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出兵,王昊並不打算親征。
而是任命水師提督郭紹振為主帥,施琅和許策同為副將。讓三人帶2000多條戰船,5萬兵力,去控製長江水道。
目的就是:不讓李自成迴江北!
……
李自成現在有大約120多萬軍隊,其中最精銳的30多萬軍隊在湖南和江西。
其它70多萬軍隊,分配情況大致是:
10萬人馬駐守京師;10萬人馬在通州和永平之間防著山海關的韋何;10萬人馬駐守青州府防著登萊的王廷臣;5萬軍隊駐守在天津和武清防著北方軍的水師。
10人馬在徐州到連雲港這一帶盯防揚州;10萬人馬駐守在漢中,另有約35萬人馬駐守在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河北、湖北等大片的領土上。
由此可見,在戰爭年代,這麽遼闊的疆域,兵力才120多萬,其實一點都不算多。
而大順國最精銳的軍隊,大部分都跟隨李自成去了湖南和江西。江北地區,相對來說就是兵力空虛且兵力較弱。
因此,王昊隻要阻止李自成的主力迴到江北,在攻打江北時,就會輕鬆很多。
……
然後,再看下一個問題。
北方軍的2000艘戰船,能不能夠阻止李自成迴江北?
這還得從長江上的具體情況來看。
長江全長6300多公裏。
宜昌以上為上遊,長4504公裏;宜昌至江西鄱陽湖的湖口為中遊,長955公裏;湖口至出海口為下遊,長938公裏。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長江上中下遊分割圖。) ……
上遊不用王昊去管。
就算想去管也管不了。長江三峽擋在宜昌以西,戰船進不去。
下遊不用王昊去管。
下遊的河道都是控製在南明的手上,李自成的勢力也才剛剛進入江西,不可能從下遊跑迴江北去。
王昊隻要管住長江中遊就行了。
而在長江中遊階段,又隻需要管住從荊州到湖口這一段就行了。
在荊州到湖口這一段的長江,也並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需要王昊去管。有很多地方的長江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根本不適合橫渡長江。
王昊所要管住的,其是就是從荊州(江陵)到潘陽湖入江口的湖口,大約500公裏範圍內的……幾十個渡口。
具體的做法就是:
其一,用1500多艘普通戰船,分別守住各處渡口。
其二,用500多艘蒸汽機船在這500多公裏的江麵上,往來巡邏。
其三,出動大量玄狼司人員,密切關注這一段長江兩岸的動靜,發現問題及時示警。
至於那些渡口。
除了荊州之外,基本上都還是在南明軍隊的手中。如果不在南明軍隊的手中,那就配合一下南明的水師,由南明的水師將渡口奪下,再交給北方軍水師,北方軍也不算是違背與大順軍之間的盟約。
而如果大順軍首先攻擊北方軍,那就是李自成違背了盟約。
以李自成現在的處境。
估計他也不敢主動違約,否則,他將麵對北方軍與南明軍隊的聯合絞殺。
但他又不得不顧他的江北。
他的京師以及江北廣闊的疆域,他也絕對不會放棄的。如何抉擇,肯定會讓他傷透腦筋。
……
王昊這邊,除了派出艦隊霸占長江之外,其它的戰略部署也在同時展開。
大量的軍隊開始調動。
其一,增兵山海關。
遼西提督韋何在山海關的兵力,由五萬人馬增加到十萬。
其二,增兵濰坊。
登萊提督王廷臣的兵力,也由五萬人馬增加到十萬。
其三,增兵旅順。
由遼東提督曹變蛟率五萬人馬進駐旅順。再給他300艘戰船,隻待天氣迴暖渤海灣的海麵冰層融化,便可乘船擊逼天津。
所謂的盟約隻是借口而已。
實際上是現在天寒地凍,不太適合在北方地區作戰。等天氣稍稍迴暖,便是開戰之時。
……
南京城中,崇禎又見到了出使平壤迴來的方正化。
得知自己做了外公。
且朱媺娖母子平安。
崇禎高興得嘴唇發抖,很久說不出話來。過了片刻,才大唿一聲:“上天庇佑,幸甚!”
隨後便問:“朕的外孫,可長得壯實?”
“四肢健壯,哭聲嘹亮,能吃能睡,六斤三兩。”方正化道。
又問:“朕的外孫,可長得像朕?”
