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未待顧君恩開口,卻見田見秀從外匆匆而來,對李雙喜拱了拱手道:
“太子殿下,末將剛接到青州府戰報,賊將王廷臣率八萬大軍進攻青州府,連破益都、淄博、濟南、濟陽,兵鋒直指滄州!”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王廷臣進軍路線。) ……
頓了一下,又道:“王廷臣兵鋒犀利,勢如破竹。我軍在青州府的十萬人馬損失過半,守將羅天逸率三萬殘軍退守滄州。”
殿中文武百官聞言。
盡皆震驚不已!
……
一天之內,三路告急。
三路都是軍情如火!
殿中的臣子們都議論紛紛,不知該如何是好。過了許久,才見右丞相顧君恩上前說道:“咱們……還是退出京師吧!”
“退出京師?”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又盡皆愕然。雖然,他們也知道現在局勢有些不利,但是,他們流竄了十幾年,好不容易進了京師這花花世界,如今,才享了兩年福,又怎麽甘心退出?
那所謂的:‘吃他娘,喝他娘,大家快活過一場’。
難道……就隻能快活兩年?
“是的!”
顧君恩重重地點了點頭,又深吸了一口氣,用低沉而富有穿透力的聲音,緩緩地說道:
“首先,咱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敵我雙方的兵力對比。
北方軍的三路大軍,總兵力在23萬以上。而我軍在整個京幾及周邊地區,總兵力也才將近40多萬人馬。
看起來咱們的兵力多於北方軍。
但是,咱們有很多城池需要兵力駐守。
而戰況發展到現在,在北線方麵,咱們從永平一路敗退到通州,損失了8萬多人馬,僅剩郝搖旗手中還有3萬人馬。
在中線方麵,咱們損失了5萬人馬;在南線,咱們也損失了8萬多人馬。
加在一起,短短幾天時間,咱們損失了21萬人馬!剩下的18萬人馬還要守衛通州、京師、滄州、保定等十幾座城池。
而與此同時,此消彼長!
北方軍如果再招降俘虜,對俘虜進行整編,其總兵力會多達35萬以上!
再加上北方軍裝備精良,如果咱們在京師與之決戰,沒有絲毫勝算。”
田見秀有些不服氣,站出來質疑道:
“若將周邊兵力盡重召迴,集兵於京師,咱們至少可以在京師集結15萬人馬,憑借京師這高大堅固、天下獨一無二的城牆,難道還擋不住北方軍的進攻?
況且,京師人口多達百萬,若抽調青壯上城參戰,至少可得青壯15萬。如此一來,咱們的兵力也有30萬。
以30萬大軍據天下第一的堅城而守,敵軍縱有百萬來攻,也休想攻破!”
“話可不能這麽說。”
顧君恩搖了搖頭道:“兩年前,王昊攻取朝鮮,實際上隻動用了5萬東江軍;一年前,王昊滅亡清國,實際上隻動用了大約12萬軍隊。
數月之前,王昊攻滅倭國,也隻動用了10萬兵力。而這一次,他卻出動了23萬大軍,並且全都指向咱們的京師。
由此可見,他對咱們的京師是勢在必得!”
換了口氣,又接著說道:
“而且,本相認為,王昊能動用的兵力,還遠遠不止這23萬。如果咱們被他圍困在京師,他至少還可以再上調10萬軍隊過來。
再加上收編的降軍,他最終可以用來圍困京師的兵力,有可能會接近50萬!”
“咱們也可以調援軍啊!”
田見秀依舊不服氣道:“若太子下詔,讓天下各地軍隊前來勤王,咱們的軍隊還會還超王昊的北方軍!”
