著臉。
“小天。
你說的是宋朝仁宗、神宗、哲宗三朝的迴河之爭吧?”
朱元璋說完這話還狠狠剜了趙煦一眼。
趙煦頓感莫名其妙。
好端端的你瞪朕做甚?
任小天點點頭道:“不錯,此事在我們後世又成為三易迴河。
所謂的三易迴河就是說的宋時三次治理黃河的大工程。
可這三次大工程太過想當然,罔顧了自然規律。
不僅沒有治理好黃河,反而是引發了黃河的反噬。
甚至可以說北宋的滅亡與其有直接的關係。”
趙匡胤瞠目結舌道:“後果居然如此嚴重?”
任小天表情凝重的說道:“剛才我說過了。
黃河改道是因為泥沙鬱結導致河床變高之後的必然現象。
仁宗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決口,累及大名府、恩州、冀州等地。
黃河在此伸出枝杈,另一支向北改道由乾寧軍方向流入大海。
至此黃河分出了東流和北流並行入海的局麵。
趙禎為了解決水患,於是與朝臣商議不止。
朝臣也因此分為東流派和北流派。
最終趙禎采納了東流派李仲昌的意見。
準備先疏浚六塔河的河道,由六塔河分黃河之水迴歸橫隴河道。
北流派代表歐陽修據理力爭。
他說六塔河不過是一小河,根本承擔不了黃河如此湍急的水流。
然而趙禎對他的意見根本不以為意。
待到六塔河疏浚完畢接入黃河之後,事情果然如歐陽修所擔憂的一般。
狹窄的六塔河根本受不住黃河之水的衝擊。
霎時間河堤迅速垮塌,湧出的洪水將附近農田屋舍全部衝垮。
宋史記載:溺兵夫,漂芻蒿,不可勝計。水死者數千萬人。
這裏死亡數字或有誇大,但真實數字也絕對不在少數。
趙禎悔不當初。
但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他也隻能下詔盡快救濟災民以挽迴損失。
為此他發下罪己詔,還將參與此次工程的官員全部流放處置。
但北宋的國力在此時已經開始被削弱了。
這也是趙禎在位時期抹不去的汙點之一。”
趙匡胤倒吸了一口涼氣。
大宋全國人口才有多少。
即便這數字隻有十分之一為真,那也是傷筋動骨的損失啊。
“或許是被滔天洪水嚇到了,趙禎自那之後決口不提改流之事。
他死之後宋神宗趙頊上位,他在王安石的建議下也關注上了黃河之事。
趙頊和王安石都認為黃河改道工程大方向沒錯,隻是實施的時候出現了失誤。
後經王安石親自到黃河考察,他覺得找到了更為安穩的措施。
為此他還專門發明出了浚川耙這種工具用以疏浚黃河河底的泥沙。”
趙匡胤聽完之後皺著眉頭喃喃說道。
任小天失笑道:“那哪來得及啊。
穩固水土那可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不是說三五十年就能見到成效的。
再說了,現在黃河上遊也不是你們大宋的領土範圍呢啊。
起碼你也得把西夏給平定了之後才能說改善黃河上遊的水土吧?”
現在的黨項人雖然還沒建立西夏,但卻與一國別無二致。
趙匡胤若是想將黃河上遊種滿植被,那也得問黨項人同不同意。
要知道黨項人向來與宋朝不和。
日後還與遼國組成聯盟共同襲擾宋朝邊境。
趙匡胤苦澀道:“的確如小天你說的一般。
那難道朕就隻能坐視黃河水患不管了嗎?
將來若是水淹汴京朕又當如何呢?”
任小天微微搖頭道:“其實老趙你心裏也早就動了遷都的心思了吧?”
趙匡胤猛然抬頭道:“小天你連這都知道?”
趙匡胤承襲了後周的政治遺產,那就必然要在開封定都才能突顯他的皇位合法性。
但後晉被契丹攻破開封滅亡的過往曆曆在目。
為了防備契丹,趙匡胤不得不在開封周圍駐守幾十萬大軍拱衛京師安全。
因此還引出了給朝廷財政帶來沉重負擔的冗兵遺患。
且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的事實趙匡胤也再清楚不過。
這些年他也確實是動了不少次遷都的心思。
長安雖是隋唐舊都,可如今河道荒廢、漕運艱難早已不是京城的首選之地。
相比之下洛陽雖漕運不如開封便利,但地勢上更具有天險優勢。
南有嵩嶽,東有虎牢、成皋,西控函穀。
可謂是河山共戴,形勢甲於天下。
為此趙匡胤不惜數次前往洛陽實地考察,就是想探究洛陽是否可為京師。
然而這些都因為一個人的強烈拒絕而被迫沒有成行。
這個人就是趙匡胤的三弟,晉王趙光義。
趙光義在開封經營多年,自然是不想輕易的離開。
況且他心中還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反對趙匡胤遷都的理由也十分的合理。
洛陽毀於唐末亂世,若要遷都勢必要勞民傷財重建都城。
趙匡胤曾向他解釋說是要借助洛陽的天險來消除冗兵之禍。
不想趙光義直接援引一句在國家之守,在德不在險(有德行的人,不在於險要的地勢)把趙匡胤給堵了迴去。
趙光義都把話說成這樣了趙匡胤若還是執意遷都,那不就成了無德之人?
