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政方麵,王昊現在確實是不差錢。
先是收割了鄭家,後來又收割了倭島,剛剛又收割了晉商,府庫裏的銀子多得沒地方放。
除了銀子之外,還有大量的黃金。
穿越這四年多來,王昊所獲得的黃金基本上都還封存在府庫中沒有動用。然後,攻破倭島滅了德川家光之後,除了得到了石見銀山的開采權,肖熊又更進一步奪下了佐渡金山。
到現在,庫房中儲存的黃金已經多達一千多萬兩。除了黃金和白銀,府庫中還有大量的奇珍異寶,多不勝數的古玩字畫。
也就是說,現在的皮王府有著非常寬鬆的財政盈餘。
至於將來。
有強大的水師在,將來也不會差錢。
更何況,建在平壤的“高科技工業園區”,現在已經初具規模。僅僅是紡織工業這一項,所能夠為王昊的皮王府帶來的經濟收入,就有可能超過大明朝的稅收總額。
這種情況下,稅收也就變成了無足輕重。
所以,土地稅和人頭稅就暫時全免了,隻留下少量的商稅。
徭役也全免了。
要修路、修水庫等等,多抓一些倭奴來幹就行了。就算有時候人手不夠,不得不組織一些百姓去幹活,也不叫服徭役。因為是要發工資的,得叫做打工。
不僅免稅、免徭役。
按王昊的規劃,等到將來有了更多的殖民地,還要將國內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養老保障等等,全都要搞起來。
當然,那是將來的事情。
還得再等幾年再說。
但是,教育的事情卻刻不容緩。百年大計,教育為先。不開啟民智,縱有繁榮,亦是曇花一現。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辦學!
……
此前,王昊已經在朝鮮半島和登萊兩地,投入了大量的錢財用來辦學,使之基本上做到了鄉有鄉學,縣有縣學,府有府學。
還辦了“東江大學”和“天工研究院”這兩所頂級大學。
因此,在這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已經積累了比較成熟的辦學經驗,包括:辦學的方式、教材等等。現在隻要將這些辦學經驗向中原地區推廣即可。
按王昊的計劃,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裏,至少要再投入2000萬兩銀子用來辦學。
除了在中原地區做到鄉有鄉學,縣有縣學,府有府學之外,還計劃在中原地區再辦幾所大學。
因為中原地區離平壤太遠,不可能讓學生們跋涉幾千公裏去平壤的東江大學上學。
所以,按計劃,以後每個省都至少要辦一所大學。而小學和中學,則要普及到鄉村和縣城。
對於王昊來說,財力方麵是足以支撐得起這麽龐大的辦學計劃的。
唯一讓王昊有些為難的,就是教師的問題。
當王昊真正麵這個龐大的辦學計劃時,才發現根本找不到這麽多老師。不要說老師,連識字的人都找不到這麽多。
那些讀書人,要麽逃走了。要麽被李自成手下的那群文盲官吏給“謔謔”掉了。
無奈之下,隻好又讓人通告天下,高薪招聘教師……
……
接下來,就是政府職能方麵的問題。
在奪取了京師之後,就有很多人建議王昊稱帝,那些提議,都被王昊暫時擱置起來了。
然後,在攻破開封、洛陽,全取了關東之地之後,要求王昊稱帝的唿聲更加強烈。但是,依舊被王昊以“時機尚未成熟”的理由而擱置。
不過,稱帝可以暫緩,但是,朝廷各部的職能卻必須先行使起來。
否則,現在這麽大的地盤,在內政管理上肯定就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問題。
那麽,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兩點:
其一,朝廷設在哪裏。
其二,官吏架構、名稱、人選等等。
朝廷所在地,也就是都城。
現在的領土已經這麽遼闊了,繼續將行政中心放在平壤,那肯定是不合適的,雖然那裏也會變成華夏的地盤,但還是有些太過偏僻。
京師也不合適。
(備注:具體原因不能討論,那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任何有關那個地方的討論都是對它的不敬。總之,山風木魚堅定地認為,我們應該對那個地方心存感恩和敬畏,絕不可以提到那種神聖地方的名稱。每天吃飯之前都應該要憶苦思甜,喝水不忘挖井人……)
王昊倒是很看好登萊。
因為現在正處在大航海時代,而登萊位於海邊。這對於有誌於參與全球大航海的王昊來說,用登萊這種海邊城市為都城,無疑會更加便利。
……
再然後,就是朝廷官員的問題。
官吏不足,可以對朝鮮的朝廷進行拆分。
現在的朝鮮局勢,已經變得非常穩定。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裏,漢族人口已經遷過去了400多萬,
還有400萬朝鮮人“自稱”祖上有漢人血脈,要求更改民族類別為漢族。
在這部分人中,有的確實是漢人後裔。有的則是他們祖上的女性與漢族男子有過親密關係。
畢竟,姓王的人,在半島上建立王氏高麗統治了朝鮮半島475年,曆任34代君主。這麽多年過去,誰家祖上沒有一個鄰居是姓王的?