“你說得倒是沒錯。”
顧君恩點了點頭。
但旋即又搖了搖頭道:“誠然,咱們確實可以從各地抽調軍隊過來勤王。而且,咱們的治下人口有將近一萬萬。再征召百萬大軍也並非難事。
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等到那些外地軍隊千裏迢迢趕過來時,恐怕這京師早就被王昊攻破了
更何況,咱們的主力三十多萬大軍都在湖南和江西,現在被王昊的北方軍水師霸斷長江,他們根本就迴不來。
其它各地軍隊的戰力並不是很強,新招之軍更是烏合之眾,若王昊派精銳之師迎擊,恐怕會遇之即降,觸之即潰。
關於這一點,田將軍久曆戰事,應該比本相更加清楚才對!”
顧君恩這番話,說得句句在理。
田見秀雖然心中還是有些不服,但也無力反駁。
見到田見秀沒有再做聲,顧君恩又接著說道:
“王昊三路大軍狂飆突進,其目的,便是要……快如閃電……般將咱們困在京師,然後破了京師,將咱的文武百官一鍋端了。
這個戰術,他在滅亡清國時就已經用過一次了。一年之前,他的北方軍伐清之時,若不是搶先阻斷了多爾袞所有的退路,從而將清國的文武百官全堵在沈陽城中,清國也不至於那麽快就被滅亡。
而如今我大順,文武百官盡在京師城中。
一旦被其圍困,則中樞癱瘓,國將不國。
因此,本相請太子速做決斷,盡快起程,遷都西安!”
……
不得不說,這顧君恩也是有些本事。
分析問題非常透徹。
尤其是“遷都西安”這個提議,可謂是……正確至極!
京師這個地方。
乃是四戰之地,根本就無險可守。有人說……東北邊守著山海關;北邊守著古北口和喜峰口;南邊守著保定;西邊守著軍都山脈的居庸關;東麵守住天津。
總共6處關口。
戰略上確實可以這樣安排,但實際上沒什麽用。因為這6處關口要麽在別人手上,要麽可以輕鬆突破。
再看看曆史上,京師周邊的那些關口,被攻破的次數不勝枚舉。
李自成定都京師。
其實就是個錯誤!
……
再著西安,西安古稱長安,位於關中地區。
何為……“關中”?
關中就是“關”中。
所謂的關,就是函穀關(潼關)、武關、散關、蕭關。這四座險關,都是位於群山之中,地勢非常險要。
尤其是東邊的函穀關(潼關)和南邊的武關,在曆史上沒有一次是被強攻所攻破的。
秦時關東六國百萬大軍,也拿函穀關沒辦法。到三國時,曹操廢函穀關而建潼關,其險要更勝函穀關。
抗日戰爭時,日本人飛機大炮也打不進西安,就是因為建在崤山上的潼關撞住了日本人的兵鋒。
高山深穀,飛機根本飛不進去,想從空中向潼關投彈,先就被建在高山上的機槍……橫掃擊落。
甚至不用守軍開槍,飛機就自己一頭撞到山壁上了,因為這裏的山峰有幾千個,而潼關建在深穀之間。
武關也一樣。
有人說劉邦入武關,那也是守軍投降。
總之,武關和函穀關,在曆史上的每次被敵軍占領,要麽是守軍投降,要麽是無人防守,要麽是守軍斷糧。沒有任何一次是通過強攻拿下的。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關中四大險關地圖。) ……
在原本的曆史上,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戰中失敗後,便果斷放棄京師逃往西安。
戰略上絕對是正確的!
可惜戰術上不行。
步兵跑不過騎兵!
數次被清軍騎兵跑到前麵去,擋住了他迴西安的去路,他隻好繞道而行,然後,被騎兵前堵後追,一敗再敗,主力盡被打散,從此無力迴天。
而如今,顧君恩給李雙喜的建議,便是放棄京師,將文武百官遷往西安。
然後,在確保……“朝廷中樞”……安全的情況下,利用廣闊的大順疆土,與王昊的北方軍在中原地區展開周旋。
這番話,也正合李雙喜的心思。
遂趕緊下令道:“讓郝搖旗放棄通州,其餘人等速速準備遷都事宜。”
……
……
“太子殿下,末將剛接到青州府戰報,賊將王廷臣率八萬大軍進攻青州府,連破益都、淄博、濟南、濟陽,兵鋒直指滄州!”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王廷臣進軍路線。) ……
頓了一下,又道:“王廷臣兵鋒犀利,勢如破竹。我軍在青州府的十萬人馬損失過半,守將羅天逸率三萬殘軍退守滄州。”
殿中文武百官聞言。
盡皆震驚不已!