“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劍眉星目,舌頭亂舔。”方正化道。
“真是太好了。”
崇禎聞言,高興異常,頓了一下,又再次問道:“朕的外孫,可有用朕給取的名字?”
“這個……”
方正化本來想說沒有的,但是,看到崇禎如此高興的樣子,又有些不忍心直說。
遂遲疑了一下,才開口說道:“用了……”
“實在是太好了。”
沒待方正化說完,崇禎就伸出一隻枯瘦的手掌,重重地拍在桌案上,興奮地說道:
“朕就知道,王愛卿會明白朕的一片苦心,一定會答應朕的。古人雲:‘金誠所至,金石為開’。王愛卿一定會迴到朕的身邊,助朕掃平天下的。
至於將來,待天下一統,朕若還沒子嗣,可將這外孫過繼給烺兒,改為朱姓,以繼國祚……”
“陛下!”
方正化見狀,趕緊打斷崇禎的感慨,有些惶恐地說道:“剛才……微臣還沒有說完……”
“嗯……你是說?”
“臣隻說了一半。”
“哪一半?”
“上一半。”
“那麽,下一半呢?”
“下一半就是……一半。”
“何意?”
“迴稟陛下。”
方正化恭敬地施了一禮道:“微臣剛才想說的是,陛下給皇外孫取的名字,駙馬爺隻用一半,也就是用了一個“和”字,而另一個字,則是他王家在這一代人中的輩份……“順”字,全名叫做王順和!”
“王順和?”
崇禎的笑容僵在臉上,半天說不出話來。
過了許久。
才揮了揮手,對方正化道:
“擬旨:沈陽公主媺娖喜生貴子,朕心甚悅,故冊封皇外孫王順和為宜昌侯。
凡北方軍船隻,若來往於皇外孫封地宜昌和平壤之間,沿途港口及渡口,皆可停泊,各處地方將官應允其通行,不可為難。欽此!”
宜昌在荊州之西。
崇禎將宜昌封給了皇外孫王順和,那麽,北方軍艦隊往返於長江中下遊,也就在法理上沒什麽問題了。
如圖所示:
(附錄圖片,宜昌位置地圖。) ……
……
而是任命水師提督郭紹振為主帥,施琅和許策同為副將。讓三人帶2000多條戰船,5萬兵力,去控製長江水道。
目的就是:不讓李自成迴江北!
……
李自成現在有大約120多萬軍隊,其中最精銳的30多萬軍隊在湖南和江西。
其它70多萬軍隊,分配情況大致是:
10萬人馬駐守京師;10萬人馬在通州和永平之間防著山海關的韋何;10萬人馬駐守青州府防著登萊的王廷臣;5萬軍隊駐守在天津和武清防著北方軍的水師。
10人馬在徐州到連雲港這一帶盯防揚州;10萬人馬駐守在漢中,另有約35萬人馬駐守在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河北、湖北等大片的領土上。
由此可見,在戰爭年代,這麽遼闊的疆域,兵力才120多萬,其實一點都不算多。
而大順國最精銳的軍隊,大部分都跟隨李自成去了湖南和江西。江北地區,相對來說就是兵力空虛且兵力較弱。
因此,王昊隻要阻止李自成的主力迴到江北,在攻打江北時,就會輕鬆很多。
……
然後,再看下一個問題。
北方軍的2000艘戰船,能不能夠阻止李自成迴江北?
