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八年(公元1645年)六月,王昊率領龐大的艦隊,滿載而歸。
出發時812艘戰船,迴來時變成了1200多艘。除此之外,還有300艘戰船留下濠鏡澳,400艘戰船留在泉州港,300艘戰船去了衝繩島。
白銀運來了4000多萬兩,黃金60多萬兩,珠寶200多箱。糧食也有80多萬石。
……
當王昊迴到平壤時,朝廷傳旨的太監也到了。
傳旨的太監依舊是方正化。
得知被封為“皮王”,王昊有些哭笑不得。心中暗道:“這一下,恐怕這全天下都沒有比自己更“皮”的人了。
又暗想:
要是將來做了皇帝,會不會被人叫做“皮皇”。
……
倒是那封賜婚的聖旨,讓王昊比較滿意。
吃人嘴短。
拿人手軟。
既然皇帝都賜婚了,那好歹也得給些聘禮才是,那樣做,也會讓朱媺娖覺得比較有麵子。
於是,在收了崇禎托方正化帶來的珠寶嫁妝後,便又讓人挑了些珠寶,想要由方正化送迴給崇禎。
不過,方正化卻沒有接受。
而是對王昊道:“駙馬爺有所不知,去年江西南昌府、湖南嶽陽府均遭大旱,到了今年,又是蝗災。
蝗蟲過境,寸草不留。百姓種下的莊稼,尚未抽穗,就都被蝗蟲吃得精光。
世家豪族手中有糧,又趁機哄抬糧價。近百萬災民無糧就食,都在等著餓死!
駙馬爺宅心仁厚,這次南征迴來,又所獲甚豐。下官懇請駙馬爺,幫助陛下賑災,救救那些百姓吧。”
說到這裏,竟然痛哭失聲。
拜伏在地上,長跪不起!
王昊見狀,也為之動容。穿越到大明朝快四年了,朝廷的官吏真沒看到有人是真心關心百姓,倒是在太監中還見過幾位關心百姓的人。
都說‘皇帝不急太監急’。
那是皇帝不行不能讓妃子們盡興,太監想幫忙又沒家夥事,隻能圍著皇帝和妃子們轉來轉去轉來轉去幹著急。
卻沒想到方正化這隻太監。
身為太監,不為皇帝的房事著急,卻為那些快要餓死的萬千百姓而如此著急。
心中不免很是感慨。
遂上前扶起方正化,說道:“要不,本王給朝廷捐送二十萬石糧食用於賑災?”
“不妥。”
“為何?”
“隻能捐銀子。”
“為何?”
“那些負責賑濟的大臣們,隻接受銀子。”
“…………”
王昊有點困惑,皺了皺眉頭,又問道:“為何?”
“運輸不便啊。”
方正化道:“據負責賑災的官員們也有苦衷啊,它們說……從南京到江西的南昌府,路程達兩千多裏,雖然可以走長江水道,卻是逆流而上。
進了鄱陽湖,去南昌府也是逆流而行船。逆流行船很慢,有些地方還得找纖夫拉船。
江西尚且如此,湖南還要更遠更麻煩。
所以,與其從南京幾千裏送糧過去,不如拿著銀子去江西、湖南的富戶家中購買糧食。
它們說……去當地富戶家購糧,也就是糧食貴一些罷了,但好過糧食運來運去瞎折騰。”
這個理由,貌似也說得過去。
古代交通不發達。
如果走陸路從南京到江西南昌,翻山越嶺,得走二十多天甚至更久。走陸路到湖南,得繞路先到湖北的江陵(今荊州市),再南下到長沙,得走一個多月。
走水路會稍微好一點,但逆水行舟也不容易。
所以,如果當地富戶有餘糧,就地購糧賑災自然是最好不過的。
因此,這個方案本身也沒問題。
問題會出在辦事的人身上。
假如在當地富戶家購糧,那價格恐怕會高得離譜,這也罷了。但是,如果負責賑災的官員們想要利益,便可以出個很高的糧價。
再拿多少個點的迴扣!
然後,在賑濟過程中再克扣一下,串通起來做幾筆假賬,最後到災民手中的,恐怕會不到百分之十。
實際上,在明朝的崇禎年間,朝廷對地方百姓的賑災,一直就是這個樣子。百姓餓死上千萬,那些因賑災而暴富的官吏卻大有人在。
……
“無妨。”
王昊搖了搖頭道:“不就是逆水而行船嘛,本王的“嘟嘟船”和“啪啪船”,逆水而上依舊船速極快。
若是動用“嘟嘟船”和“啪啪船”,從南京沿長江逆流而上,不過三四天便可將糧食送到南昌府。送到湖南長沙,也就是五六天而已。”
說到這裏,又問孫傳庭道:“從本王出征到凱旋,曆時近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中,蒸汽機廣船的改造可有進展?”
