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迪尼別無選擇。
因為隻有親手殺了這些荷蘭人,王昊才會放他們離開,並且允許他們繼續在東帝汶殖民。否則,不僅他們自己會死,東帝汶的殖民地也會丟失。
而殺了這些荷蘭人,他們也就和乾國綁定在了一起。因為,王昊肯定還會將那些“無罪”的荷蘭人也放了,並且,將這一消息散發出去。
果然,王昊讓那些無罪的荷蘭俘虜觀摩了葡萄牙人行刑的全過程,然後就又安排了幾艘船,將那些無罪的荷蘭俘虜送往印度。
而那些葡萄牙俘虜,在殺死了有罪的荷蘭俘虜之後,便得到了王昊給他們的50艘普通風帆戰船,讓他們迴去東帝汶。戰船上還裝著120萬兩白銀,說是買下他們的12艘戰列艦的錢。
王昊此舉,表現得很是仁義。
其目的,就是要在歐洲放下第二枚棋子。
至於那120萬兩銀子,相對於從巴達維亞繳獲的大量銀子來說,隻是個小意思。
……
這場海戰之後,荷蘭人徹底退出東印度群島,整個南洋地區的控製權,除了東帝汶之外,全部都被乾國接手。
包括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位於馬六甲海峽南側,因此,掌控了蘇門答臘島,就掌控了一半的馬六甲海峽。
而馬六甲海峽的另一半,是淡馬錫。
淡馬錫,也就是後世的新加坡。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馬六甲海峽附近地圖。) ……
淡馬錫是英國人的殖民地。
也就是說,現在乾國與英國共同掌控著馬六甲海峽。分別是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南北兩側。
王昊現在需要首先穩定在南洋的局勢。
所以,並沒有去攻打淡馬錫(新加坡)。
英國方麵,本來是想趁火打劫奪取蘇門答臘島的。但是,當他們了解到乾國水師的強大實力之後,他們也不敢輕易動手。
雖然他們英國的海軍非常強大,但是,駐印度和淡馬錫的海軍隻是他們國家的一個分艦隊,這個分艦隊並不足以與當前在南洋的乾國水師抗衡。
所以,雙方都選擇了在馬六甲海峽友好相處。如此一來,南洋的局勢便暫時趨於穩定。
……
接下來,便是對南洋的治理。
首先是向各個島嶼派出駐軍,然後,王昊發下三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是:
“改“東印度群島”為“南洋群島”,在南洋建三個省,分別叫做:爪哇省、加裏曼省、蘇門答臘省。
簡稱“南洋三省”。
由施琅任“南洋三省”總督。
再從本地的華人家族中提拔德高望重的林華儒、鍾傑民、霍同華三人,分別擔任爪哇省、加裏曼省、蘇門答臘省的巡撫,負責各省民政。”
(備注:印尼加馬來西亞,島嶼陸地麵積達200多萬平方公裏,所以,必須分成三個省。)
第二道聖旨是:
“啟用當地華人為官,並給華人發放前裝式滑膛燧發槍,組建華人自衛武裝。”
那些前裝式滑膛燧發槍,都是在中原戰場上淘汰下來的,給所有南洋的華人成年男子,每人免費發放一支。
第三道聖旨是:
“禁止士著為官,禁止土著進入軍隊,禁止土著擁有槍支和火藥,禁止向土著出售鐵器。
凡是持有槍支和火藥的土著,一律處死。凡是向土著出售槍支、火藥和鐵器者,也一律處死。”
……
用第一道聖旨,明確了“南洋三省”在乾國的地位,即:“南洋三省”不是乾國的殖民地。
而是乾國的三個行省!
用第二和第三道聖旨,加強了對“南洋三省”的管理,增強了華人的自衛能力,削弱了土著的作戰能力。
並以此達到間接削減土著人口的目的。
之前南洋的華人,經常受到被荷蘭人武裝起來的土著的欺壓和屠殺。
現在王昊啟用本地華人為官,並且所有華人男子配槍。接下來,這些華人肯定會對傷害過他們的土著進行報複。
而土著又被禁止擁有槍支和火藥。
如果土著擁有槍支和火藥,南洋總督會抽調軍隊對他的進行剿滅!
此消彼長之下,土著的人口必然會大幅減少。
……
與此同時,王昊又派人給內閣首輔周堪賡傳訊,讓周堪賡盡快安排向“南洋三省”移民。
給周堪賡定的目標是:
在三年之內,移民300萬過來;五年之內,移民500萬過來。
這個時期,“南洋三省”的土著人口並不是很多。所有島嶼上的土著人口加起來,也隻有大約500萬人左右。隻要移民500萬過去,再將土著人口削減到100萬以下,華夏人就變成了這個地方的主體民族。
……
南洋這個地方,離華夏並不是很遠。
華夏人口眾多,現在又正遭遇小冰河時候的天災,很多人生活困苦無以為食。
而南洋這些地方氣候溫暖,物產豐富。僅是一年四季出產的各種水果,就可以養活幾百萬人口。水稻種植一年三收。
除此之外,魚類資源非常豐富,隨便去海裏撈幾網,都可以吃用不盡。
如此寶地!