所以,這種事情八成也是可信的。
朝鮮半島現在的人口,又恢複到了大約1200萬,其中移民過去的漢人和自稱是漢人的朝鮮人,已經占了三分之二。而且,就算那些朝鮮本地人,也都對王昊敬若神明。
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過多地對朝鮮懷有太多的戒心了。
漢城的朝廷還是要先留著的。
但是,周堪賡、林明、王自勉、王尚義、王自翰等重要官員,可以全部抽調過來,在登萊組建新的朝廷。
至於漢城的小朝廷,則可以從基層挑一些能力和經驗差一點的去應付一下就行了。等王昊將來做了皇帝之後,再直接將朝鮮半島變成中原王朝的一個行省,那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王昊雖然暫時不會稱帝,但卻必須建國。有了這個大的地盤,又組建了朝廷,不建國是不便於管理的。
但是,建國之後,就不能再稱皮王了。
否則,將來的國家叫皮國,朝代叫皮朝,軍隊叫皮軍,皇帝叫皮帝,百姓叫皮民……實在太難聽了。
此時,王昊也不知道自己該稱什麽王才好。
正在思考中……
(備注:各位親愛的兄弟們,你們有什麽建議?在線等,挺急的!)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在線等,挺急的。) ……
……
先是收割了鄭家,後來又收割了倭島,剛剛又收割了晉商,府庫裏的銀子多得沒地方放。
除了銀子之外,還有大量的黃金。
穿越這四年多來,王昊所獲得的黃金基本上都還封存在府庫中沒有動用。然後,攻破倭島滅了德川家光之後,除了得到了石見銀山的開采權,肖熊又更進一步奪下了佐渡金山。
到現在,庫房中儲存的黃金已經多達一千多萬兩。除了黃金和白銀,府庫中還有大量的奇珍異寶,多不勝數的古玩字畫。
也就是說,現在的皮王府有著非常寬鬆的財政盈餘。
至於將來。
有強大的水師在,將來也不會差錢。
更何況,建在平壤的“高科技工業園區”,現在已經初具規模。僅僅是紡織工業這一項,所能夠為王昊的皮王府帶來的經濟收入,就有可能超過大明朝的稅收總額。
這種情況下,稅收也就變成了無足輕重。
所以,土地稅和人頭稅就暫時全免了,隻留下少量的商稅。
徭役也全免了。
要修路、修水庫等等,多抓一些倭奴來幹就行了。就算有時候人手不夠,不得不組織一些百姓去幹活,也不叫服徭役。因為是要發工資的,得叫做打工。
不僅免稅、免徭役。
按王昊的規劃,等到將來有了更多的殖民地,還要將國內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養老保障等等,全都要搞起來。
當然,那是將來的事情。
還得再等幾年再說。
但是,教育的事情卻刻不容緩。百年大計,教育為先。不開啟民智,縱有繁榮,亦是曇花一現。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辦學!