“迴王爺,又改造好了二十艘。”孫傳庭道。
“很好。”
王昊笑道:“抽調10艘“啪啪船”和30艘“嘟嘟船”,組成一支送糧船隊,由遊擊將軍肖羽和甘奇負責,再帶上一些文吏書記,護送20萬石糧食去南京。
到了南京之後,先向天子報備並討要一份聖旨,再送去江西和湖南賑災。一定要親自將糧食送到災民手中,如有地方貪贓枉法的官吏想要阻撓,盡可殺之!”
這又是將了崇禎一軍。
崇禎肯定是不願意王昊的人直接插手賑災的,但是,這可是二十萬石糧食。
並且王昊承包運送!
如果將這二十萬石糧食在南京換成銀子,再去江西、湖南的富戶手中高價購糧,恐怕隻能購到五萬石糧食。而讓王昊的船隊送過去,則會有二十萬石糧食送到災區。
因此,在運送環節上,崇禎應該會很樂意王昊派船運送的。
關鍵是賑濟的環節。
王昊派文吏監督賑濟,要將糧食全部送達災民的手中這一條,會提升王昊的名望,這肯定會讓崇禎很不高興。
不過,不高興歸不高興。
崇禎也很清楚他手下的官吏們都是些什麽人。自從離開京師之後,崇禎便一直認為“文官個個皆可殺”!有了王昊派人監督賑災,賑濟的環節肯定會少很多貓膩。
崇禎雖然能力不行。
但心中還是裝著百姓的。所以,這件事情,八成是沒有問題的。
……
其實王昊也沒想太多。
沒想過通過這種方式撈取民望,更沒想過這樣會增強南明的實力,從而為將來統一全國增加難度。
王昊心裏想的,
就是少死點人,為這個民族多保留一份元氣。
倒是宋獻策的狗頭軍師,在方正化離開之後,便一臉奸笑地對王昊行了一禮。
說道:“王爺此計甚妙!”
……
……
出發時812艘戰船,迴來時變成了1200多艘。除此之外,還有300艘戰船留下濠鏡澳,400艘戰船留在泉州港,300艘戰船去了衝繩島。
白銀運來了4000多萬兩,黃金60多萬兩,珠寶200多箱。糧食也有80多萬石。
……
當王昊迴到平壤時,朝廷傳旨的太監也到了。
傳旨的太監依舊是方正化。
得知被封為“皮王”,王昊有些哭笑不得。心中暗道:“這一下,恐怕這全天下都沒有比自己更“皮”的人了。
又暗想:
要是將來做了皇帝,會不會被人叫做“皮皇”。
……
倒是那封賜婚的聖旨,讓王昊比較滿意。
吃人嘴短。
拿人手軟。
既然皇帝都賜婚了,那好歹也得給些聘禮才是,那樣做,也會讓朱媺娖覺得比較有麵子。
於是,在收了崇禎托方正化帶來的珠寶嫁妝後,便又讓人挑了些珠寶,想要由方正化送迴給崇禎。
不過,方正化卻沒有接受。
而是對王昊道:“駙馬爺有所不知,去年江西南昌府、湖南嶽陽府均遭大旱,到了今年,又是蝗災。
蝗蟲過境,寸草不留。百姓種下的莊稼,尚未抽穗,就都被蝗蟲吃得精光。
世家豪族手中有糧,又趁機哄抬糧價。近百萬災民無糧就食,都在等著餓死!
駙馬爺宅心仁厚,這次南征迴來,又所獲甚豐。下官懇請駙馬爺,幫助陛下賑災,救救那些百姓吧。”
說到這裏,竟然痛哭失聲。
拜伏在地上,長跪不起!
王昊見狀,也為之動容。穿越到大明朝快四年了,朝廷的官吏真沒看到有人是真心關心百姓,倒是在太監中還見過幾位關心百姓的人。
都說‘皇帝不急太監急’。
那是皇帝不行不能讓妃子們盡興,太監想幫忙又沒家夥事,隻能圍著皇帝和妃子們轉來轉去轉來轉去幹著急。
卻沒想到方正化這隻太監。
身為太監,不為皇帝的房事著急,卻為那些快要餓死的萬千百姓而如此著急。
心中不免很是感慨。
遂上前扶起方正化,說道:“要不,本王給朝廷捐送二十萬石糧食用於賑災?”
