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鄭森,已經出使蒙古各部迴來。
這次出使蒙古各部,長達三個多月之久。鄭森先是去了土默特部,找到了被孛爾特打得躲進了大青山的固穆。
在鄭森的威逼利誘下,原本打算頑抗到底的固穆,終於放下武器向孛兒索投降,答應擁立孛兒索為蒙古汗王。
而鄭森也根據之前王昊的指示,給了固穆一個土默特蒙古總兵的職位。有了這個官職,固穆也就成了王昊手下的官員。
算是有了一道“護身符”。
就算是身為“汗王+蒙古總督”的孛兒索,也不可以隨意誅殺固穆,因為固穆同時也是王昊手下的總兵,孛兒索縱然想殺固穆,也得先得到王昊的同意。
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在分化孛兒索這個蒙古汗王的權力。因為固穆和孛兒索之間,戰爭雖然止息,但彼此心中的仇恨,卻不是“被迫臣服”就能消除得了的。
表麵上和平穩定,但又不是鐵板一塊的蒙古,才最符合北方軍的利益。
然後,固穆與孛兒索合兵一處北伐喀爾喀和布裏亞特。鄭森也隨軍北上。在重兵壓境下,鄭森代表皮王王昊,又先後出使了喀爾喀和布裏亞特,並使之一一臣服。
再按此前王昊的計劃,鄭森也給了喀爾喀的新任首領吉骨特一個喀爾喀總兵;給了布裏亞特新任首領托克蘇拉一個布裏亞特總兵的職務。
至此,蒙古草原上的五大勢力,全都臣服於孛兒索,擁之孛兒索為汗王。而與此同時,他們又都擁有皮王王昊給予的總兵官職。
這兩種身份的同時存在,既保證了草原上的和平,又防止了他們抱團。從而解除了北方草原對中原的威脅,並使之加入中原王朝,成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
鄭森在此次出使過程中,表現得有勇有謀,可圈可點,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鑒於對鄭森這個人的了解。
王昊直接給了鄭森一個禮部侍郎的職務,讓他分管教育和辦學,也就相當於後世的教育部部長。
(備注:禮部尚書掌管的內容包括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尚書下設數名侍郎,分而管之。)
……
此時,鄭森才23歲。
而且,鄭森之前並未參加過明朝的科舉,現在卻被王昊直接用來負責教育,很多人對此有些不解。
而王昊卻正色道:
“鄭森德才兼備,且極有氣節,堪為天下讀書人之楷模。我乾國用人,不唯資曆,不唯科舉。
本王相信鄭森,他必能將教育之事辦好。科舉取士,隻考欽定的五本經學,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至於將來,咱們乾國的人才選拔問題……本王建了這麽多的大學在培訓人才,又還需要什麽科舉?”
言下之意。
就是不再搞什麽八股文的科舉取士,而是改為從那些新式學校中,選拔那些學習過新式教材的優秀學生為官。
如此一來,對東林黨人又是致命一擊。
因為在此之前,王昊早有規定:禁止東林黨人及其子女進入皮王治下的學校讀書。
他們要想做官,或者要想子女有機會做官,就得公開宣稱脫離東林黨,並且獻上投名狀。
然後,還得進入皮王治下開辦的新式學校,去學習先進的知識,經過考核合格,才有做官的機會。
……
建國的準備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正式建國的時間定在年後的二月十八日。
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
在建國之前之前,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而且,這種事情也不宜太過張揚,基本上是由這些核心成員們在小範圍內進行策劃和布局。
……
轉眼間到了臘月中旬。
天寒地凍,大雪飄飄。
那個方正化又來了。這人一年之中來平壤七八趟,搞得如同將這裏當成是他自己的家一樣。
見到王昊之後。
便對王昊施了一禮道:“啟稟王爺,陛下想見見皇外孫。”
“想見外孫,讓陛下自己過來啊。”
“這……陛下朝政繁忙。”
“剩下三個半省,還那麽忙?”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要不要本王再幫他分擔一二?”
“這個……你得自個兒去跟你老丈人說。”
“好啦,說正經的。”
王昊收起臉上的笑容,一本正經地說道:“陛下不見娖兒已經快三年了,如今,娖兒又有了兒子。陛下思親心切,乃是人之常情。
這一點,本王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本王不放心陛下的那些大臣們,本王的妻兒如果去了南京,萬一被扣做人質,那該如何是好?”
“咱家就算是拚盡一死,也會護得公主和皇外孫安全。”方正化斬釘截鐵地說道。
“本王信得過你!”