這還得從長江上的具體情況來看。
長江全長6300多公裏。
宜昌以上為上遊,長4504公裏;宜昌至江西鄱陽湖的湖口為中遊,長955公裏;湖口至出海口為下遊,長938公裏。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長江上中下遊分割圖。) ……
上遊不用王昊去管。
就算想去管也管不了。長江三峽擋在宜昌以西,戰船進不去。
下遊不用王昊去管。
下遊的河道都是控製在南明的手上,李自成的勢力也才剛剛進入江西,不可能從下遊跑迴江北去。
王昊隻要管住長江中遊就行了。
而在長江中遊階段,又隻需要管住從荊州到湖口這一段就行了。
在荊州到湖口這一段的長江,也並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需要王昊去管。有很多地方的長江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根本不適合橫渡長江。
王昊所要管住的,其是就是從荊州(江陵)到潘陽湖入江口的湖口,大約500公裏範圍內的……幾十個渡口。
具體的做法就是:
其一,用1500多艘普通戰船,分別守住各處渡口。
其二,用500多艘蒸汽機船在這500多公裏的江麵上,往來巡邏。
其三,出動大量玄狼司人員,密切關注這一段長江兩岸的動靜,發現問題及時示警。
至於那些渡口。
除了荊州之外,基本上都還是在南明軍隊的手中。如果不在南明軍隊的手中,那就配合一下南明的水師,由南明的水師將渡口奪下,再交給北方軍水師,北方軍也不算是違背與大順軍之間的盟約。
而如果大順軍首先攻擊北方軍,那就是李自成違背了盟約。
以李自成現在的處境。
估計他也不敢主動違約,否則,他將麵對北方軍與南明軍隊的聯合絞殺。
但他又不得不顧他的江北。
他的京師以及江北廣闊的疆域,他也絕對不會放棄的。如何抉擇,肯定會讓他傷透腦筋。
……
王昊這邊,除了派出艦隊霸占長江之外,其它的戰略部署也在同時展開。
大量的軍隊開始調動。
其一,增兵山海關。
遼西提督韋何在山海關的兵力,由五萬人馬增加到十萬。
其二,增兵濰坊。
登萊提督王廷臣的兵力,也由五萬人馬增加到十萬。
其三,增兵旅順。
由遼東提督曹變蛟率五萬人馬進駐旅順。再給他300艘戰船,隻待天氣迴暖渤海灣的海麵冰層融化,便可乘船擊逼天津。
所謂的盟約隻是借口而已。
實際上是現在天寒地凍,不太適合在北方地區作戰。等天氣稍稍迴暖,便是開戰之時。
……
南京城中,崇禎又見到了出使平壤迴來的方正化。
得知自己做了外公。
且朱媺娖母子平安。
崇禎高興得嘴唇發抖,很久說不出話來。過了片刻,才大唿一聲:“上天庇佑,幸甚!”
隨後便問:“朕的外孫,可長得壯實?”
“四肢健壯,哭聲嘹亮,能吃能睡,六斤三兩。”方正化道。
又問:“朕的外孫,可長得像朕?”
“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劍眉星目,舌頭亂舔。”方正化道。
“真是太好了。”
崇禎聞言,高興異常,頓了一下,又再次問道:“朕的外孫,可有用朕給取的名字?”
“這個……”
方正化本來想說沒有的,但是,看到崇禎如此高興的樣子,又有些不忍心直說。
遂遲疑了一下,才開口說道:“用了……”
“實在是太好了。”
沒待方正化說完,崇禎就伸出一隻枯瘦的手掌,重重地拍在桌案上,興奮地說道:
“朕就知道,王愛卿會明白朕的一片苦心,一定會答應朕的。古人雲:‘金誠所至,金石為開’。王愛卿一定會迴到朕的身邊,助朕掃平天下的。
至於將來,待天下一統,朕若還沒子嗣,可將這外孫過繼給烺兒,改為朱姓,以繼國祚……”
“陛下!”
方正化見狀,趕緊打斷崇禎的感慨,有些惶恐地說道:“剛才……微臣還沒有說完……”
“嗯……你是說?”
“臣隻說了一半。”
“哪一半?”
“上一半。”
“那麽,下一半呢?”
“下一半就是……一半。”
“何意?”
“迴稟陛下。”
方正化恭敬地施了一禮道:“微臣剛才想說的是,陛下給皇外孫取的名字,駙馬爺隻用一半,也就是用了一個“和”字,而另一個字,則是他王家在這一代人中的輩份……“順”字,全名叫做王順和!”
“王順和?”
崇禎的笑容僵在臉上,半天說不出話來。
過了許久。
才揮了揮手,對方正化道:
“擬旨:沈陽公主媺娖喜生貴子,朕心甚悅,故冊封皇外孫王順和為宜昌侯。
凡北方軍船隻,若來往於皇外孫封地宜昌和平壤之間,沿途港口及渡口,皆可停泊,各處地方將官應允其通行,不可為難。欽此!”
宜昌在荊州之西。
崇禎將宜昌封給了皇外孫王順和,那麽,北方軍艦隊往返於長江中下遊,也就在法理上沒什麽問題了。
如圖所示:
(附錄圖片,宜昌位置地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