與天災頻發,白骨成堆,百姓易子相食的中原地區相比,簡直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因此,盡快移民此地。
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
在處理好政務和軍務之後,王昊又在爪哇省巡撫林華儒的陪同下,去參觀了巴達維亞的工廠。
此時的巴達維亞,已經由荷蘭人建了不少的工廠。
包括紡織廠、鐵器冶煉廠,鐵器加工廠、鑄炮廠,火藥廠、炮彈廠,造船廠等等。
而最讓王昊感興趣的。
是這裏的造船廠。
荷蘭人在這裏建的造船廠,名字就叫做巴達維亞造船廠。造船廠的規模不是很大,隻能算是中等規模。
這個造船廠,是當初荷蘭人剛占領巴達維亞時就建起來的。最初的目的是用來維修戰船的,當時隻有5個船塢,算是小型造船廠。
到了1625年後,荷蘭人對造船廠進行了擴建,使之變成擁有15個船塢的中型造船廠,除了維修戰船之外,也用於打造新船。
王昊發現,這裏的造船廠的匠師,其實是以華人為主。
於是,便又撥下大量銀子給林華懦,讓林華儒對這裏的的造船廠進行擴建。
將原本隻有15個船塢的巴達維亞造船廠,擴建成擁有30個船塢的大型造船廠。
然後,以之前三倍的薪酬,重新聘請因戰爭而解散的華人匠師迴船廠上班。
如此一來。
這次在戰爭中受損的戰艦,就不必千裏迢迢拉迴長島維修,直接在巴達維亞造船廠進行維修即可。
隻有那些需要加裝蒸汽機的戰列艦,才送迴長島去進行改造。
……
除此之外,按計劃,王昊還將在這裏再增加兩座大型造船廠,用於為乾軍水師修理戰艦,以及製造新艦。
南洋三省。
將會成為乾國進攻澳洲、印度、波斯、非洲、歐洲等地的一個跳板。因此,這個地區造船業的發展。
刻不容緩,舉足輕重!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南洋三省的戰略位置圖。) ……
……
因為隻有親手殺了這些荷蘭人,王昊才會放他們離開,並且允許他們繼續在東帝汶殖民。否則,不僅他們自己會死,東帝汶的殖民地也會丟失。
而殺了這些荷蘭人,他們也就和乾國綁定在了一起。因為,王昊肯定還會將那些“無罪”的荷蘭人也放了,並且,將這一消息散發出去。
果然,王昊讓那些無罪的荷蘭俘虜觀摩了葡萄牙人行刑的全過程,然後就又安排了幾艘船,將那些無罪的荷蘭俘虜送往印度。
而那些葡萄牙俘虜,在殺死了有罪的荷蘭俘虜之後,便得到了王昊給他們的50艘普通風帆戰船,讓他們迴去東帝汶。戰船上還裝著120萬兩白銀,說是買下他們的12艘戰列艦的錢。
王昊此舉,表現得很是仁義。
其目的,就是要在歐洲放下第二枚棋子。
至於那120萬兩銀子,相對於從巴達維亞繳獲的大量銀子來說,隻是個小意思。
……
這場海戰之後,荷蘭人徹底退出東印度群島,整個南洋地區的控製權,除了東帝汶之外,全部都被乾國接手。
包括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位於馬六甲海峽南側,因此,掌控了蘇門答臘島,就掌控了一半的馬六甲海峽。
而馬六甲海峽的另一半,是淡馬錫。
淡馬錫,也就是後世的新加坡。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馬六甲海峽附近地圖。) ……
淡馬錫是英國人的殖民地。
也就是說,現在乾國與英國共同掌控著馬六甲海峽。分別是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南北兩側。
王昊現在需要首先穩定在南洋的局勢。
所以,並沒有去攻打淡馬錫(新加坡)。
英國方麵,本來是想趁火打劫奪取蘇門答臘島的。但是,當他們了解到乾國水師的強大實力之後,他們也不敢輕易動手。
雖然他們英國的海軍非常強大,但是,駐印度和淡馬錫的海軍隻是他們國家的一個分艦隊,這個分艦隊並不足以與當前在南洋的乾國水師抗衡。
所以,雙方都選擇了在馬六甲海峽友好相處。如此一來,南洋的局勢便暫時趨於穩定。
……
接下來,便是對南洋的治理。
首先是向各個島嶼派出駐軍,然後,王昊發下三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是:
“改“東印度群島”為“南洋群島”,在南洋建三個省,分別叫做:爪哇省、加裏曼省、蘇門答臘省。
簡稱“南洋三省”。
由施琅任“南洋三省”總督。
再從本地的華人家族中提拔德高望重的林華儒、鍾傑民、霍同華三人,分別擔任爪哇省、加裏曼省、蘇門答臘省的巡撫,負責各省民政。”
(備注:印尼加馬來西亞,島嶼陸地麵積達200多萬平方公裏,所以,必須分成三個省。)
第二道聖旨是:
“啟用當地華人為官,並給華人發放前裝式滑膛燧發槍,組建華人自衛武裝。”
那些前裝式滑膛燧發槍,都是在中原戰場上淘汰下來的,給所有南洋的華人成年男子,每人免費發放一支。
第三道聖旨是:
“禁止士著為官,禁止土著進入軍隊,禁止土著擁有槍支和火藥,禁止向土著出售鐵器。
凡是持有槍支和火藥的土著,一律處死。凡是向土著出售槍支、火藥和鐵器者,也一律處死。”
……
用第一道聖旨,明確了“南洋三省”在乾國的地位,即:“南洋三省”不是乾國的殖民地。
而是乾國的三個行省!