王昊拍了拍方正化的肩膀,又道:“但本王信不過那些朝中大臣。”
“王爺有所不知。”
方正化歎了口氣,用一種帶著懇求的語氣說道:“陛下自離開京師去了南京,身邊就沒有一個親人。幾位皇子盡皆死於李自成之手,皇後也殉難在京師宮中。
如今,沈陽公主已是陛下唯一的子女,皇外孫也是陛下唯一的孫輩。
每一次,當咱家從平壤迴去南京之時,陛下都會將咱家叫到身邊,詳細地問起公主或皇外孫的情況。其思親之情,咱家感同身受。
每當咱家跟陛下說起公主和皇外孫時,陛下的眉頭都是舒展的,眼神也都是柔和的,就連臉上的皺紋,也都是一條條伸展開來,盡顯慈祥之色。
而每次,咱家才迴到陛下身邊不過幾天,便又被陛下催促著過來看望公主和皇外孫。
這幾年,陛下憂心國事,人也老了很多。整天都是緊皺著眉頭,繃著臉孔。本是正值壯年,卻體態如同耄耋。陛下的日子過得好苦!”
聽了方正化的話,王昊沒有急著迴答。
心中暗想。
讓崇禎見見他的外孫,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會不會被扣為人質,恐怕還沒有人會有這麽大的膽子!以王昊現在的勢力,任何人敢往扣押人質方麵想,都得承擔被滅族的風險。
更何況,王昊又不是隻有一個兒子,扣押人質的做法,對南明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想到這裏,遂對方正化道:
“常言道:養兒方知父母恩。公主在自己做了母親之後,也慢慢的在心中原諒了陛下,並且,也想去看望一下陛下。
終究是父女天性,血濃於水。本王也並不反對公主帶著五順去見陛下。
隻是這安全方麵須得保障,他們母子若是少了一根汗毛,本王都不會善罷幹休。”
方正化聞言,再次向王昊做出保證。
並且高興得喜極而泣。
……
隨後,王昊便帶著方正化去了朱媺娖的宮殿。
在與朱媺娖仔仔細細地商量了一番。
第二天,王昊就派遣自己的朝解“結義兄弟”中的老四……王憶原,讓王憶原帶一支蒸汽機艦隊,率三千精銳親兵護送朱媺娖母子去南京。
有這三千裝備了線膛槍的精銳親兵隨同保護,王昊倒要看看,那幫東林宵小。
敢不敢來捋虎須!
……
……
這次出使蒙古各部,長達三個多月之久。鄭森先是去了土默特部,找到了被孛爾特打得躲進了大青山的固穆。
在鄭森的威逼利誘下,原本打算頑抗到底的固穆,終於放下武器向孛兒索投降,答應擁立孛兒索為蒙古汗王。
而鄭森也根據之前王昊的指示,給了固穆一個土默特蒙古總兵的職位。有了這個官職,固穆也就成了王昊手下的官員。
算是有了一道“護身符”。
就算是身為“汗王+蒙古總督”的孛兒索,也不可以隨意誅殺固穆,因為固穆同時也是王昊手下的總兵,孛兒索縱然想殺固穆,也得先得到王昊的同意。
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在分化孛兒索這個蒙古汗王的權力。因為固穆和孛兒索之間,戰爭雖然止息,但彼此心中的仇恨,卻不是“被迫臣服”就能消除得了的。
表麵上和平穩定,但又不是鐵板一塊的蒙古,才最符合北方軍的利益。
然後,固穆與孛兒索合兵一處北伐喀爾喀和布裏亞特。鄭森也隨軍北上。在重兵壓境下,鄭森代表皮王王昊,又先後出使了喀爾喀和布裏亞特,並使之一一臣服。
再按此前王昊的計劃,鄭森也給了喀爾喀的新任首領吉骨特一個喀爾喀總兵;給了布裏亞特新任首領托克蘇拉一個布裏亞特總兵的職務。
至此,蒙古草原上的五大勢力,全都臣服於孛兒索,擁之孛兒索為汗王。而與此同時,他們又都擁有皮王王昊給予的總兵官職。
這兩種身份的同時存在,既保證了草原上的和平,又防止了他們抱團。從而解除了北方草原對中原的威脅,並使之加入中原王朝,成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
鄭森在此次出使過程中,表現得有勇有謀,可圈可點,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鑒於對鄭森這個人的了解。
王昊直接給了鄭森一個禮部侍郎的職務,讓他分管教育和辦學,也就相當於後世的教育部部長。
(備注:禮部尚書掌管的內容包括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尚書下設數名侍郎,分而管之。)
……
此時,鄭森才23歲。
而且,鄭森之前並未參加過明朝的科舉,現在卻被王昊直接用來負責教育,很多人對此有些不解。
而王昊卻正色道:
“鄭森德才兼備,且極有氣節,堪為天下讀書人之楷模。我乾國用人,不唯資曆,不唯科舉。
本王相信鄭森,他必能將教育之事辦好。科舉取士,隻考欽定的五本經學,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至於將來,咱們乾國的人才選拔問題……本王建了這麽多的大學在培訓人才,又還需要什麽科舉?”