……
此前,王昊已經在朝鮮半島和登萊兩地,投入了大量的錢財用來辦學,使之基本上做到了鄉有鄉學,縣有縣學,府有府學。
還辦了“東江大學”和“天工研究院”這兩所頂級大學。
因此,在這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已經積累了比較成熟的辦學經驗,包括:辦學的方式、教材等等。現在隻要將這些辦學經驗向中原地區推廣即可。
按王昊的計劃,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裏,至少要再投入2000萬兩銀子用來辦學。
除了在中原地區做到鄉有鄉學,縣有縣學,府有府學之外,還計劃在中原地區再辦幾所大學。
因為中原地區離平壤太遠,不可能讓學生們跋涉幾千公裏去平壤的東江大學上學。
所以,按計劃,以後每個省都至少要辦一所大學。而小學和中學,則要普及到鄉村和縣城。
對於王昊來說,財力方麵是足以支撐得起這麽龐大的辦學計劃的。
唯一讓王昊有些為難的,就是教師的問題。
當王昊真正麵這個龐大的辦學計劃時,才發現根本找不到這麽多老師。不要說老師,連識字的人都找不到這麽多。
那些讀書人,要麽逃走了。要麽被李自成手下的那群文盲官吏給“謔謔”掉了。
無奈之下,隻好又讓人通告天下,高薪招聘教師……
……
接下來,就是政府職能方麵的問題。
在奪取了京師之後,就有很多人建議王昊稱帝,那些提議,都被王昊暫時擱置起來了。
然後,在攻破開封、洛陽,全取了關東之地之後,要求王昊稱帝的唿聲更加強烈。但是,依舊被王昊以“時機尚未成熟”的理由而擱置。
不過,稱帝可以暫緩,但是,朝廷各部的職能卻必須先行使起來。
否則,現在這麽大的地盤,在內政管理上肯定就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問題。
那麽,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兩點:
其一,朝廷設在哪裏。
其二,官吏架構、名稱、人選等等。
朝廷所在地,也就是都城。
現在的領土已經這麽遼闊了,繼續將行政中心放在平壤,那肯定是不合適的,雖然那裏也會變成華夏的地盤,但還是有些太過偏僻。
京師也不合適。
(備注:具體原因不能討論,那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任何有關那個地方的討論都是對它的不敬。總之,山風木魚堅定地認為,我們應該對那個地方心存感恩和敬畏,絕不可以提到那種神聖地方的名稱。每天吃飯之前都應該要憶苦思甜,喝水不忘挖井人……)
王昊倒是很看好登萊。
因為現在正處在大航海時代,而登萊位於海邊。這對於有誌於參與全球大航海的王昊來說,用登萊這種海邊城市為都城,無疑會更加便利。
……
再然後,就是朝廷官員的問題。
官吏不足,可以對朝鮮的朝廷進行拆分。
現在的朝鮮局勢,已經變得非常穩定。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裏,漢族人口已經遷過去了400多萬,
還有400萬朝鮮人“自稱”祖上有漢人血脈,要求更改民族類別為漢族。
在這部分人中,有的確實是漢人後裔。有的則是他們祖上的女性與漢族男子有過親密關係。
畢竟,姓王的人,在半島上建立王氏高麗統治了朝鮮半島475年,曆任34代君主。這麽多年過去,誰家祖上沒有一個鄰居是姓王的?
所以,這種事情八成也是可信的。
朝鮮半島現在的人口,又恢複到了大約1200萬,其中移民過去的漢人和自稱是漢人的朝鮮人,已經占了三分之二。而且,就算那些朝鮮本地人,也都對王昊敬若神明。
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過多地對朝鮮懷有太多的戒心了。
漢城的朝廷還是要先留著的。
但是,周堪賡、林明、王自勉、王尚義、王自翰等重要官員,可以全部抽調過來,在登萊組建新的朝廷。
至於漢城的小朝廷,則可以從基層挑一些能力和經驗差一點的去應付一下就行了。等王昊將來做了皇帝之後,再直接將朝鮮半島變成中原王朝的一個行省,那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王昊雖然暫時不會稱帝,但卻必須建國。有了這個大的地盤,又組建了朝廷,不建國是不便於管理的。
但是,建國之後,就不能再稱皮王了。
否則,將來的國家叫皮國,朝代叫皮朝,軍隊叫皮軍,皇帝叫皮帝,百姓叫皮民……實在太難聽了。
此時,王昊也不知道自己該稱什麽王才好。
正在思考中……
(備注:各位親愛的兄弟們,你們有什麽建議?在線等,挺急的!)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在線等,挺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