再加上當時朝中百官的反對,遷都之事就這麽擱置了。
後來燭影斧聲發生,趙光義登基為帝。
他更是對遷都一事絕口不提。
任小天說道:“其實遷都倒也沒有那麽重要。
尤其是你現在決意與契丹一戰。
若是這樣能被契丹打到都城之下,那你們大宋也沒什麽存在的必要了。
至於你擔憂的冗兵一事,真與契丹打起來我怕你還嫌兵力不夠用呢。
遷都洛陽確實是勞民傷財,畢竟重建一座首都要花不少銀錢。
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即便你遷都了洛陽。
那也還是在黃河附近,黃河決堤一樣逃不掉。
所以你即便打定主意要遷都,洛陽也未必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趙匡胤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說道:“遷都也遷不得,那朕當如何是好?”
任小天笑道:“其實你現在倒不用過度擔憂黃河的問題。
黃河真正的為患還要到真宗、仁宗時期了。
尤其是仁宗時辦出了一件十分蠢的事情,這才讓黃河對大宋造成了那麽大的損害。”
趙匡胤等不知真相的人一臉的茫然。
朱元璋和雍正、乾隆父子則是陰著臉。
“小天。
你說的是宋朝仁宗、神宗、哲宗三朝的迴河之爭吧?”
朱元璋說完這話還狠狠剜了趙煦一眼。
趙煦頓感莫名其妙。
好端端的你瞪朕做甚?
任小天點點頭道:“不錯,此事在我們後世又成為三易迴河。
所謂的三易迴河就是說的宋時三次治理黃河的大工程。
可這三次大工程太過想當然,罔顧了自然規律。
不僅沒有治理好黃河,反而是引發了黃河的反噬。
甚至可以說北宋的滅亡與其有直接的關係。”
趙匡胤瞠目結舌道:“後果居然如此嚴重?”
任小天表情凝重的說道:“剛才我說過了。
黃河改道是因為泥沙鬱結導致河床變高之後的必然現象。
仁宗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決口,累及大名府、恩州、冀州等地。
黃河在此伸出枝杈,另一支向北改道由乾寧軍方向流入大海。
至此黃河分出了東流和北流並行入海的局麵。
趙禎為了解決水患,於是與朝臣商議不止。
朝臣也因此分為東流派和北流派。
最終趙禎采納了東流派李仲昌的意見。
準備先疏浚六塔河的河道,由六塔河分黃河之水迴歸橫隴河道。
北流派代表歐陽修據理力爭。
他說六塔河不過是一小河,根本承擔不了黃河如此湍急的水流。
然而趙禎對他的意見根本不以為意。
待到六塔河疏浚完畢接入黃河之後,事情果然如歐陽修所擔憂的一般。
狹窄的六塔河根本受不住黃河之水的衝擊。
霎時間河堤迅速垮塌,湧出的洪水將附近農田屋舍全部衝垮。
宋史記載:溺兵夫,漂芻蒿,不可勝計。水死者數千萬人。
這裏死亡數字或有誇大,但真實數字也絕對不在少數。
趙禎悔不當初。
但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他也隻能下詔盡快救濟災民以挽迴損失。
為此他發下罪己詔,還將參與此次工程的官員全部流放處置。
但北宋的國力在此時已經開始被削弱了。
這也是趙禎在位時期抹不去的汙點之一。”
趙匡胤倒吸了一口涼氣。
大宋全國人口才有多少。
即便這數字隻有十分之一為真,那也是傷筋動骨的損失啊。
“或許是被滔天洪水嚇到了,趙禎自那之後決口不提改流之事。
他死之後宋神宗趙頊上位,他在王安石的建議下也關注上了黃河之事。
趙頊和王安石都認為黃河改道工程大方向沒錯,隻是實施的時候出現了失誤。
後經王安石親自到黃河考察,他覺得找到了更為安穩的措施。
為此他還專門發明出了浚川耙這種工具用以疏浚黃河河底的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