……
一天之內,三路告急。
三路都是軍情如火!
殿中的臣子們都議論紛紛,不知該如何是好。過了許久,才見右丞相顧君恩上前說道:“咱們……還是退出京師吧!”
“退出京師?”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又盡皆愕然。雖然,他們也知道現在局勢有些不利,但是,他們流竄了十幾年,好不容易進了京師這花花世界,如今,才享了兩年福,又怎麽甘心退出?
那所謂的:‘吃他娘,喝他娘,大家快活過一場’。
難道……就隻能快活兩年?
“是的!”
顧君恩重重地點了點頭,又深吸了一口氣,用低沉而富有穿透力的聲音,緩緩地說道:
“首先,咱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敵我雙方的兵力對比。
北方軍的三路大軍,總兵力在23萬以上。而我軍在整個京幾及周邊地區,總兵力也才將近40多萬人馬。
看起來咱們的兵力多於北方軍。
但是,咱們有很多城池需要兵力駐守。
而戰況發展到現在,在北線方麵,咱們從永平一路敗退到通州,損失了8萬多人馬,僅剩郝搖旗手中還有3萬人馬。
在中線方麵,咱們損失了5萬人馬;在南線,咱們也損失了8萬多人馬。
加在一起,短短幾天時間,咱們損失了21萬人馬!剩下的18萬人馬還要守衛通州、京師、滄州、保定等十幾座城池。
而與此同時,此消彼長!
北方軍如果再招降俘虜,對俘虜進行整編,其總兵力會多達35萬以上!
再加上北方軍裝備精良,如果咱們在京師與之決戰,沒有絲毫勝算。”
田見秀有些不服氣,站出來質疑道:
“若將周邊兵力盡重召迴,集兵於京師,咱們至少可以在京師集結15萬人馬,憑借京師這高大堅固、天下獨一無二的城牆,難道還擋不住北方軍的進攻?
況且,京師人口多達百萬,若抽調青壯上城參戰,至少可得青壯15萬。如此一來,咱們的兵力也有30萬。
以30萬大軍據天下第一的堅城而守,敵軍縱有百萬來攻,也休想攻破!”
“話可不能這麽說。”
顧君恩搖了搖頭道:“兩年前,王昊攻取朝鮮,實際上隻動用了5萬東江軍;一年前,王昊滅亡清國,實際上隻動用了大約12萬軍隊。
數月之前,王昊攻滅倭國,也隻動用了10萬兵力。而這一次,他卻出動了23萬大軍,並且全都指向咱們的京師。
由此可見,他對咱們的京師是勢在必得!”
換了口氣,又接著說道:
“而且,本相認為,王昊能動用的兵力,還遠遠不止這23萬。如果咱們被他圍困在京師,他至少還可以再上調10萬軍隊過來。
再加上收編的降軍,他最終可以用來圍困京師的兵力,有可能會接近50萬!”
“咱們也可以調援軍啊!”
田見秀依舊不服氣道:“若太子下詔,讓天下各地軍隊前來勤王,咱們的軍隊還會還超王昊的北方軍!”