用第二和第三道聖旨,加強了對“南洋三省”的管理,增強了華人的自衛能力,削弱了土著的作戰能力。
並以此達到間接削減土著人口的目的。
之前南洋的華人,經常受到被荷蘭人武裝起來的土著的欺壓和屠殺。
現在王昊啟用本地華人為官,並且所有華人男子配槍。接下來,這些華人肯定會對傷害過他們的土著進行報複。
而土著又被禁止擁有槍支和火藥。
如果土著擁有槍支和火藥,南洋總督會抽調軍隊對他的進行剿滅!
此消彼長之下,土著的人口必然會大幅減少。
……
與此同時,王昊又派人給內閣首輔周堪賡傳訊,讓周堪賡盡快安排向“南洋三省”移民。
給周堪賡定的目標是:
在三年之內,移民300萬過來;五年之內,移民500萬過來。
這個時期,“南洋三省”的土著人口並不是很多。所有島嶼上的土著人口加起來,也隻有大約500萬人左右。隻要移民500萬過去,再將土著人口削減到100萬以下,華夏人就變成了這個地方的主體民族。
……
南洋這個地方,離華夏並不是很遠。
華夏人口眾多,現在又正遭遇小冰河時候的天災,很多人生活困苦無以為食。
而南洋這些地方氣候溫暖,物產豐富。僅是一年四季出產的各種水果,就可以養活幾百萬人口。水稻種植一年三收。
除此之外,魚類資源非常豐富,隨便去海裏撈幾網,都可以吃用不盡。
如此寶地!
與天災頻發,白骨成堆,百姓易子相食的中原地區相比,簡直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因此,盡快移民此地。
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
在處理好政務和軍務之後,王昊又在爪哇省巡撫林華儒的陪同下,去參觀了巴達維亞的工廠。
此時的巴達維亞,已經由荷蘭人建了不少的工廠。
包括紡織廠、鐵器冶煉廠,鐵器加工廠、鑄炮廠,火藥廠、炮彈廠,造船廠等等。
而最讓王昊感興趣的。
是這裏的造船廠。
荷蘭人在這裏建的造船廠,名字就叫做巴達維亞造船廠。造船廠的規模不是很大,隻能算是中等規模。
這個造船廠,是當初荷蘭人剛占領巴達維亞時就建起來的。最初的目的是用來維修戰船的,當時隻有5個船塢,算是小型造船廠。
到了1625年後,荷蘭人對造船廠進行了擴建,使之變成擁有15個船塢的中型造船廠,除了維修戰船之外,也用於打造新船。
王昊發現,這裏的造船廠的匠師,其實是以華人為主。
於是,便又撥下大量銀子給林華懦,讓林華儒對這裏的的造船廠進行擴建。
將原本隻有15個船塢的巴達維亞造船廠,擴建成擁有30個船塢的大型造船廠。
然後,以之前三倍的薪酬,重新聘請因戰爭而解散的華人匠師迴船廠上班。
如此一來。
這次在戰爭中受損的戰艦,就不必千裏迢迢拉迴長島維修,直接在巴達維亞造船廠進行維修即可。
隻有那些需要加裝蒸汽機的戰列艦,才送迴長島去進行改造。
……
除此之外,按計劃,王昊還將在這裏再增加兩座大型造船廠,用於為乾軍水師修理戰艦,以及製造新艦。
南洋三省。
將會成為乾國進攻澳洲、印度、波斯、非洲、歐洲等地的一個跳板。因此,這個地區造船業的發展。
刻不容緩,舉足輕重!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南洋三省的戰略位置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