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情形,崇禎心中不免有些慌亂。
開始有些後悔剛才不該一時大意,便離開自己的護衛並登上了這輛戰車。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若是王憶原想要謀算自己,完全可以將自己挾持起來,再返身登上蒸汽機船,揚長而去。
自己的女兒朱媺娖自然是不會害自己的。
但是,她隻是一個不懂謀略的女子而已,完全有可能連她自己什麽都不知道,稀裏糊塗的,就成了王昊的一枚棋子。
至於王昊……他以前或許並不想公然造反,但那是以前,現在的情況,已經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以前他王昊隻占據一個登萊和一個外藩朝鮮,滅清之後也隻增加了一個人口稀少的遼東遼西。
而現在,王昊占據的可是大半個天下!
所以,難保王昊沒有挾持自己這個皇帝,再禪位於他,好讓他名正言順地登上九五之尊……
想到這裏,崇禎額頭上的汗都下來了。
……
不過,就在的時。
卻見那王憶原又低下頭,在馬上的布包裏掏了一番,然後拿出來一個精致的盒子。
讓人遞給崇禎道:“這是咱們王爺讓末將轉交給陛下的東西,說是裏麵裝了一些格物方麵的秘笈。
王爺還讓末將帶話給陛下,說是陛下有空,不妨看看這盒子裏的東西,比陛下看那些什麽經史子集,強過千倍。”
“千倍?”
崇禎心中暗驚,趕緊打開盒子一看,但見那封麵上寫的是……《電匠學》。
翻開第一頁,上麵寫的是:
目錄
第一章,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象。
第二章,電學用途的設想與展望。
第三章,電荷的傳導與電勢的關係。
第四章,電流、電壓、電阻,以及“王氏電學第一定律”。
第五章,…………
……
崇禎一頁一頁地看下去,越看越心驚,也越看越癡迷,忍不住讚歎道:“如此世間奇書,當真是天工秘笈也。”
說完這一句話。
又低下頭來,聚精會神地開了起來。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皇宮門前。
此時,天色已過黃昏。
皇宮的庭院之中,掛著的燈籠已經點亮。寒風吹拂下,顯得明明滅滅,搖搖晃晃。
到了這裏,王憶原的軍隊就不可以再進去了。
然而,正當王憶原想要告辭時,卻突然看了看那些燈籠,問崇禎道:
“陛下,末將記得……咱們王爺給陛下送來了發電機,還給皇宮裏裝上了電燈。為何現在還在用油燈?”
“這個……”
崇禎有些尷尬地笑了笑道:“那個發電機,朕讓人拆解了……拆解了之後就……就出了點小小的問題。
不過,無妨!
朕現在有了朕的駙馬送來的這本秘笈,待朕研看完了之後,就一定能將之修好。”
“陛下聖明!”
王憶原聞言,趕緊拍了個馬屁。然後又說道:
“隻是……王爺送給陛下的,乃是不傳於外人的秘笈。陛下自己看看就可以了,切匆傳於外人,以免落到奸人手上用來危害天下蒼生。”
“這個,朕自然知道的!”