言下之意。
就是不再搞什麽八股文的科舉取士,而是改為從那些新式學校中,選拔那些學習過新式教材的優秀學生為官。
如此一來,對東林黨人又是致命一擊。
因為在此之前,王昊早有規定:禁止東林黨人及其子女進入皮王治下的學校讀書。
他們要想做官,或者要想子女有機會做官,就得公開宣稱脫離東林黨,並且獻上投名狀。
然後,還得進入皮王治下開辦的新式學校,去學習先進的知識,經過考核合格,才有做官的機會。
……
建國的準備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正式建國的時間定在年後的二月十八日。
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
在建國之前之前,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而且,這種事情也不宜太過張揚,基本上是由這些核心成員們在小範圍內進行策劃和布局。
……
轉眼間到了臘月中旬。
天寒地凍,大雪飄飄。
那個方正化又來了。這人一年之中來平壤七八趟,搞得如同將這裏當成是他自己的家一樣。
見到王昊之後。
便對王昊施了一禮道:“啟稟王爺,陛下想見見皇外孫。”
“想見外孫,讓陛下自己過來啊。”
“這……陛下朝政繁忙。”
“剩下三個半省,還那麽忙?”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要不要本王再幫他分擔一二?”
“這個……你得自個兒去跟你老丈人說。”
“好啦,說正經的。”
王昊收起臉上的笑容,一本正經地說道:“陛下不見娖兒已經快三年了,如今,娖兒又有了兒子。陛下思親心切,乃是人之常情。
這一點,本王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本王不放心陛下的那些大臣們,本王的妻兒如果去了南京,萬一被扣做人質,那該如何是好?”
“咱家就算是拚盡一死,也會護得公主和皇外孫安全。”方正化斬釘截鐵地說道。
“本王信得過你!”
王昊拍了拍方正化的肩膀,又道:“但本王信不過那些朝中大臣。”
“王爺有所不知。”
方正化歎了口氣,用一種帶著懇求的語氣說道:“陛下自離開京師去了南京,身邊就沒有一個親人。幾位皇子盡皆死於李自成之手,皇後也殉難在京師宮中。
如今,沈陽公主已是陛下唯一的子女,皇外孫也是陛下唯一的孫輩。
每一次,當咱家從平壤迴去南京之時,陛下都會將咱家叫到身邊,詳細地問起公主或皇外孫的情況。其思親之情,咱家感同身受。
每當咱家跟陛下說起公主和皇外孫時,陛下的眉頭都是舒展的,眼神也都是柔和的,就連臉上的皺紋,也都是一條條伸展開來,盡顯慈祥之色。
而每次,咱家才迴到陛下身邊不過幾天,便又被陛下催促著過來看望公主和皇外孫。
這幾年,陛下憂心國事,人也老了很多。整天都是緊皺著眉頭,繃著臉孔。本是正值壯年,卻體態如同耄耋。陛下的日子過得好苦!”
聽了方正化的話,王昊沒有急著迴答。
心中暗想。
讓崇禎見見他的外孫,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會不會被扣為人質,恐怕還沒有人會有這麽大的膽子!以王昊現在的勢力,任何人敢往扣押人質方麵想,都得承擔被滅族的風險。
更何況,王昊又不是隻有一個兒子,扣押人質的做法,對南明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想到這裏,遂對方正化道:
“常言道:養兒方知父母恩。公主在自己做了母親之後,也慢慢的在心中原諒了陛下,並且,也想去看望一下陛下。
終究是父女天性,血濃於水。本王也並不反對公主帶著五順去見陛下。
隻是這安全方麵須得保障,他們母子若是少了一根汗毛,本王都不會善罷幹休。”
方正化聞言,再次向王昊做出保證。
並且高興得喜極而泣。
……
隨後,王昊便帶著方正化去了朱媺娖的宮殿。
在與朱媺娖仔仔細細地商量了一番。
第二天,王昊就派遣自己的朝解“結義兄弟”中的老四……王憶原,讓王憶原帶一支蒸汽機艦隊,率三千精銳親兵護送朱媺娖母子去南京。
有這三千裝備了線膛槍的精銳親兵隨同保護,王昊倒要看看,那幫東林宵小。
敢不敢來捋虎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