“你說得倒是沒錯。”
顧君恩點了點頭。
但旋即又搖了搖頭道:“誠然,咱們確實可以從各地抽調軍隊過來勤王。而且,咱們的治下人口有將近一萬萬。再征召百萬大軍也並非難事。
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等到那些外地軍隊千裏迢迢趕過來時,恐怕這京師早就被王昊攻破了
更何況,咱們的主力三十多萬大軍都在湖南和江西,現在被王昊的北方軍水師霸斷長江,他們根本就迴不來。
其它各地軍隊的戰力並不是很強,新招之軍更是烏合之眾,若王昊派精銳之師迎擊,恐怕會遇之即降,觸之即潰。
關於這一點,田將軍久曆戰事,應該比本相更加清楚才對!”
顧君恩這番話,說得句句在理。
田見秀雖然心中還是有些不服,但也無力反駁。
見到田見秀沒有再做聲,顧君恩又接著說道:
“王昊三路大軍狂飆突進,其目的,便是要……快如閃電……般將咱們困在京師,然後破了京師,將咱的文武百官一鍋端了。
這個戰術,他在滅亡清國時就已經用過一次了。一年之前,他的北方軍伐清之時,若不是搶先阻斷了多爾袞所有的退路,從而將清國的文武百官全堵在沈陽城中,清國也不至於那麽快就被滅亡。
而如今我大順,文武百官盡在京師城中。
一旦被其圍困,則中樞癱瘓,國將不國。
因此,本相請太子速做決斷,盡快起程,遷都西安!”
……
不得不說,這顧君恩也是有些本事。
分析問題非常透徹。
尤其是“遷都西安”這個提議,可謂是……正確至極!
京師這個地方。
乃是四戰之地,根本就無險可守。有人說……東北邊守著山海關;北邊守著古北口和喜峰口;南邊守著保定;西邊守著軍都山脈的居庸關;東麵守住天津。
總共6處關口。
戰略上確實可以這樣安排,但實際上沒什麽用。因為這6處關口要麽在別人手上,要麽可以輕鬆突破。
再看看曆史上,京師周邊的那些關口,被攻破的次數不勝枚舉。
李自成定都京師。
其實就是個錯誤!
……
再著西安,西安古稱長安,位於關中地區。
何為……“關中”?
關中就是“關”中。
所謂的關,就是函穀關(潼關)、武關、散關、蕭關。這四座險關,都是位於群山之中,地勢非常險要。
尤其是東邊的函穀關(潼關)和南邊的武關,在曆史上沒有一次是被強攻所攻破的。
秦時關東六國百萬大軍,也拿函穀關沒辦法。到三國時,曹操廢函穀關而建潼關,其險要更勝函穀關。
抗日戰爭時,日本人飛機大炮也打不進西安,就是因為建在崤山上的潼關撞住了日本人的兵鋒。
高山深穀,飛機根本飛不進去,想從空中向潼關投彈,先就被建在高山上的機槍……橫掃擊落。
甚至不用守軍開槍,飛機就自己一頭撞到山壁上了,因為這裏的山峰有幾千個,而潼關建在深穀之間。
武關也一樣。
有人說劉邦入武關,那也是守軍投降。
總之,武關和函穀關,在曆史上的每次被敵軍占領,要麽是守軍投降,要麽是無人防守,要麽是守軍斷糧。沒有任何一次是通過強攻拿下的。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關中四大險關地圖。) ……
在原本的曆史上,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戰中失敗後,便果斷放棄京師逃往西安。
戰略上絕對是正確的!
可惜戰術上不行。
步兵跑不過騎兵!
數次被清軍騎兵跑到前麵去,擋住了他迴西安的去路,他隻好繞道而行,然後,被騎兵前堵後追,一敗再敗,主力盡被打散,從此無力迴天。
而如今,顧君恩給李雙喜的建議,便是放棄京師,將文武百官遷往西安。
然後,在確保……“朝廷中樞”……安全的情況下,利用廣闊的大順疆土,與王昊的北方軍在中原地區展開周旋。
這番話,也正合李雙喜的心思。
遂趕緊下令道:“讓郝搖旗放棄通州,其餘人等速速準備遷都事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