崇禎用力地點了點頭,表示這本秘笈隻會自己研看,絕不會傳於外人。
王憶原見狀,臉上滿是笑意,遂恭敬地向崇禎和公主告辭,前往軍營安頓。
直到走出了很遠,才忍不住笑出聲來。
……
王憶原如此做,其實也是王昊安排的,這裏麵也有王昊給崇禎挖的一個坑。
按王昊的計劃,
是要將崇禎培養成一名出色的電匠。
電匠,也就是電器工程師或電器技術員的意思,但是因為這個時代沒有工程師和技術員的說法,所以,就按照這個時代的習慣,稱之為“電匠”。
這個想法,也並非憑空而生。
而是始於跟方正化的一次聊天。
方正化曾經跟王昊說,之前王昊讓人給南京皇宮安裝的發電機和電燈,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但是,僅僅過了不到十天,就不能用了。
不能用的原因,是崇禎讓人將發電機給拆解了。本是想拆解之後研究一番再進行仿製的,誰知拆散之後裝迴去就不能用了。
從方正化所描述的情況來看,故障的原因,應該是在拆解過程中,破壞了繞在卷子上的導線的絕緣層,導致線圈短路將線匝燒毀。
畢竟這個時代可沒有漆包線,隻是在導線上塗蠟再包上幾層絲綢用來絕緣,這個隻要一拆,肯定能會損壞。
更何況,繞線的方式也是有技巧的,如果鬆垮垮地繞著,就會產生很大的渦流,發出很大的熱量將線圈燒壞。這種技術,沒有點電學基礎知識,還是不行的。
當然,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據方正化所說,崇禎似乎對這個發電機很感興趣,非常好奇。
不僅親自觀摩了整個拆解和重裝的過程,還自以為是地擔任了“拆解總指揮”和“重裝總指揮”。
在重裝失敗後,還捋起袖子親自動手……搞得一身髒兮兮的。當然,發電機也沒有給他這個皇帝的麵子,任他怎麽搞,也搞不好。
方正化還說,自那之後,崇禎隻要有空,就會去鼓搗那台壞掉了的發電機。
似乎跟那台發電機較上勁了。
不將它變成一堆廢鐵絕不罷休!
……
這讓王昊想起了崇禎的哥哥朱由校。
那可是史上獨一無二的木匠皇帝,其對木匠手藝的癡迷程度還勝宋徽宗對字畫藝術的癡迷,以及南朝皇帝李煜對詩詞的癡迷。
看來,這朱由檢跟他哥哥朱由校,在骨子裏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在對待“某種技術”方麵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可能讓他們在某些技術領域創造出卓越的價值,取得令人難以想象的驚人成就。
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精神。
所以人,王昊就借這個機會,將自己編寫的一本用於“天工院”的電學教材,當成“秘笈”送給了崇禎。
……
人總是有特長的。
不是這裏長,就是那裏長。
也許,對崇禎來說,他並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但他卻很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電匠。
……
……
開始有些後悔剛才不該一時大意,便離開自己的護衛並登上了這輛戰車。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若是王憶原想要謀算自己,完全可以將自己挾持起來,再返身登上蒸汽機船,揚長而去。
自己的女兒朱媺娖自然是不會害自己的。
但是,她隻是一個不懂謀略的女子而已,完全有可能連她自己什麽都不知道,稀裏糊塗的,就成了王昊的一枚棋子。
至於王昊……他以前或許並不想公然造反,但那是以前,現在的情況,已經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以前他王昊隻占據一個登萊和一個外藩朝鮮,滅清之後也隻增加了一個人口稀少的遼東遼西。
而現在,王昊占據的可是大半個天下!
所以,難保王昊沒有挾持自己這個皇帝,再禪位於他,好讓他名正言順地登上九五之尊……
想到這裏,崇禎額頭上的汗都下來了。
……
不過,就在的時。
卻見那王憶原又低下頭,在馬上的布包裏掏了一番,然後拿出來一個精致的盒子。
讓人遞給崇禎道:“這是咱們王爺讓末將轉交給陛下的東西,說是裏麵裝了一些格物方麵的秘笈。
王爺還讓末將帶話給陛下,說是陛下有空,不妨看看這盒子裏的東西,比陛下看那些什麽經史子集,強過千倍。”
“千倍?”
崇禎心中暗驚,趕緊打開盒子一看,但見那封麵上寫的是……《電匠學》。
翻開第一頁,上麵寫的是:
目錄
第一章,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象。
第二章,電學用途的設想與展望。
第三章,電荷的傳導與電勢的關係。
第四章,電流、電壓、電阻,以及“王氏電學第一定律”。
第五章,…………
……
崇禎一頁一頁地看下去,越看越心驚,也越看越癡迷,忍不住讚歎道:“如此世間奇書,當真是天工秘笈也。”
說完這一句話。
又低下頭來,聚精會神地開了起來。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皇宮門前。
此時,天色已過黃昏。
皇宮的庭院之中,掛著的燈籠已經點亮。寒風吹拂下,顯得明明滅滅,搖搖晃晃。
到了這裏,王憶原的軍隊就不可以再進去了。
然而,正當王憶原想要告辭時,卻突然看了看那些燈籠,問崇禎道:
“陛下,末將記得……咱們王爺給陛下送來了發電機,還給皇宮裏裝上了電燈。為何現在還在用油燈?”