“不妥。”
“為何?”
“隻能捐銀子。”
“為何?”
“那些負責賑濟的大臣們,隻接受銀子。”
“…………”
王昊有點困惑,皺了皺眉頭,又問道:“為何?”
“運輸不便啊。”
方正化道:“據負責賑災的官員們也有苦衷啊,它們說……從南京到江西的南昌府,路程達兩千多裏,雖然可以走長江水道,卻是逆流而上。
進了鄱陽湖,去南昌府也是逆流而行船。逆流行船很慢,有些地方還得找纖夫拉船。
江西尚且如此,湖南還要更遠更麻煩。
所以,與其從南京幾千裏送糧過去,不如拿著銀子去江西、湖南的富戶家中購買糧食。
它們說……去當地富戶家購糧,也就是糧食貴一些罷了,但好過糧食運來運去瞎折騰。”
這個理由,貌似也說得過去。
古代交通不發達。
如果走陸路從南京到江西南昌,翻山越嶺,得走二十多天甚至更久。走陸路到湖南,得繞路先到湖北的江陵(今荊州市),再南下到長沙,得走一個多月。
走水路會稍微好一點,但逆水行舟也不容易。
所以,如果當地富戶有餘糧,就地購糧賑災自然是最好不過的。
因此,這個方案本身也沒問題。
問題會出在辦事的人身上。
假如在當地富戶家購糧,那價格恐怕會高得離譜,這也罷了。但是,如果負責賑災的官員們想要利益,便可以出個很高的糧價。
再拿多少個點的迴扣!
然後,在賑濟過程中再克扣一下,串通起來做幾筆假賬,最後到災民手中的,恐怕會不到百分之十。
實際上,在明朝的崇禎年間,朝廷對地方百姓的賑災,一直就是這個樣子。百姓餓死上千萬,那些因賑災而暴富的官吏卻大有人在。
……
“無妨。”
王昊搖了搖頭道:“不就是逆水而行船嘛,本王的“嘟嘟船”和“啪啪船”,逆水而上依舊船速極快。
若是動用“嘟嘟船”和“啪啪船”,從南京沿長江逆流而上,不過三四天便可將糧食送到南昌府。送到湖南長沙,也就是五六天而已。”
說到這裏,又問孫傳庭道:“從本王出征到凱旋,曆時近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中,蒸汽機廣船的改造可有進展?”
“迴王爺,又改造好了二十艘。”孫傳庭道。
“很好。”
王昊笑道:“抽調10艘“啪啪船”和30艘“嘟嘟船”,組成一支送糧船隊,由遊擊將軍肖羽和甘奇負責,再帶上一些文吏書記,護送20萬石糧食去南京。
到了南京之後,先向天子報備並討要一份聖旨,再送去江西和湖南賑災。一定要親自將糧食送到災民手中,如有地方貪贓枉法的官吏想要阻撓,盡可殺之!”
這又是將了崇禎一軍。
崇禎肯定是不願意王昊的人直接插手賑災的,但是,這可是二十萬石糧食。
並且王昊承包運送!
如果將這二十萬石糧食在南京換成銀子,再去江西、湖南的富戶手中高價購糧,恐怕隻能購到五萬石糧食。而讓王昊的船隊送過去,則會有二十萬石糧食送到災區。
因此,在運送環節上,崇禎應該會很樂意王昊派船運送的。
關鍵是賑濟的環節。
王昊派文吏監督賑濟,要將糧食全部送達災民的手中這一條,會提升王昊的名望,這肯定會讓崇禎很不高興。
不過,不高興歸不高興。
崇禎也很清楚他手下的官吏們都是些什麽人。自從離開京師之後,崇禎便一直認為“文官個個皆可殺”!有了王昊派人監督賑災,賑濟的環節肯定會少很多貓膩。
崇禎雖然能力不行。
但心中還是裝著百姓的。所以,這件事情,八成是沒有問題的。
……
其實王昊也沒想太多。
沒想過通過這種方式撈取民望,更沒想過這樣會增強南明的實力,從而為將來統一全國增加難度。
王昊心裏想的,
就是少死點人,為這個民族多保留一份元氣。
倒是宋獻策的狗頭軍師,在方正化離開之後,便一臉奸笑地對王昊行了一禮。
說道:“王爺此計甚妙!”
……
……