“這個……”
崇禎有些尷尬地笑了笑道:“那個發電機,朕讓人拆解了……拆解了之後就……就出了點小小的問題。
不過,無妨!
朕現在有了朕的駙馬送來的這本秘笈,待朕研看完了之後,就一定能將之修好。”
“陛下聖明!”
王憶原聞言,趕緊拍了個馬屁。然後又說道:
“隻是……王爺送給陛下的,乃是不傳於外人的秘笈。陛下自己看看就可以了,切匆傳於外人,以免落到奸人手上用來危害天下蒼生。”
“這個,朕自然知道的!”
崇禎用力地點了點頭,表示這本秘笈隻會自己研看,絕不會傳於外人。
王憶原見狀,臉上滿是笑意,遂恭敬地向崇禎和公主告辭,前往軍營安頓。
直到走出了很遠,才忍不住笑出聲來。
……
王憶原如此做,其實也是王昊安排的,這裏麵也有王昊給崇禎挖的一個坑。
按王昊的計劃,
是要將崇禎培養成一名出色的電匠。
電匠,也就是電器工程師或電器技術員的意思,但是因為這個時代沒有工程師和技術員的說法,所以,就按照這個時代的習慣,稱之為“電匠”。
這個想法,也並非憑空而生。
而是始於跟方正化的一次聊天。
方正化曾經跟王昊說,之前王昊讓人給南京皇宮安裝的發電機和電燈,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但是,僅僅過了不到十天,就不能用了。
不能用的原因,是崇禎讓人將發電機給拆解了。本是想拆解之後研究一番再進行仿製的,誰知拆散之後裝迴去就不能用了。
從方正化所描述的情況來看,故障的原因,應該是在拆解過程中,破壞了繞在卷子上的導線的絕緣層,導致線圈短路將線匝燒毀。
畢竟這個時代可沒有漆包線,隻是在導線上塗蠟再包上幾層絲綢用來絕緣,這個隻要一拆,肯定能會損壞。
更何況,繞線的方式也是有技巧的,如果鬆垮垮地繞著,就會產生很大的渦流,發出很大的熱量將線圈燒壞。這種技術,沒有點電學基礎知識,還是不行的。
當然,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據方正化所說,崇禎似乎對這個發電機很感興趣,非常好奇。
不僅親自觀摩了整個拆解和重裝的過程,還自以為是地擔任了“拆解總指揮”和“重裝總指揮”。
在重裝失敗後,還捋起袖子親自動手……搞得一身髒兮兮的。當然,發電機也沒有給他這個皇帝的麵子,任他怎麽搞,也搞不好。
方正化還說,自那之後,崇禎隻要有空,就會去鼓搗那台壞掉了的發電機。
似乎跟那台發電機較上勁了。
不將它變成一堆廢鐵絕不罷休!
……
這讓王昊想起了崇禎的哥哥朱由校。
那可是史上獨一無二的木匠皇帝,其對木匠手藝的癡迷程度還勝宋徽宗對字畫藝術的癡迷,以及南朝皇帝李煜對詩詞的癡迷。
看來,這朱由檢跟他哥哥朱由校,在骨子裏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在對待“某種技術”方麵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可能讓他們在某些技術領域創造出卓越的價值,取得令人難以想象的驚人成就。
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精神。
所以人,王昊就借這個機會,將自己編寫的一本用於“天工院”的電學教材,當成“秘笈”送給了崇禎。
……
人總是有特長的。
不是這裏長,就是那裏長。
也許,對崇禎來說,他並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但他卻很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電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